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4是兩江交匯,激湧起一個世紀的繁華
還是汽笛嗡鳴,軌道跨越天塹的偉力
有人想到街頭巷尾
熱鬧九區帶來960萬平方公裡的美味
有人偏愛寬闊玻璃
在精緻奢華的地標樓裡推杯換盞、紙醉金迷
人有兩面,喜新又念舊。恰好,重慶就是這樣的存在:既有現任的新鮮熱烈,也有初戀般的青春追憶、無限感慨。
水舞花間,潤澤著城市的地貌與靈魂
長江和嘉陵江交匯,重慶人開闢<朝天門>。一碼朝天控楚湘,千帆競發向橫江。登船客下千階石,上岸人過獨木樑。
如今,這裡有軌道交通、公交、輪渡為一體的多維立體交通網絡,無縫對接城市三大CBD(解放碑、江北嘴、彈子石)及周邊商圈。
7年磨一劍,112萬方的城市地標綜合體
<來福士>不負眾望重磅來襲。立足朝天門的它不止為重慶人民而生,更是為全球遊客所打造,功能走在前沿的同時保留延續著重慶的特色和歷史。
如今的渝中上半城是繁華大都市,記錄著重慶現在的樣子,下半城充滿老江湖氣息,保留著老重慶的味道。
朝天門算是下半城,這裡雖成為了著名的旅遊景點,但從小什字到朝天門,數百米的距離中,藏著許多梯坎,這些
梯坎上下,濃縮著一個人間江湖。最後的棒棒,也基本只出沒於這裡的街角旮沓。
朝天門,<解放碑>,就像兩個異卵雙胞胎一樣,存在於世人的記憶裡。重慶人不管有事沒事,有意無意,春夏秋冬都會路過這裡、熱愛這裡。
山局限了城市的模樣,水卻為這座城市帶來了無限的可能。
現在的長江邊,荒蕪的河灘被繁華的濱江路取代,兩岸殘破的吊腳樓,變成了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
江的南北兩岸,已經建立起了最繁華的商業街區。
在長江的南濱時光道上,
<東原1891>ABCDE五館也如浪裡的舶船,穩重的靠在岸邊,為山城人民帶來新奇事物。「1891時光道」,它的命名似乎紀念著1891年重慶開埠,南濱路全力蓬勃發展,不負時光。
專攻精眾精品,只做儒雅商紳。在東原1891時光道所引進的121個品牌當中,有30%是首次進入重慶市場的精眾個性品牌,使得這處濱水道的逛街氛圍清新又雅致。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彈子石留下的卻只有危舊的房屋和破敗的老街,連地價也不到南坪的一半。僅離渝中半島一江之隔的彈子石只能守望著彼岸的華燈初上。
時光總是一個輪迴,如今的彈子石已經拾得往日風採。不得不說,
<長嘉匯>的入駐煥活了彈子石的新生。長嘉匯、來福士、ifs三角鼎立,奠定了如今兩江交匯的商業格局。
江北嘴CBD作為長江經濟帶龍首,與上海的陸家嘴遙相呼應,一首一尾共同主宰著長江經濟帶的金融脈搏。翻牆的熊貓是
<IFS>的一個標誌,熊貓憨態可掬,手持市花山茶花,這個設計讓很多重慶人都非常歡喜。地面廣場上的雕塑,也讓整個國金中心,透露了一絲藝術的氣息。
IFS購物中心屬於下沉式購物廣場,不像新光天地,老遠便能看見商場的大樓,整個購物中心藏於地下。商場裡奢侈品林立,顯得布局簡約的商場自身也變得品格不凡。
前有渝中半島的崛起,成就上個世紀重慶的經濟神話,後有江北嘴的「青出於藍」,成為內陸唯一一個國家級金融中心。
所以,位於江北嘴CBD居住區核心的<鎏嘉碼頭>,兼得城市的「新潮」與「繁華」,在短時間內迅速成長為與九街比肩的夜市街區。
