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損纖纖銀指甲:清朝婦女鍾愛的指甲套,背後是時代的繁榮和沒落

2020-09-04 桃煙讀史

在現在,很多女生都會定期去美甲,省事點的還有方便美麗的貼片甲可以選擇。在清宮戲中,我們可以看到妃嬪們的手上也是有美甲的,不過那是一根根長長的指甲套。這可不是憑空想像的,在慈禧的畫像或是照片中,我們也能看到慈禧太后手上的指甲套。但這種指甲套為何在清朝得以流行,其實是和蓄甲的風氣有關。精雕細琢的指甲套的盛行,既代表著富足和繁榮,也代表著奢靡和腐朽。

一、蓄甲風氣的流行

指甲套的出現,自然是為了保護指甲的。護甲為指甲套的基本功能,也是指甲套產生的根本緣由,而護甲的起源便是早已有之的蓄甲之風

早在戰國時期已有蓄甲之風,貴族男子多有蓄甲。《韓非子》中記載:「韓昭侯握爪,而佯亡一爪,求之甚急,左右因割其爪而效之。昭侯以察左右之臣不誠。」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女子蓄甲也漸成風尚,並逐漸成為後世蓄甲的主要群體。南朝時,陳武帝章皇后就蓄有長甲,

《陳書》中便記載:「少聰慧,美容儀,手爪長五寸。」

載南朝陳武帝章皇后儀容俏麗,手指甲長五寸,顏色紅中透紫,每逢遇到喪事就會有一個手指甲先折斷。明清時,蓄甲更是興盛一時,特別是到了清代,不僅上層貴族熱衷,就連下層的丫鬟、奴僕也習以為尚,尤以女性為甚。那為何會有這種蓄甲之風呢?

1. 傳統禮制的客觀要求

孝道觀的支配下,古人對於自己的身體有著虔誠的敬重,他們認為自己這具得以立於天地的軀殼,是父母的恩賜,必須愛惜有加,因此就連看似無足輕重的毛髮和指甲也不能隨意損毀,否則就是對生命的褻瀆、對父母的不敬。

在這種觀念下,古人的發爪大多蓄而不剪,即便偶有脫落,也要妥善處置,不能隨意丟棄。另外,古代禮制繁複,且兼雜有頗多禁忌,甚至趨吉避兇的思想對剪指甲的時辰也提出了嚴苛的要求,而有時對除甲禁忌時辰的記憶不準確,導致少剪多留,久之,指甲也就越留越長。

2. 個人審美的主觀訴求

古人蓄甲,最初是受禮制中敬身即敬孝觀念的要求,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被動的蓄甲習俗又逐漸內化為一種主動的藝術享受。在古代文學作品中,有大量對女性纖纖十指的美稱,如柔荑、玉筍等。《孔雀東南飛》便說劉蘭芝是「指如削蔥根。北宋秦觀在《玉樓春》中也寫道:「咬損纖纖銀指甲。柔腸斷盡少人知,閒看花簾雙蝶狎」。可見,蓄甲也成為了一種對女性美的評價,成為個人審美和社會審美的主觀要求

在傳統孝道觀和剪甲禁忌等禮制的影響下、在個人的審美訴求的影響下,古代便有了蓄甲之風。蓄甲便有護甲的需求,指甲套便由此誕生。

二、精美護指的風靡

指甲套也被稱為義甲或是護指,雖然一開始是為了滿足蓄甲後護甲的需要,但是隨著指甲套在清朝的風靡,其樣式和種類也變得豐富和華麗。

據史書載,指甲套最初由竹管和蘆葦等簡略製成,在勞作和彈奏樂器時可用於護甲,但其形制簡陋易折損,尚無美感可言。後世便隨著蓄甲風氣的存在,指甲套也一起存在並有所發展。但清朝以前出現的指甲套,造型簡單質樸,形制短小,裝飾性能弱。到了清朝,指甲套比起之前時期造型更加統一,並且尺寸普遍較長。

在時代的助推、技術的日益精湛及宮廷審美、需求的影響下,形制變長,開始以各類金銀寶石進行琢飾,風格轉向華麗,也有各種款式可以進行選擇,指甲套成為美化指部的一種裝飾手段

