@所有吃貨,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要這樣維權!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9日電(張尼 彭寧鈴)臨近年底,不少吃貨們又開始準備剁手囤貨了吧!但消費過程中,大家卻難免「踩雷」。

買了假冒偽劣食品怎麼索賠?電商平臺誤導消費者誰擔責?預包裝食品找不到生產日期怎麼處理?9日,最高法發布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的司法解釋,針對消費者在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給出明確回答。

資料圖:某物流基地員工分揀快遞(圖文無關)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電商平臺未對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

或承擔連帶責任!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一審新收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共計4.9萬件,其中,約三成糾紛涉及電商平臺責任承擔,而食品類糾紛在網絡購物合同糾紛案件中佔比接近半數,為45.65%。

對於消費者而言,網絡食品潛藏著一定的風險,如果入網食品經營者資質、信譽不能保證,則容易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此次發布的司法解釋就對網售食品相關問題進行明確。

《解釋》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未依法對平臺內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審查許可證,或者未依法履行報告、停止提供網絡交易平臺服務等義務,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與平臺內食品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讓電商平臺為消費者把好食品安全關。

電商平臺標「自營」銷售問題食品?

司法解釋:平臺也得擔責!

你在網購過程中是不是更看中「自營」的標籤?

依照上述《解釋》,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以標記自營業務方式所銷售的食品或者雖未標記自營但實際開展自營業務所銷售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賠償責任。

同時,針對實踐中存在的電商平臺所作的標識等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情況,《解釋》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雖非實際開展自營業務,但其所作標識等足以誤導消費者,讓消費者相信系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自營,消費者有權主張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作為食品經營者的賠償責任,以加強對網購食品消費者的保護。

資料圖:消費者正在選購商品(圖文無關) 奚金燕 攝

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

司法解釋:不可以!

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經營者要求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一千元的,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標籤、說明書存在不影響食品安全且不會對消費者造成誤導的瑕疵的除外。

那麼,問題食品沒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是否就不用承擔懲罰性賠償了?

對此,《解釋》明確:懲罰性賠償不以造成人身損害為前提!

《解釋》第10條明確,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以未造成消費者人身損害為由抗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商家承諾賠償標準高於法定標準怎麼賠?

司法解釋:承諾了,就不能賴帳!

現實生活中,存在經營者承諾的賠償標準高於法定賠償標準的情況,一旦消費者購買後發現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要求兌現承諾又被經營者拒絕。

遇到這種情況今後如何處理?

對此,《解釋》明確,經營者經營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但向消費者承諾的賠償標準高於法定賠償標準,消費者主張經營者按照承諾賠償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支持。通過提高經營者失信成本,強化經營者誠信意識,杜絕經營者亂承諾幹擾消費者消費選擇的情況發生。

資料圖:市民在超市挑選物品(圖文無關) 周毅 攝

預包裝食品不標生產日期可能被罰!

當前,不少預包裝食品未清晰標明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對於這一問題,此次發布的《解釋》明確,生產經營未清晰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消費者主張生產者或者經營者依據食品安全法第148條第2款規定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根據該規定,生產經營的預包裝食品的包裝標籤未標明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標明的生產日期、保質期不清晰,生產經營者都將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

資料圖:高鐵掃碼點餐。張婭子 攝

火車、飛機上提供問題食品誰擔責?

日常出行,消費者在火車、飛機等公共運輸工具上吃到問題食品後,誰來擔責?

