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多數俗語是勞動人民的產物,是在勞動的過程中產生出來的,可以叫做經驗總結也是智慧結晶。言歸正傳,我們來看一下題目這句俗語「四月二十陰,麥子貴過金」是啥意思,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在說這句俗語之前,我來說一句與之類似的俗語,這句俗語便是「清明難得晴」,講的是,勞動人民在清明節這一天希望天氣能放晴,因為放了晴就意味著好天氣,大家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忙春耕或者採茶。
如果清明節這天下雨的話,可能這段時間都會陰雨綿綿,在難得的春耕時期(也是春茶開採的時期),大家都爭分奪秒去忙農活,如果讓下雨耽誤了春耕,那麼就很可惜。
於是勞動人民就希望清明節這一天天氣能好些,最好是大晴天,那麼大家都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幹農活了。同理,「四月二十陰,麥子貴過金」也是這個道理,反映出農民的希冀。
農曆四月二十是處在立夏與芒種之間,而在北方,小麥也正是在這個時期開始授粉,這一天是小麥生長的重要時刻,也就是說這個時期很關鍵,如果天氣不好,比如陰雨綿綿,那麼就會影響小麥的生長與最終的產量。產量小則價格上漲「貴如金」,價格上漲的話,或許使得農民的小麥不好賣出。
總之,如果四月二十這天是陰天的話,對農民影響很大。
如果這一天是陰天,那麼未來幾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而如果這一天放晴,那麼未來幾天就可能繼續放晴,所以古人就看這一天的天氣狀況來預判。天氣好,小麥自然長得好,天氣陰,則有些影響小麥生長。
總結
很多時候農村老話或俗語都是有深刻的道理的,因為是勞動人民的經驗總結,所以我們能從俗語中了解到古人的智慧。最後,你覺得這句俗語有道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