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周刊丨王建民:傳遞無聲的語言 他就是那個擺渡人

2020-12-15 半島網官網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實習生 林禕晨

  在王建民面前的,是兩個世界的人。他站在中間,像一名擺渡者,把有聲的和無聲的兩個世界,連接起來。

王建民

  他就是那個擺渡人

  受邀為採訪做手語翻譯時,電話那頭的王建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在青島聾人圈裡,他的名字無人不曉。

  第二天上午,65歲的王建民比約定的時間早到了半個小時。在李滄區樂客城後方的小廣場上,高高瘦瘦、身著棕褐色衣服的王建民,在一群藍色、黃色工裝的騎手中間格外扎眼。

  他正和王正林、張培用手語比畫著聊天。興許是許久未見,王正林和張培都很興奮,雙手不停舞動著,比平時格外「健談」。他倆管王建民叫「王老師」,在聾校上學的時候,王建民教過他們歷史。

  在廣場的小石凳上,王建民微微側身坐著,靜靜地聽記者問完一個問題後,轉向王正林和張培,舞動著雙手,配合著誇張的口型,翻譯給他們。王正林和張培打手語的時候,王建民就邊看邊說給記者聽,不時也比畫幾下。

  類似的場景,經常上演。王建民每次面對著的像是兩個世界的人,無法通往彼此的世界。而他就是那個擺渡人,連接起了有聲和無聲兩個世界。

  找王建民幫忙的人很多。對健全人來說,他也許只是個手語翻譯。而於聾人而言,卻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在有聲世界裡,還有這麼一個懂他們的人。

  十幾歲的男孩小彬(化名)生下來就沒有聽力,父母都是健全人。兩個世界的無形隔閡,讓叛逆期的小彬比一般孩子更讓父母頭疼不已。

  「我們想跟他聊聊,但他對我們很牴觸。您能不能幫我們開導開導他?」小彬的母親向王建民求助。

  王建民見到了小彬,一個內向的男孩。他沒談什麼大道理,就是陪孩子聊了一個多小時的天兒。聊愛好,聊夢想……慢慢的,男孩看王建民的眼睛開始有了光亮。

  這樣清澈的眼睛,王建民太熟悉了。

  47年前,18歲的王建民內心忐忑地走進了聾校的教室。孩子們對他的到來非常熱情,高興地圍在這位新老師身邊,手舞足蹈地比畫著。王建民那時完全不會手語,根本沒法跟孩子們溝通,揣摩不出每一個手勢的意思。但是,他卻從孩子們清澈的眼睛裡,讀出了交流的渴望。

  那是他第一次接觸無聲世界,他想幫他們打開那扇大門。於是,他從零開始,刻苦學習手語。儘管當初選擇聾校任教,他圖的只是「市局編制」。

  目的地是醫院

  9月12日,吃過午飯,王建民又匆匆出門了。這麼多年,老伴已經習慣了他的「東跑西顛」,不再問他去哪兒,只是囑咐他帶好傘。

  離家300米的公交站,是王建民幾乎每天都去的地方。經過此站的每輛公交車的行駛路線,他都爛熟於心。退休後,他經常在外奔波,一個星期能有四天不著家。

  這一次,目的地是醫院。

  下午1點多,婦兒醫院還未開診。婦產科門診大廳內已經坐了不少候診者。看到王建民走進大廳,人群中有三個人趕緊起身迎了上去。

  三人中有一人是醫院的工作人員,另兩人是一對40多歲的聾人夫婦,專門從濰坊趕來就診。聾人婦女已經懷孕5個月,因為檢查懷疑胎兒有問題,需要醫患雙方進行有效溝通。所以,醫院聯繫了王建民。

  2015年,在青島市文明辦的主導下,王建民的手語工作室在山東省第一個開展了手語進醫院活動,解決聾人就醫難題。他們還專門成立了一個「就醫翻譯」微信群,裡面有醫院工作人員、手語志願者和聾人。聾人如有就醫需要,可提前在群裡預約,王建民或其他志願者會陪同就診,義務充當手語翻譯。

