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當跨省遊開啟之後
6月初,旅遊業曾有過一小股風聲,稱中斷了近半年的跨省遊很有可能在6月底解禁,受該消息影響,旅遊企業開始重新調整業務板塊,新產品、新路線、新規劃躺在了各大旅遊企業的待發名單中,指望著跨省遊重啟之後快速獲客減少損失。
北京的疫情重啟讓箭在弦上的跨省遊再度被推遲,「毀滅性」打擊再來,全國旅遊企業的「0收入」現狀被迫延長。在無奈的蟄伏期,旅遊企業唯一盼望的就是跨省遊重新開放。
但是否開了跨省遊就可以確保「人人有飯吃,個個能吃飽」?是否就迎來了旅遊業的「新生」?目前來看,「開放」或許不會最終目標。
第一大關卡就在於遊客旅遊信心的恢復和防疫常態化下的安全措施。攜程旅遊大數據實驗室研究員彭亮表示,旅行社需要把安全防疫工作放在首位,確保在產品設計、資源採購、現場服務、售後保障等方面的可靠性。
同時旅行社還應該針對疫情背景下的客群需求變化,在產品設計方面調整。以私家團為代表的攜程新跟團概念和高端產品系列,突出私密、安全、自由、舒適,今年以來佔比持續提升,已經成為線上主流,預計會在疫情後會有更大機會,旅行社可以抓住機會創新產品,聯合在線平臺搶佔中高端市場。
此外,未來小眾產品可能變成大市場。以房車、戶外、越野自駕、潛水、露營為代表,攜程平臺上的主題遊產品恢復進度相對更快,在這一領域建議旅行社夥伴也攜手起來,聯合上下遊、線上線下開發市場。
對於旅遊門店來說,根據市場的劇烈變化,建議在常規跟團遊業務之外,覆蓋私家團,自由行,定製遊,全要素單項服務,主題遊,高端遊等多品類,用戶類型也做到面向老中青三代,了解目標受眾的消費軌跡,再去點對點的定向推廣轉化,避免投入和營銷浪費。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利用在線旅遊平臺的產品庫和大數據優勢。
面對現在的形勢,旅行社也可以在謹慎評估的基礎上進行業務的調整。比如做出境遊的旅行社,如有條件和基礎可以考慮如何快速轉型做國內遊業務。在副業的電商等領域,有能力的旅行社也可以嘗試。
02
開門大吉,但還沒有「萬事大吉」
「雖然出境遊還沒恢復,但跨省遊的重啟,起碼帶給行業一些希望!」某旅行社總經理在得知消息後激動表示。
疫情之下,國內旅遊企業的日子都不好過,根據2019年的旅遊數據統計估算,旅遊業前三季度或將慘損1.63萬億元。
不過,在活不下去的旅遊企業裡,旅行社要說個最字。
目前看來,國內旅行社能在幾個月的「0收入」情況之下,還撐得起來的,除了有錢,就是有「靠山」,前者能保證「0收入」的情況下維持運營,後者能保證現金流不完全斷裂。而除這兩者外,其他小型旅行社早就難以為繼,紛紛選擇關門。
有相關數據顯示,自3月以來,各省市陸續倒閉旅行社超過30000家。
在冰冷的數字背後,有不少旅行社同行無奈表示,現金流撐不下去是企業關閉的最大根源。
如果不做周邊遊,那麼旅行社就是「0收入」,但不用額外支出,所以截至目前為止,旅行社復工復產依然艱難,大部分的旅行社員工都沒有正常回到崗位,全國線下門店整體開業比例不到30%。
做了周邊遊,旅行社的獲利空間小,在公司運營成本不變的情況下,周邊遊產生的導遊、旅遊路線設計、旅遊交通等費用都是要額外支出的部分。此外,由於旅遊業受疫情影響巨大,旅遊人才流失嚴重,培養出一位專業的導遊人才和規劃人才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所以旅行社的經營正逐漸面臨困境,亟需外部刺激讓企業「活」過來。
因此,旅行社行業最期待的就是國內跨省遊的放開。
當跨省遊重開,帶動的是整個旅遊市場甚至疫後市場的復甦,雖然很多景區和酒店已經恢復營業,「本地人遊本地」的口號也提出了有一段的時間,但短距離的旅遊並不能滿足旅遊企業的日常經營需求,拉動地方經濟的作用並不明顯。
從端午相關旅遊數據看,今年端午期間,全國旅遊人次、收入同比降幅達到50%、70%,雖然遊客的出遊熱情通過周邊遊緩解了一部分,但跨省遊的欲望並沒有被滿足——攜程最近的問卷調查發現,超過八成的網友今年有跨省旅遊的意願,很大部分計劃在第三季度。
但跨省遊開放並非萬事大吉,有大量專家和業內人士表示,旅遊企業不能對跨省遊開放後客源市場短期內的恢復期望值過高。
「在北京疫情突然爆發和疫情還沒有完全解除的當下,跨省遊開放後,出於疫情對安全影響的考慮,人們會偏愛短距離的高鐵、自駕出行,對長距離長時間的跨省出遊需求仍難提振。」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院長助理李彬說。
