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前中國少兒出版正處於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面對閱讀模式和閱讀產品的創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構建、國際化市場的拓展等關鍵問題,中國少兒出版人應立足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堅定精品原創內容導向,堅持兒童本位,汲取中國元素,充分運用傳統紙質、新興媒體和多種介質,構建與少兒出版相互支撐、相互融合的生態鏈,堅持守正創新,砥礪前行。
中國少兒出版從孕育那天起,就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緊密聯繫在一起。它萌芽於民族危亡之秋,在由戊戌變法推動下的改良運動中孕育形成。梁啓超氣勢磅礴的「少年強則國強」猶在耳邊,魯迅「救救孩子」的疾呼不曾遠去,因為,「童年的情形,便是將來的命運」;因為,他日救天下者,「在今日十五歲以下之童子」,所以要把「愛國的故事,為人的箴言,替兒童演說」,以「養成兒童的愛國心,陶鑄兒童天良性」。
如果從1744年英國出版家紐伯瑞出版世界上第一本童書《美麗小書》算起,少兒出版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不同國家的少兒出版有著各自國家的歷史、國情、文化傳統的背景,中國少兒出版自萌芽之日起便自覺融入民族復興的偉業,今天,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應是新時代中國少兒出版最為鮮明的特色。
當成人的認識在一種語言和兒童世界的另一種語言相碰,不同國家兒童讀物的語言相遇,並發生意義交換時,其適應、傳導、統馭的內在機制是什麼?這種認識能平等地進行嗎?
1920年,周作人在《新青年》發表 《兒童的文學》一文中明確提出「兒童文學」的概念。葉聖陶於1921年在《晨報》副刊「文藝談」欄目撰文呼籲:新文學戰士應當「為最可愛的後來者著想,為將來的時刻著想,趕緊創作適於兒童的文藝品。」[1]並開始了他為兒童的創作實踐,於1922年發表了在中國現代兒童文學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童話《稻草人》。
100年前,不少有影響的報刊都刊登兒童文學作品,主要是翻譯、介紹外國兒童文學作品。100年後,我國是全球引進童書版權最多的國家,我們也有1萬多種少兒圖書實現了海外版權輸出。
1953年在瑞士蘇黎世,成立了國際兒童讀物聯盟(簡稱IBBY),這個致力於把圖書和兒童聯繫在一起的國際網絡,要用兒童書籍搭建起一座國家與國家之間走向和平的橋梁。1986年,中國加入IBBY,並成立了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CBBY),從而開啟了中國少兒出版對外交流的大門。2016年,曹文軒榮獲國際安徒生獎文學獎。2017年,張明舟當選 IBBY 主席。
1964 年義大利創辦國際圖書博覽會,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兒童圖書博覽會,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的開啟,極大地拓展了兒童圖書的國際交流空間,實現了跨越國家和文化邊界的傳播。從2014年起,中國少兒出版展團統一參加博洛尼亞書展,凸顯了中國少兒出版企業在國際市場的主體形象。2018年中國成功承辦了博洛尼亞國際兒童書展主賓國活動,有力擴大了中國少兒出版的國際影響。
中國少兒出版的發生、發展過程,都必須放在一個更大的全球格局下,在彼此互動關係之中,各國少年兒童能夠充分享受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成果,所有童書都帶有本民族的文化起源和特點,表達上往往傾向於各自的文化價值觀和偏好,這種跨語書寫的兒童讀物,不單純屬於西方,也不單純屬於中國,是在兩者的接觸、碰撞之間展開的。
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童書出版大國。少兒出版是我國出版業活力最強、成長性最好、增長最快的門類,是拉動我國出版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新時代背景下,中國少兒出版已經走上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進程,通往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在哪裡?閱讀模式和閱讀產品的創新、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系統構建、國際化市場的拓展等問題,已成為影響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