  門診內,王建民站在醫生和聾人夫婦之間。三個人急切的目光都放在王建民身上,他面向著這對夫婦,一遍一遍地比畫著醫生的話,生怕落下了哪句關鍵信息。胎兒可能會有什麼問題,生下來最壞的情況會怎樣……半個多小時過去,在王建民的翻譯下,醫生終於向聾人夫婦解釋明白了所有問題。

  「聾人太需要就醫翻譯了,要不他們連自己哪裡不舒服,都沒法跟醫生表述清楚。」曾有一名健全人聯繫到王建民,拜託他幫助自己母親進行導醫服務。因為不懂手語,即便是朝夕相處的親人,也無法幫到聾人。

  王建民還發現,因為經濟原因或者溝通問題,一般的小毛病,聾人不會選擇就醫。這往往導致他們小病拖成大病,有時會耽誤及時治療,進而帶來更大的經濟壓力。

  他們能去找誰?

  王建民深知這群人在無聲世界裡生活的困境。

  前段時間,王建民聽說有聾人朋友想學車,但因為含手語翻譯費,學車費用要比健全人貴很多。王建民急了,「聾人群體大都不富裕,有多少人拿不出這筆錢!」他把這件事放在了心上。

  一個偶然的機會,王建民同青島公交駕校校長王勇聊起此事,兩人一拍即合。王建民來義務提供手語翻譯,公交駕校對聾人學員收費比市場價減免2000元。

  現在駕校已經收了10名聾人學員,每個科目學習前,王建民都會配合駕校集中給他們上課,告訴他們應該注意什麼,要領是什麼。為了給聾人做好翻譯,不會開車的他沒事就看視頻,研究怎麼開車。

  這些比健全人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取得一技之長的聾人,更懂得自力更生的份量。

  前幾天,王建民又接到了聾人小夥小李的視頻電話。「王老師,我想工作。」接通後的第一句話就打動了王建民,「不管有什麼困難,他知道通過自己的雙手自食其力,這一點就值得我們去幫他。」王建民打電話求助那些可能幫得上小李的人,末了總會提到這句話。

  王建民對聾人託付的事情都格外上心,當成自己的事去求助別人,然後不住地向對方說著感謝。

  「我還有可以拜託幫忙的人,他們去找誰?」王建民雙手一攤,補充道,「可能除了找我,沒別的辦法。」說完,他叉起胳膊,將後背靠在椅子上沉默了。

  許多聾人朋友都把王建民當成是自己人,向他傾訴、分享、求助。王建民明白,這是因為自己懂他們。

  長期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裡,絕大部分聾人的內心是敏感和自卑的。有一次,王建民跟幾名年輕聾人大學生外出。原本在室內相談甚歡,出門後他們突然迴避與王建民交流。王建民立馬明白了,他們不願意打手語,因為害怕周圍異樣的目光。

  在進行手語翻譯時,王建民會格外注意,遇到哪句不該說的,他都會幫忙過濾掉,「把意思講清楚就行了」。跟聾人朋友外出時,只要對方不主動跟他打手語,他絕不打手語。

  傳遞無聲的語言

  做完手語翻譯,坐上公交車回家的時候,有些疲憊的王建民常常會想,「懂手語的健全人真是太少了,全國都少」。

  周六下午,不到兩點。王建民回到家,打開電腦,登錄釘釘,做好直播前的準備。電腦另一端的60多名學員也陸續進入直播間,跟王建民打著招呼。

  這些學員都是健全人,大多數是青島各高校的大學生,也有天南海北、各行各業慕名而來的。他們都來跟王建民學習手語,最多的時候,線上曾達到500人。

  這節公益手語課,是王建民上的第676節課。一周一節課,一節課1個小時,2007年至今,幾乎雷打不動。在疫情暴發前,王建民的手語課是在仙遊路社區線下進行的。在那間百餘平方米的教室,最多的時候擠了300多人。