如今的鎏嘉碼頭就是一個小型的名利場,有人來,有人去,有人夜夜笙歌,有人醉生夢死。在這個花花世界裡,很多人都在踐行著「聲色犬馬」四個字,晝伏夜出的人們在此總能填補內心起伏的躁動。
丈量城市之大,重慶人用最騷柔的方式:談個過江的戀愛叫異地戀,到大學城約會是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大學城>,主城之外的一方青春城池。雖比不得市中心的繁盛光影,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們為其賦予了別樣風景和魅力。
沙坪垻的春天還沒有復甦,但是由大學生築起一座圍城,喚名大學城,人稱「宇宙中心」。
風雲變幻的商圈,細水長流的故事,又落回熙街。
不論是曾經還是現在,大學城仍是一個充滿誘惑的地方。從前的期待、如今的念想,那些美食街上的食物因為年份的堆積愈發變得彌足珍貴。舊城再改造
一場場「文藝復興」拉開帷幕
注入別樣的血液
昔日老街成為文創打卡網紅明星
建設高樓大廈是全國普遍現象,但能代表了一個城市的,應該有
屬於它自己的符號。
北濱路上,重慶曾經有名有望的化龍橋迎來了新生。
嘉陵江岸,汲山水之韻,<重慶天地>將新舊堆疊,在現代感的玻璃和鋼化結構裡復刻出綿長深厚的歷史肌理;青磚流水,古老的磚牆包裹跳動新生的靈魂。
在另一側的南濱路,修復後的<龍門浩老街>,在瞬息萬變的渝中半島對面,處變不驚,涅槃新生。
「龍門」一詞總帶著些許江湖氣味兒,龍門客棧、龍門鏢局,滿屏的江湖義氣。龍門浩老街也凝聚著山城風風雨雨的江湖往事。
龍門浩曾是重慶開埠後商業最發達的地區,上浩、下浩一帶也最先開始出現洋房子、工廠、倉庫之類。而現在的龍門浩,文藝與文化讓來過的重慶人都深感驕傲。
不遠處的<上新街>也許正是下一個大火的網紅街。
很多人聽聞過上新街,得益於龍門浩碼頭的起始處,還有距離母城中心不遠的路程。但在多數人腦海裡它仍舊是一條逐日黯淡色衰的老街。歷史總是一個輪迴,而今的上新街依託未曾改變分毫的老街風韻,在衰老的舊址中拓出一片閒雲野鶴的肆意快活。上新街,這條長長的上坡路在一群有心人的手裡,幻化成一條文藝復興、潛藏驚喜的
尋寶之路。
走出南岸,蔥鬱的鵝嶺、熱鬧的江北已有
兩處大火的文創網紅街。
文創此消彼長的浪潮正起,老廠房在文化藝術的加工下比之曾經更加熠熠生輝,
<鵝嶺二廠>便是其中標杆性的代表。
2014年成型之初,寥寥無幾的進駐商家,二廠依舊是無人問津的半廢棄狀態。一部電影的橫空出世正式開啟了二廠的網紅之路,因為《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二廠一躍成為旅遊大熱門。
如今的二廠文創園人滿為患,各類獨立小眾商鋪林立。
在寸土寸金的觀音橋,北城天街和九街之間,重慶人在高大上與煙火氣之間來回試探中嘗試了新鮮事物,一條
<北倉文創街區>從開街以來,人氣一直不減,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在這裡你看不到讓人望而卻步的「高冷」空間,卻看得到男女老幼愉快地暢遊其中——在各色餐廳大快朵頤,在「網紅」咖啡館拍照、聊天、消磨時光,或在北倉圖書館隨意翻閱讀物、閒坐半日.