中國少兒出版工作者要牢記初心和使命,把當代少年兒童培養成為可擔當民族復興大業的時代新人,這一時代的新人將擔負起未來人類向何處去,未來的文明又當怎樣構想的探索者和繼往開來者。
中國少兒出版在新時代
高質量發展中的原創重構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少兒圖書碼洋規模為253.66億元,同比增長18.73%,佔全國圖書碼洋份額的24.80%,少兒出版的整體增速在放緩。[2]這是因為一方面,儘管全國580多家出版社中有556家出版童書[3],但「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野蠻增長已經進入尾聲;另一方面是全球紙質和電子化的優質少兒出版內容資源紅利釋放殆盡,而數位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產品還剛剛進入萌芽期,未能形成市場規模效率。
2020年以來,世界範圍內的疫情使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巨大,我國少兒出版市場同樣不容樂觀,此時更是呼喚少兒出版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
以主題出版鑄造青少年愛黨愛國之魂
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指出:「要用中國夢打牢青少年的共同思想基礎,教育和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人民,永遠熱愛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堅定跟著黨走中國道路。」[4]在國際關係風雲變幻的背景下,中國少兒出版必須在實踐中和國家的發展之間建立不容置疑的聯繫,這是其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讓青少年奔騰的血液中充滿紅色基因,要以主題出版鑄造青少年愛黨愛國之魂。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少兒出版既是我們塑造當代少年兒童將在未來十年後陸續成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生力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主力軍的話語,又是未成年人認知世界面對責任的認同、代謝,甚至再創造的話語,由此不能忽略的是,主題出版的成功是需要「有意義」和「有意思」的有機結合。當抽象的、宏大的「意義」與符合青少年情趣或趣味的「意思」水乳交融時,二者便會相得益彰,互相生發,從而使他們成為我國主流文化的繼承者和發揚光大者。
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首任社長兼總編輯葉至善說:「我一向把少年兒童讀物的編輯工作看作教育工作——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工作,只要孩子們看得懂,喜歡看,看了可能受感染,可能引起思索,結果有利於他們成長,這樣的稿子我認為就可以出版。」[5]童書出版高質量發展,必須旗幟鮮明地做亮做強主題出版。許多少年兒童出版社都自覺地把主題出版作為出版要務和出版工程來抓,出版了一批富有時代特色的高質量圖書。如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以下簡稱「中少總社」)推出的「偉大也要有人懂」系列,在思想內容和表達方式上都令人耳目一新,開創出主題出版的新天地。如江蘇鳳凰少年兒童出版社《因為爸爸》、明天出版社《雪山上的達娃》、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的《一百個孩子的中國夢》等現實題材作品,將思想性、藝術性、故事性和趣味性統一起來,反映新時代中國兒童的獨特經歷、獨特情感、獨特命運精品力作。《新時代國情教育讀本》、「美麗中國·從家鄉出發」系列等,用符合時代特色的書寫向青少年講述中國故事。青少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中國社會未來,中國少兒出版應幫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啟他們的心靈,引導他們在這個新時代的背景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
以中國故事培植青少年中華民族之根
