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政者閱讀小指引:
FX168快訊分為股市動態、商品期貨、債券匯聚、市場指數、國內要聞、國際時訊、投行觀點、操盤必讀。匯集從昨日上午11點到今日上午11點,24小時發生的國內外大事。
比特幣高點暴跌10%
周一(12月21日),比特幣在周日攀升至逾2.4萬美元的歷史新高,隨後暴跌,並在今天上午一度跌至2.2萬美元。目前的價格回升至2.3萬美元。
(來源:Coindesk)
總部位於英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EXMO周一透露,其熱錢包已被攻破,所有提現活動已暫停。EXMO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12月21日國際標準時間02時27分,該公司檢測到「大量提款」,並「立即作出反應,重新部署了熱錢包」。據說,該交易所持有的總資產中有5%被盜。研究稱,冷錢包或離線錢包不受影響。交易所要求用戶暫時不要將資金存入現有的EXMO錢包。EXMO強調,交易所將涵蓋受事件影響的用戶。倫敦警方已被告知此次入侵事件,而EXMO將「進行徹底的安全審查,包括我們系統和數據的所有部分」。
而在上周末,美國財政部的史蒂文·努欽(Steven Mnuchin)和財政部公布了針對那些想要將加密貨幣從交易所轉移到個人錢包的人的新規則。交易所必須在給定的報告期內提交並存儲任何超過1萬美元的交易記錄,或者他們可以保留所有超過3萬美元的記錄。此舉將增加個人和交易所轉移加密貨幣必須投入的工作量,並增加交易所必須持有或向財政部報告的個人數據的數量。
這將使加密貨幣與傳統銀行體系更加接近,或許會讓越來越多地考慮這一資產類別的機構投資者感到更安心,但削弱了該技術早期對隱私和自我主權的承諾。在一份新聞稿中,財政部表示,該規定將堵住虛擬貨幣交易報告的「漏洞」。
極愛資產管理公司Grayscale 的網站周一表示,其比特幣、比特幣現金、以太坊、以太坊經典、萊特幣和數字大盤股基金信託基金「目前無法」用於新的投資。Grayscale定期關閉加密信託,進行所謂的「私人配售」。但摩根大通(JPMorgan)分析師寫道,比特幣流入的大幅放緩可能會增加比特幣價格調整的可能性。這種戲劇性的放緩似乎已經到來。就目前而言,因為沒有新的資本,Grayscale將無法購買更多加密貨幣。
蘋果究竟什麼時候發布汽車?時間表成謎
周一(12月21日),據路透社報導,蘋果公司正在推進自動駕駛汽車技術,並計劃在2024年生產一款乘用車,其中可能包含蘋果自己突破性的電池技術。
蘋果早就推出「泰坦計劃」(Project Titan)意圖進軍汽車行業,自2014年開始從零開始設計自己的汽車以來,進展並不均衡。蘋果副總裁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曾在2013年離開蘋果,加入特斯拉,他於2018年回到蘋果負責該項目,並在2019年解僱了團隊中的190人。自那以後,蘋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現在打算為消費者製造一款汽車。
蘋果戰略的核心是一種新的電池設計,該設計可能「從根本上」降低電池成本,並增加汽車的行駛裡程。蘋果計劃使用一種獨特的「單體電池」設計,通過消除裝電池材料的袋和模塊,來增大電池中的單體電池,釋放電池組內部的空間。蘋果的設計意味著電池內可以填充更多的活性材料,使汽車的潛在續航裡程更長。據知情人士說,蘋果還在研究一種名為LFP(磷酸鐵鋰)的電池化學成分,這種電池本身不太可能過熱,因此比其他類型的鋰離子電池更安全。「這是一個新的水平,」這位知情人士在談到蘋果的電池技術時說。「就像你第一次看到iPhone一樣。」
蘋果也在努力開發自動駕駛系統,已決定從外部合作夥伴那裡獲得一些元素,包括雷射雷達傳感器,它可以幫助自動駕駛汽車獲得道路的三維視圖。
蘋果的汽車可能配備了多個雷射雷達傳感器,用於掃描不同的距離。該人士說,部分傳感器可能來自蘋果內部開發的雷射雷達單元。蘋果今年發布的iPhone 12 Pro和iPad Pro機型都配備了雷射雷達傳感器。
即使對蘋果來說,製造一輛汽車也是一項供應鏈挑戰。蘋果財力雄厚,每年用來自世界各地的零部件生產數億件電子產品,但從未製造過汽車。就連馬斯克(Elon Musk)的特斯拉(Tesla)也花了17年時間才成為持續盈利的汽車製造商。
蘋果此前曾與麥格納國際(Magna International Inc .)就生產汽車進行談判,但隨著蘋果的計劃變得不明朗,談判逐漸結束。為了盈利,汽車合同製造商通常要求的銷量可能對蘋果構成挑戰,因為蘋果將是汽車市場的新來者。知情人士表示:「為了擁有一家可行的組裝廠,你每年需要下單10萬輛汽車,未來還會有更多的銷量。」
同日,據The Verge報導,關鍵供應鏈廠商透露稱,蘋果計劃在明年第三季度推出其首款電動汽車Apple Car,這比原計劃至少提前了兩年時間。目前,數十輛Apple Car原型車已在美國加州上路測試。臺灣媒體《經濟日報》也報導,臺灣一家大型製造商一位未具名主管表示,蘋果的目標是在2021年9月發布蘋果汽車。
蘋果比照iPhone備料由零組件開始催貨的慣例,近期向和大、貿聯-KY、和勤、富田等臺灣汽車零組件廠提出備貨要求,並將相關業者入列首波供應鏈。由於備貨需求強勁,和大、貿聯等大廠已全面爆單。具體而言,和大正在為一家新廠加速布建AI智能化產線,計劃於2021年二季度新增六條產線並投產。和勤同樣在積極擴產,預計搬遷時間也是明年二季度。
但這一過早的時間表引起了大家的懷疑。據DigiTimes此前報導,蘋果正在與汽車電子供應商進行「初步」談判。報導還指出,臺積電也正在與蘋果合作開發「自動駕駛晶片」。這被認為是Apple Car項目還處於一個偏初期的階段。
蘋果打造面向大眾市場的個人汽車的目標,與Alphabet的Waymo等競爭對手形成了鮮明對比。Waymo已經打造了機器人(300024,股吧)計程車,為無人駕駛叫車服務載客。亞馬遜旗下的Zoox也已經完成首款無人駕駛電動汽車的研發。這是一款電動自駕計程車,叫做「Robotaxi」,形態與傳動汽車差異較大。有關它的產品信息已經非常明了。它以全自動駕駛的方式運行而丟棄了駕駛座設計,可搭載4名乘客,配置有133kWh容量電池、最高行駛速度時速75英裡、充飽電單次最高可連續運作16個小時。目前,Robotaxi已經獲準在加州以及內華達州等特定區域進行實路測試與驗證,通過之後將率先在特定地區營運,用戶通過App叫車的方式即可使用Robotaxi的服務。
受此消息影響,蘋果股價今日上漲1.24%至128.23美元。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FX168。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冉笑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