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的遠古歷史早已經被創世神話所記錄。有巢氏率領先民築巢為室,躲避猛獸襲擾;燧人氏鑽木取火,結束了茹毛飲血的歷史;伏羲氏結網捕魚,發明嫁娶制度,結束了長期以來的原始群婚狀態。作為「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與文化傳播工程項目之一,《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市民讀本青少年版、市民版目前已基本完成編撰工作,將於近期出版。「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神話故事蘊含的傳統文化精神,向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普及、傳播創世神話。」上海市群藝館館長蕭燁瓔如此總結兩本讀本的編寫目的。
《中華創世神話市民讀本》《中華創世神話青少年讀本》樣書
讓青少年走進創世神話
中華創世神話猶如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其中天地日月創世神話如同樹幹,由此衍生出的豐富神話故事則構成了層層疊疊的枝蔓。《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市民讀本的編撰,重在普及、傳播,讓青少年熟悉並了解這棵參天大樹。
去年下半年,上海市群藝館在匯集國內神話學、民俗學、歷史學專家意見的基礎上,組織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的神話學研究團隊,著手編寫《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市民讀本。神話學、民族學專家田兆元擔任編撰組組長。
在內容編寫方面,市民讀本的青少年版與市民版各有側重。其中,青少年版近10萬字,內容深入淺出,故事性強,梳理了中華創世神話的發展脈絡及神話譜系,彌補了傳統神話書籍故事組合單一,缺乏系統性、知識性等問題。市民版近12萬字,重在發掘中華創世神話故事中所蘊涵的中華文化精神內核,讀本從「物質世界的創造」「制度世界的創造」「道德理想的創造」幾個方面,系統分析神話故事所體現的中華文化源頭。「伏羲女媧是歷史上第一對夫妻,我們由此出發,探討婚姻制度建立對社會穩定的意義,以及婚姻制度的某些禁忌等。」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市民版主要編撰者畢旭玲說,市民讀本不僅說故事,更要闡釋神話與現實世界的聯結。
去年,第四屆「大師從這裡起步」上海少兒美術書法大展以「我心中的中華神話故事」為主題,歷時半年徵集到近2000件少兒作品。孩子用手中的畫筆畫出女媧補天、倉頡造字、后羿射日、盤古開天闢地等神話故事。孩子們的部分獲獎作品將作為插圖在讀本中出現,旨在「用圖片生動講述神話故事」。
「我心中的中華神話故事」上海少兒美術書法大賽中獲獎作品——中學組 陸唯奕《神農嘗百草》
「我心中的中華神話故事」上海少兒美術書法大賽中獲獎作品——小學組 潘雅婷《倉頡造字》
與此同時,其他省市的創作力量也加入創世神話的傳播中。去年8月,「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故事創作講演培訓班在滬舉辦,全國10餘個省市的29位故事創作者參與培訓。市群藝館利用館辦《上海故事》雜誌平臺,聯動全國故事創作者參與創世神話故事的重新創作。來自山東的《最生活》執行主編姜澤華重新寫了精衛填海的故事;來自安徽的網絡作家蔣詩經則創作了《管弦泣血》的故事。這些作品最終彙編成「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故事專輯」特刊。「不同省市的創作者體現出了鮮明的風格差異,人人都知道的神話故事,變得血肉豐滿起來。」《上海故事》副主編方紅豔說。
《上海故事》期刊在2017年增刊中刊發「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故事」專輯
中華創世神話有完整譜系
上海是中國神話學的策源地。1928年,作家、翻譯家謝六逸編著的《神話學ABC》經由上海世界書局出版,提綱挈領地勾勒出神話學的意義及其源流、神話的本質、神話的研究方法、中西方神話母題之比較等核心問題。「現在,我們不僅要讓上海成為創世神話傳播的高地,也要成為研究的高地。」神話學專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田兆元說。
在《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市民讀本的編撰過程中,田兆元及其研究團隊將「創世神話」的概念進行了進一步開拓,將與物質世界、精神世界、制度世界創建有關的神話故事列為主要內容。「文化初始,人之所以成為人,重要條件之一是物質世界的創造,比如人發明火、發明衣服、發明農耕、找到茶葉,這就和動物形成了明顯區別。」許多創世神話則與中華民族精神世界創造有關,如大禹治水就強調了犧牲精神與奉獻精神。「人類最突出的特點是創建制度,如婚嫁制度、一夫一妻制度等。」田兆元繼續以大禹治水為例,「大禹劃天下為九州,構建了中華民族的基本架構,我們到現在還以九州表達中華領土與疆域。」
在田兆元看來,中華創世神話是有譜系的,可以從天地日月的序列、圖騰的序列、炎黃子孫的祖先序列三個方面建構創世神話的基本框架。但過去存在誤區,講到同等的創世故事時,存在重視西方神話、忽視乃至輕視中華創世神話的現象。「同樣是火的起源,大家覺得普羅米修斯盜火很高尚,鑽木取火就很普通。這是不對的,鑽木取火是一個科學的行為,為民、為社會做出了很大貢獻。」他說,不論是學術研究還是市民讀本的編撰,都是為了還原中國神話敘事精彩、曲折、高尚的本來面目。
中華創世神話更是活態的。時至今日,各地還保存著黃帝、大禹等神話人物的廟宇、神像,且每年都有節慶儀式。盤古傳說也在河南、河北、湖南、湖北、廣西西南等地廣泛流傳。「中華創世神話不僅古代有,現在有,未來也將繼續存在。」
群文創作碩果纍纍
除了兩本市民讀本外,以「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為主題的上海群眾文化創作同樣碩果纍纍。
「登山尋石歷萬險,熊熊大火被點燃,女媧煉成了七彩的寶石補蒼天……」去年,市曲藝家協會策劃創編了少兒群口說唱《創世英雄贊》,融合上海說唱、浦東說書、快板等形式,生動講述創世神話故事。節目在第四屆上海少兒曲藝大賽頒獎展演現場亮相,飽受好評。
「我心中的中華神話故事」上海少兒美術書法大賽中獲獎作品——小學組 沈妍《女媧和她的小人們》
據了解,今年5月中下旬即將開幕的群文新人新作展評展演首次特設創世神話作品專場比賽。屆時,長笛與打擊樂合奏《常羲沐月》、情景故事《前赴後繼「日」「月」明》、戲劇小品《候人兮猗(大禹出世)》、女聲獨唱《嫦娥情》等創世神話原創劇目都將一齊亮相。「小品、音樂、快板,演出團隊以不同的藝術形式演繹中華創世神話,演出很值得期待。」蕭燁瓔說。
在6月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2018上海市民文化節將啟動創世神話知識大賽,以此加深市民對創世神話故事的理解。同時,「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和文化傳播工程中的詩歌創作成果,也將藉助公共文化配送平臺與市民共享,並舉辦新詩的朗誦、演繹大賽。《上海故事》雜誌社有意聯合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共同邀請優秀的故事講演家進社區巡講創世神話故事。此外,長寧區還將聯動文創園區與動漫企業,對創世神話進行衍生品開發及動漫作品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