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黑除惡 .
三年前,掃黑除惡號角正爭鳴
至今朝,朗朗乾坤天地更清明
歲月靜好的背後
是掃黑戰士在負重前行
「生命禁區」
執法為劍
石渠法院
趙新
向上滑動閱覽
在平均海拔4520米的「生命禁區」,當地幹部戲稱在這樣的條件下「活著就是做貢獻」。而一個從瀘定來的外地人,趙新不僅迅速適應環境「做了貢獻」,而且一步一個腳印,從書記員到法院的副院長,在石渠堅守了17年。
作為石渠涉黑案件「4·12」專案的審判長,趙新克服了各種客觀條件的困難和自己身體的不適,圓滿完成了案件的審理工作。其間,他忍受著病痛奔波在送達路上,咬牙堅持在審判庭上,乃至於患上「面癱」也未言放棄。
「4·12」專案的審結,將盤踞石渠多年的黑惡團夥連根拔起,為當地群眾掃出了朗朗乾坤。
他的這些行為,旁人難以理解,但熟悉他的人卻並不為怪。「他就是這樣的人。」趙新的妻子益西拉姆說,「這麼多年,他憑著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境,想讓他放棄還真是件難事。
臨危受命 啃下難案「硬骨頭」
2020年3月10日,石渠縣法院受理長鬚幹瑪鄉所某等人涉黑一案,稱「4·12專案」。這是省州兩級法院督辦的黑惡案件,也是石渠縣法院首次受理涉黑涉惡案件,同時因涉案人數眾多、社會影響面廣泛,讓此案成為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受案後院裡高度重視,立即成立合議庭負責此案,由我任審判長。」趙新告訴記者,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合議庭成員必須放棄周末,加班加點閱讀案卷,趕製文書。
18個被告人,分別關押在道孚、丹巴、爐霍三地。還有一位因病取保候審。要向這些被告人送達相關法律文書,即便是在平時,也是一項需要長途奔涉的「大工程」。而在今年新冠疫情肆虐期間,在嚴厲的防疫措施和疫情風險之下,要穿越高危地區將這些文書送到,則更是難上加難。
此外,採取何種形式庭審,在哪兒開展庭審,也是值此特殊時期需要考慮的問題。「這幾個月以來,他完全停不下來。」 石渠縣法院綜合審判庭副庭長陳春雲告訴記者,石渠法院因條件艱苦人員短缺,因此,從「通盤考慮」的策略部署,到「身體力行」的跑腿送達,都得合議庭成員親力親為。而這些,趙新從來沒有缺席過。
新傷舊病.無礙掃除黑惡決心
繁重的工作讓趙新的老毛病接連復發。大約離案子開庭還有一個月的時候,趙新的腎結石犯了。他的妻子益西拉姆告訴記者,發作的時候趙新正在加班,同事見狀連夜把他送到了醫院。趙新拒絕了住院的方案,在簡單輸液治療後,第二天又回到了崗位上。
妻子心疼他,幾次勸他要不先把案子放一放,出去到成都先把病看好。對於這個建議,趙新不是沒想過。縣醫院的醫生也勸他,外面的醫療條件更好一些。但每每看到眼前案件的重任,想到這案子背後無數群眾的關切和期待,又總讓他把治病的決心往後放了放:「等把這案子辦完了再去。」於是,趙新過上了上午輸液吃藥,下午閱卷加班到晚上的生活。最晚的一次甚至到凌晨三點。
6月底,趙新的病情稍好了些。他和同事到上級法院匯報案情,4天時間,從石渠到成都,又從成都到石渠。一路輾轉勞頓,讓趙新再次感到身體不適。
「在早上漱口的時候,感覺嘴裡沒力氣,包不住水了。」趙新向記者描述最初發病時的感受。很快,同事們也發現了趙新的異樣。石渠法院立案庭庭長、專案合議庭成員張效英告訴記者,從成都返回的路上,她就發現趙新「臉有些不對」。但當時張效英只覺得可能是旅途勞頓,靜養幾天就好。然而石渠縣醫院給的診斷超出了大家的意料。趙新患上了面神經炎。
堅持審理 充分準備迎「大考」
趙新得了面癱——這個消息讓益西拉姆坐不住了。從來都是支持丈夫工作的她,這次對趙新也罕見地埋怨了。「他平時工作忙,家裡的事情不太顧得上,我其實都沒什麼怨言。我知道他的工作事關重大,也理解和支持他,唯一的希望就是他能夠愛惜自己的身體。」益西拉姆告訴記者。