  「根本坐不開,課桌之間的過道裡也擠滿了人,桌子上、地板上也坐著人。」王建民記得那是個10月份,大一新生剛剛入學,他們大都是參加社團活動來學習的。課堂上鬧哄哄的,同學們一邊仔細觀察著他的動作,一邊用手比畫著,遇到難記的趕緊記筆記。

  2006年,王建民還在聾校當老師,在網上逛論壇時,看到有人問青島哪裡能學手語。周末雙休在家無聊,王建民就萌生了教手語的想法。他在家裡辦了手語角,後來又轉戰大學教室,最後到了仙遊路社區。

  王建民為手語課設置了23個課時,但能堅持學到最後的學生不多。「你們好好學,只要夠了15個課時,我就給你們頒發優秀學員證書。」王建民琢磨了好幾天,想出了這個激勵學生的辦法。

  當然,學生中也有一些學得非常優秀,寧波的紀文婧和嶽陽的楓華就給王建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兩人都是法務工作者,因為有志於做一名會手語、能為聾人服務的律師,慕名聯繫上了王建民,跟他線上學手語。

  一天下課後,紀文婧主動打來視頻電話,跟王建民用手語交流,想檢驗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這一看,把王建民驚了一跳,「學得太好了,一般交流都不成問題,肯定是課下用功了」。

  王建民渴望看到越來越多這樣的「後浪」出現。這幾天,他還在為另一件事奔波著——在中小學開設通用手語選修課。他願意不求回報地講述這門無聲的語言,渴望更多人聽到無聲世界的聲音。

  有人問:你還能教多少年?五年?十年?王建民想想說,他不會停下來,也不肯停下來。


  相關閱讀:


