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麥家對該詞的解讀又深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
2019年,時隔8年,茅盾文學獎麥家帶著他的新書《人生海海》重新出山。
麥家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著有《解密》《暗算》《風聲》等,2008年《暗算》獲第七屆茅盾文學獎。作品被譯為30多種語言,《解密》與《暗算》入選「企鵝經典」文庫,《解密》被英國《經濟學人》評為「全球年度十佳小說」。
《人生海海》記述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在經歷生命種種的無奈、消磨、笑柄與罪過之後,「人生海海」不僅是一句感嘆,還意味著一種英雄主義。既有生命的殘忍,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朗讀者》上董卿含淚朗誦《人生海海》
因兩封信和《朗讀者》結下的善緣
「我一個人坐在書房裡面,對著電腦。天色越來越黑,可是我覺得已經沒有力氣站起來去開燈。電腦藍色的光就映在我的臉上,我止不住地流眼淚。」
那是多年前,董卿第一次讀麥家的信,一封麥家寫給父親的《致父信》。
在外人面前永遠優雅端莊的董卿,被一段文字感動地不能自已,淚流滿面。
這封信戳中了她內心最脆弱、最敏感的部分,那是一段刺痛的回憶,也是一份錯位的愛。
後來,在董卿主持的《朗讀者》節目中,麥家又朗讀了一封寫給兒子的信。
因為這封「中國最美家書」,兩人聊起了父子情。
遺憾節目中那短短的十幾分鐘,說不盡這複雜微妙的感情。
只是,從那時起,兩人間便建立了一種聯繫,那是彼此之間的默契:父子間關係的耐人尋味,我們都懂。
正如《人生海海》中的那句「心有雷霆,面若靜湖」。
平靜的表面隱藏了曲折困苦的經歷,遮掩了麥家細膩而充沛的感情。
《朗讀者》同臺兩年後,麥家完成了自己新書《人生海海》,第一時間把先閱本寄給了董卿。
她讀了一遍又一遍,深受觸動,在書頁上貼滿讀書標記。
為了參加新書發布會,她親自剪輯出之前那期《朗讀者》中令她記憶深刻的片段,還推掉了所有其他活動。
只因她一定要和麥家說說這本書,說說書中的父子情。
發布會上,他們聊著《人生海海》中的父子情。
也借這個機緣,拾起《朗讀者》留下的伏筆,繼續講述各自與父親間曾有隔閡的愛。
洪水猛獸般的愛,會傷人也會害己
董卿感動於《人生海海》中的父愛,因為在這裡,她看到了自己的父親,看到他是如何笨拙地表達自己對「掌上明珠」濃烈的愛。
儘管無法控制的本能就像洪水猛獸,讓這愛也成了一把雙刃劍,但正是因為它會傷人也會害己,才更令人唏噓。
人生海海,與內心和解,
尋找人生的豁達
「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生活的創傷總會結了痂、再癒合,我們應該學會告別人生的心結,只留一份曠達。
董卿說:「如果麥家帶著《人生海海》再上《朗讀者》,我希望主題是『告別』,或者理解成『和解』。我們總是和某一個過去做告別,和某一段時間的自己做告別。」
這種告別的前提,是理解所有形式的愛,是不再為過去所累,是與內心和解,是人生的豁達。
與過去和解,便是饒過自己,人的一生是不斷「放下」的一生
人生海海,面對苦難的命數,人們最終都要達成一種和解。
「我」的爺爺說,一分鐘的和好抵得過一輩子的仇恨。年齡漸長,曾經那些以為會記恨一輩子的事情,往往會不知不覺地釋懷。
海海人生帶給人的另一個啟示就是,人總要和過去和解。
每個人都只能活一次,但讀《人生海海》卻能讓你經歷千百種人生!
麥家用了八年時間寫了一個傳奇的故事,讓人忍不住一口氣讀完。
莫言:這部小說的迷人之處就在於......
王家衛:麥家的了不起在於......
董卿:麥家的身上永遠.....
白百何:人生就像大海......
一個渾身是謎的「上校」在與自己的人生相處過程中,穿行纏鬥,有對人生的嘆息,也有抗爭命運的殘酷,也展現自己對命運的仁慈,為了讓自己的人生屬於自己,堅持一條,在無法改變環境時,能做的就是不斷改變自己。
他要塑造一個傳奇式的人物,也要寫一群各有特點、有生氣的小人物。他要寫鄉村的民風,也要描繪上海的燈紅酒綠,他要寫友情,要寫親情,還要寫愛情,甚至鄉裡情。
更甚者,他要通過上校漫長的一生,把那個時代全寫進去。
人生海海」是一句閩南語,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不止這的意思。
它告訴我們生活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無論生活多麼艱難,我們都要好好活下去。
讀這部作品,你會產生很多情緒,讚賞、憤怒、惋惜,但看到結尾,也會隨著主人公們的放下而釋懷。
命途多舛,但依然要心存善念和正氣,走好每一步,這就是平凡人的英雄主義。
全書53元精裝版,對於很多普通人來說是一頓午飯的支出,卻可以經歷千百種人生!
如果您也想品讀這本書,可以點擊下方購買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