對此他建議,跨省遊逐步開放之後,開放省份的旅行社、景區、酒店、民宿等旅遊企業需要重點關注臨近省份的相關市場,針對有密切旅遊往來、市場接觸頻繁的省份有重點地進行營銷推介,鞏固和拓展臨近省份的遊客市場,同時注意衛生防疫的消殺工作,還可以加入類似美團「安心遊」「安心住」等平臺,將消殺程序展現在公眾面前。
酒店市場需要關注的另一個促銷方式就是預售,在跨省遊甚至本地遊開放之前,預售仍能幫助酒店提振人們的旅遊信心,更讓酒店從中獲得現金流。
在跨省遊逐步開放之後,李彬建議,酒店要考慮預售向產品常態化售賣的轉變;而對於可能在最後才會開放跨省遊的北京來說,預售手段是依託旅遊景區的酒店為數不多的面向市場的自救方式。
03
旅行社還要接著「渡劫」
北京疫情反覆之後,全國的旅行社再度「遭劫」。
暑假是國內旅行社獲客高峰期,但在暑期到來之後,跨省遊受各方面影響並沒有及時開放,因此旅行社只能無奈放棄暑期市場;另一方面,疫情加速了自由行、自駕遊的發展,旅行社如果墨守成規,就會損失大批潛在客源。
正因如此,山西紅馬國際旅行社副總經理蘇宇預測,接下來逐步開放的跨省遊市場可能要到明年才會恢復常態,但他也表示,業內不必太過憂心,換個角度看,今年的跨省遊可以說是旅遊市場重燃的火種。因此他也鼓勵國內旅行社要保持信心,在跨省遊開放後努力經營,儘快恢復元氣。
而當跨省遊重開後,旅行社或將迎來更激烈的競爭,轉型布局之戰也隨之打響。
中青旅在接待機構調研時曾表示,2020年出境遊市場影響比較大,旅遊市場會率先恢復周邊遊,國內遊市場,其次才是出境遊市場恢復。目前公司調整員工轉型做國內遊,推出國內遊產品。
嶺南控股則在一季報中指出,公司將根據目前的業務和區域重啟進度,發揮原有的省內遊業務優勢進一步重塑省內遊盈利模式,重構省內遊直銷渠道,重組省內遊戰略資源,加大自由行、自駕遊、定製遊等碎片化服務的供給,深度拓展康養、美食、體育、休閒等旅遊、度假目的地的細分市場。
4月中旬,眾信旅遊集團子公司「眾信優遊」與眾信旅遊集團戰略投資公司「要出發」宣布達成戰略合作,聯合布局周邊遊市場,提前著手採購優質資源,加強產品包裝推廣,持續開拓渠道。
「相對於跨省遊,周邊遊可能確實利潤沒有那麼高,但也要看具體的區域,像南方的江西、湖南和西北的甘肅等省份,地域廣闊、旅遊資源豐富、基礎設施較完善,所以新產品容易被打造出來,做省內遊的利潤空間還是比較可觀的。」某旅行社相關人士表示。
在她看來,周邊遊的競爭力主要看資源的獨特性和稀缺性,尤其是一些新開發的景點和項目,不僅能持續讓遊客保持新鮮感,通過不同的組合方式,也能滿足不同遊客需求,所以推廣的效果還不錯。
此外,多家外省旅行社也曾推出周邊遊路線,甘肅旅遊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秦麗娟透露,在疫情恢復平穩之後,甘肅國旅就在產品設計、資源採購以及定製遊等方面做了多方面的準備,對跨省遊可謂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對旅行社來說,其在跨省遊開通後的機遇在跟團遊上無可置疑,拉長陣線的跨省跟團遊不僅能幫助旅行社增加現金流來源,從疫情角度來說,跟團遊的跟團限制更多,對健康碼的審核標準也更加嚴格,從而方便政府監督管理疫後市場。
因此,為吸引更多遊客,旅行社首先要做的就是更新旅遊路線,尋找更加優質的旅遊資源,在疫情之後,人們會更加關注旅遊體驗和衛生防疫質量,因此無法保證遊客衛生安全的低價遊正在被人們逐步淘汰,定製遊、高質量的小團遊將是未來旅行社賴以生存的新模式。
同時蘇宇也提醒,健康碼和行程報備等問題要格外重視,其造成的行程耽擱和額外的時間浪費很可能影響遊客出遊感受,因此需要旅行社除了在保持衛生安全嚴格考核、創新新產品之外,也花些時間考慮如何縮減行程中的健康檢疫時間,從小細節上更好地服務客戶。
此外,疫情的反覆與南方水災也為跨省遊帶來更多不確定因素,近日香港海洋公園與迪士尼的再度關閉為旅遊復產蒙上新的陰影。
不過無論如何,跨省遊的開放算是今年行業的重大利好,今天,終於可以在上半年的壓抑之中獲得暫時的歡樂!
附:文件全文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於推進旅遊企業擴大復工復業有關事項的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和旅遊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體育廣電和旅遊局: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結合當前疫情防控總體形勢,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推進旅遊企業擴大復工復業,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工作事項
