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人生》:戰爭無法摧毀偉大的人性,荊棘密布的人生依然美麗

2020-12-14 小魚愛說娛樂事

反戰題材的電影很多,《美麗人生》何以脫穎而出?若只關注表面故事情節,未免顯得過於局限。今天我們就來換個思路,從多個角度對這部經典老片進行深入淺出的探討和挖掘。

電影《美麗人生》是由著名導演羅伯託·貝尼尼執導的二戰題材影片,於1997年12月20日在義大利上映。影片一經上映便引起巨大轟動,好評如潮,贏得來自全球各地無數人的喜愛。

1999年《美麗人生》一舉斬獲囊括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在內的總共 28 項國際大獎。經典永不過時,影片上映至今已經23年,卻依然歷久彌新,豆瓣評分仍高踞9.5分,被認為優於99%的戰爭片。

影片以喜劇手法向觀眾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集中營裡的悲慘生活,讓觀眾在殘暴的集中營裡看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美麗人生。主人公圭多憑藉其幽默詼諧又充滿活力的個性贏得心上人多拉的芳心,婚後兩人育有一子喬舒亞。

隨著納粹的反動勢力日益強大,猶太人出身的圭多和喬舒亞被強行送往猶太人集中營,多拉為了家庭自願一同前往。圭多為了保護兒子的心靈世界,謊稱他們在參加一場挑戰遊戲,以接受集中營種種規矩換取積分贏取坦克。最終圭多犧牲自己保全妻子和兒子的生命。

不同於普通的戰爭片,這部電影一改傳統反戰題材的固化模式,以小人物的愛情和親情作為切入點,迸發出強大的敘事張力和情感魅力。

關於這部電影,網上對其故事劇情的解讀已經很多,但我認為僅從表面劇情出發無法深刻理解這部電影的精彩和魅力之處。在故事情節之外,我更想探討影片的藝術內涵和現實意義。因此本文將從「敘事架構、視聽語言、電影主題」這三個方面,從多個角度對這部經典老片進行深度解讀:

敘事架構:採用線性敘事線索,融入黑色喜劇元素,對沉重的戰爭話題進行另類詮釋視聽語言:精準的視聽元素相得益彰,畫面與聲音交織融合,充分調動觀眾思想和情緒電影主題:以遊戲的方式詮釋戰爭的殘酷,揭露反戰主題並傳達豁達的人生哲理

01、敘事架構:採用線性敘事線索,融入黑色喜劇元素,對沉重的戰爭話題進行另類詮釋,使敘事效果更加具備影射力和感染力

縱觀世界電影的發展史 , 以反戰題材為主題的電影不在少數,諸如史匹柏的《辛德勒名單》、劉易斯·邁爾斯通的反戰經典之作《西線無戰事》,戰爭動畫電影《螢火蟲之墓》等,這些電影都擅長從血腥暴力的戰場中正面刻畫不同人物在遭受戰爭摧殘的悲痛經歷,以此表現戰爭的殘酷 。

電影《美麗人生》卻一反常態,以側面角度切入,融入黑色喜劇元素,重新對這一傳統主題進行了另類詮釋,打造出一部笑中帶淚的悲喜劇,給予觀眾強烈的情感衝擊。對於這部分內容,我將從以下2點進行分析:

第一,採用線性敘事線索,以小人物作為敘事切入點,使敘事效果更具感染力

影片採取線性敘事策略,以時間推進作為敘事線索,將主人公圭多的人生一分為二。前期以圭多 和多拉的愛情為敘事主線,後期以圭多和兒子喬舒亞在集中營相依為命的親情為敘事主線。採用常規線性敘事策略,可以讓觀眾隨著導演的鏡頭逐步參與主人公的人生經歷。觀眾直接見證主人公的悲歡喜樂,更能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體會電影意味深長的主題和思想。

導演並未過多正面刻畫戰爭的暴力和血腥,反而在電影前期花濃墨重彩塑造出一個樂觀積極的小人物形象。主人公圭多幽默詼諧、尊重妻子、愛護兒子,一如我們身邊所有尋常人物一般。這種新穎獨特的視覺,反而能讓主人公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使觀眾時刻憂心圭多的經歷,從而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

