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成都國光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光電氣」)的招股說明書出現在了上交所科創板的預披露名單中。
國光電氣是一家從事真空及微波應用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而這並不是國光電氣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資本市場上,就在2019年,上市公司航錦科技(000818.SZ)曾準備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國光電氣5名股東合計持有的98%的股權,但最終未果。
在招股說明書中,國光電氣表示,公司是國家定點軍用微波電真空器件 「兩廠兩所」生產、科研基地之一(公司系原國營第七七六廠),同時也是國內唯一一家能夠獨立研發、生產行波管等特種電真空器件的民營企業。
儘管如此,國光電氣的招股說明書卻不是十分完美。
京融財經網發現,在擬與航錦科技進行聯姻時,航錦科技曾披露交易方案,國光電氣股東新餘環亞承諾,國光電氣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各年度實現的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8000萬元、1億元、1.25億元(含)(三年合計淨利潤為3.05億元),但公司披露業績顯示,公司2019年淨利潤僅為4590.63萬元,與承諾業績相差近半。
此外,國光電氣還面臨著客戶集中度高、2020年上半年應收帳款暴增1.8倍等問題。
曾被視作優質收購標的
「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真空及微波應用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軍品的研發模式主要有預研和型號研製兩種模式;公司民品主要根據客戶需求和市場情況自行投入資金進行 技術開發儲備的研發。」招股說明書中,國光電氣如是介紹自己的主營業務。
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國光電氣實現營業收入2.43億元、3億元、3.51億元、2.08億元,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434.95萬元、1928.49萬元、4207.27萬元、4590.63萬元。其中,微波器件給公司貢獻了絕對的收入,在總收入中佔比始終在70%以上。
由於 2019 年度公司營業收入 35493.97萬元,且公司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 10 億元,國光電氣了選擇了科創板幾大上市標準中的第一條標準(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 10 億元,最近兩年淨利潤均為正且累計淨利潤不低於人民幣 5,000 萬元,或者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 億元,最近一年淨利潤為正且營業收入不低於人民幣1 億元)進行上市。
儘管聲稱為國內唯一一家能夠獨立研發、生產行波管等特種電真空器件的民營企業,但國光電氣的規模似乎並不大,公司2020年6月30日前在職員工數量為916人(含退休返聘人員 18 人),其中技術人員217人,佔比23.69%。
國光電氣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資本市場是在2019年。
2019年6月17日晚,航錦科技(000818)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公司擬合計作價20.37億元收購國光電氣98%股權和思科瑞100%股權。
彼時,交易各方對交易標的進行了初步評估,國光電氣100%股權預估值為115,000萬元,經各方協商一致,交易中標的資產國光電氣98.00%的交易金額初步確定為112,703.12萬元。加之思科瑞100%股權,交易擬購買資產的交易價格合計為203,703.12萬元,航錦科技擬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交易對價的60%,即122,221.87萬元;以現金方式支付交易對價的40%,即81,481.25萬元。
但最終這一交易並未達成,不久後,航錦科技發布公告稱,鑑於目前外部市場環境和公司發展規劃均發生了較大變化,公司決定終止收購國光電氣98%股權和思科瑞100%股權。
航錦科技為何終止收購不做追究,但反觀國光電氣,不難發現,此次IPO公司所披露的利潤成績單卻與股東在「嫁人」前的承諾相差很大。
值得注意的是,國光電氣控股股東新餘環亞和國光電氣員工持股平臺國之光承諾,國光電氣在2019年至2021年期間各年度實現的扣非淨利潤分別不低於8000萬元、1億元、1.25億元(含)(三年合計淨利潤為3.05億元)。
實際上國光電氣經營情況如何呢?招股說明書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國光電氣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3,198.72萬元、998.97萬元、4,365.06萬元以及5,015.44萬元。2019年扣非利潤與承諾值相差近半。
股權變更頻繁
京融財經網還發現,作為國家定點軍用微波電真空器件「兩廠兩所」生產、科研基地之一的國光電氣股權變更並不少,除上述未成行交易外,公司還在2018年進行了股權變更。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 年,公司股權主要由公司員工(包括離退休員工)所持有。2018 年年初,新餘環亞、國光電氣高級管理人員代表(指蔣世傑、宋德明、王育 紅三人)、國光電氣三方籤訂《收購框架協議》,約定新餘環亞以不含稅 8.2 元/股的價格收購國光電氣100%股權。經過數次股權轉讓,新餘環亞在2020年3月成為了國光電氣持股比例近80%的控股股東。
股權轉讓中高管代持事宜剛剛解決不久,新股東新餘環亞就將股權再度進行了溢價轉讓。
2020 年 5 月,昆明瓴量企業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與新餘環亞籤署《股份轉 讓協議》,約定新餘環亞將持有國光電氣 2.0202%股權按照 34.10 元/股的價格轉讓給昆明瓴量,交易對價為 4000 萬元人民幣;2020 年 7 月,新餘環亞與黃雁籤訂股份轉讓協議,約定向對方轉讓新餘環亞持有的發行人 850,000 股股份,轉讓價格為 34.10 元/ 股,轉讓總價為 2,898.64 萬元。2020 年 9 月 9 日,新餘環亞與成都天翊創業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 籤訂股份轉讓協議,約定向對方轉讓新餘環亞持有的發行人 4,193,352 股股份,轉讓價格為 34.10 元/股,交易對價為 1.43 億元。短短兩年間,新餘環亞買入和賣出國光電氣價格相差近26元。
招股說明書顯示,新餘環亞目前持有公司67.72%股份,實際控制人為張亞、周文梅夫婦。天眼查數據顯示,張亞為正和興電子創始人,實際控制成都國堰機電有限責任公司等32家企業。
2017年9月,航錦科技前身方大化工宣布,公司擬以現金方式收購長沙韶光70%股權、威科電子100%股權。這兩筆併購的主要交易對手便是張亞。張亞分別向上市公司出售持有的威科電子55%股權、長沙韶光44.10%股權。通過上述交易,張亞獲得了巨額的回報。
客戶集中度高
值得注意的是,國光電氣還存在的客戶集中度較高、應收帳款巨大和毛利率波動較大等問題。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前五大客戶銷售額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65%、59.33%、70.23%、 85.29%,佔比較高且逐年上升。
公司稱,武器裝備的最終用戶為軍方,而軍方的直 接供應商主要為各大軍工集團,其餘的涉軍企業則主要為各大軍工集團提供配套供應。由於各大軍工集團業務的側重領域不同,導致相應領域的配套企業銷售集中度較高。
應收帳款方面,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帳款帳面餘額分別為 14,946.33 萬元、15,890.54 萬元、 17,782.92 萬元和 29,360.00 萬元;應收票據帳面餘額分別為 7,506.99 萬元、12,619.05 萬元、11,875.20 萬元和 9,256.80 萬元,應收帳款及應收票據帳面餘額之和佔各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85.81%、77.38%、83.56%和 184.40%。
此外,國光電氣毛利率波動也較大。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 46.17%、34.24%、43.59%和 46.96%,存在一定波動。
公司表示,必須根據市場需求不斷進行產品的迭代升級和創新,以維持公司較強的盈利能力。如若公司未能契合市場需求推出新產品、新產品未能如預期實現量產或市場供求情況發生變化,將導致公司綜合毛利率出現下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