(一)恢復跨省(區、市)團隊旅遊。各省(區、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經當地省(區、市)黨委、政府同意後,可恢復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經營跨省(區、市)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中、高風險地區不得開展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出入境旅遊業務暫不恢復。
(二)調整旅遊景區限量措施。旅遊景區要繼續貫徹落實「限量、預約、錯峰」要求,接待遊客量由不得超過最大承載量的30%調至50%。在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採取預約、限流等方式,開放旅遊景區室內場所。
二、工作要求
(一)強化疫情防控管理。各地要堅持把疫情防控擺在首位,統籌做好旅遊安全等各項工作。要按照「誰組織、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壓實旅遊企業主體責任,指導旅遊企業制定應急預案,明確疫情防控和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措施和處置流程。要督促旅行社控制團隊規模,做好行程管理,將防控措施貫穿遊客招徠、組織、接待各環節。在線旅遊企業參照執行《旅行社有序恢復經營疫情防控措施指南》。
(二)規範旅遊市場秩序。各地要創新發展理念,支持旅遊企業綜合運用科技創新成果,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擴大復工復業,加快轉型升級,著力提升服務質量。行業組織要倡導誠信經營,強化行業自律,加強自我監督。旅遊企業要落實質量主體責任,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標準和服務規範,不斷增強遊客滿意度。
(三)加強旅遊景區開放管理。各地旅遊景區要按照《旅遊景區恢復開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要求,加強清潔消毒和垃圾分類處理。要在重要遊覽點、觀景平臺、交通接駁點、狹窄通道、購票餐飲等容易形成遊客擁堵的區域,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疏導,指導遊客做好安全防護。
(四)樹立文明旅遊新風尚。各地要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文明旅遊宣傳,引導遊客遵守旅遊活動中的疫情防護要求、安全警示和文明旅遊規定;鼓勵和支持旅遊企業創新服務模式,推廣「分餐制」「公筷制」等健康旅遊新方式;加強對遊客的宣傳教育,引導遊客講究衛生、拒絕野味、理性消費,樹立文明、健康、綠色旅遊新風尚。
(五)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各地要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強與當地衛生健康部門之間的聯動,強化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地主管部門之間的協作,提升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按照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開展應急演練、隱患排查、風險評估等工作,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並有效處置。發生異常情況要及時上報並暫停有關經營活動。
(六)做好汛期旅遊安全工作。各地要始終繃緊汛期旅遊安全這根弦,進一步壓實責任,根據當地防汛抗旱指揮部的安排,加強對索道、纜車、大型遊樂設施等設備的安全檢查,達不到安全要求的堅決停止運營或使用;加大水上旅遊項目檢查指導,督促企業及時關注雨情預報和水情變化,密切關注汛情預報,避免組織旅遊團到汛情嚴重的區域旅遊;正在行程中的旅遊團一旦遭遇突發汛情,要採取有效措施應對,必要時暫停旅遊經營活動。