總的來說,電影《美麗人生》將鏡頭聚焦在大時代背景下小人物平凡又溫馨的愛情和親情故事,著重突出人物關係和各自命運,更能揭示戰爭的殘酷和無情。雖然影片並未正面抨擊戰爭的行為,但是透過圭多一家人的命運走向,戰爭的悲痛毫無掩飾地展示在觀眾眼前,可以給觀眾帶來更深刻的情感衝擊,引起觀眾對戰爭的反思。

第二,融入黑色喜劇元素,淡化戰爭環境,反傳統敘事模式別有深意且更具影射力

《美麗人生》是一部描寫二戰題材的電影,但電影卻沒有籠罩在戰爭的陰霾和恐怖的氛圍之中。與之相反,電影開端卻充滿歡聲笑語和幽默情趣。無論是從天而降的多拉恰巧墜入圭多懷中,還是圭多動作滑稽、聲音誇張的「早安! 公主!」,都讓人忍不住捧腹大笑。由始至終,圭多一直努力保護妻子和兒子的童真與浪漫。

當電影進展到下半部分,主人公圭多一家被迫進入集中營,接受殘酷無情的統治。圭多欺騙他們在參加一場遊戲,遵守遊戲規則的人會贏得一輛真正的坦克,孩子信以為真。為了增加謊言的可信度,圭多常常手舞足蹈給兒子講解遊戲規則,每天絞盡腦汁編造故事哄騙兒子。 在這種一反常態的劇情設定下,主人公隨時隨地產生逗樂搞笑效果,使原本悲傷的鏡頭蒙上了一層溫馨的人情味。

導演並沒有刻意描述殘暴血腥的統治場景,反而借影片中小人物的歡樂搞怪來淡化戰爭環境,以喜劇形式傳達意蘊深厚的主題思想。在我看來,幽默樂觀的情調始終貫穿著整部電影,在這一場痛苦與歡笑共存、殘忍與柔情並列的集中營生涯裡,我們深刻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和偉大的人性。

總的來說,導演貝尼尼選擇以黑色幽默的態度和形式詮釋大屠殺的題材,是極為大膽而且創新的嘗試。它突破了以往戰爭電影敘事的常規模式,使觀眾在矛盾與統一的掙扎過程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02、視聽語言:精準的視聽元素相得益彰,畫面與聲音交織融合,充分調動觀眾思想和情緒

導演用荒誕的創作手法,將戰爭的殘酷和人間的溫情融為一體。黑色幽默滲透入電影的點點滴滴,劇情自然流暢又一波三折,成功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這一切都與視聽語言的精準運用不無關係。對於這部分內容,我將從視覺元素和聽覺元素進行分開闡述:

視覺元素:對色彩、光線等視覺元素進行精心設計,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撼導演貝尼尼對色彩的運用十分到位,採用不同的色彩和光線來區分電影不同的情緒和氣氛,創造出一種強烈的藝術反差。

比如,電影前半部分講述二戰前圭多追求多拉的故事,導演採用五彩繽紛的色彩,來襯託電影的喜劇氛圍。電影後半部分,圭多家人關進集中營,影片色彩以悽冷的深藍色為主體,處處透露出難受壓抑的感覺。與此同時,電影前期陽光明媚,光線充足,主人公洋溢在鮮豔明亮的暖色調中,而電影後期為了凸顯集中營的悽清氛圍,採用室內光和晚景,營造低沉悲痛的情感。

在我看來,冷暖色調的運用奠定作品整體氛圍,前期明快鮮豔的色彩與後期清冷單一的色彩形成了強烈反差,給人強烈的視覺震憾。色彩、光線的轉變不僅可以對劇情發展起到了很好的輔助和推動作用,對於渲染氣氛也有強大的效果。

暖冷兩色調和影片的喜悲兩種極端氛圍融合得恰到好處,從側面反映納粹殘酷、冰冷、無情的形象,更突顯了集中營裡的悲慘生活和戰爭的殘酷無情。

聽覺元素:恰到好處的古典配樂和音響,推動觀眾情緒,渲染氣氛音樂可以準確細膩地把握人的心理反應和情緒動態,在《美麗人生》這部電影中,配樂作為結構元素參與影片情感表達和劇情發展之中,有效傳達傳達電影畫面所無法傳達的信息。

