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患者飲食為什麼提倡高蛋白、高脂、低糖?

2020-12-14 騰訊網

被腫瘤細胞侵襲,身體最缺什麼營養素來抵禦呢?

面對化療所造成的口腔黏膜炎、厭食症、噁心、腹瀉等情形,又該如何應對呢?

根據指南及專家共識,由於癌症病患體內細胞代謝改變,須特別注重糖類、脂肪與蛋白質的攝取比例,靠三大類營養素「加油」,才有力量與病魔做鬥爭。

對於腫瘤患者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體重的平穩,一旦出現非主觀因素的體重減輕就是危險的跡象,尤其是化放療期間更需要足夠的營養補給,否則很難承受下一次的化放療。石漢平教授多次強調:腫瘤患者的營養幹預建議是「高蛋白、高脂肪、低糖」的營養模式。近年來越發趨於保守,建議變為「高蛋白、適宜脂肪、低糖」的模式。

攝取低糖:可減低癌細胞針對葡萄糖所生成的乳酸,乳酸的堆積,會促進癌症患者體內的發炎反應,或血管增生現象。

營養師解讀:先說一下這裡的糖指的什麼?這裡的糖有多個名字,可以叫碳水化合物,也可以叫澱粉。一般中國人的膳食模式中,碳水化合物極容易過量。國人的早餐多是稀飯、饅頭、包子、油條、麵條、麵包等的並列組合,實際上就是澱粉與澱粉的重複選擇。

儘管惡性腫瘤的發病原因尚未闡明,但是,越來越多的證據提示:惡性腫瘤是一種代謝相關性疾病。早在1924年,德國科學家Otto Heinrich Warburg就發現了腫瘤細胞葡萄糖「有氧酵解」的代謝特徵。「有氧酵解」現象的發現直接導致了腫瘤診斷上的革命性變化—PET-CT的誕生。

腫瘤細胞的無限增殖,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來驅動合成代謝和細胞分裂。腫瘤細胞50%ATP來自糖酵解,腫瘤細胞的糖酵解能力是正常細胞的20~30倍。

通俗的說,糖就像是腫瘤細胞的「飯」。

據相關實現表明,將不同腫瘤細胞株細胞在不同葡萄糖濃度條件下培養120小時,發現:0.5mmol/L葡萄糖時多數腫瘤細胞生長抑制;沒有葡萄糖(0mmol/L)時,所有腫瘤細胞株細胞的生長均得到顯著抑制,據此,減少葡萄糖供給成為荷瘤患者的重要治療原則。

提高優質脂肪:建議提高優質脂肪攝取量,脂肪為癌症患者運用效率最高的營養素,脂肪要選擇好的脂肪來源,如中鏈脂肪酸(MCT Oil)、魚油(Omega-3 fatty acid)等。

營養師解讀:腫瘤患者脂肪代謝的主要特徵是血漿脂蛋白、甘油三酯和膽固醇升高,外源性脂肪(食物中的脂肪)利用下降,脂肪動員增加。

荷瘤條件下尤其是進展期、終末期腫瘤患者,推薦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配方,二者比例可以達到50%:50%,甚至脂肪供能更多(70%)。與高糖配方相比,高脂肪配方不僅降低血糖濃度,而且顯著減少了感染風險。由於腫瘤細胞特徵性依賴葡萄糖供能,正常細胞可以依靠葡萄糖及脂肪酸供能。高脂低糖配方可以選擇性飢餓腫瘤細胞,而不影響正常細胞。

如何選擇合適的優質脂肪呢?

