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不要讓自己陷進金錢的局中,讀道德經幫你尋回真正的自己

2020-12-21 貓叔談史

白巖松:我曾可以月賺2000萬,但道德經中的話讓我放棄了

如今的社會,要說我們最離不開的一樣東西就是:錢!

好像我們住在了被金錢圍繞的牢籠裡。

有人說:我們只有掙到很多的錢,才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去捍衛自己的權利。

是啊,這個社會讓我們的欲望逐漸增長,讓我們變得更加的現實。

現在有一句話非常的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但是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卻很有人做到。

小白個人覺得真正能將這幾個字付諸實踐的,我覺得有一個人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白巖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跟我一樣的想法,在我們年輕氣盛時,總覺得自己一身本領但沒處施展,3000塊月薪的安穩工資不是我們的歸處,只要給我一個機會我也能月入幾十萬。

而白巖松告訴你,這種想法其實是一個局,為什麼說這是一個局呢?

他在採訪中說:「我也可以在一個月內掙2000萬,那就是去當一把評委,但是我總是害怕,掙錢變得這麼容易了。」

於是白巖松就放棄了這樣的一個機會,因為他覺得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需要這麼多錢。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白巖松在《道德經》中看到這樣一句話: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

白巖松坦言,這句話讓他尋回真正的自己,讓自己足夠的踏實起來

大自然的規律是天之道讓人有利而不讓人受害,而人之道就是,做吧,結果是什麼不用去爭。

反觀我們現在好多人,不以為意,先掙了一筆巨款,接著又掙了下一筆巨款;人的欲望變得越來越大,然後忘記初心,到了最後就會徹底劈叉。

而那些活得清楚的人,不管處於什麼洪流之中,總是能看清自己的內心,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不得不說,有些人他能站在金字塔的頂端,是說明他真的有常人難以做到的毅力和決心。「出於淤泥而不染」,真正能做得到的人,少之又少,白巖松就算其中一個。

點醒白巖松的生命之書

在人生的關鍵時刻,《道德經》拉了白巖松一把,讓他在亂世洪流中,依舊能保持自己的良知,堅定地做自己。

而之前白巖松在做客「烏鎮文化講堂」時,就曾說《道德經》是他的生命之書。

他也在這場演講中提到了他與《道德經》結緣的故事。

白巖松在講堂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成名太早,對於我來說,不見得是件好事,其實對誰來說都不見得是件好事。」

白巖松坦言,自己到35、6的時候自己的困惑還有很多,而他的兩個困惑都因為《道德經》而受到啟發。

第一個問題是私和無私到底是怎麼樣的關係?第二個問題是你得到的各方的讚譽越來越多,滿了怎麼辦?

他說:"從《道德經》裡,我翻譯總結出「因其無私而成其私」,豁然開朗。

一切不必去考慮,做你該做的事情,當你真無私了,你所做的這一切不是為了自己獲取什麼,你可能就安全了,從外在的角度來說是你「成其私」了,你突然獲得了某種解放。"

當你不考慮很多因素,回到規律,回到這件事該做什麼的本質上,這件事就靠譜了。

第二個問題是我對滿的思考。水杯子滿了,你這個杯子就再也倒不進去任何東西了,怎麼辦?潑掉它!"也就是讓一切清零,回到事物的原點。

他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

由此可見,《道德經》在他的生命中扮演著一個多麼重要的角色,就好像一位老者,為他指明了前行的路。

就連魯迅先生也曾說道:

「不讀《道德經》一書,專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道德經》讓白巖松能夠在人生中做到更好的取捨。白巖松常常感慨,到底是什麼樣的夕陽流水,能啟發出古人如此的智慧呢?老祖宗把經典都寫完了,我們還一邊撞南牆一邊去揣摩。

《道德經》,可以說是歷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

即使在民族暫處落後的年代,只要想到祖上曾有這樣高的智慧,我們就不會自卑;即使身處低谷,只要憑著書中思想,我們也終究會東山再起。

2000多年來,它是中華文化思想中的一座主峰。看其他書是踏上進步的階梯,讀《道德經》則是直接登上高山之巔,仰可觀宇宙之變化,俯可察世事之浮沉。

它談天地法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它談為人之道: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它談處世原則: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大至天地,小至塵泥,到修身、養生、處世、治國,萬象森羅,盡收眼底。

