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鏈」竄起不同體量企業,「大帶小」協同創新發展

2020-12-18 讀創

《惠州市推動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協同發展工作措施》(以下簡稱「《工作措施》」)日前出臺,創新推出舉辦「鏈主」企業供應鏈集採會、打造「雲上供需對接」平臺、促進大中小企業科技協同創新、推動「大帶小」實施「數智化」轉型、支持設立供應鏈公司和發展供應鏈金融等5大舉措,助力惠州企業「大帶小」「大幫小」,進一步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鏈穩鏈強鏈,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據悉,《工作措施》的出臺有望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產業配套、研發銷售、廠房設備、人力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大力整合併高效配置資源,加大對中小企業的帶動和幫扶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融通發展,形成大中小企業信息聯通、產能對接、品牌共建、智慧財產權和銷售渠道共享等深度產業協作配套模式,實現以大帶小、以小促大、以優助強的良性互動。

促合作24家企業成為首批製造業「鏈主」

「我們是做結構件的,同時也是華為的供應商,海康威視對供應商就近配套要求高嗎?」「我們在細分領域有一定優勢,怎樣和海康威視合作?」「我們是做汽車線束的,貴公司有沒有這方面的需求?」這是11月27日下午海康威視科技有限公司產業合作交流會上供需積極對接交流的一幕,也是繼TCL電子之後惠州市今年舉辦的第3場產業合作交流會,現場反響熱烈。

《工作措施》提出舉辦「鏈主」企業供應鏈集採會。支持大企業勇當「鏈主」,積極主動向中小企業發布產業鏈、供應鏈需求。在全市電子信息、石化能源新材料等支柱產業以及家具、服裝、製鞋等優勢傳統產業中遴選不少於20家集成能力強、市場佔有率高、產業鏈拉動作用大的骨幹企業作為「鏈主」企業,梳理「鏈主」企業供應鏈清單,建立對「鏈主」企業和產業鏈內配套企業的常態化服務機制,協調解決「鏈主」企業上下遊產業鏈配套問題。由市產業主管部門會同相關行業商協會牽頭組織,每季度至少舉辦一場「鏈主」企業供應鏈集採會,支持幫助本地中小企業進入「鏈主」企業供應鏈。支持行業商協會每年公布最具責任感「鏈主」企業名單。對有效推動該市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鏈主」企業,在總部落戶、土地、人才、產業扶持等政策方面優先予以支持。

目前,惠州市第一批製造業「鏈主」企業名單已經出爐,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TCL實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惠州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羅浮山國藥股份有限公司等24家企業成為第一批「鏈主」,涵蓋石化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智能家電、輕工紡織等多個行業。

《工作措施》還提出打造「雲上供需對接」平臺,讓大中小企業需求對接從線下走向線上,打造常態化、「永不落幕」的對接會。支持龍頭企業或商協會打造線上供需平臺,利用信息化手段實現線上供需對接,打造高效實時的「網上對接會」,實現信息聯通。鼓勵龍頭企業整合冗餘的土地、設備、廠房等要素資源,發布信息引導配套中小微企業集聚發展。開展大企業產品配套和技術需求揭榜活動,在平臺上定期收集發布「鏈主」企業以及其他骨幹企業產品和技術配套需求,吸引中小企業進行揭榜配套。定期徵集發布大中小企業名優工業產品目錄,打通產品上下遊產業鏈產品信息,實現中小企業與大企業產業鏈配套的實時對接,促進建立健全本地產業配套體系。對於積極主動促成我市產業鏈、供應鏈供需有效對接的惠州平臺運營機構,在市工業和信息化發展專項資金中列支予以獎補。

解難題發展供應鏈金融破解融資難融資貴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工作措施》提出促進大中小企業科技協同創新。支持產業鏈龍頭企業整合上下遊創新資源要素,組建「企業+聯盟」協同創新的製造業創新中心和建設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實現大中小企業之間多維度、多觸點的創新能力共享、創新成果轉化和品牌協同。鼓勵行業龍頭企業以需求引導創新,圍繞轉型升級重大需求難題、關鍵技術研發難題、行業共性技術需求、產業前沿攻關難題等發布需求,實現產業上下遊企業精準對接。引導龍頭企業牽頭開辦「產業大學」,吸引並培養本土優質中小企業所需的各類人才為產業所用。推進廣工大研究院、先進位造工業研究院、新一代工業網際網路研究院等省級中小企業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諮詢、檢測、智能製造升級、市場拓展、技術支持等專業服務,協助中小企業融入大企業創新體系。推動小企業圍繞大企業需求開展技術改造,對於納入重點骨幹企業配套生產體系的中小企業,降低市級技改資金項目入庫門檻,簡化申報流程。