還有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或遛狗,或牽手,或散步。兩旁卻是新舊交替的老店和諧的共處一幢樓裡。
這些文創街區再小資獨特,也有著揮之不去的商業味道,但在靠近大學城的石井坡,有一處傳說中的彩色房子,那裡被改造後依舊保留著生活原本的樣子。
色彩迷離的「現實版紀念碑谷」——<石井坡彩色房子>在五彩斑斕下潛藏一片舊時光。
這裡不僅是拍照出片率200%的網紅打卡地,更有自然和諧的生活寫照,對於老鋼廠的居民來說這裡不過是換件新衣,生活如常不曾更改。
除了人為文藝化的網紅打卡點,重慶也有
真正意義上的文藝老街。
上清寺裡的
<中山四路>被譽為「重慶最美街道。」,曾經的繁華滄桑在這條路上演繹濃縮,引人入勝。位於渝中核心地段,復古餘韻猶在,中山四路代言著重慶的前世今生。
幾十年前的陪都重慶,國民政府到此設立高等機關,中山四路一躍成為影響中國乃至全世界格局的反法西斯戰爭指揮中心;一路排開,皆是達官顯貴的府邸公館。開國大將、名門望族、文豪大家全都聚居於此,使得中山四路成為重慶的風雲中心。
中山四路,歲月靜好。雖美名遠揚,卻沒有人滿為患的困擾。
哲人說「人不能總活在過去裡」,但走在代表一座城市過去的地方,用過去來檢視現在,總能讓浮躁的心找到方向。
你懷念的老重慶,她還在這裡
我們都是一介素人,生長於人間煙火裡
凡塵俗世,家長裡短,遠離了就忍不住追憶
也許是知道「過去」終將逝去
才想抓住機會
再來一次
沿著山脊拔地而起的高樓,是這個城市具有國際意味的一面,
高樓下面熙熙攘攘的市井,才是重慶的原味兒。很多老街道都已經拆的差不多了,新樓開始佇立,在這中間重慶的新和舊不斷撕扯。新街區的繁榮有嚮往的生活,老街區也代表著重慶的一方特色,不管是外來人還是本地土著,還是喜歡看它原來的一面。
市場是一個城市的幸福指南,看市場充斥什麼樣的貨物,就知道當地人的生活日常。所以這兒
最接地氣。最活色生香的當屬早市。但在重慶的主城,已經很少見到早市的影子了,不過解放碑魯祖廟還有一個
<石灰市菜市場>。這個早市還算比較大,早上人非常多,沒逛過早市的人是很難習慣的。對於喜歡逛早市的人來說,這裡比步行街更有魅力,更讓人覺得踏實。
長期買東西的人和長期賣東西的人,在不知不覺間便已經熟識了,所以在早市裡面,經常能聽見他們寒暄的聲音。
一個早市,半城煙火。而最與自己相關的風味,當屬記憶裡的老小區、老房子。
海棠溪的
<筒子樓>,被電影《少年的你》帶入大眾視野,不僅吸引了外地人,也讓許多重慶本地人感到驚訝,原來重慶還有這樣的居民樓!重慶是一個8D魔幻城市,這座城的地勢永遠都充滿著驚喜。街道平層進去,並不是居民樓的一樓,而是在中間的位置。
在這裡生活的居民,一面能感受重慶的繁華,一面又能體會上世紀的味道。筒子樓對於他們來說,不是對外界的阻礙,而變成這座城市值得珍藏的回憶。
從筒子樓到電梯房,改變的不僅是人們的生活,還有整座城市的變遷。
與筒子樓經歷相似的,還有《火鍋英雄》帶火的
<白象居>,也是完美的取景視角、奇幻的樓道結構。對於未在這長久居住的人來說,親自來到這裡也依舊覺得白象居神秘。
這座傳奇建築修建於1992年,居住著近300戶居民。
當初修建時由於條件限制,設計師便依據這裡臨水靠山的地理特點,全憑在三個不同高度的出口修建三條不同的街道,來避免了居民爬樓的辛苦,1樓通往長江濱江路,10樓通往白象街,15樓通往解放東路。
白象居裡面的樓梯是蝶形的,視野很好。由於三棟樓彼此連通,不同高度的出口又太多,走在樓道裡特別容易迷路。就算到了一個出口,定眼一看,嗯?我是誰?我在哪?我要去哪來著?
儘管前來探秘的遊客越來越多,但本土居民仍然靜靜地居住在這,有著歲月靜好的感覺。
在樓裡,忙著打麻將的嬢嬢也完全不care拿著相機偷拍她們的外來遊客。
生活在這神秘的舊小區裡是幸福的。享受著解放碑便利的交通,重慶渝中最好的景也能一覽無餘。
筒子樓、白象居只是一小部分人的記憶,或者說是代表老重慶的獨特名片,而更貼近我們記憶的老房子在十八梯、在正待拆遷的那些地方。
十八梯未能及時追往,但我去到了觀音橋背後正在拆遷的<鷂子丘>老小區。
一條馬路,區隔了商圈和老樓。這些老舊居民房雖沒有白象街「重慶建築與山城地形結合的完美範例」的傳奇地位,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上世紀樓房,卻也如爺爺般,靜靜的守護著觀音橋長大成熟。
每當看到這些老樓,總能勾起童年的回憶,小時候,誰不是從這些老樓裡長大的呢?
關於重慶活色生香的歡喜,都真實蓬勃在每一條大街小巷。
宇宙遼闊,C 位靠岸,幸會。
不問東西,由我做東,歡迎。
「這是我的私藏逛街單,
那你們喜歡逛重慶哪些地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