脂肪酸分為三類:ω-6脂肪酸(大豆油、花生油等)、抑炎脂肪酸如ω-3脂肪酸(深海魚、堅果)及中性脂肪酸如ω-9脂肪酸(橄欖油和茶子油都富含ω-9脂肪酸)。由於惡性腫瘤本質上是一種慢性低度炎症,所以ω-3及ω-9脂肪酸的應用受到特別重視。

研究發現,ω-3脂肪酸可以提高化療藥物的療效,促進腫瘤幹細胞的凋亡,抑制其增殖,ω-3脂肪酸可以抑制甚至逆轉胰腺癌患者的體重下降,增加瘦體重,改善體能。

補充蛋白質:補充蛋白質可幫助幫助減少癌症患者肌肉耗損,幫助組織再生、傷口癒合及組織重建。

營養師解讀:腫瘤患者蛋白質代謝的特點主要表現為骨骼肌不斷降解、瘦體重下降、內臟蛋白消耗和低蛋白血症(體重下降、肌肉減少、乏力)。骨骼肌是人體最大的蛋白質庫,機體60%的蛋白質都以各種形式儲存在骨骼肌內。腫瘤患者的肌肉消耗不可避免地導致明顯的蛋白質丟失,因此,提高蛋白質供給成為自然而然的選項。

2009年ESPEN指南提出:腫瘤患者的胺基酸需要量推薦範圍為最少1.0g/(kg·d)到目標需要量的(1.2~2.0)g/(kg·d)之間。 選擇富含BCAA的胺基酸製劑被很多專家推薦用於腫瘤患者,認為可以改善腫瘤患者的肌肉減少,維護肝臟功能,平衡芳香族胺基酸,改善厭食與早飽。

整蛋白型製劑適用於絕大多數腫瘤患者;短肽製劑含水解蛋白,無需消化,吸收較快,改善氮平衡更快,對消化功能受損傷患者如手術後早期、放化療、老年患者更加有益。

小結:

腫瘤細胞依賴葡萄糖作為主要能量來源,而腫瘤患者本身需要攝入更多脂肪和蛋白質。所以,廣大的帶瘤患者的飲食模式應遵循:「基於營養素攝取平衡的前提,選擇足量的熱量和低量碳水化合物、稍高量的蛋白質、脂肪攝入,平衡攝取微量營養素」的原則。

中重度營養不良的腫瘤患者,還應在營養醫師或營養師的指導下,且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食物攝入量下降,難以維持正常健康體重時,須接受專業的額外營養支持,從而改善腫瘤患者預後,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質量。

