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有「金束鹿」之稱的辛集,在劃歸省直管之後,將如何謀篇布局城市的未來發展?
2月21日閉幕的辛集市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給出了答案。
「進一步加大對產業升級和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快發展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努力構建新型工業體系,全面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在辛集市長巴利凱所作《政府工作報告》中,工業成為壯大該市規模實力的主要抓手,有著百年歷史的辛集皮革業則被寄予厚望。
據了解,今年辛集將堅持「有中生新」,大力改造提升皮革業。皮革,這個當地最具活力的特色傳統產業,將煥發出新的生機。
今年3月1日,號稱國內「史上最嚴」的《製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即將實施。環保部科技標準司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將有45%左右的小型企業面臨淘汰的命運。
「汙水治理是辛集皮革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2月21日上午,辛集市長巴利凱接受採訪時開門見山。他認為,改造提升皮革業,首先要打破日益增強的環保約束所帶來的困局。
依此思路,辛集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著力加強水汙染治理」。
據辛集市製革工業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解決製革汙水治理難題,辛集在國內製革業內首創了企業初級治理、製革區集中專業治理、城市汙水處理廠最後綜合治理的三級治理體系。為了從源頭控制汙染,辛集已確定製革區規模不再擴大,同時對園區內已有的企業進行拉網式排查,汙染嚴重、產品附加值低的生產企業一律清除。
「今年的主要任務就是抓好製革區汙染治理改造提升。」巴利凱告訴筆者。而按照辛集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部署,製革企業自建或聯建汙水處理設施及製革區汙水處理廠和收水管網改造今年9月底前將全部竣工投用,這將從根本上解決製革汙水治理問題。
據筆者了解,目前辛集製革工業區內的106家企業,已自建聯建汙水處理廠30家。
即將實施的《製革及毛皮加工工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規定了製革及毛皮加工企業的水汙染物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重點控制總氮、氯離子等特徵汙染物項目指標。事實上,皮革行業排汙量較大、汙水成分複雜,公開數據顯示,皮革、毛皮、羽毛及其製品和製鞋業的總鉻排放量位居所有行業第二。
面對嚴峻形勢,辛集如何應對?
巴利凱告訴筆者,依託中國工程院石碧院士在東明集團設立的院士工作站,辛集強制推廣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鉻液、鹼液循環利用、無灰膨脹及節水轉鼓等13項新技術、新工藝,製革耗水比過去節約三分之一以上,汙泥比過去減少80%,鉻液、鹼液排放量減少70%。辛集還在製革企業積極推行了無鉻鞣製生產工藝,無鉻鞣製革皮佔到總量的85%以上。「辛集正在努力打造名符其實的綠色皮革業」。
循環經濟也成為辛集探索皮革產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之一。在辛集市東南部,汙泥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已破土動工。該項目投資1.6億元,由上海瑞惠公司投資興建,對辛集製革業產生的汙泥進行密閉式深度脫水、幹化、焚燒處理,利用焚燒產生的熱能進行發電,並利用汙泥發電後的灰渣製成工業用涵管、磚等製品,固化其中的重金屬,真正實現汙染物的零排放。「現在看來,利用新工藝、新技術發展循環經濟,不僅不會增加企業的環保成本,反倒還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提振了我們皮革業的生命力。」巴利凱的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差異發展,引進境外原產品牌
「這裡是一個建築面積106萬平方米的品牌產品製造中心,建成之後,入駐企業統一在標準廠房中運營生產,這裡將是國內外最具知名度的皮革產品生產基地。想要入駐這個製造中心可不容易,我們的門檻比較高,達不到一定的知名度是進不來的。」2月20日上午,在辛集國際皮革城內,辛集國際皮革城副總經理田英申指著皮革城效果圖上的一片區域告訴筆者,即便這樣,目前製造中心的所有30套標準廠房已全部招商完畢,並且還有不少企業在不斷遞交入駐申請。
