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法新社巴黎12月15日發表報導稱,新冠肺炎疫情給2020年蒙上濃厚的陰影,同時,在這一年,唐納·川普總統在跌宕起伏的美國大選中敗給喬·拜登,「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震撼全世界。報導盤點了今年的一些重大事件: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
1月11日,在發現聚集性「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到兩周後,北京通報了後被稱為「新冠肺炎」疾病的首個致死病例。
到了3月,這場疾病被確認為大流行病;一個月後,全球一半人口被封鎖,各國政府手忙腳亂地阻止疫情傳播。
各國推出大規模救助方案力保就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全球經濟將萎縮4.4%進而陷入衰退。
11月,有製藥公司宣布多種疫苗取得積極的效果,同時,全球範圍內爆發第二波疫情。
過了不到一個月,疫苗接種開始了,但此時已有大約160萬人死亡,美國的疫情最為嚴重。
伊朗問題緊張加劇
1月3日,在親伊朗抗議者襲擊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的幾天後,伊朗最高指揮官卡西姆·蘇萊曼尼被美國無人機炸死,全世界都屏住了呼吸。
伊朗以牙還牙,向伊拉克境內駐紮著美軍的基地發射了多枚飛彈。同一天,它「誤」將一架剛從德黑蘭起飛不久的烏克蘭客機擊落,機上176人全部遇難。
11月底,伊朗最重要的核科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遭暗殺身亡,德黑蘭指責以色列是幕後黑手。緊張氣氛再度加劇。
英脫歐進入倒計時
英國在2016年舉行脫歐公投,今年1月31日成為第一個脫離歐盟的國家。
然而,圍繞英國將來與歐盟的聯繫和貿易,談判持續了數月之久,最後期限一拖再拖,談判代表竭力避免英國在12月31日硬脫歐。
美塔達成和平協議
2月29日,美國和塔利班在多哈籤署協議,經過將近20年的戰爭,所有外國軍隊將在2021年5月前撤出阿富汗。
9月,阿富汗政府和叛亂分子開始談判,但由於塔利班屢屢發動襲擊,戰火綿延不絕。
到2021年1月15日,五角大樓將撤走4500名駐阿美軍中的2000人。
「黑人的命也重要」
5月25日,46歲的非洲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在明尼阿波利斯遭白人警察暴力執法死亡。此事激起美國各地的抗議活動和遍及全世界的反種族主義集會。
「黑人的命也重要」運動引發了一場有關種族的大討論,許多與奴隸制或殖民化有關的人物雕像被推倒。
泰反政府抗議持續
泰國學生在7月份掀起支持民主的抗議活動並延續至今,他們呼籲制定新憲法、改革君主制,並要求總理巴育·佔奧差辭職。
貝魯特發生大爆炸
8月4日發生的大爆炸摧毀了貝魯特的港口大部分區域,首都大片地區滿目瘡痍,總共200多人死亡,至少6500人受傷。
事故起因於倉庫內大量硝酸銨爆炸,原本就已搖搖欲墜的黎巴嫩經濟以及統治階層的威信受到重創。
火災颶風侵襲多地
猛烈的森林大火肆虐澳大利亞各地,給該國帶來「黑色夏天」。9月,舊金山和美國西海岸的其他地區一片火海,天空都被染成了橘紅色。
11月,兩場颶風席捲中美洲,造成200多人死亡。
俄反對派政客中毒
克裡姆林宮的批評者阿列克謝·納瓦利內在飛往莫斯科的國內航班上喝茶後病倒,隨後因醫學原因導致的昏迷被送往柏林。
化驗表明,他中了蘇聯時代的神經毒劑「諾維喬克」。納瓦利內曾指責俄羅斯總統普京想置他於死地。
白俄發生政治危機
白俄羅斯鐵腕人物亞歷山大·盧卡申科總統在8月9日的選舉中獲勝,選舉過程存在爭議,引發歷時四個月的反政府抗議活動,焦點是他的主要對手、政壇新人斯韋特蘭娜·季哈諾夫斯卡婭。
反對派領導人或鋃鐺入獄或被迫流亡。
以色列交上新朋友
9月15日,阿聯和巴林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巴勒斯坦人譴責此舉是「背後捅刀」。
次月,唐納·川普宣布蘇丹加入它們的行列;11月,有未經證實的報導稱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秘密訪問沙烏地阿拉伯,讓人猜測沙特將緊隨其後。
另外,摩洛哥12月10日與以色列「恢復關係」,以換取美國承認其對西撒哈拉的主權要求。
拜登贏得美國大選
11月,美國舉行總統選舉,候選人是共和黨的唐納·川普和民主黨的喬·拜登。參加投票的美國人數創歷史最高紀錄,大家的意見分歧嚴重。
經過四天的緊張等待,拜登以多出對手700萬票的領先優勢入主白宮。川普提出欺詐指責但沒有證據,至今尚未承認敗選。
納卡衝突持續多日
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的激烈戰鬥持續了45天。這個地區的居民以亞美尼亞人為主,上世紀90年代在一場戰爭之後脫離亞塞拜然。
11月9日,克裡姆林宮斡旋達成和平協議。這場衝突造成了數千人死亡,亞塞拜然軍隊從亞美尼亞人的手裡奪走大片土地。
埃塞爆發軍事衝突
衣索比亞北部地區提格雷的聯邦部隊軍營遇襲後,曾經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阿比·艾哈邁德總理下令出兵幹預。
主導衣索比亞政壇將近30年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否認發動襲擊,稱所謂襲擊事件是「入侵」的藉口。
11月28日,聯邦軍隊攻佔提格雷州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