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想起以前看的一部電影叫《魔俠傳之唐吉可德》,現在又回頭看來一遍,發現我要為這部電影「平反」《魔俠傳之唐吉可德》在豆瓣評分是4.3分,標準的爛片行列。但以我還算是個比較專業的影評人的目光來看,《魔俠傳之唐吉可德》應該能拿到6.8分(僅一家之言)。
《魔俠傳之唐吉可德》是一部奇幻電影,主演是郭濤和王剛,電影在2010年上映,到現在已經過去10年了。作為中國第一部3D電影,《魔俠傳之唐吉可德》肯定不能和同期的《阿凡達》相比,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總是要比其他人勇敢。每一個導演心中都有一部江湖傳奇,比如徐克的《笑傲江湖》,比如張藝謀的《英雄》……《魔俠傳之唐吉可德》正是這樣一部傳奇。我記得這部電影耗資7500萬,在當時算是一部大戲,只是導演可能沒有預見到這部片子的命運,口碑和票房否撲街了
電影中,主演郭濤在螢屏上身穿盔甲,手執一柄戰戟,騎著小毛驢,然後大聲地介紹自己:姓唐名吉字可德,唐吉可德。原來這就是中國版的唐吉可德,雖然是山寨但是也山寨得有創新精神。讀過《唐吉可德》的人都知道,唐吉可德身邊又一個僕人:丘桑,而我們山寨版的唐吉可德身邊也有一個僕人:王剛飾演的丘桑,一個充滿田園色彩的名字。
我摘抄了一些當時電影的評論:
「垃圾中的垃圾,極度無聊的電影,還長達2小時,看得讓人痛苦不堪」;
「為什麼總把觀眾想像成三歲小孩,中國的電影製作人什麼時候會有智商?」;
「這部電影……我真的看了,哎,我也是真的後悔了,太無聊了!」;
「剛看完,浪費錢啊,超級爛片,一點3D做噱頭,情節又爛」;
「看完這部電影我哭了,怎麼能有這麼垃圾的巨作呢!」……
這些叫罵,猶如洪水,足可以淹死成千上萬的唐吉可德,這就是世俗!正如片中唐吉可德所說,「就是像我這樣的瘋子太少了,才讓你們這些人為所欲為」, 3D很假,這是肯定的。(《阿凡達》和《魔俠傳之唐吉可德》同期上映,特效方面沒辦法比是肯定的)但說自然場景,比如流連於酒館的洒家破戶、京城市況還有京城名流設宴,歌姬奏樂、想是經過一番斟酌和考究,頗具氣氛,很能將人拉入那個環境中。
再說影片結尾,唐吉可德救了翠花,帶著她一起歸隱,這個飽含中國道家思想的結局,似乎暗示了一個理想主義者失敗與沒落,畢竟,唐吉可德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只有在他看似「荒唐」的行動中才能體現他的真正價值所在,這樣的結局,是不是正好證明了理想主義者的失敗?對現實的無奈抑或是同化?在電影結束的最後一分鐘,當唐吉可德、翠花、桑丘走上歸隱之路時,眼前出現了故事開頭的大風車,桑丘騎著毛驢,要去跟大風車搏鬥,而唐吉可德卻告訴他,那是風車……天!世俗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行走江湖的唐吉可德,儘管原先有一滿腦子的理想主義理論,並決定與現實鬥爭,現在卻成了一個與芸芸眾生毫無差別的俗人。
再看風範,唐吉是個瘋癲之人麼?丘桑是蠢笨之人?很明顯不是,丘桑雖無文化、鄉野小民,但是鄉野人未必比不懂道理,他無文化但不是無知識,他諳熟歇後語——這是多麼智慧的民間文化;唐吉他更不是瘋癲之人,他狹義勇敢,精神當先,具有頗深的道家智慧,還有演說才能,具有號召能力。
其實唐吉可德那種不畏生死,為了自己的信念絕不後退,明知自己不是對方的對手,卻依然敢勇敢地站出來的人難道不應該尊重嗎,中國現在就是利己主義的人太多了。有誰還記得「達者兼濟天下」這句話。現在我們整天在接受著生命可貴,遇到事先保護好自己的思想,當遇到危險 總是往後退,沒人敢站出來,都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就像當時昆明火車站,當時那麼多人,卻被幾個恐怖分子追著砍殺,每個人都只顧著自己逃跑,結果更加助漲了恐怖分子的囂張氣焰,如果當時有人敢站出來難道還會有那麼多人被砍傷砍死嗎?如今就是太缺少了唐吉可德那樣的傻子。
《唐吉可德》這次回歸傳統就做得好,壞人就是壞人。對付敵人不用客氣,給機會不要的就直接消滅。尤其是唐吉這個瘋子還總是不信邪——消滅敵人時也不用管他乾爸爸是誰。於是,令狐、西門、東方等等兒子輩的壞蛋就開始倒黴了。「這孫子咋不問我爸是誰呢?玄武堂的壞人們永遠也想不通的邏輯,想畢我們觀眾也大都想不通。
「既然有能力的聰明人全都躲起來,那也只能讓瘋子出來勉為其難了」,導演是這麼說的。讓聰明的人們都出來看看,這些紙老虎、瓷老虎、布老虎們是怎麼給奉成真正的老虎的。因為大家都害怕呀!大家都怕了,那幫叫囂「我爸是XXX」的兒孫、搭勒孫兒們當然就不會麻爪兒,就敢出來欺負人了。
阿甘的影片向來都將現實跟幻想劃分得比較清,該逗樂的地方就逗樂,該出來說教的地方就說教,讓人一眼就能看出來。特別是那些照搬好萊塢的特效鏡頭,把《盜墓迷城》、《黑客帝國》、《指環王》等大片裡的眾多經典經典段落都移植了過來,不為別的,就圖個樂兒。
而當唐吉與桑丘進入到普通老百姓的尋常世界時,故事的奇幻色彩又會超速的萎縮,讓現實生活立刻布滿了影像中的邊邊角角。導演的路數就是:該玩時就好好玩,該說事兒時就老老實實說事兒,別兩下裡弄擰了。
奇幻不會在這裡出現,因為人民群眾正睜大眼睛看著呢。於是也就很好理解,為什麼多數武俠片都喜歡把戰鬥場景設置在沒人的地方,有人就有生活,就不能違背生活原則任由想像胡來。正是這樣,當唐吉最後幹掉了那幫龜兒子的乾爹時,導演才會採用運動員歡慶的方式來作為戰鬥的結束曲。
《唐吉可德》這部電影教給我一個道理:武俠片是可以教育群眾的。篡改一下郭德剛的話就是:「電影是幹什麼的呢,是教育人的。」不管怎麼說,阿甘的這部中西混搭風格的武俠片,起碼達到了教育人的目的。
這部片子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還是被感動了。我們現在很多人,卻是沒有這種瘋狂的姿態,熱愛你的熱愛,為你的喜愛瘋狂,最終你必然會收穫很多。
我感動的,是我們需要有這種瘋狂的信念,一種無敵的精神,一種不懼的力量,一種向上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