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隨著漢服文化的不斷發展,大家對漢服的認識,也在不斷的提高。大家在穿著漢服的時候,一般會選擇什麼樣的漢服款式呢?是清新素雅的宋制漢服,還是端莊大氣的明制漢服?亦或是富貴華麗的唐制漢服?
大家在穿著唐制漢服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坦領這樣一個類別的服飾呢?其實,在漢服中,坦領這樣的一個類別也是很受歡迎的哦!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坦領正確形制這個問題吧!
坦領,又稱U領,漢服半臂中的一種,是從魏、晉以來上襦發展出的一種短外衣。由於胡文化在當時的唐代各階層間的廣泛流行,使得唐代女性穿小袖衣成為一種風尚。流行於隋代宮廷內,先為宮中內官、女史所服,唐代傳至民間,歷久不衰。
坦領是唐代女裝中極為常見的新式衣著,衣領寬大。唐代婦女們穿用半臂時,有的把它罩在衫、裙的外面,有些像今日的短風衣一樣。在唐代,半臂更為普及,不僅男、女都可以穿用,而且進入宮廷常服的行列。
袒領服是唐代女子穿著的一種半袒胸的衫襦,衣料為紗羅製品。當時的詩人有的形容為:「慢束羅裙半掩胸」;也有的說「參差羞殺雪芙蓉」;還有描繪曰:「綺羅纖縷見肌膚」。下身則配以曳地長裙,充分體現了唐代女子的婀娜身姿與自然之美。唐代女子服飾,基本上是上身是衫、襦,下身束裙,肩加披帛。袒領服的總體結構也是這樣。
袒領服是唐代女子的「時世妝」,即時裝,唐初女子衣衫小袖窄衣,外加半臂,肩繞披帛,緊身長裙上束至胸,風格簡約;盛唐時,衣裙漸寬,裙腰下移,服色豔麗;至中晚唐時,衣裙日趨寬肥,女子往往褒衣博帶,寬袍大袖,色彩靡麗。袒領服在唐代頗流行,另外,有的女子也喜歡男服、戎裝或胡服,體現了大唐博大氣概與多姿多彩。
坦領的興盛時期是在唐代前期,中期以後便有了顯著的減少。主要原因是唐代前期的女裝與後期有明顯的不同。前期女裝大多窄小細瘦,緊貼身體,袖子也細窄緊口,適合在外面套上半臂。
唐代婦女愛穿窄瘦服裝的風氣,恐怕仍然是北朝胡服流行和境外異國風俗的影響。 唐代婦女穿的胡服主要是袍衫和靴褲。外著翻領對襟的窄袖長袍,或者穿圓領窄袖襴衫。下身穿長褲,足登靴鞋,腰束革帶。
看完這篇關於坦領正確形制的文章之後,大家對坦領的認識,是不是也變得更多了呢?大家喜歡這樣的坦領漢服嗎?一起留言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