1. 指甲套的外觀樣式

指甲套樣式繁多,長短不一。其形制少數呈直形,多數呈弓形;基部有平口和扇形口之分用以通指;由基部到指端順勢而收,指端漸細呈尖狀、鈍圓狀或平口狀。指甲套的材質大致可分為貴金屬材質、玉石材質和牙骨角材質三類。指甲套造型樣式大致可分為四類:鏤空式、半鏤空式、封閉式以及垂綴流蘇鈴鐺式。

指甲套的花紋樣式也是豐富多樣的。有梅蘭竹菊、琴棋書畫這類代表文人墨客雅致情調的紋飾,有古錢紋、蝠壽紋、喜鵲紋這類代表福祿祥壽的吉祥紋樣,有石榴紋、魚蛙紋、蝶紋、蓮花紋這類象徵子孫滿堂、生殖崇拜的吉祥紋樣,還有囍紋、蝶紋、卍萬字紋和盤腸紋這類象徵幸福綿延的吉祥紋樣。

2. 指甲套的裝飾技藝

在裝飾技藝上,指甲套都是精雕細琢的,做工繁複,採用花絲、錘擛、鏨刻等技法,結合陰刻、陽刻、鏤空等作法,再配以點翠、燒藍、嵌寶、鎏金等點綴手段,更顯雍容華貴。如此多繁雜技藝並用於小巧的指甲套,可見貴族們消費的奢侈和求美的徹底。其裝飾技藝側重追求複雜工藝的表現,注重護甲功用之外裝飾的奢華表現,追求視覺的繁複、厚重與立體

3. 指甲套的靈活佩戴

指甲套的佩戴,靈活多變,平常所戴稱「飾甲」,婚嫁時所戴被稱為「婚甲」,在佩戴時間、服飾搭配、以及佩戴數量上千差萬別,富有彈性。簡單而言,佩戴的指甲套甚至會按照四季不同而有所不同,會依季節變化選取不同材質的指甲套

夏季時氣候炎熱,除金、銀等貴金屬外,還會佩戴性清涼、質地晶瑩剔透的玉、玳瑁或犀角等材質的指甲套。春秋時節,氣候冷暖適中,便多戴著金銀等貴金屬指甲套。寒冬時天氣寒冷,金屬玉石會隨氣溫的降低而變涼,不利於指部養護,因此會在指甲套外再套上內部填充有棉絮的錦套,有時也會直接佩戴棉質的錦套。

清朝的指甲套已經不再似此前一樣簡單質樸,指甲套雖然依舊是以護甲為基本功能,但其價值功能已然逐漸聚焦在了裝飾性能上。無論是在外觀樣式上還是在裝飾技藝上,或是不同時間或服飾而有不同搭配上,都體現了指甲套的精緻。這使得其成為獨特的奢華首飾,並漸漸成為貴族們標榜尊貴身份和優越生活的象徵。

三、精雕細琢的指甲套為何在清朝風行

我們從文中的配圖其實可以看到,清朝的指甲套都是很長的,僅僅是為保護蓄甲而言,其已經到了影響日常生活的地步了,那為何這精雕細琢的指甲套得以在清朝風行呢?

1. 實用功用

保護指甲不受損,是指甲套被製作和佩戴的初衷。據《燕京風土錄》記載:「旗家女子,類多豐衣足衣,閒情逸緻,閨中無事,故多養長指甲以自娛者。」清朝女子喜蓄長甲,長甲又易斷易折,所以指甲套便派上了用場。旗女還嗜好吸菸,指甲套也常被用來剔菸灰。此外,根據史料記載,清廷後宮常明爭暗鬥,危機四伏。必要時,指甲套還會被有心的妃子用來暗藏或測試毒藥,以求自保立足。

2. 視聽享受

從蓄甲,到染甲,再到指甲套的佩戴,這種求美線路的延伸,體現著女性對指部美感的認知與升華。作為一種時髦首飾,其奢華滿飾的裝飾風格,猶如給手指穿了華麗的服飾,不僅加長了指部的纖長感,而且從當時的審美而言,更是多了一分風韻和高貴