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中國少兒出版應具有能力和使命,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努力實現中華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跨越時空、超越國度、富有永恆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弘揚起來,[6]以精彩的中國故事培植青少年中華民族之根。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實施意見》要求這項工程要貫穿國民教育始終,包括教育的各個學段、各個環節、各個領域;教育部組織研究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也把強化民族性作為一項基本原則,強調教育要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所有這些,都體現出為少年兒童打牢文化自信根基的鮮明價值取向,也必將深刻影響少年兒童的閱讀生活。
底蘊豐厚的中國傳統文化,成為具有中國傳統元素的童書創作來源。但如何繼承傳統文化同時做到弘揚時代精神,如何將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少兒出版,又能充分尊重中國青少年的現實生活與內心世界,這對於少兒出版人是一個很大的挑戰。我們欣喜地看到很多在探索的道路上取得了成績,如新蕾出版社《博物館裡的中國》,全書圖文結合,講述了近千件珍貴中國文物的傳奇身世,帶領讀者走進燦爛輝煌的中華五千年文明。二十一世紀出版社集團出版的《大中華尋寶記》,巧妙地結合了知識與娛樂兩大元素,讓青少年在閱讀過程中學習到豐富的地理知識,體驗足尖上的中國。中少總社「中少陽光圖書館」推出的《盤中餐》《一條大河》《龍的故鄉》《花木蘭》等一系列圖畫書推陳出新,其獨特的創意和文化標識,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又向世界傳遞了中國聲音,提升了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傳播力。
以教育閱讀構建未來建設者之素質
少兒出版編輯崇高的職業理想,就是要通過編輯出版好書,使少年兒童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幫助他們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全面發展,將來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國少兒出版要認真研究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及中小學各學科課程標準,深入了解家庭、幼兒園、以及中小學校園對分級閱讀、學科閱讀的要求。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牛津閱讀樹》和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劍橋閱讀》都是頗有代表性的少兒分級閱讀叢書。美國學樂出版集團(以下簡稱「學樂」)一次假期為中小學生開出的分級、分學科閱讀書目就達8000多種,教師、學生有充分的選擇空間,美國90%公立學校選用的專業原版英文閱讀分級體系都是學樂出版的產品;美國最大的教育出版公司霍頓·米夫林·哈考特集團中小學各學科分級閱讀可供書目有5萬多種。與此相應,校園書展等校園渠道,也成為少兒圖書發行的主渠道。
中國的少兒出版應以出書育人為己任,從內容提供商向內容運營商和內容服務商轉型,中國少兒出版應當以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必備品格、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目標,儘快規劃出版科學、專業且能適應不同年齡、不同年級、不同學科閱讀要求、不同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系統進階型的圖書。在豐富圖書類別和品種的基礎上,幫助青少年更加有效地獲得地理、歷史、科普等知識,大跨度年齡段和成體系閱讀產品更易於青少年建立起系統獲取知識和有效提高認知的能力,打造少兒出版剛需產品,構建起可持續發展優質智慧財產權(IP),使少兒出版產業實現從出版到產品,從產品到閱讀,從閱讀到能力提升,從能力提升到功能再造,從功能再造到消費服務,進而打造一個良性的智慧財產權運營生態圈。
中國少兒出版在新時代
國際交流中的文明互鑑
一部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並進的歷史。中華文明經歷了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斷交流互鑑而形成的文明。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少兒出版通過文化交流,大量引進國外優秀少兒圖書,不僅極大豐富了我國少兒圖書市場的品種,使我國少年兒童能夠充分享受人類文明發展的共同成果,而且使我國少兒出版通過借鑑世界少兒出版強國的經驗,大力推動原創出版,迅速發展為世界少兒出版大國。
合作開放,吸收多姿多彩的文明