特此通知。
附件:旅行社有序恢復經營疫情防控措施指南
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
2020年7月14日
附件
旅行社有序恢復經營疫情防控措施指南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結合當前疫情防控總體形勢,為指導全國旅行社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和有序恢復經營工作,制定本指南。
一、總體要求
(一)堅持常態防控。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應當按照屬地原則,把疫情防控擺在首位,結合團隊旅遊涉及範圍廣、流動性大、鏈條長等特點,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及時動態調整。指導旅行社嚴格執行疫情防控規定,按照相關技術指南,制定企業經營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建立應對機制,開展應急演練,提高處置能力。要按照「誰組織、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把防控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和個人,從嚴做好遊客招徠、組織、接待等環節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提醒遊客增強安全意識,積極配合旅行社做好各項防控措施。
(二)堅持有序恢復。各省(區、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經當地省(區、市)黨委、政府同意後,可恢復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經營跨省(區、市)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中、高風險地區不得開展團隊旅遊及「機票+酒店」業務。出入境旅遊業務暫不恢復。
(三)堅持高質量發展。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創新發展理念,支持旅行社綜合運用科技創新成果,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擴大復工復業,加快轉型升級,著力提升服務質量。行業組織要倡導誠信經營,強化行業自律,加強自我監督。旅行社要落實質量主體責任,嚴格執行產品質量標準和服務規範,不斷增強遊客滿意度。
二、行前管理
(四)加強風險研判。旅行社要對旅遊產品進行安全評估,選擇具有相應資質且符合當地疫情防控要求的供應商、合作商,明確各方權責。要加強溝通聯繫,及時了解和掌握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地衛生健康部門疫情防控情況,做好線路設計、產品對接和預訂等工作。要強化數據分析,提高產品防疫標準。組團社和地接社應明確雙方疫情防控相關責任,加強協作配合,實現信息共享,確保團隊旅遊平穩、有序、安全。
(五)控制組團規模。旅行社要嚴格落實各地防控要求,根據自身運營能力和供應商、合作商接待能力,提前發布組團人數等產品防疫要求,從嚴控制團隊人數,提倡小規模旅遊團隊。要合理安排團隊旅遊線路、規模和出遊時間,分時段、分批次、分區域開展旅遊活動,避免遊客聚集。
(六)配備防護用品。旅行社應當配備數量充足且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或相當防護級別的口罩、體溫檢測設備、洗手液、一次性手套、消毒用品等防護用品,為司機、導遊和遊客提供必要的防護保障。要正確儲存和使用消毒物品,遠離火源和電源,不得混用、混放,定期檢查並及時補充更換。要督促供應商、合作商對旅遊包車、酒店客房、餐廳等接待設施和場所進行全面消毒清潔。
(七)加強宣傳引導。旅行社要嚴格落實團隊旅遊各項制度和規範,依法籤訂旅遊合同,明確各方權責。要主動宣傳疫情防控知識,及時發布遊客出遊防控注意事項,提醒遊客落實「戴口罩、勤洗手、保距離」要求,增強遊客自我防控意識。
(八)加強行前排查。旅行社要做好遊客信息採集、健康檔案、檢測登記,要求遊客報名時出示健康碼並在出行前再次核驗。對沒有通過健康碼檢核的遊客要做好解釋說明和勸阻工作。要嚴格落實體溫檢測制度,體溫異常的遊客不允許參加行程,勸導其就醫檢查並做好登記。
