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孟姣燕 通訊員 龔鐵京 孟超
紫外雷射沿著數據模型劃出一條條曲線,光敏液態樹脂逐漸由液體變為固態,點畫成線,線聚成面,一層層加工,通過立體光固化列印技術,一副醫用護目鏡鏡框約1小時便列印出來了。
2月25日,湖南雲箭集團有限公司傳來好消息,他們在原有設備基礎上,緊急拉通了一條3D列印醫用護目鏡專用生產線,日產量提升至2000副;同時,產品有效解決了使用過程中起霧的問題。
(2月24日,湖南雲箭集團有限公司,技術員查看3D列印情況。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唐俊 攝)
100餘次設計模型,護目鏡不起霧更貼合
2月26日,湖南雲箭增材製造技術研究應用中心,3種類型200餘臺3D列印設備「火力全開」,加緊列印醫用護目鏡。
由立體光固化3D印表機列印的鏡框,呈中空結構,重量僅有70多克。
「護目鏡佩戴是否安全舒適,除了輕便,密封吸盤是關鍵。」湖南雲箭增材製造技術研究應用中心總經理楊凱介紹,密封吸盤的材料主要是TPU矽膠,呈軟彈性,即使長時間佩戴,也能實現與臉部的貼合,保持密封狀態。
傳統工藝護目鏡是注塑成型,在佩戴過程中可能輕微變形,無法完全密封,容易起霧。湖南雲箭反覆與醫務人員溝通調試,最終選擇密閉性好的TPU矽膠做吸盤,這種材料在消毒時還具有抗腐蝕的優勢。
護目鏡的鏡片同樣科技感十足。楊凱介紹,湖南雲箭聯合湖南大學研發,高清鏡片採用了一層特殊的鍍層技術,有效解決了護目鏡使用過程中起霧的問題。
「護目鏡由鏡架、鏡片、密封吸盤、卡扣、鬆緊帶5個零部件組成,技術團隊修改設計方案100多次,製作樣品30多版。」楊凱說,3D列印技術的優勢得以發揮,產品實現了全密封、不起霧、輕量化、寬視角、面部貼合度高的特點,還可以個性化定製。
153小時實現轉產,日產量達2000副
醫用護目鏡是戰「疫」的必備「武器」之一。傳統生產產量小、擴產難。作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直屬的國家重點保軍科研生產型企業,湖南雲箭擁有成熟的3D列印技術儲備。
1月31日,該公司成立項目組對軍用3D列印技術進行醫用護目鏡轉產,1天時間完成樣件。2月7日,產品生產通過市場監管部門備案準入。153小時不到7天時間,湖南雲箭就完成了產品設計定型,轉產生產3D列印護目鏡。
記者了解到,4250副3D列印醫用護目鏡已經通過捐贈、政府調撥送到武漢、長沙等戰「疫」一線。2月25日,該公司緊急購置的200臺3D列印相關設備已投入生產,拉通了一條3D列印醫用護目鏡專用生產線,日產量提升至2000副。
「3D列印具有快速應急生產的優勢,特殊時期可實現無人化製造,還能共享數據模型,若協同調動業內3000臺網絡列印資源,日產可以突破1萬副。」楊凱介紹,目前,來自湖北的訂單量有近10萬套,前期生產的產品95%以上捐贈給戰疫一線的醫務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