1986 年,中國加入IBBY,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不僅打開了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的大門,也打開了中國童書出版與國際接軌的大門。自2014年起,中國少兒出版展團統一參加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與歐美出版強國同場亮相。中國少兒出版進入了全方位與世界接軌的繁榮期。
國際少兒出版商高度重視中國巨大的童書市場,大量的國外優秀少兒讀物和暢銷書被引進國內。我國已成為全球童書版權引進第一大國,「哈利·波特」系列、《丁丁歷險記》、《林格倫作品集》、「冒險小虎隊」叢書、「雞皮疙瘩」系列、「藍精靈」系列、「國際安徒生文學獎書系」、「史努比」系列、「不一樣的卡梅拉」等系列迅速地走進了家庭、幼兒園、中小學校園,對讀者的閱讀和購買形成了持久的召喚力,創造了令國外出版商瞠目結舌的銷售業績。
外國童書的引進數量和品種蔚為壯觀,展現了世界圖畫書豐富多彩的藝術風貌和創作手法,少兒出版人、教育者、閱讀推廣人滿懷激情地享受著、推動著這個令人欣欣然的亮麗風景,中國的少年兒童與世界各國的小讀者共享著世界上優秀的童書。文明如水,潤物無聲。國外優秀的童書讓我國青少年在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開啟心靈之窗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迷思:曾幾何時,在幼兒園、中小學,以至於整個社會,過萬聖節、聖誕節的熱情超過了重陽節、端午節等中國的傳統節日?曾幾何時,少先隊的主題隊日,年輕的大隊輔導員帶著少先隊員們在感恩節講著它的歷史?曾幾何時,中國的原創童書充滿了黃頭髮或紅頭髮或藍眼睛或黃眼睛的孩童形象?曾幾何時,中國幼兒園的圖書角90%以上都是引進版圖畫書?……兼收並蓄的前提是立足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當一些人把所有的目光都投向西方,中國的童書卻在世界童書市場缺失了自己的聲音和市場,這不能不引起中國少兒出版人、教育者、閱讀推廣人的警覺、反省與重視。
一方面中國少兒出版人關注國別的擴展,更為全面的引進世界各個國家的優秀童書。如中少總社出版了前安徒生獎評委會主席亞當娜主編「七彩雲圖書館」系列,精選阿根廷、巴西、伊朗等十多個非英語主流國家的優秀童書,讓孩子們從中感受世界的多元文化,領略其中蘊涵的不同文明,擁有宏闊的視野而胸懷天下;另一方面,中國出版人積極推動原創出版,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將中華文明以跨越國界、融通人心的童書為載體,促進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讓世界文明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融入世界,讓中華文明璀璨如花
前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瓦力·德·鄧肯認為:「中國童書出版推動了中外文化交流與互鑑,展現了應有的責任與擔當。」[7]中國少兒出版業以後起之力蓬勃發展,由看客向主賓的身份蛻變,從以引進借鑑為主到引進來與走出去雙向互動的轉變,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景象。
中國少兒出版之所以有如此氣象,與國家力量的強大和出版產業的強盛密切相關,國家層面的一系列重大戰略措施的落實,加上中國出版人的全力以赴,這一切都有效轉化成童書出版的強大力量,推動中國文化在走出去的基礎上,進一步走進去並融入世界優秀童書體系中,成為具有較大影響的世界文明的組成部分。
我們欣喜地看到,具有國際視野的插畫師、文本創作者、設計師等少兒出版基礎力量已經具備講好中國故事的能力。一批如《團圓》《青銅葵花》《老街的童話》等優秀童書紛紛出現在《紐約時報》公布的年度童書榜單中。童書創作者的跨國合作也展現了不同凡響的藝術成就,如:巴西的安徒生獎插畫獎獲得者羅傑·米羅與曹文軒合作出版了《羽毛》《檸檬蝶》、日本松居直與中國蔡皋合作出版的《桃花源的故事》、英籍華人插畫家鬱蓉與秦文君合作出版的《我是花木蘭》、西班牙插畫家哈維爾·薩巴拉與金波合作出版的《我要飛》、俄羅斯插畫家安娜蘇塔西亞與徐魯合作出版的《紅色油紙傘》、阿根廷插畫家耶爾·弗蘭克爾與張之路合作出版的《小黑與小白》、白冰和貝爾格勒國際插畫獎「金鋼筆獎」獲得者阿明哈桑·謝裡夫合作出版的《大個子叔叔的野獸島》等等,不勝枚舉。這些圖書質量上乘,是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的碰撞與融合,成為童書跨國合作出版的成功案例。