由於影片被導演劃分為不同風格的兩部分,因此中間的銜接至關重要,它決定了電影的流暢度和完整性。導演貝尼尼獨闢蹊徑,採用音樂作為轉場的工具,著實讓人驚豔。

影片中,圭多在宴會上接走多拉,兩人來到圭多家裡,多拉好奇走入花房,此時一首輕柔舒暢的的愛情主題曲《早安公主》應聲響起,緊接著小男孩喬舒亞跑出,表示兩人已結婚生子。這是一個奇特的轉場,畫面的色調、內容與音樂, 精巧地結合在了一起。音樂在這裡起了聯接劇情並帶動觀眾進入劇情發展的作用。

除銜接劇情外,音樂在電影中還起到了渲染氣氛,推動觀眾情緒的作用。當多拉執意追隨丈夫兒子前往集中營時,一首激昂震撼的《地獄之旅》隨之奏起,此刻音樂和畫面同步進行,沉重的曲調附和著火車馳騁的節拍,每一下都重重地敲打進觀眾的心中。這首震蕩人心的曲子,既是在為多拉壯行,又暗示著即將暗無天日的集中營生活。

還有集中營裡片段奏唱的深沉悲涼的配樂,使集中營的悲慘生活更添了幾分陰鬱氣息;圭多冒著生命危險為多拉播放的《船歌》,更是讓人百感交集、悲喜交加。

我認為,影片巧妙地採用與故事場景相呼應的古典配樂,使音畫配置產生更加豐富表現層面,不僅可以起到推動劇情發展的作用,還可以揭示更深刻的主題意蘊。雖然影片沒有殘忍的血腥鏡頭,但透過鏡頭和音樂的結合,卻把畫面背後隱藏的意義深刻的揭示出來,讓觀眾更能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及其帶給人類的痛苦。

03、電影主題:以遊戲的方式詮釋戰爭的殘酷,二戰陰霾下的愛與人生,實則揭露反戰主題並傳達豁達的人生哲理

貝尼尼曾在採訪中向觀眾透露 《美麗人生》的片名來自利昂 · 託洛茨基的話 。託洛茨基在墨西哥流放時期,得知他即將被史達林暗殺 , 他望著花園中美麗的妻子寫下了這樣的話:

「 無論如何 , 人生是美麗的。」

電影中主人公圭多一生都在踐行這種樂觀積極的思想和信仰,無論人生遭遇多大的變故,他始終堅信人生是美麗的,並用盡一切努力去保護家人的童真爛漫。導演通過圭多的人生態度和二戰經歷,引發觀眾對戰爭和人生的思考。下面我就分兩點談談電影中是如何由淺入深地呈現電影主題的:

①深刻的反戰主題:殘酷的戰爭無法摧毀偉大的人性

時隔多年重溫這部電影,我們依然會為這個故事而感動。導演沒有著重描寫納粹的殘忍,而是突出受害者堅強勇敢的品質,從心理深層批判了戰爭的殘酷以及歌頌人性的偉大。

圭多積極樂觀、愛護家人、努力工作,一如我們身邊平凡刻苦的小人物。然而隨著戰火紛飛,戰爭的硝煙摧毀了圭多簡單幸福的人生,讓他和家人陷入暗無天日的集中營生涯中。但即使面對戰爭與殺戮,圭多仍能用一顆赤誠之心搭建專屬於他和家人的美麗人生。

導演通過刻畫血腥殘忍的集中營裡一抹溫情,讓觀眾沉浸於感動氛圍的同時得到更深層次的體會和收穫。在偉大的人性面前、在深厚的親情面前、在浪漫的愛情面前,慘無人道的納粹分子和血腥戰爭顯得如此空洞和脆弱。

電影以溫馨快樂的家庭生活作為起點,以集中營的殘酷撕毀幸福的人生,創造出一種強烈的藝術反差。兩者鮮明對比使觀眾產生深刻的情感共鳴並對戰爭的殘酷更深有體會,從而引發觀眾對戰爭的痛恨和反思,以此傳達反戰思想的深厚意蘊和深刻主題。