本次發布的《解釋》明確了公共運輸運輸中的食品安全責任承擔主體。

《解釋》第4條規定,公共運輸運輸的承運人向旅客提供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旅客有權主張承運人承擔作為食品生產者或者經營者的賠償責任,並明確不論是免費提供還是有償提供,承運人均應保證所提供的食品的安全性,不得以食品是免費提供為由進行抗辯。(完)

相關焦點

  • 買到問題食品不用煩 理清思路收集證據來維權
    原標題:@所有吃貨,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要這樣維權!臨近年底,不少吃貨們又開始準備剁手囤貨了吧!但消費過程中,大家卻難免「踩雷」。買了假冒偽劣食品怎麼索賠?電商平臺誤導消費者誰擔責?預包裝食品找不到生產日期怎麼處理?
  • 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誰負責?怎麼賠?最高法發話了
    臨近年底,不少吃貨們又開始準備剁手囤貨了吧!但消費過程中,大家卻難免「踩雷」。  買了假冒偽劣食品如何索賠?電商平臺標註「自營」的食品出問題,誰來賠償?免費餐食出問題,就可以免責?預包裝食品找不到生產日期怎麼處理?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
  • 鎮海一市民買到的食品大禮包中含了一個空包 如何正確維權
    ,於是向商家維權,要求按照《食品安全法》退一賠十、最低1000元的標準進行索賠。&nbsp&nbsp&nbsp&nbsp鎮海市場監管局澥浦所工作人員接到投訴後立即趕到現場,了解到王某投訴的情況屬實,商家也同意賠償一包新的大禮包給王某,但王某堅持認為這是食品中出現的問題,要求商家再賠償1000元。&nbsp&nbsp&nbsp&nbsp那麼,《食品安全法》是怎麼規定的呢?
  • 買到問題食品如何維權——最高法發布食品安全民事糾紛司法解釋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有關情況。最高人民法院審委會委員、民一庭庭長鄭學林介紹,《解釋》從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入手,主要對食品安全民事責任主體認定、賠償責任承擔以及訴訟程序等方面作出規定,以充分發揮人民法院審判職能作用,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所有人 注意!今後買到問題食品,誰負責?怎麼賠?最高法發話→
    買了假冒偽劣食品如何索賠?電商平臺標註「自營」的食品出問題,誰來賠償?免費餐食出問題,就可以免責?問題食品只要沒吃出毛病,就不用懲罰性賠償?昨天(9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對上述問題作出回應。該解釋將於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網絡購物,買到假貨如何維權
    那麼作為消費者,網購買到假貨時該如何維權呢?針對這個問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39條已經明確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一是可以與經營者協商和解;二是可以聯繫消費者協會或者其他組織進行調解;三是可以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四是如果有仲裁協議,可以申請仲裁;五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這五種途徑消費者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己選擇。
  • 高中生攢半年零花錢,買到一雙假的AJ籃球鞋!維權後連律師都佩服
    高中生攢半年零花錢,買到一雙假的AJ籃球鞋!維權後連律師都佩服網絡如此發達的時代,很多人對網上購物產生了很強的依賴。我們都知道網上的商品參差不齊,畢竟假貨太多,如果我們自己沒有辨別能力的話,就很容易上當受騙。有的店鋪雖然寫明正品保證,但是否正品這些都有待考證。
  • 進口義大利麵驚現活蟲 市民要正確積極的維權
    發現食品問題後,姜先生立馬趕到購買義大利麵的超市要求退換貨,因為弄丟了發票沒辦法走流程,所以姜先生再次在這家超市的同一個貨櫃購買了同批次的義大利麵,拆開發現有同樣的黑色小蟲。看到這,民福康深表痛心,人們認為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多,覺得進口的食品吃的放心,可是如今進口食品也難以讓人信任。
  • 網上買到不安全食品,有7種情形,消費者可向電商平臺索賠
