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靜思
家的味道,什麼是家,「家」這個字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許慎編撰的《說文解字》中說:「宀為屋也」;「豕為豬也」兩個字合寫為「家」。這就是家的來源。
宅在家中,每天都有時間與《佛系家居》相伴、相擁。讓你忘掉一切繁塵,簡單的色,簡單的愛。如果你不在意的話,這個房子就給你沒有密切關係,沒有情感。其實,房子並不等於一個家,房子只是一個硬體,必須有人去關心、去經營、去布置,與它發生聯繫,才叫家。有了家就有了與你相關的物件。
蔣勳老師說:房子要有人住,才有人氣,這個房子才是個好房子,大家都知道房子是一個家,好像是同一個東西,可是又不一樣,如果我們今天去買房子,不管它多大,多小,是硬的空間,它的結構,它用什麼材料的空間叫房子。可是經人住進去後,才叫家所謂形成了一個家,一個家不在於大小,擁擠不擁擠,而在於怎麼讓人住進去後,我們的生活行為在裡邊可以規範。
家的味道是從每個角落所擺設或懸掛的物件反應,物件有很多的回憶,有溫暖的情懷,讓你終生難以抹去的記憶。讓你對家的愛和不舍。詩人陶淵明有兩句詩很有名「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意思就是講我愛我家。
那從家門說起吧!門的顏色是朱紅色,代表著吉祥安康,門上的掛件是我與女兒一起精心挑選的,蘊意著來年順順利利。打開大門,進入眼帘的是綠葉蔥蔥的綠色植物,讓你心曠神怡,綠色代表春天的氣息,讓流連忘返。家裡的物件是與你有緣,融入到骨髓的緣分。每天與你相伴,你所熟悉的空間、你熟悉的環境,尤其是在你心情鬱悶,讓你覺得有安全感。
然後你可以,放鬆自我,讀自己喜歡的書,畫一幅簡筆畫,那種開心就是你有一個熟悉的環境才會有的。有時候常常想,怎樣才能做到「我愛我的家」?家是講愛的地方,是有血脈相連親人相聚的地方,是孩子撒嬌,老人享受兒孫滿堂,相親相愛的地方。
現代社會我們一再強調衣、食、住、行,真正的基礎其實是在家的「營造」。生活美學的基礎就是家,從女兒的身上感受到家的溫暖,那幅畫站在荷花池塘邊,一幅出汙泥而不染的暫定自如的神態,隨時浮現在我腦海裡,這是原生態家帶給她的。從中體現了中國畫的魅力。
人與人的相遇是要講緣分的,那麼人與物件的相遇也是要講有眼緣的。
20年前的一幅裝飾畫,是用廢舊掛曆做的,是一幅幾匹千裡馬的畫面,讓你記住簡單的生活包含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舊的物件,始終帶著一定的能量,你可能和這個能量是合拍的。也會給整個家增添有能量的氣場。當然,廢舊的物件,放在有價值的地方,是你對自然界鄭重。
下期和大家具體聊聊家中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