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咖啡越來越受大眾歡迎。作為城市公共空間存在的咖啡館,也體現著城市中的文化溫度和生活氣息,因此,打卡咖啡館已經逐漸成為感受一座城市氣息的方式之一。然而,除了裝修精緻的室內咖啡館,穿梭於街頭的移動咖啡館更能給人帶來新奇便利的體驗。
今天小編搜集了全球個性十足的coffee truck,在地攤經濟政策推行的當下,這些售賣咖啡和輕食的移動咖啡車或許可以成為眾多攤販中的一大亮點!
洛杉磯Tactile Coffee
洛杉磯雲集了許多有特色又受歡迎的精品咖啡館,甚至還會有關於尋覓洛杉磯咖啡館美食旅遊指南。許多咖啡業主都很想在這裡能佔據一個地位。而Tactile Coffee以一種獨特的方式出現。
這個與眾不同的移動咖啡餐車是由Mike和Eric Yi這對兄弟創立的,2016年在美國洛杉磯中心興起。平日裡這輛移動咖啡車都停靠在Fashion District的街區之上。目前比較固定的營業據點是Towne&10th和Towne&12th街區。
帥氣的啞光黑貨車造型,車的旁邊窗戶可以打開,是半活動式的餐車,每天的營業地點和營業時間都不一樣。不過商家會提前在官方instagram上做宣傳,提醒顧客每天不同的購買咖啡地點和時間。
Tactile Coffee偶爾會出現在公園,偶爾又會出現在某某街道,偶爾還會提供免費咖啡,充滿了新鮮感。
Tactile Coffee的咖啡豆選擇了第三波精品咖啡浪潮中有名的Counter Culture Coffee,從濃縮咖啡飲品到加入各種濃縮糖漿的飲品,還會有特製的香料茶飲Chai,深受人們的喜愛。
一輛單車走天下 Wheelys Café
Wheelys Cafe被稱為「車輪上的咖啡館」,簡約的紅白相間設計,給人的感覺有點Coca Cola的味道。十分搶眼。
Wheelys Cafe是一款多功能環保型移動咖啡車,即在腳踏車上運營的咖啡館,目前共有315輛咖啡車分布在51個國家和地區。
之所以環保,是因為這輛車的動力來自於太陽能和腳踏板。這款Wheelys至今經歷了4個版本,而Wheelys 3已是自帶wifi的高級版,還有種植咖啡豆的溫室和控制溫度的安卓系統。而最新版的Wheelys Green Warrior還在眾籌中。
提供全方位服務的Wheelys Cafe不僅低成本,有規律的營業時間,只選擇人流量大的地方「擺攤」,節省顧客購買時間....
Wheelys的創始人是Thomas Mazetti ,Cafe主打手衝咖啡,多達10種咖啡品種,以及30多種飲料和小吃。加盟品牌的商家也必須採購一樣的食材,同時鼓勵因地制宜:比如約旦的Wheelys會出售土耳其咖啡。
清邁Republic Coffee
泰國的北部城市清邁,向來以小清新名義著稱,連這家Republic Coffee也不例外。鮮豔的色彩,懷舊復古的物件,安靜的街道,有貓有花草,充滿熱帶風情,是文藝青年拍照的必去之地。
Republic coffee的主人Krit曾在曼谷是一名演員,和周潤發拍過《諜海風雲》,後來開這輛橙黃色的咖啡車,一路從曼谷來到了清邁,最後停在了帕辛寺附近的一座小寺廟Wat si koet裡。
這輛咖啡車提供意式咖啡,也有泰國紅茶Hot Thai Tea,飲品價格不超過50銖(10RMB),十分實惠。
最值得一提是,Republic coffee是一家公益咖啡館,主人Krit每年都會去做很多次公益的事,如去清邁的孤兒院,養老院,捐贈一些輪椅等生活用品。Republic coffee賣出的每一杯咖啡,收益的一部分,也會用在很多做功德上。
雜誌Coffee Traveler還專門採訪過Republic coffee這輛咖啡車。如今 ,Republic coffee咖啡車已經成為帕辛寺的地標,吸引了很多咖啡愛好者以及遊客前來打卡。
美國Theory Coffee company
這家Theory Coffee company是位於德克薩斯州聖安東尼奧市的移動式特種咖啡掛車,於2015年2月2日開始營業。
Theory Coffee可稱得上是「咖啡界的移動城堡」。因為它從來是來無影去無蹤,每天出現的地點都會不一樣。
咖啡車每天停在不同的地方後,便會在instagram上提供定位和開業時間,一邊售賣咖啡的同時也提供咖啡車定點範圍內咖啡外賣服務。咖啡外賣員會開著超酷的摩託車,戴著一頂美國隊長feel的摩託帽,將咖啡送到你面前。
美國TENCO COFFEE
TENCO COFFEE是位於達勒姆教堂山地區羅利的一家移動咖啡店。咖啡店由科裡(Cory)和阿什利(Ashleigh)創辦,他們喜歡前往各地旅行,而去所到之地喝咖啡是他們旅行中必不可少的體驗,因此,他們創辦了TENCO COFFEE,致力於探索城市優質咖啡,分享咖啡文化。
