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為單身,怎樣都好。
淪為單身,不提也罷。
單身太久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呢?
作為男生,單身久了,大概就不想談戀愛了吧?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然而受工作壓力、交際圈、性格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大齡剩男剩女越來越多。
據統計,超3000萬男性將孤獨終身。長期單身的男人,生理和心理都需要解決。
生理需求比較簡單,想想辦法都是能解決的,畢竟最簡單的,就是「傳統手藝」了,相信大家都已經掌握。
然而心理需求就比較複雜,涉及人的心理活動、內心深處的情感釋放、自我認知的滿足以及對他人的依賴。
那麼,長期單身的男人,應該怎麼解決心理需求呢?
首先看看男生單身太久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可能是生活環境一團亂、生活習慣還奇怪,平淡無常的生活狀態,沒有驚喜也沒有期待,自然也不存在分開的難過,這都是單身的常態。
對一個人來說,空窗期是人生的上升期,這段時間可以拿來充電,提升自我。
每個走出空窗期的人,都是涅槃重生。
然而涅槃重生的女人越來越多,無疑增加了男人脫單的難度,而這個單身的時間越久,男人就開始變了。
一個人單身久了,當再次談起戀愛時,都會面臨一個挑戰——就是慣有的生活節奏被打亂、既定的生活與個人空間不得不分配出去所產生的焦慮。
心態不行了,不知道如何與異性相處。
心眼不壞,就是情商低,真的不懂怎麼很好的跟女孩子溝通,也不懂如何討好女孩子,應該是除了戀愛別的場合溝通也有障礙,他自己應該也很著急。
在單身群體中,男性更容易比女性產生孤獨感。
一個缺愛的男人,會在求愛的道路上無法從容。
只不過,男性如果在事業上成功,在大眾眼裡還是沒有那麼可憐,看上去他的壓力會比女性小很多。
由於社會對男性的刻板印象,導致很多男性,在調查時,不願意坦誠自己在情緒上,脆弱的一面,尤其是,那些男性化越強的男人,越是不願意承認自己具備,這種虛弱的感覺,負面的情緒。
這會讓他們容易產生自我懷疑。
人類之所以能夠保持心理狀態的穩定,很大一部分在於人的欲望被得以滿足,例如:
能吃飽穿暖的生存需要,欲望能夠得以發洩,愛與歸屬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等等;
這其中,生存需要是人類最基礎也是影響最大的心理需求,這部分如果不能得到滿足,將會給情緒帶來很大的波動。
在很多國家的心理學家聯合研究中發現,男性如果數量過剩,會造成大量關於猥褻等暴力事件的發生。
並且,無法找到伴侶將會給男性的自尊帶來很大的影響,家庭和社會壓力也會讓他們的情緒產生很大的波動。
有些單身男性並不想單身,他們確實在吸引異性方面不順,原因包括缺乏社交技巧或長得不怎麼樣。
男性的獨佔欲望是決定了他們去「喜歡聽女人的過去」。
尤其是他們想要跟這個女人步入婚姻的殿堂的時候,他們希望擁有女人的未來和過去,希望她的前世今生都能為他所佔有。
男性的獨佔欲心理很容易讓他產生一種控制欲,而且他還可能會因為你的過去而介意你的現在。
女朋友並不是一個人質,秘書,媽媽,女傭,也不是你的孩子或者陪同。
你不能把你的女朋友看做其中任何一種角色,如果你把他們看做這當中的某種角色,你們將不能夠長久地在一起。
習慣單身,則會導致你愛上他人的能力漸漸減退。
長期的單身生活,會使你越來越懶得去經營親密關係。
因為,沒有衝突的關係是不存在的。
只要兩個人在一起,或多或少,一定會有衝突。
很多人在經歷過一段感情之後,發現愛情原來是如此的複雜,相處是如此的麻煩。
那還不如自己一個人,無憂無慮。
同時,愛與恨也是共存的。
被所愛的人劈腿,的確足以讓人絕望。
也有許多在愛情中受到了傷害的人,選擇不再相信愛情,甚至寧願孤獨終老。
有不少恐婚族的「恐婚」,反映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危機。
大城市裡的年輕人很多都是「漂」著的,來自不同文化環境和成長背景的人雖然生活在同一個空間,但很少有機會能深層次互相了解和認同,高速流動的人群也加劇了人際關係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人就是這麼奇怪,越不敢肯定,就越懷疑,而越懷疑,就越想驗證自己的懷疑,結果事情真的就那麼發生了。
根據吸引力定律,這都是你自己吸引的:為了驗證你的懷疑,就會去搜集各種證據去證明,結果真的就發生了。
愛無能的男人總有這樣那樣的託詞:
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沒有車子、沒有房子、沒有銀子、很鬱悶、很煩躁、少跟我膩膩歪歪的。男人是一種過於自尊的動物,有了錢他才有底氣,才會大膽去愛。
沒錢……打死他,他也不敢向女人表白。
沒錢導致了自卑,所以沒心情去愛,寧願和哥們兒打牌、健身,閒暇憧憬一下自己變鑽石王老五的那一天。
沒看過癮?明天見,拜拜啦~
雖然單身只是一種選擇,可我們要清楚的是,並不是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那麼強大。
都說戀愛需要緣分,其實緣分需要被創造的,勤奮努力的人更容易創造機會,碰到有緣人。
還有那些被前任傷透心的人也要打起精神來,不要就此放棄了,很多事情勝在堅持,贏在不放棄。
總之找對象是個需要時間,需要體力,需要技術,需要毅力的活兒。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諮詢師、塔羅牌佔卜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培訓師。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實用心理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