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來,文人墨客都喜歡詠嘆女子外貌的美麗,但從2000多年前的《詩經》時代起,大眾的審美也在不斷改變。在古代,大眾眼裡的美人不一定要五官極度精緻,但一定非常有氣質,或者有傳奇的故事增添神秘美感。
比如西施,西施以美麗著稱,但如果她沒被越王勾踐選中送去夫差身邊,最後成功配合勾踐滅了吳國而被歷史記住,恐怕她永遠都會是鄉下一個無名浣紗女。
再比如《詩經·衛風·碩人》形容齊國公主莊姜「領如蝤蠐,齒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也不單單是描寫莊姜長相怎麼精緻,依然配合了神態之美,在古人看來,真正的美人要麼才貌雙全腹有詩書氣自華,要麼有天然氣質神韻,至於木頭美人,那是毫無吸引力的。
再往近了說,素有「民國第一女神」之稱的林徽因,在大眾心中一直是才貌雙全美人的典型代表。雖然錢鍾書曾經在短篇小說《貓》中諷刺林徽因割雙眼皮,但在喜歡林徽因的人們看來,林徽因的學識談吐、為古建築做出的努力才是她最具魅力的地方,有沒有割雙眼皮根本無關緊要。
但到了現代社會,很多傳統審美卻被拋棄了,過度追求整容的「工匠式美」開始漸漸流行起來。客觀來說,每個人都有追求美的權利,選擇整容其實無可厚非,但傳統東方美被完全被忽視,一昧追求歐美式精緻、立體美,其實非常令人惋惜。
網上曾經有過一位少女分享自己的整容經歷,引起了不少人關注。這名女孩從小便不滿意自己的長相,為此,她從13歲便開始了整容之路。13歲原本是認真學習的時候,也許是受到流行文化影響,她將全部注意力放在如何改變自己的外貌上。
在她看來,只要外貌變得像洋娃娃一樣好看,將來的路也會更順暢。一般的家長不會允許孩子這麼小整容,但這名女孩家境富裕,自幼被當成小公主呵護著長大,任何要求都不會被拒絕,按照她的說法,自己整容這件事母親也非常支持,並且每次去整容醫院,母親都會陪同。
這樣的事原本是個人選擇,然而看到女孩如今的樣貌,不少網友都表示:第一眼就讓人感到不適,毫無美感,她原本的模樣其實非常清秀,整容後非但沒有變美,反而變怪異了。不過從女孩的分享來看,她本人對如今的樣子是非常滿意的,反倒對以前的樣子感到非常不自信。
其實大眾審美的變遷,固然有歷史原因在裡面,現代人腦海中已經沒有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的理念,但追求美的前提應當是愛惜自己的身體,不要像這個女孩一樣因為過度整容影響健康。
更何況,她過度整容之後的模樣其實與美並沒有什麼聯繫,真正的美無關皮相多麼精緻,正如《醒世恆言》中的那句話所說:「世人大多眼孔淺顯,只見皮相,未見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