相關焦點

  • 腎病患者 飲食忌高鹽、高蛋白、高脂肪
    □熊琳    冬季是腎臟疾病高發期,多數人知道注意保暖避免發病,卻忽略了飲食不當也會增加腎臟負擔的問題。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腎內科副主任王麗表示,腎病患者應少吃高鹽、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多攝入時令新鮮蔬菜。
  • 不同腫瘤患者的飲食建議,一次性都告訴你!
    營養不良貫穿腫瘤患者疾病發展的始終。大概5%的腫瘤患者在診斷時就存在營養不良,在腫瘤治療過程中大多數患者均會營養不良,大約20%的患者死於營養不良而非癌症本身。
  • 腫瘤患者如何科學飲食?彩虹餐、水果奶昔……健康合理的飲食幫助...
    過去,咚咚腫瘤科對於癌症患者應該怎麼吃給出了一些建議:腫瘤患者飲食指南:這些東西該「忌口」,這些千萬別「忌口」咚咚抗癌指南:癌症患者吃什麼?這份美國的權威報告給你答案!因為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飲食能夠顯著延緩腫瘤的生長,所以按照130斤的體重,蛋白質推薦攝入1.2~1.5g/(kg·d),即每天蛋白質吃78~100g,最低吃200g碳水化合物。考慮到是肝癌患者,所以脂肪的吸收代謝可能較困難,所以建議脂肪攝入不超過60g,在油脂種類的選擇上也需要注意。文字描述比較抽象,看圖說話吧。
  • 腫瘤患者,要牢記這四大飲食原則
    因此惡性腫瘤患者的營養問題不容忽視。 如今,網絡上充斥著大量的關於腫瘤營養的「偽科學」科普文,比如「乳腺癌患者不能喝豆漿」、「腫瘤患者要少吃飯可以餓死腫瘤」、「藍莓是抗癌超級食物要天天吃」。由於缺乏專業可靠的信息來源,患者和家屬經常會被這些錯誤的信息誤導,導致患者嚴重偏離科學的飲食。那腫瘤患者到底應該怎樣正確飲食呢?
  • 腫瘤患者的飲食如何營養搭配?
    腫瘤患者的飲食如何營養搭配?8)腫瘤患者抗腫瘤治療期和康復期膳食攝入不足,在經膳食指導仍不能滿足目標需要量時,建議給予腸內、腸外營養支持治療。針對上述原則,癌症患者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日常容易實現且營養豐富的飲食模式。1科學搭配,營養均衡食物選擇多樣性,合理搭配。
  • 最全腫瘤患者的飲食指南
    尤其在中國,「食療」這一主題頗有些被神化的味道,五花八門的食療流言讓腫瘤患者及家屬們苦不堪言…… 近期,康橙社區特邀重慶市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國家一級高級營養師劉莉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述《腫瘤患者的營養支持》,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回顧下直播的精彩內容~ 01為什麼腫瘤患者會營養不良 從治療來講
  • 腫瘤患者有哪些飲食禁忌?一文理清,建議收藏
    好醫友經常接到腫瘤患友諮詢,在不同治療階段,飲食上要注意什麼?比如術後要怎麼吃,化療期間怎麼吃,靶向治療期間有哪些飲食禁忌?今天帶大家一起看看腫瘤患者該如何隨治療調整飲食。
  • 「高脂飲食通過幹預胰島素信號通路改善SIRT6缺陷小鼠代謝損傷與...
    清華大學藥學院王釗課題組發文報導「高脂飲食通過幹預胰島素信號通路改善SIRT6缺陷小鼠代謝損傷與早衰表型」清華新聞網1月30日電 1月22日,藥學院王釗教授課題組以「高脂飲食通過調節SIRT6基因敲除小鼠的胰島素和IGF1信號通路逆轉代謝紊亂和早衰」 (「A High-Fat Diet Reverses Metabolic
  • 為什麼說甲癌幸福癌 甲狀腺癌患者飲食需注意
    相信大家對甲狀腺腫大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那為什麼說甲癌幸福癌呢?患上甲癌的症狀有哪些呢?在平時的生活飲食方面,甲狀腺癌患者飲食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為什麼說甲癌幸福癌一般除了終身服用優甲樂別的和正常的人都是一樣的。如果人一定要的一種癌症那甲癌真的能夠算美好癌。當然,不能是已經發作轉移的。
  • 高血脂、脂肪肝患者 如何調整飲食
    高血脂、脂肪肝患者 如何調整飲食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0.07.06 星期一     58歲的林女士最近收到體檢報告,感覺挺意外,去年體檢查出血脂異常和脂肪肝後,林女士注意了飲食和生活習慣