在企業數位化轉型方面,《工作措施》提出推動「大帶小」實施「數智化」轉型。大力推進龍頭企業工業網際網路標杆示範項目、企業上雲上平臺、5G+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園區、特色產業集群數位化轉型試點工作,發揮TCL、德賽、中海油等行業龍頭企業在技術和產業鏈協同方面的優勢,利用5G、工業網際網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研發、設計、採購、生產、銷售、物流等能力在線協同,並將數位技術向上下遊中小企業賦能,延長產業鏈和供應鏈。依託TCL智慧工業智能APaaS平臺,為半導體、精密電子、汽車零配件等行業上下遊中小企業賦能。通過試點先行、以點帶面、成批推進的模式,快速推動工業網際網路應用在產業集群落地推廣,實現大中小企業整體資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探索推進「共享」模式,由龍頭企業帶動同行業中小微企業進行數位化改造,實現共享設計、共享訂單、共享員工、共享產能等。

根據《工作措施》,支持設立供應鏈公司和發展供應鏈金融,破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加快構建上下遊產業鏈供應鏈一體化的產業生態體系,鼓勵TCL、德賽等具有供應鏈功能的大型企業設立獨立供應鏈公司,積極開展電子商務,帶動產業鏈企業共同發展。協調推動「鏈主」企業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為上下遊產業鏈企業增信或向銀行提供有效信息,實現全產業鏈協同健康發展。支持「TCL簡單匯」等本地企業建立的供應鏈金融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應收帳款融資。推動大企業為其供應鏈內中小企業提供技改設備購置分期付款優惠方案,定向用於技術改造項目。鼓勵引導關聯度大、合作緊密的大中小企業採取互相參股等方式提升融合度。組織我市現有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運營機構舉辦交流報告會,邀請金融機構和「鏈主」企業現場設諮詢點提供業務諮詢服務,鼓勵銀行機構利用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參與「鏈主」企業供應鏈金融生態建設,或參照建設銀行「fit」粵模式自建生態幫助企業獲得融資。鼓勵各類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原則加大對優質製造業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大幅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貸款。

