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害釋義》心中常守正氣,自然處處充滿陽光

2020-12-22 易無形國學新語

知彼者方可知己 天象不穩得見於風雲 人心不定得見於形色 但凡形世之物 無論巨細 必有其行世之理 方圓各利 方者難行 圓者難穩 故天地造化 各得其所也 操持二者 俱是方圓有度 為人處世 章程繁雜 卻是其道通俗 勿施於人所不喜 勿行於事所不理 渴來飲而飢則食 其理至簡 其道至深也

【釋義】

當我們深刻明白自然萬物的運動性質,才能洞察自己的心性,天氣有所變化,可以通過觀察風雲的形色來判定;而人心有所異動,可以通過觀察言行以及表情來進行分析。

只要是存在於世上的事物,無論是巨大的,或是微小的,必定都有一定的運動規律。方正的事物與圓滑的事物,各有各的長處,方正的物體雖然運動力欠缺,但是其能力是穩定力強;而圓滑的物體雖然穩定力欠缺,但是其能力是運動力強。

所以說,天地造化萬物都是互相有所長短的,能夠明白萬物之間的這種性質,必然就能夠在處事中達到方圓有度的心性,從而達到理想的人生境界。

為人處世之道,說起來複雜,其實道理卻是通俗易懂的,不要做讓人不喜歡的事,也不要說讓人不愛聽的話,一切言行要根據理性來把持。

渴了喝水,餓了吃飯,這是很簡單的生命需求道理,這個道理雖然非常簡單,但卻是處世至高的真理。

【論說】

察言觀色的本領是在處世上不可欠缺的,修煉出良好的觀察判斷力,只會讓自己的人生路更加充實。能夠洞察別人內心的想法,會為我們的人生與事業帶來巨大的收穫;反之,不能洞察事物形色者,在與人相處時,非但不能為自身獲取絲毫益處,反而會為自身帶來巨大的壁障。

世上的事物無論大小,都有其運動的軌跡,只要我們足夠細心,就一定能夠發現其中的微妙。我們都能夠意識到,方正的物體的特性是穩重,而難以推動;圓滑的物體是動力較強,而易於推動。

物體之間的特性都有所長短,何況於人呢?人的心性同樣如此,心性方正的人,在長期的心理慣性中,自然會形成沉穩的高度情商;而心性圓滑的人,長處在於智商,或許情商略差,久存在於情商,而速決在於智商,二者共存才能稱之為大智。

天地造化萬物卻是各有所長,磚有磚的長處,瓦有瓦的長處,人類的心性也不外如此。能夠洞察別人的長處,必然能夠看到自己的短處,為人最怕沒有判斷能力,一旦喪失判斷能力,人生就會處處是黑暗。

任何人都知道為人處世的道理是非常龐雜的,繁雜的事情往往出自於簡單,簡單來說就是人活世上,本源就是生存需求,餓了吃飯、渴了喝水,簡單吧!明白了自己與別人的心理需求,予以理性的給予就是處世的至高真理,但前提必須是要修煉到出色的洞察與判斷能力,不然的話,也不能明白自己與別人需要的是什麼。

惡言付諸於外者 其害淺顯 卻是心可度之 劣行隱之於內者 其害至深 使人身心俱疲 外創者易治 而心疾者難療也 人生何處不風浪 何懼魑魅與魍魎 行惡自有惡來償 善者自與天同光 害人者風語 言美而不祥 益人者逆言 言醜而良方 其言不美害之淺顯 其心不美害之至深 逆言者無心 有心者風言 人性猶如天象詭變 知天道而可曉人性也

【釋義】

有些人無論用什麼惡言相向,卻也是外在的攻擊,有害的面自然不寬,只要心態豁達,懂得調節情緒,自然就可以輕易化解。

但是有的人用陰暗的手段,破壞別人的生存環境,而在外表沒有暴露的跡象,只在人心裡可以感受其中的破壞力。那麼,這種行為是非常誅心的,也是非常惡毒的,所以對人的身心傷害是非常巨大的。所謂外傷易治而心病難醫,但凡事處處有生機,心中常守正氣,自然處處充滿陽光。

