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成都金堂一女生被口罩蒙眼扇耳光」的視頻在網上曝光,再度引發公眾對校園霸凌的討論。視頻中,一名女生被其他幾個穿著校服的女生輪番扇耳光,一度被打出鼻血,而打人者還不時發出笑聲。
視頻曝光後,涉及這段視頻的金堂縣淮口初級中學官方微博發布了《關於網曝校園欺凌事件情況的通報》,表示對施暴的趙某等有關學生給予嚴肅批評和相應紀律處分,並配合做好受害人健康檢查和心理撫慰等工作。
就在這件事不久之前,南京應用技術學校一女生於2019年9月轉專業到新班級後,遭同班七名女生聯合欺凌。七人多次對其進行毆打,致身體多處受傷而錯過畢業考。對此,警方已立案調查。
連明星都有遭遇校園暴力的經歷。童星出身的金賽綸就曾經在《認識的哥哥》裡說過自己被同學欺負的經歷。
金賽綸10歲就憑藉自己的出道作品《旅行者》獲得了韓國釜日電影獎最佳新人女演員獎,第二年,她和元斌主演的電影《大叔》成績斐然,她也由此成為韓國著名演員。當時金賽綸還是小學生,成名後,她回學校就受到了孤立。
金賽綸說了幾種自己被欺負的情況,比如,在她回家的路上寫髒話。
再比如,自己鞋櫃裡的鞋子莫名其妙的就不見了,於是只能光著腳回家。
還有同學打電話把她叫出去,說是要辦生日聚會,結果她到了現場後發現一個人都沒有,同學完全是在捉弄她。
不止金賽綸,樸寶英、林妙可等童星也都曾有過被校園霸凌的遭遇。林妙可的媽媽曾在綜藝上提到過年少成名的林妙可曾在回歸校園後,被一群孩子推倒的經歷。樸寶英2008年因為與車太鉉合作主演的喜劇電影《非常主播》大火,成名之後回到學校因為同學嫉妒而被欺負。還有一檔綜藝節目則是直接請來了三個小學時霸凌過樸寶英的男同學,這些男生還頗為驕傲的透露了自己當時是如何欺負樸寶英的。
校園霸凌行為屢禁不止,懲治力度不足是重要原因之一。許多校園霸凌行為在性質上極為惡劣,但傷害後果往往沒有達到傷殘鑑定標準中的輕傷或是重傷「量」的要求,再加上施暴者多為未成年,更難以追責懲治。許多情節較輕的校園霸凌,主要以學校處置為主,這就對學校提出了一個重要要求:不能「和稀泥」。
一些學校在處置校園霸凌事件時,只要不出現嚴重問題,或事件本身沒有被廣為傳播,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批評教育為主,但這很難起到懲戒和警示教育的作用。懲罰措施不足,客觀上縱容了校園霸凌行為,使其屢禁不止,更有甚者,會在受到輕微的「批評教育」之後,變本加厲,對受害學生造成更大的傷害。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李亞蘭就提出了,建議對校園霸凌行為進行單獨立法,如《反校園霸凌法》和《懲治校園霸凌法》。她認為,在治理校園霸凌現象過程中,現有法律存在概念模糊、責任年齡偏高、懲處方式單一等問題,需要對校園霸凌行為作出明確界定,對責任年齡作出重新劃定,以及根據校園霸凌造成的後果嚴重程度,明確由司法機關對違法犯罪行為進行懲處,還是由學校等教育機構進行紀律懲戒,或由家長進行協商處理,解決現有的懲處方式單一的問題。
懲處是一個環節,預防也是重要環節。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我們如何看待校園霸凌中的施暴者。最好的態度就是,嚴格懲處,但是分析施暴原因,加以教育引導。我們會發現,可能施暴者本身也面臨著嚴重的心理問題,由家庭、學校等多方面因素造成,因此需要對這部分因素進行分析、追溯,對個人進行教育,防止施暴行為的再次發生,也在其中發現共性,將更多可能發生的霸凌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
但是,不管施暴者有多「可憐」,多「不幸」,也不應當採用「和稀泥」式的態度和懲治措施,如果都來可憐施暴者了,那麼誰來為受害者所遭受的傷害負責呢?對於校園霸凌,「教育在先、預防為主、重拳打擊」,少一些無謂的「仁慈」,才能有效遏制校園霸凌事件的產生,讓學生們能夠在學校中安心生活,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