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走親訪友,
都少不了送些保健品。
頂著健康養生的名號,
標配精緻高檔的包裝。
送的人覺得不跌面子,
收的人也感到用了心。
種類繁多的保健品,到底是否值得購買?
很遺憾,絕大多數保健品的功效,根本配不上它高昂的價格。
保健品不是藥,沒有預防和治療疾病的功能。
所謂的"美容養顏抗衰老,排毒減肥清腸道",神乎其神的功效不過是誇大宣傳,只為掏空消費者錢包。
過年回家給親戚長輩選購前,一定要三思。
1
七種「保健品」
讓多少人花了冤枉錢
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保健品市場規模超2千億元,僅次於美國。
大把的錢流入了市場,結果卻不盡人意。
下面這七種常見的「保健品」,效果被吹上了天。
事實究竟如何呢?
1、 口服膠原蛋白並不能美容
從營養價值角度來看,口服膠原蛋白製品相比「肉、蛋、奶」,也只能算是「劣質蛋白」。
真的想要補充蛋白質,不如每天吃一個雞蛋來得性價比高。
2、高鈣奶補鈣不靠譜
無論男女老少,都想著要補補鈣,高鈣奶順勢成了不少商家的營銷亮點。
可牛奶、羊奶這些奶製品本就是高鈣食品了。
所謂「高鈣奶」,不過是人為增添了鈣含量。
同時,普通牛奶中的乳鈣容易被人體所吸收,高鈣奶中添加的碳酸鈣則恰恰相反。
過多添加鈣,一方面影響牛奶口感;
另一方面很容易造成蛋白體系的不穩定,影響殺菌的穩定性。
人體每天攝入的鈣含量也並不是越多越好,過多的純鈣有可能導致腎結石等疾病。
3、 葡萄籽抗氧化是「騙局」
4、黑糖不宜多吃
伴隨養生概念的風靡,黑糖走進了千家萬戶。
所以在購買黑糖時應該睜大眼睛,食用黑糖更要控制好量。
5、冬蟲夏草功效存疑
因此,從保健的角度來說,服用冬蟲夏草要慎之又慎。
6、吃酵素能減肥?別輕信!
想要通過口服酵素達到排毒、清宿便、減肥的作用根本不現實。
至於自製酵素,就更不靠譜了。
2018年8月,鄭女士在網上看到有人分享服用自製「酵素」減肥十斤的帖子,便想自己也試試。沒想到,喝完之後又拉又吐,患上了急性腸胃炎。
自製酵素過程中產生的衛生問題,很容易引發腸胃疾病。
7、大麥若葉青汁一點也不神奇
微商一手捧紅了一種叫做「大麥若葉青汁」的飲品。
所謂「大麥青汁」,是將長到20至30公分的大麥幼苗打成汁或乾燥成粉。
聽起來不過是一種普通的植物提取飲品,功效卻被寫得神乎其神:
「具有若干種營養素、微量元素」、「高鹼性純天然」、「排毒功效顯著」。
大麥青汁沒那麼神奇。
首先,大麥青汁中的纖維很少。
即使是食用直接打成的粉,所獲得的膳食纖維跟人體需求相比也是杯水車薪。
其次,「酸性體質」本身就是一個偽概念,不具有科學依據。
所謂服用鹼性保健品中和酸性體質,純屬胡說。
最後,大麥若葉青汁能夠淨化血液、起到排毒效果的說法,也缺乏科學支撐。
2
保健品的三種營銷手段
一個比一個套路深
保健品的走俏,離不開商家的花式營銷。
上面提到的保健品,你可能沒吃過,不會沒聽過。
總結起來,保健品的營銷套路不外乎以下三種:
1、 虛假宣傳
保健品不是藥!保健品不是藥!保健品不是藥!
同樣的話,到底要強調多少遍才能深入人心呢?
2、 飢餓營銷
飢餓營銷是一種常見的營銷策略,在保健品領域,常被用於套路老年人。
為賣出產品,很多保健品商家會製造「供不應求」以及「優惠大促」的假象。
一些老人信以為真,生怕錯過就會買不到、買虧了。
購買時,商家要老人現場數貨、驗貨,並勸老人當場吃下。
甚至陪同老人去銀行取款,當場完成交易。
當老人消費過後,回頭細想時,很多時候已經上當受騙了。
3、廣告洗腦
不知不覺中,原本張貼在電線桿上,刊登在報紙夾縫中的保健廣告,已經搭上了新媒體的順風車,佔領了微信朋友圈。
一個「震驚體」的標題加上製造焦慮的內容,最後引入一條廣告,一篇洗腦文就形成了。
事實不清、效果不明,但先轉再說,很多老年人無形中成了幫助宣傳的主力軍。
很多年輕人想要勸父母別相信,往往是要冒著被拉黑的風險。
保健品廣告的洗腦功力,可見一斑。
人生已經如此艱難,
有些謊言該揭穿還是要揭穿。
很多牛皮吹上天的保健品,
只是精心包裝的騙局。
所謂靈丹妙藥不過是空中樓閣,
不僅無用,反而危害身體。
過年回家要盡孝心,
盲目購買保健品並非好的選擇。
與其一擲千金買個心理安慰,
不如踏踏實實給父母多些陪伴。
提醒一下還沒買好過年禮物的朋友,
別再被忽悠著掏了錢!
來源: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