人生何處沒有風浪呢?何懼那些陰暗的小人作風呢?作惡的人猶如心理慣性的使然,是可以預見其人生走向的,善良的人自然與天地的光明一樣,處處散發著溫暖的祥光。

害人的人說的是隨風倒的奉承話,聽著好聽,但是會為人帶來災禍;往往真正為人著想的話,都是切中要害的不美之言,話雖醜卻是治理良方。

說的話不好聽,害處也是淺顯的,而心裡陰暗卻是難以在表面看到的,隱藏的害處是非常巨大的。

不好聽的話說出來了,往往並不會對人有實質性傷害,而真正害人的人是會隱藏自己的想法的。人性是詭變無常的,要懂得感悟天象的變化規律,便能洞察人性的各種詭詐心理。

【論說】

惡言惡語傷不了大度人,只怕那些陰暗小人刻意玩弄心機,在背後破壞人的生存環境,這種現象是害人至深的,失去的心愛之物確實是失去了,但是你還沒辦法問罪於人,因為雖然我們是明智清醒的人,但是不一定身邊的人都像我們一樣明斷是非。

這就是任何時期都會存在的陰暗一面,當然極少有人幹出這種敗壞道德的事情,但是我們不得不防,所謂害人心不可有,防人心不可無。一旦遭受陰暗陷害,不必氣餒,陰暗總是見不得光,讓他們偷偷樂吧,我們立志圖強吧!

歷來很多人都知道忠言逆耳利於行,卻是任何時期都有人重蹈覆轍,是何原因呢?自恃高傲的人啊!希望您明白世間萬物都有其缺陷,你就不會認為自己有多麼完美了,我也難以看見那麼多悲劇了!認為自己完美就是最無知的,自然萬物因缺陷而完美,活著就是修煉自己缺陷的那一面。

要想修煉自身的各種能力,必要從感悟自然規律開始,依次循序漸進,而後再來感悟人的心性規律。自然萬物的性質都有所不同,但也有大同之處,上下開合的聯想與歸納,就慢慢體會了各種事物的奇妙性質。

性情無常者 難以專意 性情守常者 難以變通 兩決心相承 便是可達人和 行善不易 莫忘施於智 行惡不易 莫忘施於義 不以事小而懈怠 不因事大而拘禁 不以眾處而示賢 不因獨處而行祟 喜豔好美者 如豔芳華一時 持正節慾者 自是福澤久持也

【釋義】

性格變化太快的人,難以專心於某些事物,也就是缺乏耐心,難以守住原則的人。性格太過守常理的人,難以在處事中靈活的應對環境因素的變數。

這兩種性格的人都難以圓滿的成功事情,如果將這兩種性格結合起來靈活的運用,便是可以達到和睦的狀態。

行善固然是好,但不可愚善,有些事物是不可為善的,有些善意可能會變成為惡,所以我們必須要懂得明智看待善的含義。

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有些惡行卻是用來維護正義,拯救蒼生的舉措,所以,在古代戰爭中講究出師有名。

在為人處事中,不要以為是小事就心態懈怠,需要保持防微杜漸的心性;也不能因為遇到大事就或許拘謹,猶如沙子握在手中越緊就會漏得越快,所以遇事心態要穩中求慎。

在與人相處時,不能刻意表現自己的賢德,賢德卻是發自內心的;也不能在沒人的時候,就作出一些陰暗的事情,要深刻明白隱藏自身本性,遲早是會敗露形跡的。這些都是粉飾外表的虛偽行為,會為自身心性帶來巨大的損害。

喜歡追求事物外表豔麗光鮮的人,就猶如豔麗的事物一樣,只有暫時的光芒,隨著時間的推移,事物會失去原本的光彩,而自身心裡難免平添悲哀。能夠保持正確心態且節制自身欲望的人,才能夠永久的得到福澤。

【論說】

在這裡,講解了性格變化太快與性格不善變通的人,這兩種性格要是柔和在一起,其實是較為可行的。性格變化快,輔以一定尺度的固守心性,那麼,這種性格的缺陷也就彌補了。

而性格太固守常規的人,又不能隨環境因素作出應有的方案,所以這種性格也是難以獲取成功的。若是將這種性格輔以一定尺度的多變性,那麼,這種性格也會有所補助。所以,在這裡主要是讓人懂得取人所長,補己之短而已。

人類善惡的心性,自古以來就有眾多爭議,我認為善惡的性質是大自然遺傳給人類的特性,是強也是弱,主要是看人類心性的把持能力。

對殘害生靈的野獸可不能持以善心,避免發展為愚善與偽善的心理;在一定環境中,在為挽救眾生而行惡是為大善。

要想修煉出高度的心理境界,必要對自身性質具有明確的認識,在有人的時候,表現的很賢德,在沒人的時候,表現的很陰暗。這些粉飾性的行為,絲毫沒有可能修煉出高度的素養,只是用來欺騙自己而已。

