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愛玉,愛到骨子裡,融入到血脈中;國人好玉,好到性情中,揉搓進文化裡。國人尚玉,已有數千年,以玉為中心載體的玉文化,深深影響了國人的思想觀念,成為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古人形容男子有學識、修養用「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形容女子美麗、純潔則用「冰肌玉骨,冰清玉潔。玉甚至成為了女子的代名詞,如此便有」憐香惜玉「一說。因此便有很多的文人騷客賦詩吟誦,一些經典的詩文流傳至今,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細觀玉軒吟,一生良苦心。
雕琢復雕琢,片玉萬黃金。
宋-戴復古《題鄭寧夫玉軒詩卷》
夜漸寒深酒漸消,袖裡時聞,玉釧輕敲。
城頭誰恁促殘更,銀漏何如,且慢明朝。
宋-周邦彥《一剪梅·一剪梅花萬樣嬌》
玉女乘鸞下絳霄,梨雲漠漠帶香飄。
明-餘善《題顧玉山淡香亭》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宋-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玉露凌寒萬壑空,洞庭秋水醉芙蓉。
明-吳孺子《題畫》
玉人花下按涼州,白雁低飛個個秋。
明-袁暠(hào)《款歌》
玉人燕國舊傾城,對雪臨風更有情。
明-薛蕙《雪(五絕)》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玉暖日升煙。
唐-李商隱《錦瑟》
玉階涼露滴芭蕉,獨倚屏山望鬥杓。
明-張紅橋《子羽夜至紅橋所居(三首)》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唐-白居易《長恨歌》
玉露金風報素秋,穿針樓上獨含愁。
明-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女巫澆酒雲滿空,玉爐炭火香咚咚。海神山鬼來座中,紙錢窸窣鳴旋風。
唐-李賀《神弦》
玉格冰魂見尚稀,忽驚歲暮思依依。明-雪溪映《尋梅》
薰風破曉碧蓮苔,花意猶低白玉顏
宋-楊萬裡《白含笑》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唐-賀知章《詠柳》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學到知識別忘記分享給朋友,找到共同話題,分享收藏樂趣!
============================
點擊右上角圖標「…」,可
1.發送給朋友
2.分享到朋友圈
3.查看公眾(官方)帳號:關注往期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