舊患未愈,又添新疾。益西拉姆對趙新的身體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同樣擔心的還有趙新的同事。張效英勸過,讓他先去看病,案子的事情由合議庭剩下的人來做。趙新沒多想便回絕了。趙新也不是固執。他誠然清楚,這事兒不是「非他不可」。但院裡的實際情況,讓他這個副院長也清醒知道,這案子是「離他不行」。趙新告訴記者,石渠法院條件艱苦,能在院裡留下長期工作的幹警本來就不多。今年又由於有審判員休產假,人手更是捉襟見肘。他趙新要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下了火線,哪裡還有人可以補充到合議庭來辦這個案子。勸說無效,趙新頂著病痛繼續堅守在崗位上。只是每天的「規定動作」又多了一項——除了輸液、吃藥,還有扎銀針。石渠醫院醫療條件有限,只能用這樣的相對單一的治療方法幫他緩解症狀,讓他好能夠順利參加庭審。經過一個星期的治療,趙新的病情有了些許好轉。此時開庭的時間也定了下來。7月10日,在道孚縣法院採取網上開庭的方式庭審。面對即將來臨的「大考」,趙新心裡很是緊張,這幾個月來的合議庭的努力,其功在此一役。
四日交鋒 被告人當庭俯首認罪
7月10日,庭前會議在道孚法院召開。19名辯護人悉數到場。兩天後,這起案件正式開庭審理。開庭當天,石渠縣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部分群眾到縣法院通過遠程視頻方式旁聽了本案審理。
庭審為期4天,從7月12日持續到7月15日。合議庭法官所說的每一句話,都需要由翻譯人員翻譯成藏語向被告人轉達,反之亦然。一來二去,審理18名被告人就成為了一項延宕浩大的工程,這給醫囑不能說太多話的趙新帶來了很大負擔。僅僅一天的審理,就讓趙新的病情顯著加重。
專程請假來陪護他的益西拉姆看到一天開庭下來,變得口歪眼斜的趙新真是說不出來的好氣好笑。對於自己這個拼命工作的丈夫,益西拉姆再清楚不過。而她現在所能做的,也就是盡力照顧他,緩解他的病情。
當晚,道孚縣當地的醫生被請到了趙新的房裡,在他臉上扎滿了銀針。接下來三天的庭審仍是一場硬仗。合議庭成員們通力合作,在庭上動情曉理,7月15日,漫長的庭審結束時,18名被告人有16名選擇了當庭悔罪認罪。
案件審理的圓滿完成,讓參與旁聽的群眾拍手稱快,奔走相告。曾幾何時,當地群眾不堪其擾,商店關門、牛羊入圈,生產生活秩序被破壞。這個團夥的覆滅,沉重地打擊了黑惡勢力的囂張氣焰,當地群眾不僅能過上平常日子,更能有奔頭爭取好日子。
審結此案,趙新心裡的興高採烈寫在了歪歪斜斜的臉上。多日勞累,甚至讓他說話都有些口齒不清。同事見此,感到又好笑又難過。這個「面癱」法官,站好了這次涉黑案件審理過程最重要的一班崗。
工作17年 堅守高原無忘初心
趙新還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庭審完成後,為了起草判決書,他們又度過了一個忙碌的加班之周。
在同事的眼裡,趙新是個認真負責,好學上進的人。當了院領導以後,也是竭盡所能的幫助年輕人們適應環境,提升業務。然而趙新沒有告訴他們的是,他心裡的矛盾和糾結。
「石渠法院條件艱苦,留住人一直都不容易。有年輕人成長起來,離開法院到更好的地方去施展拳腳,我打心裡高興;但要說好不容易帶起來的人才說走就走了,心裡沒一點遺憾那肯定是騙人的。」趙新說。
2003年,趙新從瀘定來到石渠工作。在他眼前的,是一個沒有水、沒有電,取暖和煮飯都只能靠燒牛糞的法院。然而待的時間越久,在離開石渠這件事情上趙新想的越少,漸漸地也就不再想起。
趙新說,是在這裡熟悉環境了,也就不想走了。17年的高原生活,讓當年的青年已年過不惑,成長為一名合格稱職的高原法官。他紮根高原,成為高原審判事業的傳承者,堅守著勤懇的初心和法治的信仰,在古老而寬廣的草原上留下一串人生的印記。
他也在這裡遇上了自己的妻子,二人組建家庭。趙新坦言,這些年來他一心撲在工作上,離不開益西拉姆在背後無條件的默默支持。而在益西拉姆看來,這並非是一種無條件的支持。她明白丈夫工作的重要意義,知道任何一個判決都關乎群眾最切身的利益,不能有失。站在為人民服務這個立場上,作為一個妻子,她必須支持。
17年前的那個青年,在這座海拔4520米的小城找到了自己生命的意義和歸宿。如今,他依然目光澄澈,胸懷寬廣。
女子團隊.