隨著中國少兒出版業的國際交流合作日益增多,重原創與重輸出在實踐中進一步形成互為關聯的整體戰略,使得中國作家原創作品的影響力在版權輸出過程中不斷加強,近五年來,我國少兒出版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2014—2019年,我國少兒圖書累計輸出版權1萬多種。以中少總社為例,近五年共輸出版權2000多項。中國童書的創作和出版逐漸有意識地培養出版人的前沿國際視野,一批少兒出版機構積極合作,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攜手構建了我國童書走向世界的出版平臺。如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併購了澳大利亞新前沿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成立了埃及分社,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與黎巴嫩數字未來公司成立了時代未來有限責任公司。中少總社、人民出版社和天舟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國際化的人民天舟出版有限公司,收購了紐西蘭米莉茉莉品牌系列,同時融入中國女孩莉莉,延續品牌,創作具有中國元素的故事,借船出海,讓世界上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國。
人類文明的發展史證明了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與水平,決定了其文明在世界範圍內傳播和分布的廣度與深度,持續多年的經濟高速增長使我國已融入全球一體化的格局。進入 21 世紀以來,中國少兒出版多向性的國際交流活動也風生水起,舉辦了多個國際少兒出版論壇,通過中國文化對外傳播了中國價值、中國道路,踐行了國家意識形態與文化政策的使命。在第55屆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中國主賓國主題出版活動中,中少總社與博洛尼亞大學出版社聯合舉辦了「對話·成長——『偉大也要有人懂』系列出版論壇」,論壇針對韓毓海創作的《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馬克思》《偉大也要有人懂——一起來讀毛澤東》,以自由開放、平等對話的形式,就與馬克思和毛澤東的思想層面對話、偉大人物在青少年成長中的影響、「偉大也要有人懂」系列在青少年閱讀中的價值和意義等話題進行探討。
第55屆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主賓國主題出版活動中,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創新理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偉大也要有人懂」系列圖書作者韓毓海先生在「對話·成長——『偉大也要有人懂』系列出版論壇」發言
韓毓海先生、「偉大也要有人懂」系列圖書意語版翻譯薩碧娜阿迪佐妮女士與義大利孔子課堂Kinder College學生們在 「對話·成長——『偉大也要有人懂』系列出版論壇」一齊用中文朗誦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
時隔一年,在第56屆博洛尼亞國際童書展又舉辦了「《習近平講故事》(少年版)海外出版論壇」,等等,這些活動在平等的文明互鑑中,實現以有形的中國故事向世界弘揚中華思想文化的使命,對推動國際文化交融和人民友誼向前發展都有著深遠的意義。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大樓前的石碑上,用多種語言鐫刻著這樣一句話:「戰爭起源於人之思想,故務需於人之思想中築起保衛和平之屏障。」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心相通應該從娃娃抓起。中國少兒出版的文化交流,應如《馬克·波羅遊記》之類作品,令無數人對中國心存美好,而嚮往之;應如《道德經》之類經典,春風化雨,在世界上廣為青睞。中國少兒出版應提升國際化意識與本土化技巧,以最能跨越國界、融通人心的童書出版來促進國際間的文化交流,讓世界真正了解中華文明,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童書應藉助本土的文化優勢、作者優勢,讀者優勢、出版優勢、消費優勢和市場優勢,對標美國好萊塢電影、日本動漫、韓國電視劇和中國網絡文學等世界四大文化現象,努力構建起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系列品牌,並在此基礎上打造出生態形的產業鏈和可循環的消費圈,為構建世界第五大文化現象而共同努力。
中國少兒出版在新時代
媒體融合中的創新驅動
截至2020年3月,我國網民數量已經超過9億,其中99.3%的人用手機上網。[8]據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2020年5月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9]我國青少年網民約佔全國網民的1/5,很多青少年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機。培生、湯姆森、麥格勞·希爾等國際出版集團都把觸角延伸到在線教育領域,少兒出版早已突破了紙媒範疇,成為數位化技術應用的重要陣地。
