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GancaoGLYCYRRHIZAE RADIX ET RHIZOMA本品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乾燥根和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曬乾。 【性狀】甘草 根呈圓柱形,長25~100cm,直徑0.6~3.5cm。外皮鬆緊不一。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具顯著的縱皺紋、溝紋、皮孔及稀疏的細根痕。質堅實,斷面略顯纖維性,黃白色,粉性,形成層環明顯,射線放射狀,有的有裂隙。根莖呈圓柱形,表面有芽痕,斷面中部有髓。氣微,味甜而特殊。 脹果甘草 根和根莖木質粗壯,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質堅硬,木質纖維多,粉性小。根莖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 根和根莖質地較堅實,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細而不明顯。
甘草:
粉甘草:
毛草:【性味與歸經】甘,平。歸心、肺、脾、胃經。 【功能與主治】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用於脾胃虛弱,倦怠乏力,心悸氣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攣急疼痛,癰腫瘡毒,緩解藥物毒性、烈性。 【用法與用量】2~10g。 【注意】不宜與海藻、京大戟、紅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圖片源自】衛生部檢定所、藥典會.中藥材彩色照片集(第2集).1985.04.
【文字源自】國家藥典委員會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2015年版 一部. 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15.07.
【免責聲明】本站文章來源於網絡,僅作為展示之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禁止用於其他目的。如果侵犯了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儘快刪除。
微信號:guoyaochuancheng
歡迎加入「國藥傳承」微信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