任何事物都會在自然界的時空流程中朽敗,最終只有神聖奇妙的愛才是人類心中的永恆。

相關焦點

  • 襲故守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襲故守常,襲:固襲,繼承;故:成例;常:常規。因循守舊,照老規矩辦事。近義詞有:蹈常襲故、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反義詞有:除舊布新、革故鼎新、獨闢蹊徑,襲故守常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守舊。襲故守常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襲故守常(xí gù shǒu cháng)成語釋義:襲:固襲,繼承;故:成例;常:常規。
  • 早安心語:心中灰暗世界便黯淡無光;內心陽光,生活便處處希望
    即使是脆弱的生命,那種生之欲望也是令我震驚,脆弱的生命原本簡單,簡單的象一朵花,象一株草,它靜靜地開,靜靜地長,又悄悄地落,悄悄的枯,一切自然、樸素而又從容。只要有充足的陽光,花朵就會盡情的開放;只要有雨露的滋潤,心情就會花樣的芳香;只要有堅毅的翅膀,小鳥就會自由地翱翔;只要有你在我的身旁,我的生活就會永放光芒。夏日炎熱,只要有你這位朋友,我的心裡永遠敞亮。早安!
  • 心中有佛,處處是佛
    蘇東坡和佛印是老朋友,經常一起參禪悟道。人家佛印心中想的是佛,所以目之所及全都是佛,而你說人家是牛糞,那你心裡都是些什麼東西?」蘇東坡自以為聰明,到頭來卻發現自己原來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像一堆牛糞」汙濁不堪,不由得羞愧難當。
  • 心中無缺憾,處處皆圓滿
    只要心中無缺憾,生活處處皆圓滿。世界上一切事物都遵循這樣的規律:事物只要尚未達到至善的境界,就會不斷地向前發展;而一旦達到最高的境地,就會趨於衰落。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物極必反。花未全開月未圓,尋花待月思依然。明知花月無情物,若是多情更可憐。
  • 正氣歌
    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心中的浩然之氣。「它有七種氣,我有一種氣,用我的一種氣可以敵過那七種氣,我擔憂什麼呢!況且博大剛正的,是天地之間的凜然正氣。 (因此)寫成這首《正氣歌》。天地之間有一股堂堂正氣,它賦予萬物而變化為各種體形。在下面就表現為山川河嶽,在上面就表現為日月辰星。在人間被稱為浩然之氣,它充滿了天地和寰宇。
  • 一盞真趣-正氣塘,普洱茶愛好者心中的珍貴品種
    「小冰島」正氣塘 「昔年瘴氣塘,而今冰島香」喜歡喝正氣塘的茶友,基本都對這句茶詩十分熟悉。正氣塘自然村,原名瘴氣塘,位於雲南省臨滄市勐庫東半山。
  • 調整好心態,生活處處是陽光!
    調整好心態,生活處處是陽光!人性,真的是無法說清楚的問題,它很有意思,也很現實,當你最難最落魄最渴望人幫助的時候,他們會遠離你,哪怕是嫡親的家人或者親如家人的朋友,可是當你完全靠自己,並且有能力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都會一擁而上的想要幫助你,親近你,殊不知也許你並不需要!
  • 迎著冬日裡那一抹暖陽,你的心裡就充滿了陽光
    銀杏葉在東方的陽光的照耀下,泛著亮晶晶的光,使整棵銀杏樹看上去,像一顆金光閃閃的發光樹。葉子的靚麗的顏色,在城市的街頭深沉而內斂,成為城市街頭最靚麗的風景線。路人的目光追隨著這一掊掊的光明,迎著冬日裡最柔和的那一絲暖陽,奔跑在路上。
  • 先每之聲:生活處處有陽光
    一次,一位民工和我們閒聊,說,他每次來吃飯,都會先去宿舍換鞋,工地上到處都是泥沙……心中頓時覺得暖暖的。大多數的民工,在進餐廳之前,都會簡單的清理一下鞋底,他們平時都比較節省,用完餐,有的人還會將餐具分類擺放在回收區…他們的這些舉動令我肅然起敬!一次,同事將盛放米飯的保溫桶拿到餐廳,平時,將保溫桶放在盛放區域,需要兩個工作人員協作,才能完成。
  • 名城話廉·鄭州 文明之源 清操正氣
    天地有正氣,民族有精神。我們所追隨、敬仰、秉持的清操正氣,根脈發軔於此,主體養成於此,更衍流躬行於此。一李家溝、裴李崗、雙槐樹、大河村、西山、新砦、王城崗、二裡崗……從史前乃至夏商以降,文化遺址密布鄭州周邊,華夏文明從這裡娩出。我們的先祖從這裡脫去蒙昧,走出史前的黑暗。文明的底線,形而下謂之秩序,形而上則謂之思想。
  • 文天祥-正氣歌