實現從「相加」到「相融」的轉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形成資源集約、結構合理、差異發展、協同高效的全媒體傳播體系。[10]沿著這一方向,少兒出版的融合發展使傳統出版業態由單一紙質出版轉向以紙質讀物為基礎,以多種媒體、多種介質、多種載體和多終端來呈現和表達的智能媒體為依託,且媒體交互功能更加強大、讀者個性化體驗更加良好、讀者閱讀行為反饋更加及時、閱讀服務質量更加提高的融合出版階段。這種融合併非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進行簡單的嫁接,而是實現了從「相加」到「相融」的轉變,以此滿足少年兒童日益增長的分層次、多樣化、個性化的閱讀需求。
我國一些具有創新精神的出版社正在以跨域、跨界經營延展少兒出版產業鏈,如長江少年兒童出版社(集團)組建了「長江學習工場」,建立了我國幼教領域的首個「雲平臺」,線上線下結合,集幼兒園管理系統、課程系統、培訓系統、家園互動系統、學習社區遊戲系統、點讀產品系統和企業對終端消費者(B2C)電子商務平臺於一體。如中少總社構建全媒體出版平臺,其在少兒期刊、圖書的前端策劃階段,就在規劃多終端發布的掃碼聽故事、看動畫、聽講座等標配內容,這些內容不是文本與線上內容的簡單疊加,而是以五大領域的教學目的為綱、以讀者閱讀水平提高為目的、以讀者的體驗和閱讀能力拓展方向、以園內閱讀活動教學的線下拓展為依據,在閱讀互動設計中,增強了少年兒童閱讀行為的過程性交互性(如提示、提問、思考)、自適應性設計(如專刊、專題、專輯和各類可在線定製的閱讀活動)以及更加複雜的閱讀體驗的融合。
實現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
少兒出版的跨媒介屬性為其跨領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與機遇。隨著第5代移動通信技術 (5G)時代的到來,科技帶動閱讀和學習創新,將來青少年會擁有怎樣的閱讀和學習環境給我們帶來無限想像的空間。目前雖然很多出版社製作了大量的數字產品,但還需要積極探索全媒體產品多樣化傳播形式和消費模式、吸引少年兒童更加主動地參與到互動式閱讀和交流表達的活動中來,讓數字產品真正走進各類用戶的終端,實現運營效果的最大化和品牌的最優化,從而實現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
許多出版社和民營機構在這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現,一方面,他們充分發揮數字出版產品相對於傳統讀物所特有的優勢,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設計了不同的數字閱讀產品,將閱讀和學習的過程搬至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可攜式終端,讓學習的過程遊戲化。如「2018年度兒童早教APP top10」排名第一的「小伴龍」,將故事融入歌舞、唐詩中,帶領孩子在愉悅的氣氛中互動學習。中少總社開發的「紅袋鼠伴讀機器人」,通過伴讀、人工智慧(AI)語音對話、微聊等功能陪伴孩子閱讀圖畫書聽故事,進行人機對話回答孩子的問題,還可以和家長做到微信語音互聯,提高親子互動體驗,隨時隨地陪伴孩子閱讀。另一方面,在技術和數據驅動的視角精準觀察基礎上,驅動用戶價值表達和創意實現,如凱叔講故事、咔噠故事、少年得到等,他們努力通過閱讀行為來體現少年兒童追求的價值,為用戶實現了真實的閱讀價值,更好地服務於用戶的真實需求。
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賦予了少兒出版全新的意義。少兒出版邊界被遊戲、動漫、應用化閱讀、在線教育等多種形式所大力拓展。媒體融合是一場少兒出版的自我革命,新的體驗和新的可能性正是未來少兒出版需要努力的方向,如何實現從傳統出版到內容有效按需精準推送,從內容精準推送到知識服務,從知識服務到內容消費模式的升級,從內容消費模式的升級到產業生態國鏈和再造,中國少兒出版界應積極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為少年兒童構築積極向上向善的精神家園。
中國少兒出版在新時代
宣傳推廣中的營銷革新
據北京開卷《2019半年度中國圖書零售市場分析報告》,全國圖書零售市場規模達到233億元,繼續保持兩位數上升,同比增長10.82%。其中網店渠道碼洋215億元,同比增長22.4%。網上書店一路高歌猛進,實體書店的銷售持續呈負增長的態勢,同比下降了11.2%[11]。在新時代媒介融合大背景下,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的運用,微博、微信等公眾平臺的影響,以及大V、網紅等粉絲經濟的效應,都要求傳統少兒出版的營銷升級革新,構建出版社與服務主體的聚合效應,促進出版社與用戶形成交互感知、良性互動、生產分享、閱讀增值的出版生態圈,以期進一步提高用戶消費度、滿意度與忠誠度,促進我國少兒出版產業進一步發展。
打造可彰顯少兒出版機構內容運營優勢的社交圈層