古今中外的高人,談起這部經典,已經不再是讀沒讀過的問題,而是一生讀了多少遍

我很希望每個人,不管是年輕人還是年長的人,都應該把這書好好讀讀。

這樣一本具有高境界的驚世之作,現在只要69就可以帶回家,一頓飯錢,就可以讓你解開心中的困惑,用開闊的眼光看世界。

喜歡的話趕緊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白巖松:我有一個月掙2000萬的機會,但道德經的一句話讓我放棄了
    究其原因就是因為白巖松在《道德經》中看到這樣一句話:「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白巖松坦言,這句話讓他尋回真正的自己,讓自己足夠的踏實起來。無論你現在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相信你讀完之後一定能夠在生活中更受歡迎,在職場中步步高升!這本《曾國藩全書》僅需38元,一杯咖啡、一頓快餐的錢就可以開啟人生的另一道大門,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人生更精彩!
  • 白巖松:讀《道德經》發現,任何單位強調考勤打卡,一定走下坡路
    你認為最好的領導應該是什麼樣?之前有個網友之間有個排行,就說真正好的領導是感受不到領導的存在。想想如若無法感知存在,但一切還是十分的井然有序,這是多麼厲害的管理法呀。經常讚揚他人的領導排在第二位;排第三位的領導是被人畏懼的領導。最後的就是被人天天吐槽的領導是最差的。
  • 白巖松:即使再困難,也不要忘記《道德經》的這句話,建議收藏
    白巖松曾經在公開演講中說過,讓他頓悟的書,除了《曾國藩全書》就是《道德經》。其中影響最大而且自己最喜歡的就是《道德經》。在一次演講中,他說過讓自己的學生抄《道德經》中印象最深的十句話。但是沒想到,中選率最高的就是《道德經》中第二十三章的一句話: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當然這句話也是讓曾國藩頓悟的一句。
  • 白巖松:我可以月入2000萬,但《道德經》裡的一句話,讓我放棄
    能夠真正清醒的人很少,而白巖松就是那為數不多「不忘初心」的人。大家都知道白巖松,是央視非常著名的一位主持人。他曾經在一個訪談中說過,自己曾有一個月賺2000萬的機會,自己也非常心動,畢竟這樣不用多久自己就是一個真正的富人了,但是自己思考一番後就拒絕了這個機會。
  • 白巖松說:《道德經》中的這句話,讓我放棄了一個月2000萬的機會
    每天觀看新聞節目時,看到電視裡的白巖松,我曾想到他曾說過:自己也有一個月賺2000萬的機會,但當時的自己的確是心動了,心想著我也可以一個月賺2000萬了。用不了多久我就是一個真正的富人了,但事後白巖松笑著表示他拒絕了。
  • 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可以讓人成熟,「勝讀十年書」
    所以說,在這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本質上也是認知層次的競爭,我們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而老子的《道德經》中這3句話就能讓我們瞬間成熟,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勝讀十年書。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同樣的,當我們追求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極致時,也會有有麻煩。白巖松就曾因為對自己要求太高,想把工作做到極致,結果導致了自己抑鬱數年,後來他也是看了《道德經》中的這句話,解開了心結,慢慢走出抑鬱。物極必反,這就是人生的「道」,所以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要放平心態,方可擁有幸福人生。
  • 白巖松書單:生命中,影響我最深的4本書,幫我提升4個層次
    赫爾曼·黑塞:「世界上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地成為自己」。白巖松是中央電視臺著名的節目主持人、評論員,是我國眾多大事件直播的見證者,書寫了中國電視史上有濃重墨彩的一筆。第四本書:《道德經》在他三十五六歲的時候,開始思考和理解死亡的時候,這本書出現在他的生命中。太年輕的時候,有些書的味道你是讀不出來的。
  • 再聽白巖松講《道德經》
    今天再看了一次白巖松的演講《道德經》,感受比較深的是其中一句「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先說說白巖松的理解,世間萬物都有正反兩面,而且這兩面是一直相互轉化的,有時候壞的會引出好的,好的也能引出壞的。不知道這樣的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但是如果你相信它,並且能很好地去用,就真的能解決人的焦慮和不安,我就是當中的受益者。下面來說說我自己,因這句的改變和受益:一、以前我是個特別愛做規劃的人,正是因為這句話,後來再也沒有做過了。只在每天睡覺前,用手機記錄下明天要做的事情。
  • 《遇見自己〈道德經〉的學與思》
    遇見自己 《道德經》的學與思 一、為什麼推薦大家讀道德經? 《道德經》是萬經之王,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性經典之一。該書文字之簡約,寓意之錘鍊,古今中外無出其右者。
  • 老子《道德經》:不如意的時候,謹記「3句話」,助你反敗為勝!