指甲套不僅帶來了審美的享受,還會有聽覺上的趣味。佩戴垂墜流蘇鈴鐺樣式的指甲套,在舉手投足之間又有叮噹聲響,賦予指甲套幾分靈動和活潑,也在精巧華麗的視覺美感中增添了清脆的聽覺意趣

3. 精神追求

上文我們便介紹過了指甲套上的紋飾,或是有雅趣、或是有吉祥瑞意。以吉祥寓意為基礎作連綴組合的排列,是指甲套靈魂的展現,反應著清朝貴族對趨吉避兇信仰的渴望。指甲套上雕琢的吉祥紋樣,不僅是貴族們對指部求美的直觀體現,更是清宮嚴苛體制和拘禁生活下,女性求自由求解放的一種精神訴求,意在通過祥瑞紋樣來寄託自己的美好願望,以達到信仰追求上的滿足感

4. 地位象徵

蓄甲和戴著精巧的指甲套決定了這個女子肯定是生活條件優越的,她不需要為了生計而發愁,不需要幹活補貼家用。正因為衣來張手、飯來張口,才使得這些女子可以去把時間精力和物質財力花費在十指間。可見蓄甲和指甲套其實都是養尊處優生活下的產物,是權力地位和財富勢力的象徵

這種貴族佩戴指甲套的風尚也從宮廷中漸漸瀰漫,非但皇城內外命婦紛紛效仿使用,連宮中稍有地位的太監也喜歡在小指上戴個護指。一個小小的指甲套,體現著生活的優越,更體現著一股子紙醉金迷的奢靡風氣

無論是從指甲套最基本的保護蓄甲等實用性上看,還是從視聽享受、精神追求、體現權力地位上看,在清朝物質財富繁榮的情況下,華麗精美的指甲套得以風行並不令人意外。精緻的指甲套既是財富權力的象徵,卻也是上層統治者腐敗墮落的具體表現。


結語

因為傳統孝道和禮制觀念以及社會和個人審美追求下出現了蓄甲之風,連帶著推動了指甲套的出現和發展。在歷史和當下的交融下,清朝的護指套作為財富和權力地位的象徵,不斷變得精美,一方小小寸地容納了許多巧妙構思和高超技藝,凝結著工匠的心血和精力,成為一件件精緻的藝術珍品

但過分追求對於小飾品的精雕細琢,特別是極不方便生活和生產需要的飾品,又體現出上層統治階級的腐敗和墮落。一個小小的指甲套,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富足繁榮,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腐朽和沒落。

引用文獻:

《韓非子》

《陳書》

《燕京風土錄》

相關焦點

  • 清朝嬪妃為何都戴長「指甲套」?明顯很「礙事」,卻依舊備受青睞
    清朝嬪妃為何都戴長「指甲套」?明顯很「礙事」,卻依舊備受青睞 看過清宮劇的小夥伴對細細長長的指甲套並不陌生,之前熱播的《如懿傳》中,很多人對「長指甲」有了更大的認知,身為後宮嬪妃,長長的指甲套「逼死」了多少強迫症的觀眾,指甲套看似麻煩繁瑣、華而不實,其實蘊藏著階級觀念下的現實背景。
  • 古人美甲,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露來玉指纖纖軟,行處金蓮步步嬌。一雙十指玉纖纖,不是風流物不拈。中國歷代「粉頸外露,酥乳欲出"式的女子裝束並不多見,那麼能夠露出袖袍的唯頭和手。愛美者對頭的裝飾已細緻入微,如發、眉、鼻、眼、口等,而對手的修飾除去本身的優勢:外則可輔以指環、護指等。對指甲而言,或乾澀無澤或滋潤霓虹,她們在其指甲上繪上花紋或圖案以增添美感。
  • 古代有「指甲套」,連慈禧也在戴
    所以女性為了迎合男人們的喜愛,自然都留起了長指甲,為了保護指甲這些價值不菲的指甲套自然應運而生,在清代尤成風尚。清宮后妃與貴族女子,為了能夠獲取皇帝的關注和寵信,精心蓄養指甲,她們習慣性地把指甲留長,這在當時來說是美妝的追求,而戴上指甲套則可保護她們精心蓄養的美甲。
  • 清宮女子手上帶的指甲套叫什麼?有什麼作用?原來還能用來防身
    看過清朝宮廷劇的夥伴應該都見過這麼一個場景,清朝後宮嬪妃大都喜歡在手上帶上指甲套,這個指甲套的作用顧名思義就是為了保護指甲以及手指,除此之外還有的作用就是彰顯身份,因為能帶指甲套這種高端裝飾品的一般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也不需要做一些體力勞動,並且不同長度的指甲套象徵著不同的身份地位,指甲套越長越精美貴重,地位則越高。
  • 十指纖纖玉筍紅:跟著古人染個美甲?中國古代美甲史漫談
    這使得指甲套成為清朝時女性精美獨特的首飾之一。更是有唐代詩人張祜的《聽箏》為證:「十指纖纖玉筍紅,雁行輕遏翠弦中」。可見在唐朝時,用鳳仙花染紅指甲已經是風尚。古代的婦女,每到七月七日那天晚上,總要聚集在一起,用她們自製的染料,將十個指甲染得通紅,像琥珀一樣可愛。
  • 後宮中的妃子,手指上都有指甲套,真實原因是這樣
    現在伴隨著影視行業的不斷繁榮,很多劇本的創作也都開始轉向古代的人物故事。尤其是在近幾年大火的一些清宮劇,讓我們大家有了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很久之前的一些風土人情。雖然在一些清宮劇我們看到的次數比較多,但實際上這樣一個物件並不是在清朝才開始出現的,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護甲套。在我們現在生活裡面,很多愛美的女生會選擇去美甲,會在指甲上塗一些好看的指甲油。這跟古代人們佩戴護甲套有一樣的效果,看起來亮晶晶的,出現的原因也都是來自於大家的愛美之心。
  • 清朝妃嬪手上戴指甲套只是好看?它究竟有什麼用?看完你就明白了
    在很多清宮劇中,有地位的妃嬪手上一般都會戴著指甲套,這個細節是有據可查的,清朝的慈禧太后很喜歡照相,從留下來的老照片上就能發現,她的手上就戴著做工精美的指甲套。
  • 為什麼古代妃子都喜歡戴「指甲套」?除了保護指甲,其實還另有妙用!
    而在宮廷劇中翹楚當屬清朝的後宮劇了,在清朝的後宮裡一直就有很多很多的奇怪的還有令人不解的事情,而大家可能也注意到這些在宮裡有身份的女人小主們都會在手指上套一個金屬的指甲套,顯得手指很長,就是看上去有些詭異。這也讓很多人十分好奇: 為什麼古代妃子都喜歡戴「指甲套」?除了保護指甲,其實還另有妙用!
  • 清朝嬪妃指甲套不簡單,背後竟與受皇帝寵愛程度有關係
    常看清宮劇的劇迷應該不難發現,後宮嬪妃手上通常會戴著長長尖尖的華麗指甲套,且都是戴在無名指和小指上,但是這個指甲套的作用是什麼呢?難道戴著這個做事情不會不方便嗎?事實上,除了美觀之外,還藏有暗黑作用!但指甲一留長,就算不做任何事也很容易斷掉,為了保護留取不易的長指甲,因此指甲套就在宮廷中流行起來。指套作為地位的象徵之一,其在工藝和選材上也很講究,指套上面的圖案和裝飾也有相應的規定,不僅材質有區別,連指套的長短也有限制。從一個妃子手上戴的指甲套的華美程度,就可以看出她到底受不受寵。
  • 清朝嬪妃為何喜歡戴長指甲套?除了方便皇上,還有個特別作用