②豁達的人生態度:儘管人生荊棘遍布,但它還有真愛、無私和希望

戰爭這種極端的環境可以徹底暴露一個人的人生態度和抗壓能力。導演以戰爭作為背景,在傳達深刻的反戰主題的同時,也是在倡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導演貝尼尼把鏡頭聚焦於小人物的悲歡喜樂,恰恰是拉近觀眾與電影的距離,引發觀眾對現實生活的思考和自省。

在電影前期描述的戰爭前夕,圭多曾經因為出身問題遭受敵意,想開書店遭到限制,愛慕的心上人也早已有了門當戶對的訂婚對象......這種一地雞毛的生活像極了我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儘管我們每個人遭遇的困難並不完全一樣,但是讓人焦頭爛額的生活挑戰確實隨處可見。

圭多憑藉豁達的心態坦然面對生活的種種難題,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並把積極快樂的心情傳遞給身邊的人,從而打動心上人的芳心。圭多的經歷告訴我們,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不能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只有笑對人生,我們才有可能創造自己的完美人生。

影片開始有這樣的一句引言 :

「這是個簡單的故事,但並不易講,像寓言,有悲有喜;也像寓言,教人不可思議。」

導演在前期刻畫圭多豁達的人生態度,是在為後文埋下伏筆,讓觀眾充分理解圭多何以有勇氣和毅力在慘無人道的集中營繼續守護妻兒的童真。導演通過戰爭這種極端的背景,將圭多的人生經歷和生活態度上升到寓言的層次,讓圭多的精神和信仰得到升華,以此向觀眾傳達深層次的思考。

在我看來,如今我們大部分人的生活距離戰爭甚遠,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珍惜和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儘管生活不盡如人意,但它還有真愛、無私和希望這種美好的品質存在。假如生活荊棘密布,那樂觀和堅持一定是戰勝困難的利刃。

寫在最後:

電影《美麗人生》以其強大的敘述張力與藝術魅力在國際上獲獎無數,上映多年仍被視為經典之作,成為無數影迷時常重溫的電影。如今影片高清修復版在內地上映,再度引發一眾影迷熱議。影片雖然始終籠罩在溫情和歡笑之下,但卻能緊緊揪住觀眾的心,讓觀影者過後久久難以釋懷。

在我看來,這是一部可以讓人忘記特效、忘記表演,只記住來自精神深處揪扯心靈的經典電影。導演以樂景襯哀情,通過電影前後鮮明對比,逗笑觀眾的同時又打動人心,深層地揭示了戰爭的殘酷無情並傳達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相關焦點