    所以說,人生低谷時,最需要修心,而我們多讀幾遍《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便會馬上豁然開朗。當你感覺迷茫時,也不妨熟讀幾遍老子《道德經》中的這3句話!努力去實踐,努力去行道,就要有很堅毅的意志力,不可動搖,這種人才真正有志氣,才叫作強者。一個人要立志,不要立志做大官,不要立志賺大錢,也不要立志幹什麼,那都沒有用,都是假的,我們要立志行大道。行大道就是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品德修養,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 道德經:安靜下來,回歸本我,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如果你不能好好的參透《道德經》這本書,那麼你一定會覺得它讓人變得消極,甚至會覺得《道德經》就是一本沒有任何意義的書籍,根本不適合年輕人來讀,因為它缺少一定的激情,似乎並不能夠為奮發向上的青年人留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如果你是這麼想的那顯然就是錯誤的。
  • 曠世巨著《道德經》,暗藏了3個「中式」智慧,網友直呼:受教了
    不過,在一位「嗜國學如命」的老靈魂眼裡,《道德經》的真正妙處,還遠不止於此。有人因為《道德經》找到人生目標。真正活得好的人,都「為而不爭」他是黃向軍。但在黃向軍看來,《道德經》本就不是讀的,是用來悟的。作為「生命之書」,那些真正受益的人,一定是從中,照見過自己的人生。就像他,一畢業,就聽從家裡的安排,陰差陽錯做了高中計算機老師。
  • 一本5000多字的《道德經》:讀懂經典4句話,才知人生真諦
    作為「央視名嘴」白巖鬆口中的「生命之書」,它只短短5126個字,就講透了在中國社會生存,受用一輩子的處事智慧。讓你讀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不過,在一位「嗜國學如命」的老靈魂眼裡,《道德經》的真正妙處,還遠不止於此。有人因為《道德經》找到人生目標。真正活得好的人,都「為而不爭」。他是黃向軍。
  • 承認自己的不足沒有那麼難,我就是讀不懂《道德經》
    中國古典文學,除了小說以外,除了上學時候學的文言文以外,我第一個認真讀的是《道德經》。理由很簡單,它很出名,字還比較少,很多人推崇對於自己的人生有幫助於是就讀了。我並不適合讀《道德經》因為實在無心,就扔在那了。
  • 白巖松:人要領悟這條處世之道,人生才會一路通暢,福報自然來
    這就是白巖松的處世之道,也是我們成功的法則。白巖松如今將這個道理告知我們,就是希望人人都能悟透處世之道,讓自己離成功更進一步。白巖松的智慧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和他得生命之書有關係!在一次文化講堂上,白巖松就分享了自己的生命之書《道德經》。
  • 《道德經》:這2件事做的「太滿」了
    《道德經》:這2件事做的「太滿」了事做的太滿在我們的為人處世的過程中,首先就是千萬不要把話說的太滿,更是不要輕易給別人承諾什麼。老子講:持而盈之,不若其已.話說的太滿《道德經》中也曾說到:「輕諾必寡信。」輕易許下的諾言必然缺乏信用。「輕諾必寡信」的智慧重在提醒我們自己不要輕易作出承諾,以免自己不能兌現,在別人眼中成了一個沒有信譽的人。
  • 白巖松:在我30歲時,這本書讓我悟透一條天規,改變了我的人生
    可是進入大學後,他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利,反而陷入了自己是一個偏遠地區走出來的窮小子的自卑中。熬到大學畢業後,白巖松工作也十分不順利,輾轉幾個單位還經常被扣錢,罰款。再後來終於有點起色,白巖松卻在這種種壓力下患上了抑鬱症。
  • 道德經,讀不懂也要讀
    包括距離老子時代近一些的人,對《道德經》的傳播和解讀,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在流傳過程中,因為書寫、解讀上的疏忽、訛誤,勢必讓原文原意出現不可避免的各種錯誤。 兩千多年過去,《道德經》自然也就有了各種各樣大同小異的版本流傳下來。好在萬變不離其宗,老子的觀點和思想還是在這與原文原意稍有出入的5000言中近乎完美的表達出來。
  • 白巖松:社會道德風氣變壞,在於人沒有信仰卻具備強大的欲望
    如果你坐在電視機前,你會看到一個瘦削冷峻、相貌不揚的身影。他字正腔圓地從三峽截流報導到08奧運,標誌性的黑框眼鏡陪伴著人們度過一個又一個電視機前的夜晚。 白巖松,1989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從1993年進入央視,這已經是他從業的第二十七年。白巖松也從青蔥的年輕人變成資歷深厚的大叔,從小白變成老白。
  • 《道德經》:靠不住的人,有3個特徵,儘早遠離,方為上策
    在《道德經》一書中,我們就可以找到答案。《道德經》中曾提到,一個人具有這3種特徵,往往都靠不住,儘量遠離,方為上策!一、銛襲為上,勝而不美釋義:依仗鋒利的兵器偷襲為上,即使是贏得勝利也不光彩。這在生活中通常是指那些暗中耍手段的人,他們虛偽自私,表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人前跟你笑容和煦,人後卻想著各種不光明的手段,想著在背後捅你一刀。這樣的人最是可怕,他們會為了達成目的、獲取利益不擇手段,與這樣的人交往,容易被他們背後捅刀,所以一定要早早遠離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