  • 低碳高脂飲食、第一天食譜
    小編推薦的飲食結構是:低碳高脂飲食。小編推薦的飲食比例,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7:2:1。小編推薦的飲食優勢:不需要挨餓。小編推薦的飲食親身經歷:確實能瘦。如此推薦,基於以下三個原因:第一,降低胰島素分泌,即可減脂。
  • 醫生竟說有些腫瘤患者要多吃
    發物的出現多來自於民間經驗,號稱食用某種食物容易引起或加重某種疾病,如竹筍和香椿芽,兩者均是流傳已久的發物,而實際上確定它們為發物的理由頗為荒誕,竹筍被定為發物是由於竹筍生長很快,「發」的勢頭很猛,因此被確定為發物;而香椿芽則同樣是由於「發散」很快則被確定為「發物」,其命名及推理過程均缺少臨床試驗及科學論證;而韭菜名列發物名單不是因為「發」,而是因為熱量高,損害腫瘤患者健康
  • 健身科普|為什麼高蛋白的飲食結構在健身人群中如此重要?
    在傳統的中國飲食習慣中,我們是以「碳水化合物」為主(也就是以米飯、麵條、餃子等的主食為主),但是近年來「健身文化」越來越流行,「高蛋白飲食習慣」也越來越深入人心。國際衛生組織發布的「膳食飲食標準」是建議我們每日所攝入的蛋白質含量為:不低於0.8克/千克體重,但是縱觀我自己周圍的人群,卻遠遠沒有達到這個標準。
  • 【養生】低糖飲食讓陳倩揚4個月減17.5磅成網絡紅人!減糖飲食比例外食菜單分享
    低糖飲食即低糖減肥餐單(Low Carbohydrate Diet),重點是「糖」跟「糖」不一樣!糖指碳水化合物,低糖飲食就是以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去達到減肥消脂效果。不少試用減糖飲食的人遇過的問題當然是減糖飲食比例,或者外出食飯時的減糖外食菜單,也會有人想知道它的副作用!
  • 用「大白鼠」與張文宏扯扯皮,談談高蛋白飲食的利與弊
    高蛋白飲食對肥胖的有益作用 高蛋白飲食是指蛋白質含量高於傳統食物的一種飲食。一般認為,當蛋白質所提供的熱量超過食物總熱量的20%即為高蛋白飲食。有大量的研究發現高蛋白飲食對肥胖者有減輕體重的作用。 超重和肥胖的本質是脂肪代謝穩態失調導致的脂肪過量和(或)異常堆積。
  • 高蛋白飲食真的能降低體脂嗎?
    我們這裡說所的高蛋白飲食,是指日常飲食中攝入較多的蛋白質。一般正常人每天需要攝入的蛋白質含量是1.2克/每公斤體重,增肌人群這個數字可以擴大到1.5克~2.5克。無論是胖人減脂還是瘦人增肌,蛋白質都有非常大的作用。
  • 減重不能只關注快,更要看健康,營養科醫生談高蛋白飲食的利弊
    近日,郎醫生接診一名胖友:BMI27.5 kg/m(BMI是體質指數,一般大於25就屬於超重了),體脂率27.6%,健身1年有餘,自行應用高蛋白飲食模式1年。每日飲食中,碳水類食物2兩,蛋白類食物有肉品1斤+雞蛋5個+牛奶2袋,蔬果也非常多。
  • 李增寧教授:疫情下腫瘤患者營養治療要點
    人群普遍對新型冠狀病毒易感,而腫瘤患者由於疾病和經歷手術、放化療、靶向、免疫抑制劑等治療而往往免疫力低下,因此比健康人群更易感,腫瘤患者一旦感染也比健康人群更容易發展為危重型。 腫瘤患者因為疾病和治療影響了機體代謝原因等,很容易發生營養不良,進一步損害免疫功能。
  • 高脂飲食影響腸道菌群,從而影響2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負面情緒
    哈佛醫學院加斯林糖尿病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那些在高脂肪飲食下變肥胖的小鼠時發現,動物的焦慮、抑鬱和強迫症跡象相比於正常飲食組小鼠顯著加重。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哈佛醫學院的C. Ronald Kahn教授說:「但如果使用抗生素改變這些因高脂肪飲食導致肥胖小鼠的腸道微生物後,它們的這些負面行為都會得到逆轉或改善。」
  • 腫瘤患者想升白,藥物和打針該怎麼選擇?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腫瘤內科副主任醫師王亞偉說道。很多腫瘤患者都在接受化療的治療,然而在化療期間腫瘤患者體內的白細胞也被「誤殺」,往往導致身體「無人守衛」,這時候敵人非常容易乘虛而入,尤其是對腫瘤病人來說提升抵抗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化療後如何提升白細胞就顯得尤為重要。「說起增加白細胞的途徑最常見的就是打升白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