乘風破浪
康定法院
刑事審判團隊
向上滑動閱覽
審判團隊的5名成員均是女將——康定市法院黨組成員、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薛瓊,刑事審判庭庭長陳麗,刑事審判庭副庭長馬婷,法官助理楊霞和書記員達瓦拉姆,平均年齡39歲。
敢為人先、迎難而上,妥善審理了甘孜州首例涉黑案;秉持正義、專業敬職,在700多個日夜裡連續作戰,埋頭於如山卷宗,行走在高原雪域……在同事們眼中,她們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中的「溫柔力量」,以公正的司法審判、出色的工作能力,展現了「鏗鏘玫瑰」的颯爽英姿。
而在她們自己看來,依法懲治犯罪,維護社會安定是職責所在,能用法律守護家鄉的安全穩定,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倍感榮耀。
近年來,審判團隊攻堅克難、精誠協作,以決勝的精神狀態和雷霆的實際行動,依法嚴懲黑惡勢力犯罪,全力以赴完成了各項任務,先後獲得了全省法院、甘孜州法院刑事審判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被甘孜中院授予集體三等功。
掃黑除惡工作紛繁複雜,案件充斥著社會陰暗面,甚至還有人身安全風險。作為團隊的帶頭人,薛瓊溫柔的眼眸中是鋼鐵一般的信念:依法懲治犯罪,維護社會安定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作為女法官,能用法律守護著自己家鄉的安全穩定,為家鄉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我們倍感榮耀。
雖然團隊成員全是女性,但永遠別低估她們溫柔的笑容背後所凝聚的堅定力量。該團隊完滿審結了甘孜州第一例黑社會性質組織案,以及葉某某等人在國道318線系列敲詐勒索惡勢力犯罪案件。以法為據、不枉不縱,審判團隊的成員們嚴把涉黑惡案件的事實關、證據關、法律關,全面審查案卷材料,嚴查「漏人漏事」,審結了多起涉黑涉惡案件,起到了震懾黑惡犯罪勢力、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促進社會安定有序的良好效果。
2018年10月,審判團隊受理了甘孜州首例涉黑案件——以張某某、吾某某某為首的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在沒有案例可供參考、沒有經驗可借鑑的困境下,她們沒有退縮,迎難而上。薛瓊告訴記者,這起案子涉案犯罪人數多、時間跨度長、案情複雜,雖然她從事審判工作多年,但對她而言,辦理該案仍是一次不小的挑戰。
甘孜州地廣人稀,交通不便利,路途遠海拔高。這起涉黑案的被告均在康定塔公地區,距離康定市有100多公裡,海拔落差超過1000米。辦案期間,薛瓊帶領團隊成員赴案發地,走訪群眾,分析案件。
「我們翻閱了大量資料,了解一切應該掌握的法律法規,從而做到心中有數。」陳麗告訴記者,審判團隊成員們邊審邊學,圍繞黑社會組織犯罪的四個特徵,仔細查閱案卷,逐罪梳理證據,查證犯罪事實。
涉黑案一般涉案人數多,案情複雜,移交法院的卷宗數量眾多,這起全州首例涉黑案,偵查卷就有45盒。面對堆積如山的卷宗,審判團隊進行了分工,3名法官協作閱卷,並在閱卷後相互溝通意見,查找偵查卷中的不足,反覆討論,最後形成相關的補偵提綱要求偵查機關補充證據。回想起查閱卷宗的日子,審判團隊法官們感觸頗深,她們向記者坦言,在閱卷的時候,作為審判員,必須加倍地細緻,傾注更大的精力。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都需要通過審閱卷宗,對其中的證據細細斟酌,才能形成法官的內心確認。