  • 《美麗人生》一個美麗的謊言,一個美麗的人生
    《美麗人生》一個美麗的謊言,一個美麗的人生大家好,歡迎來到寒風說影視,今天我們來說一部義大利劇情片《美麗人生》。《美麗人生》是1998年,由羅貝裡·貝裡尼自編自導的電影。圭多為了能讓兒子堅持下去,用自己的想像力給兒子編織了一個美麗的謊言。這只是一場遊戲遊戲的規則就是不能哭不能鬧不能想念媽媽。最後得到1000積分的孩子就算獲勝,可以得到一輛坦克。電影的最後,圭多扮成女裝被德軍帶走處決,他的兒子藏在垃圾桶裡,後來被盟軍救出,坐在坦克上送到了他的母親身邊。他用保護了自己的兒子身心健康,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 《美麗人生》:讓我們淚流滿面的常是親情
    近日,由羅伯託·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美麗人生》時隔23年後在內地重新上映。在不少老觀眾眼裡,經典仍舊是經典,不但在回味中再次見證著偉大和不朽,而且在歲月的變遷和人生經驗的豐富中,產生著新的體驗與感懷。在筆者這個新觀眾眼裡,《美麗人生》帶給我的衝擊,更多的來自親情的偉大。  影片背景為二戰時期的義大利。
  • 看完《美麗人生》因為感動而哭泣,人生雖不完美,但依然美麗
    剛看完美麗人生,我就哭了很多。我看電視和電影的時候不太感動,因為現在銀幕上充斥著的所謂催人淚下的故事,要麼是韓劇中的一位男女主人公病入膏肓,要麼是單親父母為了撫養非親生子女而努力工作,而他們的親生父親或母親在孩子長大後突然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糾紛家庭電視劇。前者無聊,後者怪異。
  • 觸動人心的美麗謊言|《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是由羅伯託·貝尼尼執導並主演的劇情片。該電影首次上映是在1997年12月20日 ,4k修復版於2020年的1月13日在中國內地上映。這部電影不僅僅是關於「最溫柔的謊言」,也不僅僅是「最偉大的父愛」和「最美好的愛情」,它還有貫穿始終的對生活的柔軟和善意。導演有意弱化殘酷的戰爭大背景,但喜劇背後卻是發人深省的悲憫情懷。人生的美麗並不單純於表面,它更強調生活的質量,人生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人生因質量而豐盈,因價值而高尚,更因意義而美麗。
  • 《美麗人生》:一部偉大喜劇,它的內核應該是悲劇
    美麗人生劇照相信任何看過電影的人都會被這偉大的父愛所感動。孩子最後看到的父親是一個在納粹的槍口之下,依然大搖大擺,開著玩笑的讓兒子安心的樣子。一部偉大喜劇,它的內核應該是悲劇。而就在你要因為這個悲劇而哭的時候,故事會再次讓你笑出來。
  • 電影《美麗人生》我們該如何編織自己的美麗人生?
    可如果放在我們漫長人生路途上再回頭看,今年可能也並沒有那麼黯淡無光。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部奧斯卡經典電影《美麗人生》,我們或許會從中汲取到力量。故事的一開始,是一段美麗的邂逅。隨著戰爭的蔓延,故事變成了一個美麗的謊言。隨著德國法西斯開始迫害猶太人,圭多和兒子也被強行送往了猶太人集中營。妻子對此未說什麼,卻毅然跟著同行。在集中營裡面,面對滿目殘酷絕望的環境,圭多依舊保持笑意。
  • 淺談羅伯託·貝尼尼代表作電影《美麗人生》的主題與藝術手法運用
    電影《美麗人生》是義大利著名導演羅伯託·貝尼尼的代表作品,影片以二戰為背景,講述了戰爭的殘忍、愛情的美麗和父愛的深沉。影片中主人公圭多通過一個善意的謊言,向兒子展示了自己的深沉父愛,體現出了猶太人愛的教育,使觀眾可以在殘酷的戰爭中依然可以體會到人性的美好。
  • 「無論如何 人生是美麗的」|《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1997年上映的義大利電影時隔22年 這部高分經典被修復重映你去看《美麗人生一部偉大喜劇的內核應該是悲劇或許美麗人生是一部喜劇它也符合義大利式喜劇「與悲劇並置 對小人物的同情和理解 隱藏在尖銳的社會批評意識中」的特點電影的劇情就不過多的講述了
  • 《美麗人生》為什麼要以喜劇的形式去講戰爭的故事?
    《美麗人生》這部電影已經無需更多的讚美了,它所獲得的獎項和認可以及時隔23年在國內上映還有人願意去看就已經說明了一切。很多人對這部電影都做過解讀,謊言也好,父愛也罷,抑或是帶著微笑的眼淚。為什麼《美麗人生》這部電影要以喜劇的形式去講戰爭的故事呢?
  • 《美麗人生》:美麗的人生到底該是什麼樣呢?