如何構建基於產品內在教育功能、多維交互功能和互動式閱讀、體驗式閱讀、探究式閱讀和在線社區性閱讀的產品設計,並在此基礎上打造基於用戶閱讀體驗的分享與資源及信息動態聚合的出版營銷矩陣,從而彰顯出版機構品牌及其旗下圖書品牌的影響力。各家少兒出版機構在深耕童書受眾對象需求和消費及動機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在線平臺和線下渠道的各自優勢,進一步提高了受眾的閱讀體驗。
一方面,少兒出版機構結合世界讀書日、「六一」等特殊節日,積極開展作家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組織新書發布會、讀者見面會、作家籤售等活動;在周末和節假日,他們會聯合實體書店、圖書館、繪本館以及各類公共活動設施,通過作家見面會、講故事、閱讀大賽等活動,提供更好的場景服務和用戶體驗,將營銷內容和閱讀活動方式不斷升級迭代。另一方面,隨著媒介融合的深度發展,線上消費的蓬勃發展,線上線下營銷模式的界限已經模糊,多渠道、多形式、多模式的童書營銷發展態勢已成必然。
2020年,受疫情影響,線下大型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很多少兒出版機構快速把豐富的內容資源、作家資源、閱讀推廣人資源帶到線上,推出了大量新媒體內容,既體現了少兒出版人的責任擔當,也強化了出版社的品牌影響力。其中《中國少年報》聯合未成年人專屬網站未來網,發布了近百位漫畫家為孩子創作戰「疫」漫畫,製作視頻超過125條,播放量超過3億次,話題閱讀量破7億次;各少兒出版機構積極藉助自有微信、微博公眾號,以及合作媒體平臺如學習強國、京東讀書、喜馬拉雅FM、蜻蜓FM等,面向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讀者開設大量的公益課堂、好書薦讀等活動,如接力出版社線上微信群分享《鍾南山:生命的衛士》一書,閱讀量達到了30萬+;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通過自有「熊貓故事電臺」原創音頻故事合集,集中出版了中外優秀繪本故事圖書;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上線1000+個有聲故事;中國和平出版社線上分享1000+經典動畫繪本資源。各少兒社認真履行出版人的使命,依靠長期積澱的產品影響力和作品創新製造能力,以少年兒童健康成長需求為中心,在經過長期系統研究的基礎上,遴選出一批概念科學、權威、準確、易懂,且生活成長過程中必需要掌握和理解的高質量知識,經過嚴格的「三審三校一通讀」,使其社會價值充分發揮出來,為廣大少年兒童送去優質的精神食糧和貼心的心理關懷,讓更多的用戶共享閱讀價值。
形成以大數據為驅動力的商業閉環,提供優質的線上服務,實現用戶終端的變現
21世紀的孩子們從小就與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數字終端接觸,是「數字原住民」。中國少兒出版一直在探索利用好新媒體的技術和環境,用少年兒童熟悉且喜歡的思維方式來做好互動式的童書出版,同時他們還致力於針對家長、教師等不同層次用戶的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在營銷上更多關注童書閱讀的功能性、教育性、啟發性、針對性和服務性。如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在抖音平臺上推送《中國古典名著立體珍藏版·3D西遊記》短視頻,用戶可根據「語音+故事+插畫+立體結構」的形式進行錄製上傳,2天內在京東、天貓等線上平臺收穫訂單近2萬冊,碼洋近600萬元。[12]樂樂趣童書的編輯裝扮成圖書裡面的人物形象,演繹故事,妙趣橫生,激活用戶的潛在購買力。近5年迅速崛起的小中信童書、童立方等多個少兒出版品牌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營銷工具,建立符合用戶與知識交互發展規律的營銷模式,極大地提高了用戶使用黏性與感知滿意度。
大數據將價值鏈上不同節點的利益相關者連接起來,也意味著傳統少兒出版必須將「人」的參與與「人」的需求相互交織、相互影響,貫穿於整個出版和消費的流程中。經過這次疫情,我們更加看到,把握少兒出版的未來,需要通過網際網路技術來進一步完善中國少兒出版業的經濟體系。少兒出版機構應致力於打造一個線上+線下的共贏多樣化的產品線、可拓展的產業鏈和協同共生的生態圈,進一步探索麵向垂直細分領域、基於場景和狀態的閱讀需求,以及可感知、可交互、可溝通、可反饋的信息加載系統。以實現產品的消費增值、媒介的融合應用、閱讀產品運營模式的創新、營銷渠道的協同推廣,閱讀服務水平的提升,進一步提高用戶對產品的使用黏性與價值體驗,加速流量變現。
結語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13],也是我國建成出版強國的關鍵之年。面對國內外疫情對出版產業產生的深刻影響,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在新時代新使命的驅動下,中國少兒出版人要立足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堅定精品原創內容導向,堅持兒童本位,汲取中國元素,充分運用傳統紙質、新興媒體和多種介質,進一步提高與教育、科技及網際網路企業的跨界合作,構建與少兒出版相互支撐、相互融合的生態鏈,守正創新,砥礪前行。「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14]我們充分相信,新時代中國少兒出版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曾慶江 .「抒情性」: 作家個體情感的抒發——20世紀 20—40 年代中國兒童文學創作形態論 [J]. 文藝爭鳴,2011(6)
