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劉雲
9月13日,由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辦的「老城市新活力——設計的力量」系列講座第三講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舉行。
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陳雄以及DP建築師事務所董事、新加坡國家註冊建築師陳志勇兩位專家就如何發揮「設計的力量」,建設精品工程、打造精品品牌、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案例和理念分享。
珠江邊的「月光寶盒」原來是座變電站
位於天河區獵德橋邊有一座約5000平方米的變電站,與傳統變電站不同的是,它不是灰色圍牆、不可靠近的建築,而是擁有銀白色外立面、白天柔和輕盈、夜晚玲瓏剔透的「月光寶盒」。
此一改傳統變電站灰色沉悶、讓人避而遠之的印象的建築,就出自陳雄之手。
獵橋變電站以圓潤的形式處理轉角位,外立面豎向線條和穿孔網,通過半顯半露的外立面,增加市民與建築互動的氛圍。圖/受訪者提供
「我是在廣州啟動『身邊項目大師做』的倡議下,和獵橋變電站結緣的。」陳雄笑著說。
許多人疑惑,一位設計過65.87萬平方米白雲機場2號航站樓的設計師,為何會接這樣的「小項目」?
「其實,在我看來,變電站也是一個構築物,只是它和公共建築和居住建築不同,主要是功能性,而無人居住。但從城市的角度,從公眾的角度,這一單純的『功能性』也可以增加『公共性』和『科普性』。一座位於珠江邊的變電站,為何不能成為對電力設施進行展示、科普的窗口呢?」
在陳雄的設計下,獵橋變電站採用穿孔鋁板,讓變電站有一種半透明的感覺,內部增設的電力活動展廳,打開了部分牆體,形成通透的觀察窗。外立面通過從上到下融入地面的豎向線條,塑造變電站的親切形象。
這一身經過再三比選後而更換的「套裝」,讓獵橋變電站有了開放輕鬆的形象,而它的命運,也從「鄰避效應」的市政設施,變成人們願意來走一走、看一看、留一留的城市濱江景觀。
由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參與的白雲機場T3航站樓建築方案中,在「繽紛花海」玻璃穹頂下,有「花飛舞」玻璃雕塑和「賽龍奪錦」綠化景觀,結合商業服務設施,營造了國際頂級的國際出港、到港、中轉的旅客體驗空間。圖/受訪者提供
什麼是好的建築?在陳雄看來,「好用、好看、好建、好管」就是好建築。
「作為從事建築設計行業的建築師們和工程師們,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的作品可以長久地存留大地。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責任也是異常重大的,我們想像中的世界構成了現實世界的一部分,建築是一個關係到未來世世代代的重大責任,我們確實任重道遠!」陳雄說。
商業、居住、鍛鍊三者結合,讓城市細胞更健康
場所的營造為建築規劃和設計提供了新的途徑,給設計的屬性和功能賦予了新的定義。那麼,什麼樣的場所最能吸引人的到來?
「即是人的本身。這也是著名社會學家威廉·H·懷特的話。」DP建築師事務所董事、新加坡國家註冊建築師陳志勇說。
作為新加坡新一代合心生態社區生活中心的代表,淡濱尼天地的設計就出自DP建築師事務所之手。
「所謂合心生態,指的是將各類市政服務窗口、體育運動設施、家庭醫療中心、美食中心和零售商店等配套設施,以為滿足社區居民需求為目標,形成既能休閒娛樂健身發呆,也可以實現情感交流紐帶作用的城市空間。」陳志勇解釋道。
用合心生態理念設計出的淡濱尼天地打造出了高度融合的多功能生活空間,而這裡面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大型公共體育設施有效地結合到社區中心內,可容納5000多名觀眾的底層露天體育場成為居民不出門便可看賽事的好去處,而非賽事期間,又成了居民自我展示的多功能大舞臺。
「如此將社區一級的體育設施變身成為群眾休閒聚集的活動點,將商業、居住、鍛鍊三者相結合的構想,是讓城市社區細胞更健康的辦法。」陳志勇說。
在講座現場,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廣州正步入新的發展階段,城市規劃、城市建設更要全局謀劃和管理,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注重文化傳承、文化延續。
接下來,廣州也將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設計機構和設計大師等高水平的設計團隊,全面參與廣州城市建設,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傳承和發揚嶺南特色建築設計,逐步實現城市精細化品質化全覆蓋。(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吳瑕
審籤 | 鄭宗敏
實習生 | 王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