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四月二十陰,麥子貴過金,這是什麼意思?你覺得有道理?

2020-12-15 小詹茶肆

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多數俗語是勞動人民的產物,是在勞動的過程中產生出來的,可以叫做經驗總結也是智慧結晶。言歸正傳,我們來看一下題目這句俗語「四月二十陰,麥子貴過金」是啥意思,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在說這句俗語之前,我來說一句與之類似的俗語,這句俗語便是「清明難得晴」,講的是,勞動人民在清明節這一天希望天氣能放晴,因為放了晴就意味著好天氣,大家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忙春耕或者採茶。

如果清明節這天下雨的話,可能這段時間都會陰雨綿綿,在難得的春耕時期(也是春茶開採的時期),大家都爭分奪秒去忙農活,如果讓下雨耽誤了春耕,那麼就很可惜。

於是勞動人民就希望清明節這一天天氣能好些,最好是大晴天,那麼大家都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幹農活了。同理,「四月二十陰,麥子貴過金」也是這個道理,反映出農民的希冀。

農曆四月二十是處在立夏與芒種之間,而在北方,小麥也正是在這個時期開始授粉,這一天是小麥生長的重要時刻,也就是說這個時期很關鍵,如果天氣不好,比如陰雨綿綿,那麼就會影響小麥的生長與最終的產量。產量小則價格上漲「貴如金」,價格上漲的話,或許使得農民的小麥不好賣出。

總之,如果四月二十這天是陰天的話,對農民影響很大。

如果這一天是陰天,那麼未來幾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而如果這一天放晴,那麼未來幾天就可能繼續放晴,所以古人就看這一天的天氣狀況來預判。天氣好,小麥自然長得好,天氣陰,則有些影響小麥生長。