    《美麗人生》在豆瓣上評分頗高但將我們吸引進影院的,並不是本片響亮的名頭和傳奇的過往。一部作品是偉大還是平庸,就要看它能否讓我們常看常新,回味無窮。《美麗人生》,無疑屬於前者。當年,本片為何讓我們感動落淚?一是圭多對妻子真摯的愛情,對兒子偉大的父愛。
  • 《美麗人生》:黑暗恐怖籠罩下的人性醜惡與美麗
    時隔23年,《美麗人生》再度被搬上大屏幕,作為豆瓣評分高達9.5的優秀電影,《美麗人生》確實值得一看。影片由羅伯特貝尼尼自導自演,一經播出即斬獲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坎城評審團大獎等70項國際大獎。貝尼尼也憑此片成為奧斯卡歷史上非英語角色的第一位影帝。
  • 《美麗人生》一部詮釋偉大父愛的喜劇電影
    《美麗人生》(Life Is Beautiful)一部1997年由義大利國寶演員羅伯託·貝尼尼(Roberto Benigni)自導自演的電影作品,一部詮釋偉大父愛的喜劇電影,以喜劇形式演繹一個悲劇性的戰爭故事。
  • 《美麗人生》:即使人生不完美,也要活出美麗人生
    以前看《美麗人生》,認為講的是戰爭裡的父愛,長大後發現生活無處不是戰場,再慢慢發現裡面講的不僅是父愛的偉大,還有將人生戰場轉變為遊樂場的智慧。人生的美麗很多時候來自於轉念,2020年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爆發,改變了無數生活軌跡,宅在家也促使我思考,人生在世的真正意義……2020年的開局更是太難到讓人只想重啟。新型冠狀病毒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整個社會人心惶惶,極度焦慮恐慌。在影片的最後,長大後的約書亞說這就是他爸爸給他留下最大的禮物。
  • 《美麗人生》:父親是孩子的保護傘
    父親的愛是隱忍而偉大的,我們多數人從父親身上得到愛是非常艱難的,天性使然,尤其中國人又不擅長直接表白,隨著年齡的增長,似乎與父輩之間的交流障礙越來越大,可供交流的共同話題也越來越少。在悠長的歲月中,與母愛的熱切相比,父愛多少會顯得有點疏遠,透露著無奈。我們都想得到父親認可,又有點不願意認可他,我們想要一個可以崇敬的父親,可有時候會對他的人生有所懷疑。
  • 《美麗人生》一生必看的電影
    1999年義大利導演自編自演的《美麗人生》一上映,便一舉囊括71屆奧斯卡最佳外語、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三項大獎。應該說他的獲獎並不意外,看過很多戰爭題材的電影,這麼滑稽又深刻的電影這還是第一部。一個人沒有絕對地好和絕對的壞,趨利弊害,在自己不受牽連的同時,再幫助別人,把人性中最真實的呈現出來。當然,也不否認有衝破這個限度去幫助人的,如《辛特勒名單》,此劇是有真實故事原型的。辛特勒之所以救這麼多人,那是因為被幫助的人多,有真實交往,才能釋放出人性巨大的善,成為他生命的一種責任和使命。不像中國電影向來黑白分明,戰爭片都拍成了神劇。
  • 一個美麗的傳說——評《美麗人生》
    《美麗人生》是一部由義大利著名喜劇演員兼導演羅伯託·貝尼尼自編自導自演的黑色喜劇。講述了一對猶太父子被送進了納粹集中營,父親用自己的智慧扯謊說他們正處在一個遊戲當中,最後父親保護兒子的童心沒有受到傷害,而自己卻慘死的故事。
  • 殘酷時代下的小童話,電影《美麗人生》
    在更多的戰爭題材的電影大都是沉重嚴肅的,像《辛德勒的名單》甚至特意避開彩色畫面,除一個有特殊意義的紅衣小姑娘全片均採用黑白色來表現。《美麗人生》同樣是反映二戰期間,德國納粹黨人對猶太人的迫害,但是二者的敘述方式卻截然不同。
  • 筆記丨電影《美麗人生》中一位偉大的父親
    義大利影片《美麗人生》中一位偉大的父親形象令人感動,也教給了我們為人父母的意義。 二戰期間,一個猶太人與一位美麗的義大利姑娘相愛結婚且生下一子。 起初的日子平靜而美好,然而,當法西斯佔領了城市,父子被抓進集中營。
  • 《美麗人生》:人生本就苦悶,內心愉悅並且懷著希望就是勝利
    為了喬舒亞單純的童年不被集中營中的黑暗籠罩,基度編織了一個美麗的童話,並且笑著將它講述。集中營的苦難成為了一場遊戲,一場關乎人生的遊戲。基度對喬舒亞的愛,是平凡卻偉大的父愛,為了支撐起那一片天空,基度在接受集中營折磨的同時依然每天對喬舒亞報以最燦爛的微笑。這是一個艱難的遊戲,但基度用愛讓它努力繼續下去。 童心天真,但也脆弱,孩子應當看到這個世界美麗的一面。
  • 《美麗人生》:看懂了才明白什麼才是偉大的父愛!
    《美麗人生》劇照經典永流傳,二十餘年之後,圭多的形象依然為大家傳頌,影片的精神內核在時間的灰土中熠熠發光。他是天生的演員,他用幽默感染觀眾,教導喬舒亞用幽默對抗苦難,用永不折服的心,書寫真正美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