    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心中的浩然之氣。「它有七種氣,我有一種氣,用我的一種氣可以敵過那七種氣,我擔憂什麼呢!況且博大剛正的,是天地之間的凜然正氣。(因此)寫成這首《正氣歌》。 天地之間有一股堂堂正氣,它賦予萬物而變化為各種體形。在下面就表現為山川河嶽,在上面就表現為日月辰星。在人間被稱為浩然之氣,它充滿了天地和寰宇。國運清明太平的時候,它呈現為祥和的氣氛和開明的朝廷。
  • 【正氣歌】原文,譯文及鑑賞
    孟子說:「我善於培養我心中的浩然之氣。「它有七種氣,我有一種氣,用我的一種氣可以敵過那七種氣,我擔憂什麼呢!況且博大剛正的,是天地之間的凜然正氣。(因此)寫成這首《正氣歌》。天地之間有一股堂堂正氣,它賦予萬物而變化為各種體形。在下面就表現為山川河嶽,在上面就表現為日月辰星。在人間被稱為浩然之氣,它充滿了天地和寰宇。
  • 人,就是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心中充滿陽光,臉上才會光輝燦爛
    10、 人,就是要正確的認識自己,心中充滿陽光,臉上才會光輝燦爛。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愉己也愉人;常懷欣賞之心的人,悅己也悅人。真正的瀟灑,是積極進取,樂觀向上。
  • 為俊山阿訇分挑重擔《古蘭釋義八千題》出版有望
    資料保存為俊山阿訇分挑重擔《古蘭釋義八千題》出版有望羅從君>《古蘭釋義八千題》(書號:XN-95014)即將出版消息傳出後,各地多斯梯們莫不知感真主,額手稱慶。一般史學家只注意到這位總統兵馬大元帥的革命反清事跡,研究他領導下回漢團結、社會進步的政績,敬佩他一身正氣、視死如歸的豪情,卻很少知道他在宗教方面信仰堅定,知識淵博,對天經的高深造詣。《古蘭釋義八千題》的出版將大開人們眼界,讓人們了解杜帥之所以成為杜帥的源泉所在。
  • 人情之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宋 司馬光《應詔論體要》:「凡用一人,必或以為賢,或以為不肖,此固人情之常,自古而然,不足怪也。」近義詞有:人之常情,人情之常是中性成語,可作主語、賓語;用於人。 人情之常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人情之常(rén qíng zhī cháng) 成語釋義:通常情況下人們共有的情理或態度。
  • 無常世界處處有生機
    無常,正是世界的深情,讓世界絢麗多彩,讓生命充滿力量,無常的世界處處生機。正因如此,才能深深地喚醒生命的自覺,讓生命充滿力量,在感悟人生短暫和生命意義的前提下,認真地、深情地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每一個經歷,不惑於外物、不懼於兇險、不糾結過往、不擔憂未來,勇敢地經歷人生的風雨,努力地實現心中的夢想,讓生命輝煌開花,讓心靈獲得成長。
  • 半壁江山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半壁江山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半壁江山(bàn bì jiāngshān)成語釋義:半壁:半邊;江山:比喻國家疆土。指在敵人入侵後殘存或喪失的部分國土。成語出處:清·蔣士詮《冬青樹·提綱》:「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 人情之常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人情之常,通常情況下人們共有的情理或態度。出自:宋 司馬光《應詔論體要》:「凡用一人,必或以為賢,或以為不肖,此固人情之常,自古而然,不足怪也。」近義詞有:人之常情,人情之常是中性成語,可作主語、賓語;用於人。
  • 朋友無利害
    在西方文論當中,有一個「唯美主義」的概念,康德提出了「純粹美」和「審美無利害」的說法。
  • 內心充滿陽光的生活句子,寫給心煩心累的你!
    該來的自然來,會走的留不住。不違心,不刻意,不必太在乎,放開執念,隨緣是最好的生活。4給每一個煩惱一段期限,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力解決,剩下的時間,請還給快樂的自己。去見你想見的人,去做你想做的事,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噪,趁你未老。生活,就是抱最大的期望,盡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持最好的心態,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