    據最高法統計,近3年半,全國新增一審食品安全類網購糾紛案1.5萬多件,再次引發人們對網絡食品安全的擔憂。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公開發布,從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以後,消費者在網上買到不安全食品,除了向網店(入網經營者)索賠外,在6種情況下,還可直接向電商平臺(網絡交易平臺)索賠,將獲得法律支持。
  • 「毒貓糧」疑致寵物死亡,消費者該如何維權?
    但目前市場上寵物食品質量良莠不齊,如果購買到了「毒貓糧」「毒狗糧」導致寵物生病,消費者該如何維權呢?面對這樣的聲明,眾多消費者並不買帳,有網友質疑:「目前兩批公開的檢測報告,都是由百加世自己委託檢測的,而檢測哪些項目也是百加世自己定的,這就相當於這兩次檢測都是百加世自己出題考自己,只要他們選肯定沒問題甚至無關痛癢的項目檢測,結論當然是沒問題。」為何沒有相關部門介入產品質量檢測?買到問題貓糧該如何維權?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調查。
  • 網購買到假貨如何維權?
    直播帶貨界頂流薇婭、李佳琦、高火火現在直播帶貨也都出了大大小小的問題,那麼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在網購時要注意什麼又該如何維權?阿福說法:阿福經常收到類似諮詢,現在我們來簡要分析一下其中的法律問題。收到網購貨物時儘量當場驗收,如果沒有當場驗收,發現收到假貨或者貨不對板的,消費者一定要及時與經營者溝通或者向平臺投訴,保存好所購商品、聊天記錄、投訴記錄,交易記錄、購物憑證、發票、交易協議(包括電子版)、快遞單據、電話錄音等以便後續維權。
  • 最高法司法解釋:消費者網購食品維權時,可向電商平臺索賠
    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官網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簡稱《解釋》),對網絡購物中食品安全糾紛的責任承擔主體進行了明確,以後消費者在網購食品維權時,即使找不到網店和店主,也可以依法要求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承擔賠償責任。
  • 京東商城不同商家買到同一牌子碼錶 數據跑不準 維權犯了難!
    「我在京東買了兩塊碼錶:第一塊是在京東商城樂騎運動戶外專營店買的,2020年6月28日收到的,騎行了一個多月,在8月中旬發現速度數據出現忽高 忽低的問題,當時考慮到可能是電池連接不良或者電量導致這個問題,試圖打開碼錶後蓋,給了很大勁結果後蓋 擰壞了也打不開。正常情況後蓋應該是可以打開的,電子產品需要更換電池。」
  • 烘乾機烘乾食品滿足吃貨的一切需求
    過年時節,家家戶戶都在置辦年貨,其實少不了的就是各類堅果、肉脯,過年真的是吃貨最幸福的時間,身邊圍繞著各種零食,可以敞開肚皮吃個夠。瓜子、開心果、松子、芒果乾、豬肉脯、小魚乾……吃貨們不知道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這些食品是怎麼製成的呢?作為一個見識多了一丟丟的吃貨告訴你們,這些東西都和熱泵烘乾機有關!
  • 難獲真假鑑定報告 消費者維權難舉證
    經新京報記者體驗調查,發現在很多日常商品的維權上,銷售商、消協及法院都要求由消費者提供鑑定證明,存在廠家鑑定報告不能針對個人出具、難有第三方檢測機構支持、質量檢測費用高昂等問題,導致消費者維權陷入無力可發的怪圈。
  • 以案說法 | 網購維權,不要觸碰法律紅線!
    本文刊於《中國婦女/法律生活幫助》2019年第6期買到假冒偽劣或是包裝不規範的網購商品,進行舉報投訴要求賠償
  • 果凍裡有蜘蛛,該找誰維權?
    小小的眼睛,大大的疑惑,還為維權難而苦惱嗎?2020年1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安全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下稱《解釋》)以及五個典型案例。案例一過期商品上架,誰的鍋?
  • 美容中心突然停業、副食店售賣過期食品…昆明通報一批消費維權...
    9月21日,昆明市消協通報了一批消費維權典型案例,其中涉及預付式消費糾紛和消費者購買到過期食品藥品的投訴,希望通過典型案例震懾不法經營者,同時提醒廣大消費者提高維權意識。
  • 消費者維權,315靠不住,得靠這些
    雖然爆出了漢堡王使用過期食品的問題,但我們真正關心的幾件大事卻不見蹤影。 我們更需要的,是立刻就能解決我們問題的維權渠道。 作為一個擁有豐富維權經驗的人,C姐今天決定把一切經驗傳授給大家! 小到快遞弄丟,大到買房被坑。我們生活會遇到的大部分事情,都有對應的維權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