  新聞周刊丨兩年送出外賣30000份 無聲世界的情侶騎手


  新聞周刊丨「外賣騎手聾人單王」 直播間裡第一次收穫傾聽者


  新聞周刊丨王建民:傳遞無聲的語言 他就是那個擺渡人


返回半島網首頁>>

相關焦點

  • 畫家劉海濤,他是一個擺渡人,以開放的繪畫語言賦予作品諸多可能
    我看海濤畫作,總覺是在歷覽海濤多年來的心路歷程,常常為他執著的專業追求和真摯的心靈訴說所打動。在工筆畫天空群星璀璨的今天,各種觀念、技法,各種媒材、畫風,各種個性感悟、繪畫語言,相互碰撞,相互激蕩,相互融合,形成了人才輩出、新作疊現的工筆盛世。在這樣一個多風格、多特點、多成就的時代裡,立身工筆畫壇是件很不容易的事。
  • 城市擺渡人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當喧囂的城市突然按下暫停鍵,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選擇了逆行而上,他們憑藉無畏的勇氣,穿梭在最危險的地方護送醫護、運送物資、保障運力,成為傳遞愛和希望的城市擺渡人。擺渡人的深層含義是指幫助社會、替人解憂的一類人。而我要講的這群城市擺渡人,就是奮戰在抗疫前線的計程車司機。  他是一名武漢醫護專車的志願者司機——成冬。
  • 魯保林:你是我的擺渡人
    你是我的擺渡人我們下輩子不一定遇見茫茫人海遇見是緣分哪怕是磕磕絆絆也心甘情願,就算是一生一世為你等待緣分是本書翻的不經意會錯讀的太認真卻會流淚時間的絕情之處是它能夠給你真相卻不能給你任何補償夫妻夫妻就是兩個人互相攙扶著
  • 聽王建民講述背後的...
    圖說:活動現場從1988年到2019年,王建民在31年裡一共創作了5部狂想曲。今年,上海音樂出版社首次集結出版了由他創作的經典二胡和古箏作品,收錄於《王建民二胡狂想曲》《王建民古箏作品集》中。本次出版的兩本樂譜均為「淨版」,不包含演奏家的指法標記,完全保留作曲家創作的作品原貌。
  • 微表情聳眉是一種無聲的語言
    人們的臉上出現聳眉這個表情,通常意味著他剛剛經歷了不愉快的事情,它傳遞出的是抱怨的信息,因而是一種不開心的表現。可以想像出,喜歡做聳眉動作的人在生活中常常是愛抱怨的人,他們總是在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對什麼都不滿意,無時無刻不體現著對於現實的無可奈何,有的時候甚至會影響到周圍人的情緒。(2)無聲的詢問。
  • 說法周刊丨遭遇家暴如何調查取證?
    說法周刊丨遭遇家暴如何調查取證?講座中,劉律師從「什麼是家庭暴力」「家庭暴力的救濟渠道」「對家庭暴力受害人的救助」「家庭暴力的調查取證制度」「家庭暴力的法律責任」五個方面重點講解,語言通俗易懂,實用性強,告訴聽眾要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最後,劉律師說:「希望各位居民了解相關法律法規,但是永遠不會有需要拿起這些法律武器的那一天。」
  • 立德樹人好老師 | Carol Richman:以愛育愛,拳心教學的擺渡人
    立德樹人好老師 | Carol Richman:以愛育愛,拳心教學的擺渡人 2020-09-18 19: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一家咖啡店用「熊爪」傳遞無聲咖啡師的溫暖與熱情
    上海一家咖啡店用「熊爪」傳遞無聲咖啡師的溫暖與熱情
  • 擺渡人:真正的擺渡人就是我們自己,我們才是最大的擺渡者
    這不是靈魂鬼怪魔幻之事,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我們都是正待擺渡的靈魂,各色各樣也許像迪倫一樣人世間過得並不開心,也許是喬納斯,是一個個戰爭的犧牲品,也許是重病過早離開人世的小男孩。但當生命中擺渡人出現,他/她可能是你的愛人,親人,朋友,或許根本不是一個人,就是一束光,是你內心中一個夢想。
  • 《擺渡人》讀後感——愛人就是對方的擺渡人
    總有那麼一個理由讓你去看一本書,看到這句話之後就是我想要讀這本書的理由。故事講述了一個15歲小姑娘迪倫,他的父母離異,從出生到現在從來沒有見過他的父親,跟母親的關係也不是那麼親密,被同學戲弄玩笑,一直都是一個獨立的存在,只剩下唯一聊得來的朋友也轉學了,這讓她痛苦不堪,覺得生活的希望不知道在哪裡,於是她萌生了一個想法,想去尋找她在遠方的素未謀面的父親,只有這樣她覺得生活的現狀才可能被改變。也是給自己的心靈找最後的救贖。