    清朝的後宮嬪妃無論髮型還是服飾都和歷朝歷代的不同,除此之外,她們還穿著花盆底鞋手上戴著長指甲套,現在很多清宮劇都還原了這一裝扮,這些嬪妃手上的長指甲套看著非常的精緻華麗
  • 清代妃子手指上戴的指甲套,其作用是為了什麼
    引言在很多關於清朝的古裝電視劇中,我們都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清朝的妃子手指上一般都會帶著長長的指甲套,而這些指甲套的樣式也十分精美。對於這些妃子來說,指甲套已經成為了她們日常裝扮的一部分。或許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些指甲套是非常不方便日常活動的,但是,在清朝的妃子心中,指甲套卻代表著一些特殊的意義。
  • 古代嬪妃為何都帶「指甲套」?是從何時所流行起來的
    但是不管是什麼題材的宮廷劇,我們都能夠發現清朝時期後,宮中的嬪妃手上往往都喜歡帶著一個長指甲,而這個長指甲則被稱之為指甲套。各種金銀的指甲套也是非常的高貴而又好看的,身份地位越是高的人,所戴的指甲套就越華麗越長。而在我們現如今是非常難以理解的,為長的指甲非常容易折斷,而且還特別的不方便,那麼為什麼在古代的時候,後宮中的嬪妃喜歡戴指甲套呢?指甲套又是從什麼時候所流行起來的呢?
  • 古代皇宮貴婦,戴的「指甲套」又長又尖,究竟有什麼用處
    導言古時皇宮貴婦們更是用鑲珠嵌玉的豪華金屬或者景泰藍指甲套,以保護他們精心留飾的指甲。最具有代表性的美甲人物要數清朝時期,垂簾聽政的慈禧,將裝飾性的金屬或者景泰藍假指甲套於小指,無名指上,以增加其指甲的長度,顯示其尊貴地位。
  • 慈禧老佛爺最愛的「護甲套」,原來是清朝貴婦身份的象徵
    清代傳世的指甲套很多,這可能與滿族婦女的盛裝有聯繫。 每天要用溫水浸泡和用剪子修理,並特製了各色指甲套,有鏤空嵌絲琺瑯的,也有純金的,名貴至極。
  • 老佛爺最愛的「護甲套」,原來是清朝貴婦身份的象徵
    大家熟識護指套大都處於清朝後宮電視劇裡。其實護甲套早在明朝的時候就已出現過。這一點被很多人忽視。只是到了清朝。滿族女子喜歡留長指甲,女性手指的纖細柔長,除與生俱來的天賦條件外,還可以藉助裝飾的手段,那就是將指甲蓄長。蓄甲之風,源遠流長。據《韓非子》一書記載:戰國時韓國國君韓昭侯周圍的侍臣,即全都蓄著長甲。
  • 古代長指甲套,細節處就能發現妃嬪喜歡戴的原因,你知道幾個
    了解清朝歷史的小夥伴應該早就知道了,慈禧太后也戴過這樣的長指甲套,所以長指甲套清朝就有,並不是現在為了角色需要而產生的。留過長指甲的小夥伴們,是不是也被長指甲「折磨」過?那戴長指甲套不是沒事找事,很麻煩嗎?那為什麼清朝的妃嬪們還喜歡戴長指甲套呢?米拉了解到,其實嬪妃戴長指甲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方便皇帝識別。為什麼這麼說呢?
  • 清朝時期,妃嬪為何總戴長指甲套?主要是為了方便皇帝!
    我們每個人不論生在何時,身處何地都不免有顆都愛美的心,所以不僅僅是現在,就算是遠古時代也是如此。就是因為愛美之心,人類從身穿樹葉,到身穿獸皮,到後面的自給自足養蠶紡織,編織出各式各樣,顏色繽紛的服裝,而再後來從衣服到鞋子再到發明金銀首飾。因此,因為有了愛美之心,人類服飾文明有了發展。
  • 清朝妃嬪戴的長指甲套,除了美觀還有什麼作用?
    導語:清朝妃嬪戴的長指甲套,除了美觀還有什麼作用?大家在清宮戲當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妃子造型華麗,妝容也很復古,讓人感覺一瞬間就回到了清朝。其實不僅是造型華麗,還有妃子的手上也戴著長長的指甲套,就連吃東西的時候,這些妃子們也沒有把指甲套從手上拿下來。仔細一看,這些指甲套的做工還非常的精緻,甚至上面都帶有花紋,讓人感覺到連一個小小的指甲套也有這麼多的講究。那麼,清朝的妃嬪為什麼總是戴著長長的指甲套呢?這一點讓人有點弄不明白。通過清朝的照片我們可以發現清朝妃子帶著指甲套的事情是真實的。
  • 慈禧時代清朝女子和外國人通婚,官員騎毛驢出差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自身的絕對權威,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今天介紹一組清朝時期的老照片,這些老照片拍攝的大多數清朝人都是慈禧時代的大清朝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