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感覺愛情這個東西離自己漸行漸遠,也越來越懷念年輕時候的日子。一直以來,我愛讀金庸先生的武俠書,是因為金庸先生寫活了年輕人的愛情,那麼的純情至性,那麼的綺麗絢爛,那麼的令人生死相許。儘管寫的是數百年乃至上前年前的愛情故事,但是,讀起來一如發生在眼前,就在我的大腦的某個區域反覆地顯現。
藝術源自瑣碎的日常生活,卻比日常生活更精緻。我一直以為,金庸先生筆下的愛情,同樣應該是源自他創作時前溯若干年愛情生活的積累,不能說老先生曾經談過各種各樣的女朋友,但我相信,老先生自己就是一至情至性之人。他將自己的愛情體驗融入了每個人物的心懷,通過對不同年齡段人物愛情觀的刻畫,在讀者的怦然心動和淚水婆娑中,有意無意地滲透進了讀者的魂魄,警示著少年、中年甚至老年人的情感生活。
絕對地說,少男少女的愛情是多變的,更加具有不確定性。在這方面,金庸先生是下了大功夫的。他刻畫了郭靖黃蓉夫婦、楊過小龍女夫婦、張無忌趙敏夫婦、令狐衝任盈盈夫婦等十多個經典。尤其是郭靖黃蓉夫婦,攜手數十年,霜華染鬢時,依然情深愛篤,在武俠小說的愛情裡,這是不多見的,著實不容易。當然,圍繞著這些經典,還有一些枝蔓的生成,可比性也就出現了。
郭靖與黃蓉的愛情,是「自主」(決定自己的想法、感覺和行為)與「聯繫」(依靠同樣 「自主」的別人來得到愛和支持)之間的一種高度和諧,後者如爭取到了洪七公的支持,甚至最終贏得了江南七怪與黃藥師的理解與支持,趙炎以為,這種愛情是成熟的,基礎牢固。反觀華箏公主對郭靖的愛情,問題就多了,突出的一點,就在於她無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即郭靖的立場(我把你當妹妹,我只愛黃蓉一人)。「自主」意識華箏是有的,如願意與黃蓉共侍一夫,或者做小也行,而「聯繫」就談不上了,不能理解並尊重彼此差異,是華箏愛情觀的致命傷。
楊過與小龍女,是金庸先生塑造的最讓人驚心動魄的愛情傳奇。其典型意義就在於不管不顧,意識到愛就愛了,其他一切都是浮雲,時間、空間、倫理、道德、災難、病痛、傷害、仇恨,等等等等,在愛的面前,都顯得那麼的無足輕重,愛就是愛,兩個孩子認定了,就足夠了。這種愛情在現實生活中幾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我把她稱為傳奇。
程英、陸無雙以及綠萼對楊過的愛情,似乎也有值得稱道之處,比如,程、陸二女的終身不嫁,綠萼的為情枉死等等,符合痴男怨女們的審美取向。然而,在趙炎看來,三個女孩的愛情觀顯然是不成熟的,對於楊過來說,他們的做法有報復之嫌,難免令楊過歉疚一輩子。愛一個人,是喜歡他幸福呢?還是希望他負疚終身?其實,這三位女孩都很冰雪聰明,也明白只有小龍女才是楊過的「良配」,就是過不了情關。綠萼之死,或許是遲早的事,攤上那樣的父母,難免薄命,不能全怪楊過;但程、陸二女若嫁得如意郎君,作為她們結義大哥的楊過,心裡會安慰的多。
張無忌趙敏的愛情,功勞全在小魔女趙敏。同為異族女孩,趙敏的愛情觀比華箏不知要高出幾個等級,甚至比周芷若、殷離等漢族女孩的情商還要高。趙敏的成功,就在於她善於站在雙方的角度看問題,特別是處處為張無忌著想,在民族大義、政治紛爭、文化宗教以及門派山規等方面,趙敏顯示出了大智慧,從未讓身為明教教主的張無忌處於兩難境地。
比較而言,周芷若就顯得很小家子氣了,在愛情中摻雜了太多的功利;而殷離的愛情觀更顯幼稚,還停留在十一二歲懵懂的階段,一排牙齒印,就徹底俘虜了她一輩子,說白了還是一種病。小昭對張無忌的愛,在現代諜戰片裡經常出現,存有心病的愛情,不會得到圓滿,我以前撰文說過,這裡不再贅述。
張無忌的父親張翠山與殷素素的愛情,和張無忌趙敏的愛情,相似度比較高,但絕不是金庸先生的敗筆,而是基於傳統的子承父業的文化考慮,而且,張翠山與殷素素的愛情觀,有從負面情緒起到提醒人們要改善關係,理解對方,和對方緊密連接或提供保護等方面去思考愛情的整個過程,有教育意義。