三、行程管理
(九)落實防控措施。旅行社要嚴格落實各地在交通、住宿、餐飲、遊覽、購物等方面的疫情防控要求,督促供應商、合作商落實通風、消毒等措施。要加強對遊客的體溫檢測,遊客乘坐汽車等交通工具應全程佩戴口罩,嚴格執行景區和文化娛樂場所「限量、預約、錯峰」等措施,主動配合接待單位做好疫情防控相關工作。
(十)加強服務規範。旅行社要進一步落實《旅行社服務通則》《導遊服務規範》等行業標準,加強對遊客的安全提示和行程管理。導遊要做好遊客在乘車、入住、購票、遊覽、就餐等環節的防控提醒,引導遊客科學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提醒遊客配合開展健康檢疫,做好個人防護。行程結束後,旅行社要做好旅遊團隊檔案整理並妥善保管。
(十一)倡導文明旅遊。旅行社應當結合疫情防控工作,加強文明旅遊宣傳,推廣「分餐制」「公筷制」等健康旅遊新方式。要加強對遊客的宣傳引導,倡導講究衛生、拒絕野味、理性消費,提醒遊客規範處理垃圾,樹立文明、健康、綠色旅遊新風尚。
四、企業內部管理
(十二)加強辦公及經營場所管理。旅行社要落實防控責任,制定企業內部疫情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做好辦公場所和旅行社服務網點衛生清潔、消殺和通風等工作。要減少開會頻次和會議時長,儘可能使用網絡會議工具。辦公場所和旅行社服務網點應當將日常值守、清潔消毒、檢測登記、垃圾清理、場地巡查、安全管理等各個防疫環節的責任落實到人,並根據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及時動態調整。
(十三)做好員工監測。旅行社應當按照當地要求做好員工健康管理,建立《員工健康記錄表》,每日進行體溫檢測,及時掌握員工健康狀態、出行軌跡等情況。發現員工出現發熱、咳嗽、乏力、鼻塞、流涕、咽痛、腹瀉等相關症狀,及時安排到就近定點醫療機構就診,並跟蹤相關情況。要在導遊上崗前進行健康碼檢核,要求導遊科學佩戴口罩。
(十四)加強教育培訓。旅行社應當開展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和應急處置等方面的專項培訓,督促員工掌握疫情防控、個人防護、衛生健康及應急處置等方面的知識,提高員工疫情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要壓實導遊責任,細化崗位職責,做好全陪、地陪等各項服務工作。
五、應急處置
(十五)建立協同機制。旅行社應當預先掌握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地衛生健康部門、定點醫療機構等聯繫方式,並確保導遊等服務人員知曉。要加強與合作商、供應商的協調聯動,暢通疫情上報通道,發現疑似疫情應及時向當地衛生健康部門、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報告。
(十六)做好應急處置。旅遊團隊如發現疑似症狀人員,旅行社要立即停止該團旅遊活動並第一時間報告,配合相關部門做好疫情排查和防控措施。旅遊團隊中一旦出現確診病例,旅行社要立即落實應急處置預案,配合相關部門和單位做好患者隔離、密切接觸者追蹤等工作,妥善處理善後事宜。
六、保障措施
(十七)加強組織領導。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加強與當地衛生健康部門之間的聯動,強化旅遊目的地和客源地主管部門之間的協作,提升防控和應急處置能力,確保有序恢復經營工作平穩有序。
(十八)加強監督檢查。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督促旅行社按照「一團一報」制度,在全國旅遊監管服務平臺填報旅遊團隊信息,上傳電子合同。要加強對旅行社的監督檢查,對疫情防控措施落實不力的要及時糾正,依法依規查處違法經營行為,維護市場秩序。
(十九)加強日常調度。各地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按照防控方案和應急預案,明確疫情防控、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措施和處置流程,開展應急演練、隱患排查、風險評估等工作,及時發現苗頭性問題並有效處置。發生異常情況要及時上報並暫停有關經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