  • 擺渡人(小小說)
    「到底誰才是我的擺渡人呢?」樊麗心中一聲嘆息。  兩個月前,樊麗在網上認識了男朋友吳晴,初次見面,只覺得對方年少多金,溫柔體貼。問他從事什麼職業,他一直神秘不語。後來,他讓樊麗看了他的投資收益記錄,樊麗才知道他是基金操盤手。真是天降一個財神爺!
  • 《新聞周刊》發布最後一期紙質雜誌封面
    在12月31日,著名的《新聞周刊》雜誌將結束它的實物紙質出版生涯,將其內容完全數位化在網上出版。《新聞周刊》今天已經在推特上公布其最後一期紙質發行的封面,即《新聞周刊》在紐約辦公大樓的空拍照片,封面下方有「最後一期印刷」幾個醒目大字,顯然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新聞周刊》也無法抵擋網絡發行大潮和其帶來的好處。
  • 王建民:輕輕地告訴你(張桐嘉誦讀)
    王建民:輕輕地告訴你(張桐嘉誦讀)【作者簡介】王建民,邯鄲人,大學文化,河北省作協會員。2010年9月參加河北省第三屆青年詩會。作品散見於《詩選刊》《星星》等刊物,併入選多種選本,獲第五屆極光杯詩歌獎等獎項。
  • 王建民(陝西洛南)||其實男人也脆弱
    提起男人 ,人們習慣地塑造著:大丈夫、勇敢、堅強、擔當,頂天立地,轟轟烈烈等等高大形象,但卻往住忽視了他們的另一面,那就是脆弱。
  • 肖戰登上《中國新聞周刊》,粉絲公益組英文名字,讓人感動
    楔子近日,肖戰登上了《中國新聞周刊》,獲得主流媒體肯定,此外,肖戰粉絲公益項目組的英文名字,也格外讓人感動。在此次《中國新聞周刊》報導中,肖戰與4位政商屆大咖同框,表達自己的聲音,他們分別是曾光(流行病學科學家)、董明珠(格力集團董事長)、巴西總統和李在鎔(三星集團掌門人),看上去,肖戰的咖位和他們無法相比,但是,我們需要關注的是肖戰發出的聲音,也就是——盡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遵守職業規範和行業底線,我不需要應援。
  • 《擺渡人》:虛構的崔斯坦,成長的迪倫,靈魂的擺渡人,唯有自己
    在我童年時,家鄉村莊旁有條河叫七裡河,河上遊有個中年的漢子,守著他的一條五六米長的木船,渡人過河。 每每有人要過河,遠遠地招呼一聲,戴著草帽的船夫朗聲地應一句「來啦」,便撐著長篙從對岸划過來。與人方便,送人至彼岸,這就是擺渡人。
  • 『棒球語錄』正念戰勝困境 王建民15大經典名言
    2年多來待的小聯盟球隊換了又換,外界的冷嘲熱諷持續不斷,不變的是王建民心中還有個夢,重新站上大聯盟投手丘這個影像在腦海始終清晰。 也曾失望、也曾難過,但王建民終究堅持了下來,秉持對那五個字的正念跟堅信,命運之神最終為他帶來好運,去年11月遇到Ron Wolforth團隊改變了王建民接下來的棒球生命,建仔在今年大聯盟春訓找回過往球威,日前正式名列皇家開季25人名單重返大聯盟。
  • 你才是自己的擺渡人
    電影裡,梁朝偉對賈玲說:「人生呢,就是不斷送死,不斷重生的遊戲,你得不到的是因為不屬於你,放不下,是因為你不甘心,失去所愛雖然傷心,但失去不愛你的人,又有什麼可惜,你還可以愛上別人的。」愛他,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對愛的需求。失去他,只是這個人不能滿足你而已。放下他,是因為未來總有一個人能滿足你,而你也能滿足他。
  • 做彼此生命中的擺渡人
    書名:擺渡人3:無境之愛作者: 克萊兒麥克福爾出版社: 百花洲文藝出版社譯者: 劉勇軍出版年: 2019-4「擺渡人」系列有兩個重要的場景就是荒原和安全屋,而《擺渡人《擺渡人3:無境之愛》延續著系列中關於「愛」的主題,從《擺渡人1》到《擺渡人2:重返荒原》到《擺渡人3:無境之愛》,推動著故事情節發展的就是「愛」——確切地說是「真愛」,這才是真正無敵的!
  • 王建民代言CITIZEN男表 再披40號球衣演繹經典『敢 超越
    胡至欣/採訪報導 身穿墨藍色西裝,手戴光動能GPS衛星對時表F150,展現紳士風範,「沉默王牌」王建民,趁著休假返美前的空檔,出席CITIZEN代言活動,難得化身時尚咖的他,擺起POSE有些生澀,但MAN度依舊滿分,而這也是他繼去年為PROMASTER 30周年紀念腕錶站臺後,二度與CITIZ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