[2]中國產業信息網.2019年中國圖書行業零售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EB/OL].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2003/841889.html
[3]李忠.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唯有讀書好——全民閱讀視角下的少兒閱讀觀察[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0-06-01
[4]本書編寫組.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281
[5]葉至善 . 跟《小布頭奇遇記》的奇遇 [J]. 編輯之友, 1986(1)
[6]中秋佳節 聽習近平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EB/OL].中新網,https://www.chinanews.com/gn/2019/09-14/8956170.shtml
[7]Stenner.A ackson. Measur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with the LexileFramework[EB/OL].http://www.eric.ed.gov/contentdelivery/servlet/ERICServlet?accno=ED435977
[8]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中國網信網,http://www.cac.gov.cn/2020-04/27/c_ 1589535470378587.htm
[9]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EB/OL].http://www.cnnic.cn/ hlwfzyj/hlwxzbg/qsnbg/202005/ t20200513_71011.htm
[10]習近平.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求是,2019(6)
[11]圖書零售半年回望 : 總規模同比上升 網店保持較高增長 [EB/OL].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9/07-19/8899946.shtml
[12]王霖.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短視頻玩出新花樣2天銷售近600萬碼洋[EB/OL].http://www.cbbr.com.cn/article/125802.html?from= singlemessage
[13]央視快評 :為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凝心聚力[EB/OL].央廣網,http://news.cnr.cn/native/gd/20200115/t20200115_524939031.shtml
[14](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
張曉楠,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總編輯,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同時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獲得第十二屆韜奮出版獎,入選中國出版協會2018「十大出版人物」,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主編的《幼兒畫報》榮獲首屆中國出版政府獎期刊獎。策劃了 「偉大也要有人懂」系列、「美麗中國·從家鄉出發」 圖畫書系列等主題出版類圖書等。有圖書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年度中國好書等;有圖畫書入選「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項目。主持負責了中少總社數字出版平臺項目、未成年人素質教育定向推送系統、中少總社數位化轉型升級項目等。
(原文刊登於2020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