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具有小批量元器件銷售歷史的Premier Farnell被全球最大電子元器件分銷商安富利(Avnet)收購。被收購後的Premier Farnell在產品、客戶、供應鏈、市場策略上有何改變?
近日,記者採訪了e絡盟(Premier Farnell旗下系列業務之一)亞太區產品與供應商市場部副總裁Jeff Uden,他表示:「Premier Farnell和安富利定位不同,未來仍將作為獨立業務運作,在後臺的庫存和產品上和安富利會有共享,業務層面仍保持原有運營模式。」
併購優勢凸顯
Jeff Uden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收購對於Premier Farnell來說有很大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Premier Farnell可以開始給客戶提供end-to-end(端到端)的服務。Premier Farnell原本服務的客戶主要集中在前端,即在設計研發階段對電子元器件的產品需求,例如最早的教育創客,當他們設計進入成熟階段,需要量產甚至大規模供貨的時候,以前是需要找別的公司,而現在,安富利就可以發揮其後端服務的優勢,介入進來,為我們的客戶提供大貨、強大的物流和更低的價格。同樣的,安富利以前也經常接到很小的訂單詢問,通常他們是放棄這部分業務的,現在也可將訂單轉給我們。
「於是,我們兩家公司可以將客戶無縫地從創業階段一直服務到量產階段,客戶面也更廣了,實現了機會的最大化。對於客戶來說,他的流程也更簡單了。」Jeff Uden說。
第二,庫存共享。Premier Farnell和安富利的庫存不同,產品關注點、備貨的數量都有很大差別。當兩家公司真正變成一家公司後,後臺就可以分享庫存。目前,Premier Farnell和安富利已在北美、歐洲等地開始共享庫存,下一步將在亞洲展開共享。希望最終通過這樣的整合,把庫存更有效的利用起來,更好的服務客戶。
看好創客市場
對於Premier Farnell來說,創客客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市場。Jeff Uden表示,從去年的數字上看,創客市場的需求增長仍然非常強勁,像樹莓派等Premier Farnell推出的特色產品,很多創客、工程師都特別喜歡,應用十分廣泛。
在創客市場領域,亞太市場大約佔集團業務的10%。Jeff Uden強調,中國的創客市場對Premier Farnell吸引力更大,因為中國的創客市場在數量的需求上非常大,但同時,在創意的程度上來說,中國市場剛剛起步,仍有很大潛力。
面對中國本土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Jeff Uden認為Premier Farnell和本土分銷商相比勝在規模和服務商,產品範圍廣、供應商多,並且所有產品都確保是原廠,貨源是正式授權的分銷業務。他指出,Premier Farnell一直在中國市場保持健康增長,去年更實現了20%以上的業務增長。
目前,亞洲市場大約佔Premier Farnell集團總業務銷售的12%。本著把產品儘快送到客戶手上的宗旨,Premier Farnell在亞太區設置了5個倉庫,分別在新加坡、澳大利亞、印度、中國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中國上海寶山。據了解,這樣的倉庫設置已經足夠滿足其客戶未來增長的需求。
因為這樣的倉庫設置,Premier Farnell承諾90%的訂單當天發貨。例如,中國的一些熱門產品都是備庫存的,如果國內客戶下單,一般第2天就可以收到貨;從新加坡倉庫發貨,則需要3天;從北美、歐洲的倉庫發貨,則需要6~7天。
不擔心原廠回收供貨渠道
針對目前市場上有些原廠考慮自己做供貨的情況,Jeff Uden並不擔心。他指出,Premier Farnell主要服務的是前端的業務需求,銷售的訂單金額不大、但訂單量多,他不認為原廠有這樣的意願去做這種非常複雜的包含物流、財務、庫存等多個方面的投入。
而對於安富利和Arrow來說,原廠要想拿回來自己做分銷時,同樣要面對帳期、庫存等問題,對於原廠來說會需要考慮這樣佔用資金和庫存的壓力,是否有足夠的投資回報率。
Jeff Uden解釋道,Premier Farnell也在時刻確保其價格的競爭力,因此至少會備6個月的大庫存。如果遇到原廠成本變化、外匯匯率變化等壓力,就會有足夠的緩衝消化時間。
(《中國電子報》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