天蒙蒙亮就出門,月亮高掛才回家。審判團隊爭分奪秒,埋頭在如山卷宗,對案件進行抽絲剝繭,就這樣堅持了60餘個日夜。
為案情爭得面紅耳赤
生活中仍是好姐妹
2019年8月14日,康定市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以張某某、吾某某某為首的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案。這起案子的被告多達14名,均系藏族。庭審現場,書記員身邊坐有兩名有庭審翻譯經驗、業務精通的法院幹警,在庭審過程中,及時做好藏漢雙語翻譯。
因涉案人數多,案情複雜,此次庭審持續了3天,被告人獲15年至2年6個月不等有期徒刑和相應財產刑。該案一審宣判後,部分當事人不服判決上訴,甘孜中院審理後以一審判決事實清楚、證據確定充分、定罪準確、量刑符合法律規定、審判程序合法,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該案的成功審理,源於康定市法院刑事審判團隊的女將們攜手並進、敢於拼搏的團隊精神。」康定市法院院長楊洪波表示,審判團隊用公正高效的判決,彰顯了作為刑事審判法官的責任與擔當。
康定市作為甘孜州府所在地,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類犯罪活動逐年上升,康定市法院承擔著繁重的審執工作任務。而刑事審判團隊作為康定市法院的尖刀力量,其擔負著依法打擊犯罪,維護社會和諧安定的重擔,在依法審理全市各類刑事案件的同時,著力辦理掃黑除惡案件,大力推進普法宣傳,積極深入社區、鄉鎮、學校、監獄等地開展藏漢雙語法治宣講。她們是如何高效推動工作進展?其核心是高效合理的工作方法以及高昂的團隊精神。
審判團隊在庭室職能分工的基礎上,結合各團隊成員的工作特點、優勢及實際情況,為每名成員「專屬定製」了任務清單。團隊成員自動開展工作,法官著重方向引導和時間節點把控,辦理人員著重問題及進度反饋。同時,通過製作要點突出的職權劃分表,實現分工明確、職責到人,兼具明確的時間要求和提醒反饋要求,最大化減少不必要的溝通和重複工作。正是在高效的工作模式下,審判團隊越來越有「團隊默契」。
「團隊的最大優勢在於整合了每個人的智慧。」薛瓊告訴記者,充分挖掘每一名成員的潛力,相互分享學習優秀的經驗做法,不斷堅持創新的團隊精神這是審判團隊前進的有力支撐。在工作中,薛瓊十分注重交辦給其他成員的工作反饋,對存在的問題均悉心提出修改意見,同時提供自己的思路與觀點,最大程度幫助其他成員成長。
在陳麗看來,團隊有老中青三代法官非常合理。前輩法官們將豐富的審判經驗以及法律知識傳授給年輕法官,年輕法官常有新思路,為團隊增添了活力,這樣的團隊非常適合審理新類型案件。
「團隊中的法官在辦案中相互配合,相互就案件發表各自意見,從意見不同到意見相同,經常會因某個問題爭得臉紅脖子粗。」陳麗告訴記者,工作上較真,但生活中大家又是好姐妹,感情非常好。
對家庭雖有遺憾
但收穫遠大於失去
審判團隊的平均年齡39歲,工作中,她們手持正義之劍,端坐在法庭之上,斬黑惡,蕩汙穢,生活中,她們也是蕙質蘭心的妻子、舐犢情深的母親、扇枕溫席的孩子。談起家庭,她們也有愧疚與遺憾。