總結

很多時候農村老話或俗語都是有深刻的道理的,因為是勞動人民的經驗總結,所以我們能從俗語中了解到古人的智慧。最後,你覺得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四月二十陰,麥子貴過金」,啥意思呢?答案來了
    節氣的更迭和時間的改變,出現什麼樣的天氣,都有很多的說法,其中就有一句老話叫做:四月二十陰,麥子貴過金,說的是啥意思呢?今天是5月12號,農曆的四月二十,按照民間的農諺說法,如果在四月二十這一天的天氣是陰天,或者是下雨天,那麼今年的麥子收成就不會很好,會出現減產等情況出現,麥子產出少了,價格也自然就會提高,所以就有了麥子貴過金的說法,那麼問題來了,四月二十陰雨天氣,跟麥子產量還有價格有什麼聯繫呢?
  • 農村俗語「冬月三一晴,穀米一般平」,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到了寒冬臘月,農活基本都放下了,這時的老農在閒暇之餘也常常出去溜達溜達,看看農田,看看天氣,就像有首歌裡那樣唱的「寒冬臘月哦,盼春風」,他們期盼的是來年能有個好收成。以前就常聽老人說「不怕冬月三一陰,只怕大寒滿天星」,當時也不懂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閏四月,吃樹葉」,這確實是老祖宗們留下的一句俗語,形成於傳統的農耕社會。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其實上點年歲的人都知道,吃樹葉,是挨餓的代名詞,不用說舊社會過來的人,上世紀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農村人也都有過過吃樹葉、吃樹皮的經歷。」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吃的又是什麼樹葉
    在亞洲地區一般兩三年就有一次閏月,是一種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的調整時間計量方式。▼ 「閏四月,吃樹葉」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句農村俗語,講的是一年當中有兩個四月則這一年的農作物收成會比較差,可能會出現饑荒,很多人只能以樹葉作為生存的食物。
  • 農村俗語:「百年難遇寡,鼠年逢雙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只不過社會不同了,有些俗語也只適用於以前,放到現在雖然過時了,但也能從中看出以前人的生活狀態。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百年難遇寡,鼠年逢雙春」,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4月芒種麥在前,5月芒種麥在後」啥意思?今年芒種是啥時候
    有些人也比較好奇,小滿節氣以後,為什麼是芒種,而不是「大滿」,以前農夫也有過這樣的疑惑,當時聽老輩人說起過,之所以用芒種來取代「大滿」,這是因為在這個節氣的時候,農民都是非常忙碌的,夏收作物在這個時候就要忙著收割,而夏播秋收作物則要忙著下地種植。總結起來就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所以「芒種」一詞其更能反映出農忙現象。正所謂「滿招損,謙受益」,所以用芒種要比大滿更好。
  • 俗話說:「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話有道理嗎?
    還有一句俗語說的是:「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為什麼要這樣說?到底是什麼意思?下面我們一起探討。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整句話的意思是:如果一年中有兩個立春的話,那麼這一年的牲畜家禽就會像金子、銀子那麼貴。
  • 「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是什麼意思?兩個春指的是什麼?
    其實,這句俗語還泛指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應該提前有計劃安排,為接下來一年的工作做一個整體的統籌方案,然後再按照方案一步步實施。春天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新的開始,只要朝著目標不斷前行,並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就一定能收穫豐碩的果實。
  • 俗語「一年兩個春,帶毛貴如金」啥意思?古人的智慧真是不可小覷
    商人一直都是一個捉摸不清的職位,有很多人可以在商業中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而有些人註定不是從事商業的材料,老祖宗會結合自己的經歷給後人留下什麼箴言,從而教會後人如何為人處事,因為留下的這些話沒有什麼華麗的辭藻,也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含義,所以後人稱這些話為俗語,一直被借鑑。
  • 俗語:做天難做四月天,做人難做在中年,是什麼意思?漲知識了
    農村俗語既是生活經驗的總結,也是思想感情的總結,有的時候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能帶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做天難做四月天,做人難做在中年」,把天氣和中年人的感情迷茫結合在了一起,體現出農村俗語的獨到魅力。我們就來解釋一下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
  • 農村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新生兒的出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今年兩個春,農村裡常說「帶毛的貴如金」,是什麼意思?
    摘要:今年兩個春,老話常說「帶毛的貴如金」,啥意思?為什麼這樣說?今天是2月10日,農曆正月十七,距離2月4日的立春節氣,已經過去了5天了,而且這都過完了元宵,春節也算結束了,但2020年是個特殊的一年,不僅是因為今年的特殊情況讓我們過了一個特別漫長的春節,而且在日曆上看,今年還是個「雙頭春」,這農村裡有句老話,叫做「一年兩個春,帶毛的貴如金」,這是啥意思?為什麼這樣說呢?下面我就給大家分析分析!
  • 俗語:「七蔥八蒜,九油十麥」,是什麼意思?你會種地嗎?
    導語:俗語:「七蔥八蒜,九油十麥」,是什麼意思?你會種地嗎?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比如農老一輩人說的「七蔥八蒜,九油十麥」,這句俗語說的就是農作物的播種時間,這可是老祖宗們留下來的耕作經驗,是經過很多年總結出來的
  • 「雪蓋半山頭,麥子多打一石」是什麼意思?明年麥子能大豐收嗎?
    大家都非常熟悉關於冬天下雪的一些俗語,比如說「瑞雪兆豐年」、「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等等!這些農村俗語描述了冬天下雪對於小麥獲得大豐收是非常有好處的,而是也非常有保障的。農村俗語:「雪蓋山頭一半,麥子多打一石!」
  • 老前輩俗語:「男人無毛貴如金,女人有毛混半街」是什麼意思呢?
    我們的古代經歷了許多時期,那時候的科技並不是非常發達,老百姓的生活還不是特別的富裕,並沒有現在的高樓大廈和一些黑科技了,但是我們老祖宗的智慧是特別的高的,他們的智慧和一些長時間的觀察還結合了一些我們人體本身的特徵,也是發明了一些語言,而作為我們現代的人類,我們應該學古代的文化也同時應該對這一些腐朽的封建思想抵制
  • 俗語:「男怕摸頭,女怕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男怕摸頭,女怕摸腰」,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歷史微觀者中國向來注重禮儀。十分看重知書達理的行為,他們所展現的氣質會令人折服,會受到他人的尊敬。我國的古人靠著他們的生活智慧,總結了許多這樣的俗語,希望人們能夠約束自己,做一個聰明人,其中有一句叫做「男怕摸頭,女怕摸腰。」它是廣為流傳的俗語老話,它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在一般人的眼中,臉面代表著尊嚴,都是異常的寶貴,若是踐踏了別人的尊嚴,別人往往會報復。男怕摸頭,實際上是弱冠之禮衍生出來的觀念,弱冠之禮,自西周開始,它是非常正式的一個禮儀形態,是一個男人成為男子漢的標誌。
  • 農村俗語「前怕牛欄後怕倉」是什麼意思?農民們覺得有道理嗎?
    在農村生活,經常可以聽到老農民們口中的各種俗語,雖然他們自己也說不出來有什麼依據,但是對此卻深信不疑。農村的俗語包含了農民生活的各方面,有些也蘊含了一定的風水理論,表達了廣大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有一句是說農民建房子的風水問題的,「前怕牛欄後怕倉」,不知道農民們聽說過沒有?
  • 今年是閏四月,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說的啥意思呢
    尤其是對於一些閏年,都會有不同的描述,今年也是特殊的一個年份,不但是閏四月,而且還是雙春年,一年會迎來兩次立春。雙春加上閏四月的年份原本就不多見,所以對於這樣的年份,民間的說法還是很多的。閏月的產生是由於二十四節氣的演變,會每隔19年便會出現一個閏月,只不過閏月的月份會各不相同,今年是閏四月,兩個四月的出現,會給我們帶來我們樣的影響呢?農村說法:閏四月,吃樹葉,又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雪蓋山頭一半,麥子多打一石」,啥意思?大雪節氣下雪好嗎
    俗語也一種傳統文化,是農業生產、日常生活或者心理活動等各方面的描述與總結,是精神財富的傳承。大家聽過這樣兩句俗語嗎?「雪蓋山頭一半,麥子多打一石」,總體上前後都比較工整,而且還有諧音的技巧,是兩句朗朗上口的句子。
  • 農村的這幾句俗語,經常被人提起!你覺得它們有什麼含義呢?
    從小到大,往往在我們身邊都有許多朋友,這些朋友的生活環境不同,也就形成了他們性格有所差異。可能有些朋友從小就生活在農村,也習慣了農村的生活,對農村的一切也比較熟悉。在農村我們會和農村的老人有更進一步的接觸,對老人們的生活習慣也比較了解。如果你經常和老人有些溝通,你會發現他們經常會講些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