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麗江古城簡介的導遊詞,網上一搜一大把,說法不一,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麗江古城的導遊詞,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及概括了麗江古城的建鎮歷史,又包括了麗江古城的四大看點。特別適合沒有去過古城的導遊,看完這篇文章,只要記住,直接拿來用即可。
以下為導遊詞正文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要去遊覽的地方是麗江古城(大研鎮),也是我們常說的麗江古城,其實麗江古城包括三個地方:大研古鎮、束河古鎮、白沙古鎮。大研古鎮是開發最早的古城,也是遊客首選的古鎮。
麗江古城位置在麗江市玉龍雪山下的麗江壩子中部,景區佔地面積7.27平方千米。因古城周圍有青山環繞,城中的碧水瀅瀅,就像上天遺落人間的一方碧玉大硯,從而得名「大研鎮」。是中國唯一沒有城牆的文化歷史古城。
為什麼沒有城牆的原因
沒有城牆的原因,是因為麗江統治者為世襲制,且姓木。城外築城牆勢的話就像漢字中的「木」字加框,形成「困」字,所以,木氏土司王忌諱,所以不設城牆。木氏統治者的王府就在大研古鎮中。
地位
麗江古城是我國保存最完整、最具有納西風格的歷史文化名城。在納西語中稱為「依西芝」,意思是金沙江江灣中的集鎮;又叫「鞏本芝」,意為倉庫集鎮,也是茶馬古道中的重要集鎮,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它是從經濟貿易中發展壯大起來的。
歷史
說起古城的歷史,麗江古城已經經歷了800多年的歷史滄桑。據記載,古城始建於13世紀後期,也是我國南宋後期,建成鎮後一直就是滇西北的政治、軍事重鎮,以及納西族、漢族、藏族等各族經濟文化交流的核心城市。
明初,古鎮中的街道、集市建設上初具規模,明末逐步開始繁榮。徐霞客曾在遊記中寫道「宮室之麗,擬於王者」,「民居群落,瓦屋櫛比」,這是對當年麗江古城之繁盛景觀的真實寫照。
榮譽
麗江古城,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來形成的歷史風貌,也集中了納西族文化的精華,國務院在1986年的時候將麗江古城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7年把它列人世界文化遺產。
看點
說到這裡,小夥伴們會問:麗江古城主要觀賞什麼?簡單可以歸為四個特色:登高、水情、古建築和古橋。
一、登高俯瞰古城
麗江古城在建造古鎮的時候,古城的建設者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將玉龍雪山的寒氣避開,讓東南的暖風進入城內,也算是佔盡地利之便,形成背靠西北,面向東南的格局。
二、臨河就水,可觀古城水情
古城水情,古城內臨河就水,充分利用地勢和泉水之便,使玉河的水在城內一為三,三生九,九生萬,形成無數條水渠。從而使古城主街依河、小巷臨渠,可以說一步一水,既有江南古城的婉約,又有南方古鎮的特色。
三、走街入院,看欣賞古城建築
城內建築都是納西族那種古樸的院落民居,房屋構造簡潔、粗獷,庭院布置和房屋內部裝飾豐富而細膩,加上當地居民喜歡種植四季花木,從而形成人與自然的美好和諧。
四、人市過橋,一覽古城布局
古城在布局上屬於自由靈活,不拘一格,巧妙地利用民居、集市、道路、水系等聚散合理,搭配恰當;再加上石橋、木橋、花鳥蟲魚、琴棋書畫、民風民俗,生發出無窮意趣,使古城獨具魅力。
由於古城內的水多、橋多,很容易迷失方向,但是只要記住一條就可以,順水而入,逆水而出!
以上就是關於麗江古城簡介的導遊詞,只要你記住了,就可以直接用來講解即可,古城的專職講解員就是背誦的這個導遊詞。
說明:黑體詞為參考,可以不講,根據個人習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