令狐衝任盈盈,我至今也未弄明白他們之間到底是不是有愛情。從他們第一次見面開始(準確地說,是任盈盈第一次看見令狐衝,令狐衝當她是老婆婆),任盈盈已經感覺這就是終極事實了,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我這輩子訛上你令狐衝了。而令狐衝呢,直到上少林寺救人那一刻,還處於情感的搖擺狀態中,如果不是因為江湖的風傳,這兩位很難說最終會走到一起。
我們知道,在成熟的愛情觀中,感覺僅僅是某項事實的信號,但絕對無法代替事實。以令狐衝不拘一格的性情,趙炎以為,藍鳳凰更適合他。儀琳這孩子,過於多愁善感,好像如今的中學生,瓊瑤劇看多了,沉迷而不知自拔,依然是一個憑感覺去愛而不知有恨的女孩,但她也有理智的一面,不相信所謂的愛情事實,還是可取的。
中年人之間的愛情觀,金庸先生也刻畫了幾對,只是極端了些。
郭靖黃蓉兩夫妻步入中年後的愛情觀,因為受到「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思想的侵染,愛情本事似乎淡化了。實際上,從協守襄陽數十年間,夫妻形影不離、夫唱婦隨來看,他們的愛情觀是健康的,且有著高度的升華。還有陸家的那對少莊主夫婦,多次資助郭靖夫婦舉辦英雄會,雖然出場次數不多,著墨也少,但他們的愛情觀應該還是不錯的,能在金錢與大義二者之間找到平衡(自我和關係共同完善),在愛情上一定也能找到。
同為中年人的公孫谷主、李莫愁等人的愛情觀,就顯得低劣不堪,乃至於喪心病狂了。公孫谷主的愛情觀(其實他沒有愛情的概念)充滿了爭權奪利(「不,那是我的!」),以洩慾為第一訴求,純屬肉體的佔有;那個裘千尺,明知負面情緒(老公偷人)是警報,而不加以警醒,也屬於愛情觀的不成熟。李莫愁的愛情觀就是那句老話:我得不到的,就毀滅之。從不依據愛情本身蘊含的價值行事,而是將愛情完全妖魔化,這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毀滅別人的同時,也毀滅了自己。
順便提一下老毒物歐陽鋒的愛情觀。說起來比較另類,他是對親嫂子產生了愛情,還發生了性,生下「侄子」歐陽克。但是,歐陽鋒並不認為他的愛情觀是骯髒的或者亂倫的,相反,他認為他的愛情觀是充滿激情和滿足感的,這種滿足感體現在他對歐陽克(叔嫂愛情的結晶)寄予的傳承衣缽的希望上。
老年人的愛情觀,金庸先生通過對周伯通、瑛姑和一燈和尚之間晚年的和諧生活,詮釋了「夕陽無限好,不怕近黃昏」的道理。
瑛姑本來的愛情觀是一種病態,喪子之痛幾乎使她瘋癲,而對老頑童的愛卻被認為是永恆的,她在任何時間任何場合甚至無法想像自己的愛會有什麼不同,這是一個不善於反省的女人。周伯通恰好相反,他認為愛情的感覺是會變的,而事件或問題(偷人老婆)本身的價值和特徵更為重要,所以,一個勁地躲避。一燈和尚到底是個大徹大悟的方外之人,凡是講寬容,或許是他愛情觀的特色,如果和尚也有愛情觀的話。
三個老人,兩男一女,晚年隱居桃花谷,養蜂、坐禪、針線,各得其樂,倒也悠然自得。當黃蓉率人來到桃花谷時,已經是老太婆的瑛姑居然會害羞,這個情節很值得玩味。她為何要害羞?一個是前夫,一個是情郎,而她雜居二人中間,確乎有違傳統倫理,說明在她老人家心中,愛情依然是存在的,「夕陽」依然是無限美好的。
往期熱文回顧:
這是史上最霸氣的武俠歌,至今無人敢翻唱,周華健都沒敢唱第二遍
解讀一燈大師「漁樵耕讀」四弟子背後的「武學密碼」
娶,是情妹妹!不娶,依舊鄰家好妹子!
金庸沒有告訴你:揭秘掃地僧的真實身份!
世間多少嶽不群,只此一枚令狐衝
神推理!牛人揭露天龍八部隱藏的驚天秘密!
看天龍八部中隱藏的驚天秘密!為武俠迷而收藏!!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