新聞來源:惠州日報

審讀:喻方華

相關焦點

  • 惠州學院培育產教融合 協同育人新動能
    其間,惠州學院省重點建設平臺三維數字智能技術開發中心項目發布的三大最新成果,運用數位技術打通線上線下資源,為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孕育「新動能」,獲得與會代表關注和好評。這些成果是惠州學院旭日廣東服裝學院內衣教學團隊與校企協同企業,基於「知識鏈」「產業鏈」流程共同開發建設的。其中教師團隊由旭日廣東服裝學院、內衣企業高管、網絡虛擬技術人員等校企強強合作構成。 在兩大虛擬展館中,師生藉助手機、電腦或VR設備就可以學習、體驗、查詢相關學習資源。
  • 協同大數據、區塊鏈數字中臺能力 中琛源摁下企業轉型快進鍵
    在數字經濟的帶動下,傳統產業數位化轉型深入推進,進入到業務服務創新、跨領域協同融合的新階段。對於傳統企業而言,構建一套覆蓋企業各經營環節的數字中臺系統,幫助企業解決信任合作、數據集成、分析決策等轉型問題推動企業自身向智能化、數位化轉型升級是重中之重。
  • 「三鏈」融合協同發展 爭當產業現代化排頭兵
    全會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高度融合、協同發展進行了系列安排部署。「製造業的穩定與發展,源於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為了發展壯大製造業,必須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做到精細化、複雜化。」市委黨校副教授付曉梅表示,我市七大產業集群要通過強鏈補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完善產業鏈配套設施。
  • 眾大咖將現身「一帶一路」協同創新孵化國際發展論壇
    聽說,陝西MIC又有大動作了?聽說,一場創投界的思想風暴又要來襲?  究竟要發生什麼大事件呢?快讓小編先帶大家去看一看  原來10月31日將要舉辦2016「一帶一路」協同創新孵化國際發展論壇,這是一場創新孵化界的「華山論劍」,一場創投界的思想風暴也是一場接軌國際的行業交流盛會。
  • 關注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峰會|重慶區塊鏈企業數量超40家,發展位居...
    原標題:關注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峰會|重慶區塊鏈企業數量超40家,發展位居全國第二梯隊   10月22日上午,「鏈上未來·2020中國
  • 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丨國家技術創新示範企業花落中車
    >23家央企所屬企業通過認定中國中車旗下一級子公司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榜上有名中國中車中國中車秉持明志篤行、固本培元的創新方略,堅持自主創新,協同創新、開放創新,保持發展活力,掌握率先發展主動權。建立「開放、協同、一體化、國際布局」的科技創新體系,具備面向全技術鏈的技術開發能力、面向全產品鏈的產品開發能力和面向全生命周期創新保障的科技支撐能力,為企業持續快速發展提供創新動力。
  • 產業「鏈動」賦能高質量發展
    「今年首次開展這樣的對接會,主要是為企業搭建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錢文說,「下一步,我們將會採用更加靈活多樣的形式,比如組織晶片企業直接深入整機廠面對面交流,常態化開展產業鏈協同對接活動。這也契合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在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方面鍥而不捨、久久為功的精神。」產業發展的關鍵,在於「鏈」的暢通。
  • 小微企業融資難如何破?業內:根據體量分類施策滿足企業不同需求
    此外,有關負責人指出,非上市銀行以中小銀行為主,中小銀行對於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實上,無論是上市銀行還是非上市銀行都一直致力於為解決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不斷推陳出新,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過程中的痛點,切實改善傳統貸款服務。
  • 京津冀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研究
    本文,筆者主要以京津冀地區生物醫藥產業協同創新視角出發,從區域產業發展格局、產業協同創新實踐、產業協同創新政策等維度解析京津冀地區醫藥健康產業協同創新發展經驗,以期為京津冀地區產業發展提供建議,為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經濟區等集群生物醫藥產業一體化、協同創新發展提供借鑑。
  • 佳華科技:2020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峰會在渝召開 公司雲鏈創新應用...
    公司雲鏈創新應用引廣泛關注  10月22日,以「科技·創新·協同·發展」為主題的鏈上未來·2020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峰會在重慶召開。峰會本著融合、創新的理念,立足重慶,面向全國,集聚政府、各領域知名專家、學者、企業,對中國區塊鏈產業的熱點話題和應用領域進行了深度探討。  在同期召開的區塊鏈在政務領域的應用分論壇上,佳華科技(688051)旗下羅克佳華(重慶)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文韜介紹了《區塊鏈在智慧城市智慧政務板塊的創新落地應用》。
  • 五問新基建:區塊鏈角色重要,投資體量不足
    經濟發展依靠資源驅動的老路既行不通、也走不遠,還待開闢新的發展路徑,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客觀需求也日趨迫切,這是本輪新基建的大背景。其次,受全球新冠肺炎影響,國際地緣政治格局變化加劇,發達國家增長中樞下行,拖累全球經濟發展,未來全球經濟大概率會有十年甚至更久的「迷茫期」。
  • 慧灣杯大賽面向惠州企業招募火熱報名中!
    在這樣的趨勢之下,「慧灣杯」2020粵港澳大灣區直播與短視頻創新創業大賽已於2020年10月23日正式啟動!本次賽事重點結合疫情後時代,選擇「數字經濟」等線上直播與帶貨相關內容為主題,促進創投機構、產業與項目的全方位對接,意在通過新技術新手段對傳統商業進行賦能引流與轉化,提升大亞灣區域經濟流動性,促進行業發展。
  • 廣東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競爭力研究院惠州分院揭牌!
    鄒新月致辭鄒新月在致辭中對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競爭力研究院成立惠州分院表示充分的肯定,指出研究院要在聚焦惠州經濟發展的關鍵問題上深度參與,集聚各方科研機構的力量,加強科學研究,助力惠州經濟發展品質提升,共同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惠州現代化新城。
  • 惠州美康生物產業矽谷項目落戶博羅 賦能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發展
    央廣網惠州11月7日消息(記者何偉奇 陳越)惠州美康生物產業矽谷項目籤約儀式日前在惠州賓館舉行。該項目坐落於惠州市博羅縣楊村鎮,總投資不少於80億元,預計全部建成投產後產值可達100億元,主要依託艾美集團產業優勢、博羅中醫藥產業基礎、大灣區強勁的健康消費需求,以項目研發為先導,以智能製造為核心,重點發展營養膳食、生物面膜、中醫藥創新應用、美康用品等產業,努力打造集「大灣區生物產業智能製造基地、美康產業研創中心、年輕化生命健康產業基地」為一體的產學研融合綠色智慧園區。
  • 長三角環境產業協同創新發展論壇將在連雲港隆重舉行
    9月16日,長三角環境產業協同創新發展論壇將在江蘇連雲港市隆重舉行,來自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復旦大學、中國節能環保集團、賽迪諮詢、中科環境等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專家學者,以及上海松江、蘇州、合肥、蕪湖、宣城等長三角城市的生態環境局領導將齊聚連雲港,就長三角環境產業協同創新發展開展圓桌討論
  • 產業協同勾勒優江拓海黃金線
    日報訊(記者 朱蓓寧 劉璐 嚴春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節點城市、上海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濱江臨海的南通如何更好發揮江海優勢推動產業協同發展?
  • 我省創建「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
    農村新報訊(記者黃豔平、見習記者馬天意、通訊員趙曉靜)10月26日,由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省科技廳主辦的「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湖北推進會在漢召開。會上,省科技廳、華中農業大學、武漢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等10類21家單位和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籤訂合作備忘錄,標誌著湖北正式成為該體系首批建設試點省份。
  •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 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鏈」式思維激發新動能
    原標題: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鏈」式思維激發新動能   近日,最新一批次的丁腈膠乳產品下線裝車,緩緩駛出淄博齊翔騰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一體化整合製造鏈 絲漣惠州工廠從「芯」打造品質家居
    珠三角作為中國華南地區的經濟核心,製造業成熟,多種形式的經濟體協同多元發展,已然形成發展動力強勁、影響力深遠的非凡格局。這一切的矚目成果,與嶺南人素有的「敢想敢拼」的精神密不可分。
  • 長江經濟帶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排行及優化策略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城市協同發展能力是指某一地域內一個城市對其他城市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等方面輻射帶動作用的大小。長江經濟帶發展是新時期重要的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之一,城市協同發展則是經濟地理學者近期關注的熱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