根據辛集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部署,今年年內,辛集國際皮革城原輔材料交易中心和品牌產品製造中心將竣工,皮革製品質量檢驗中心也正申請國家級認定。「最終的落腳點還是在品牌的塑造上。」巴利凱認為,無論是通過原輔材料交易中心打造完整產業鏈還是設立行業標準,都是為了增強辛集皮革在國內外的話語權,擦亮這塊金字招牌。
而在田英申看來,做大做強辛集皮革的品牌,還必須做到「人無我有」。
2007年,遭受「灰色清關」重創的辛集皮革在回頭重拾內貿時發現,曾經積累下來的國內市場影響力,在多年的沉寂之後早已今非昔比。
「不僅如此,國內眾多皮革業巨頭在我們主攻俄羅斯市場期間,加大了開拓國內市場的力度。可以說,辛集皮革在國內市場的被動局面到今天還在持續,我們必須走出一條差異化發展的新路。」田英申坦言。
今年3月,上海將舉辦義大利皮具展。屆時,辛集皮革城將與意方企業聯合設展位,向消費者普及介紹義大利原產皮具知識。筆者了解到,目前,我國皮革專業市場內的境外品牌都是貼牌生產,辛集國際皮革城將成為國內首家引進國外原產品牌的皮革專業市場。
「辛集皮革業要真正實現轉型升級,就必須通過與發達經濟體的全方位產業合作,在戰略、管理、品牌、設計、生產等方面實現資源的全球化配置。」巴利凱告訴筆者。
「引進來」還要「走出去」。今年9月,一期工程投資規模為12億元、建築面積約10萬平方米的內蒙古辛集皮革城將正式開業。據了解,內蒙古辛集皮革城位於呼包鄂交界處的土右旗,總建築面積約25萬平方米,將著力打造成為西北地區最大的新型皮草皮革產業集聚地、皮革專業市場和生皮交易中心。
「這也是辛集皮革第一次醞釀省外布局。」田英申還透露,接下來,辛集國際皮革城將繼續加速擴張步伐,向「世界皮革之都」邁進。
抱團「觸電」,老行當求創新
從禦寒衣到時尚品,皮草的時裝化趨勢不可逆轉。在辛集人看來,時尚就意味著創新。
2月21日下午,在辛集國際皮革城內,筆者被一件手感輕柔順滑、做工精緻的唐裝所吸引。「這件摸起來像絲綢,實際上是超薄水洗皮裝,厚度只有0.3毫米。」一位店員向筆者介紹,這種面料的皮衣不僅輕薄,而且克服了傳統皮衣清洗困難的缺點,因此銷路特別好,很多顧客都是慕名而來。
「現在辛集自主研發的超薄服裝革、布紋革等新工藝,使得皮革也可以製作得像布料一樣柔軟輕薄,並且還能保持較好的韌度。」辛集東明實業集團工程師王敏告訴筆者,有的皮料加工後厚度強度遠遠高於國家標準。
正是通過技術上的創新轉型,近年來,辛集皮革產業已經開始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由低附加值型向高附加值型轉變。但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小型皮革企業通常缺乏自主創新的人才和資金,如何才能幫助這類市場主體走上創新之路,從而激發辛集皮革業的整體創新活力?
為此,辛集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採取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組織辛集皮裝研發設計中心與國際知名設計室合作,開發推廣一批引領市場潮流的新產品。
巴利凱告訴筆者,今年辛集市政府將投入1000萬元從科研機構和設計師手中購買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並在中小皮革企業間免費推廣,以提升這些企業製革工藝與水平。
除了產品創新,在電子商務與特色產業集群融合發展的今天,辛集皮革皮衣生產商也開始紛紛搶佔線上市場,拓展新的銷售渠道。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皮草服裝不適合做電商,有些企業還擔心自己的款式在網上展出後被同行剽竊,甚至單純認為皮草只有實地試穿才能購買。但現實是,在信息化時代,唯一無法保密的就是商品信息,只要你有新產品上架,第二天就會被同業了解清楚。」辛集皮革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監郭宣認為,真正有實力的商家會更開放地面對這種情況,並且不斷發展創新樹立自己的品牌。
順應這一趨勢,辛集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作出了「積極發展新型業態,發展電子商務企業200家以上」的量化部署。
「去年9月28日,我們的電子商務創業園正式開園,目前已經入駐電商87家。」據郭宣介紹,電商創業園負責提供官方網絡商城平臺、供貨商與電商企業對接平臺、人才輸送平臺、產品設計研發平臺、有質監部門入駐的質保平臺、整合第三方物流的物流平臺、圖文平臺等。
2013年的淘寶「雙十一」購物節期間,辛集國際皮革城電子商務創業園的入駐企業TLOVE利用辛集充足的皮草貨源,創下了天貓店單日銷售額近200萬元的成績。在郭宣看來,電商創業園最大的特點是化零為整,變過去企業單打獨鬥為抱團兒發展,「做大辛集皮革的品牌效應,未來離不開能夠整合多方資源、共同營銷和推廣的電子商務平臺」。
本文轉載來自:河北日報,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