「記得開庭審理前兩天,未滿1歲的兒子突發高燒,前往醫院就診後吃藥打針還是未能退燒,家裡人多次電話催促,讓我請假帶孩子前往成都治療,但因為正是涉黑惡案件審理的關鍵時期,我只能讓年到古稀的父母幫忙先行照看,等案件順利審結後,才帶孩子前往成都看病。」回想起那天的場景,達瓦拉姆歷歷在目,她溼潤著眼眶說道,其實現在想想真的挺後怕的,如果兒子有什麼事,我真不知道怎麼向遠在部隊上工作的丈夫交代。
楊霞表示也有同感,她告訴記者,自己的情況和達瓦拉姆相似,丈夫異地工作,年幼的孩子只得請年邁的父母幫忙照顧,全身心沉浸在辦理掃黑除惡案子期間,沒有休過一天假。
「太忙了。」馬婷向記者坦言道,辦案期間就像打仗,大腦和身體高速運轉,爭分奪秒。2018年,馬婷利用休假機會回老家巴塘縣,路上卻接到團隊電話,要求在原地稍作休息,第二天亟需返崗,加入到一起掃黑除惡案的辦理。
回憶到這裡,馬婷表示當時心都涼了,巴塘縣和康定市相隔400多公裡,跨越4座海拔4000米的高山,接到電話時,她已經在客車上顛簸了10個小時,距離巴塘縣城只有幾十公裡。「但一想到審判團隊的姐妹們,想到我們共同的目標和榮譽,我只得立即調整好心情。」馬婷告訴記者,第二天,她又搭上客車回到了康定。
為了辦好涉黑惡案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審判團隊的女將們放棄了所有的請休假,家中親人離世時未能前去送別最後一程、年邁至親臥病不起時不能陪護左右、孩子面臨高考卻難以陪伴……「白加黑」「5+2」已成為法官常態。當記者問起審判團隊的成員們是否後悔選擇這一職業時,她們笑著說,收穫遠遠大於失去。
紙上談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馬婷是審判團隊裡最年輕的法官。在她看來,年輕法官要多辦案積累實戰經驗,特別要珍惜審理大案要案的機會。
薛瓊是團隊裡最年長的法官,在她看來,法官是在伸張公平正義中彰顯個人價值,這份職業帶來的榮譽感和歸屬感是無與倫比的。對刑事法官而言,在面對重大案件時,更要有所擔當,依法懲處危害社會的犯罪分子,不僅會讓自己收穫成就感,家人也會為此感到驕傲。她說「你也許會因為疏於照顧家庭感到愧疚,但絕不會因為曾經執著於追求公平正義而後悔,因為你其實也很清楚,假如再來一次,你依然還會選擇堅持。」
路漫漫其修遠兮,風蕭蕭一肩霜雪。鐵肩擔道義的同時,康定市法院這支巾幗審判團隊的女將們以至公無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堅持忠誠履職、秉公辦案,不辭艱辛勞苦,不計個人得失,如鏗鏘玫瑰般,在平凡的崗位上綻放光彩!
斬黑惡,蕩汙穢
打擊犯罪、懲惡揚善
由四川省委政法委
四川省掃黑辦主辦的
「決勝掃黑,『蜀』你最美
——四川掃黑英雄故事展播」
活動評選通道今日正式開啟
本次投票將會評選出
30個感人的掃黑英雄故事
投票時間:
12月4日 — 12月10日
投票規則:
每個IP每天可點讚10個英雄故事
哪個更精彩?請您來點讚
投票方式
第一步
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① 四川政法聲音 ② 錦觀驛站
第二步
找到菜單欄,選擇掃黑故事欄目
第三步
進入點讚頁面,查看英雄故事,進行投票
走近這些默默無聞的凡人「英雄」
聆聽他們如何在這場專項鬥爭中
以無私無畏的意志品質,踐行無悔的誓言
堅守不改的初心,守護人民的幸福安寧
向所有掃黑英雄致敬!
你的一票,至關重要
原標題:《決勝掃黑丨請為甘孜法院36號、52號掃黑英雄打call!》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