咖啡店經常在各種活動中出現,如地方集市、購物中心等,這些公共空間的活動信息可在官網上查詢。TENCO COFFE還可以出席私人活動,例如生日派對、學校活動、婚禮慶典等。
咖啡館希望將旅遊和咖啡結合在一起,並通過減少傳統咖啡館服務的花哨,完善咖啡體驗。咖啡館還專注於公益事業,咖啡車的收益10%都會捐贈於慈善機構,這也是其咖啡杯上印有「10」的含義。
日本idobata coffee
在日本的鎌倉市,總有一輛麵包車停靠長谷寺附近,幾乎每二天都能遇見朝九晚五準時出攤的大叔。
咖啡店雖小,用的器具卻都很講究,比如高品質磨豆機Fuji Royal R-220。在講求工匠精神的日本,大叔也不例外,每杯咖啡都有大叔對咖啡夢想的執著。
店名Idobata的意思是「井邊」,大叔希望麵包車小攤可以吸引一群愛咖啡的人聚集到一起,快樂的聊天。曾經在書店工作過的大叔除了製作精緻又讓人感到溫暖的咖啡外,他還有一個關於書店的夢想。所以小麵包車除了售賣咖啡,還是移動書店。
這個承載著大叔咖啡夢的移動咖啡車收穫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粉絲,成為了這裡的一處旅遊打卡點。
與美食移動餐車一樣,個性十足的coffee truck也早已成為國外的一種獨特的街頭咖啡文化。隨著外來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衝擊,咖啡這一有著悠久歷史的飲品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接受,在我國也有一些咖啡愛好者開起了移動咖啡車。
青島咖啡餐車
咖啡車的主人是一對年輕的情侶,兩個人都在咖啡行業工作多年,2014年12月底,兩個人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做了這輛咖啡車。
這輛漂亮的馬卡龍配色的咖啡車,有時會去沿岸的景點擺攤,有時會去到城區裡面,也有時會被邀請到集市或婚禮活動中。咖啡車會通過微信公眾號每天發布自己咖啡車的擺攤路線和時間段,客人們就會根據方便程度選擇去光顧。
咖啡車主人希望通過街頭咖啡車這種形式,和客人的距離更近一些,讓咖啡成為一種日常。如今這輛移動咖啡車已經成為了這座城市中流動的風景線,吸引了一大波粉絲。
廣東公路咖啡
公路電影或稱為公路片,最初出現在美國,是一種將故事主題或背景設定在公路上的電影類型,劇中的主角往往是為了某些原因而展開一段旅程,劇情會隨著旅程進展而深入描述主角的內心世界。
2016年在廣州,創始人王方樹和另外兩個男生聚在一起,因為相同的「公路」夢想,改裝了一輛屬於自己的咖啡車,以廣州為起點,向著內心無限廣袤的世界出發。
運營的前兩年,咖啡車基本在廣東省境內行駛,停泊做咖啡。橙色的咖啡車、老香港式的招牌字體,不管走到哪裡都是一道風景線。受歡迎的程度可以在各種打卡照片中略見一二。
咖啡主人不希望咖啡車僅僅是一個吸引人眼球的噱頭,咖啡要好喝也是非常重要,於是在運營咖啡車目的同時,他們還成立了一個研發咖啡的甜櫻桃咖啡實驗室CHERRY COFFEE。
杭州Smart Coffee
Smart Coffee由一個入行十二年的老咖啡人,和一個打造過很多特色咖啡館的專業室內設計師創辦的。
一輛酷酷的SMART和一套專業的咖啡設備構成這個移動咖啡館。Smart Coffee位置不固定,有時候出現在人來車往的街頭,有時候在熱鬧有趣的集市,也可能在人流罕至的山川原野,給人們帶來各種有趣的咖啡體驗。
北京咖啡自行車
咖啡車是一輛自行車改裝,車尾架著一個木箱子,展開來便可以做手衝咖啡。咖啡車的主人有自己的咖啡店,推著咖啡自行車上街主要因為本身有自行車情結,他覺得走出去更多是一種文化傳播和交往方式。
咖啡自行車會出現在北京的大小胡同裡,讓街頭老百姓也可以享受精品咖啡,同時讓更多的人了解到更高級的手衝咖啡。
喝精品咖啡在年輕群體裡已經是流行文化,在中產階層也是重要的交流工具。隨著地攤經濟、夜經濟的發展,相信我國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移動咖啡館。與傳統咖啡館不同的是,這種移動咖啡館相對低成本,靈活性強,具有更高的融合度。除了在熱鬧的街角,在音樂節、美食節或景點區也能很好的存在。
此外,移動咖啡館、移動餐車等移動商業場景是對城市「人貨場」的重新組合,對消費體驗的「翻新」,其創意的外觀、新奇的體驗對年輕人有著足夠的吸引力。國家政策一再強調促進消費擴容提質,用文旅融合、夜間經濟、小店經濟等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指導,而移動業態或將會成為那個撬動實體經濟發展的有效支點。
文章素材來源網絡,由睿途旅創整理編輯,轉載請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