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妖怪VS日本妖怪 姑獲鳥、天狗和九尾狐的傳說

2021-01-21 新京報

《妖怪大全》作者:(日)水木茂 譯者:王維幸 版本:南海出版公司 2016年12月 日本鬼怪漫畫之父水木茂查閱大量文獻和古代繪畫作品後完成的作品,收錄了764種妖怪、112種神明,講述了19個在日本流傳的與陰間有關的傳說。

《鳥山石燕百鬼夜行全畫集》繪:(日)鳥山石燕 編著:(日)宮竹正 版本: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2017年4月 完整收錄了江戶時代浮世繪畫家鳥山石燕畢生著作《畫圖百鬼夜行》《今昔畫圖續百鬼》《今昔百鬼拾遺》《百器徒然袋》中207種妖怪圖繪。

《今昔物語》校:周作人 譯者:北京編譯社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7年7月 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間傳說故事集,因每卷開頭皆有「今昔」之字而得名。內容包括佛教故事與世俗故事,以及文藝愛情、生靈、怪物、狐狸、仙人、盜賊等各種傳奇故事。

佐脇嵩之《百怪圖卷》中的姑獲鳥。

浮世繪畫家歌川國芳筆下的天狗。

歌川國芳作品中的九尾狐。

歌川國芳《木曾街道六十九次之內 妻籠 安倍保明 葛葉狐》。

因為特殊的機緣,這個夏天得以在日本京都度過。古都的盛夏,因地屬盆地而燠熱,但次遞而來的節日,從五月的葵祭到七月的祇園祭,再到八月中旬的盂蘭盆節,儀式不僅昭示著過往生活的秩序,也給人以秩序中潛藏的希望和安慰。

盂蘭盆節在中國更多是叫中元節,民間或者叫鬼節,只是現在已基本沒有多少儀式。在日本,盂蘭盆節是三個主要節日之一,會有一到兩周的假期,稱為「盆休」。人們會在此期間回鄉祭奠祖先,和家人團聚。這個節日在飛鳥時代(592年-710年)由中國傳入日本,原先是每年的七月十五日,在明治維新後由舊曆改為新曆,盂蘭盆節的時間就變成了八月十五日前後。屆時,各地都會有各種盂蘭盆節的慶典,比如跳盂蘭盆舞、燈籠流放、各大寺廟的萬燈會、施餓鬼棚等等,京都最有名的是五山送火。今年五山送火的時間是8月16日,晚八時,街燈熄滅,京都盆地周圍的山上會相繼出現文字樣的火焰,鳥居形、大字形……在火焰中送走祖靈,同時也是追親思遠,祛災祈福的儀式。

盂蘭盆節是人和亡靈的聯結,但這只是日本人異界想像的一部分,這個豐富奇想世界的另外一塊大概就要數妖怪了。日本的妖怪文化通過動漫、遊戲、動畫、文學等當代媒介日漸為人所熟知,但其實有著悠遠的歷史。人和自然相處之初,免不了遇見形形色色的神秘困惑之事,也因此出現各種妖、精、怪、魔的解釋裝置,在各國的前現代時期都會有妖怪的傳統,但鮮有國家能留存下這些看似「迷信落後」的文化,並還能融入當下語境,並進而發展成為親切可愛之物的。日本不少妖怪有中國淵源,只是有時兩兩衍伸,發展出了不同的線索,幾個著名妖怪像姑獲鳥、天狗和九尾狐就是其中的例子。

姑獲鳥之謎

鳥身還是人身?

日本有一個妖怪叫「姑獲鳥」。在國內熱門的遊戲中也有它的身影,它手執紙傘,以女性形象出現,喜歡小孩子,尤其是嬰孩,一聽到嬰兒的啼哭,就會趕過去,還會照顧無人照應的嬰兒。京極夏彥的《姑獲鳥之夏》也和這妖怪有關。在日本的妖怪傳說中,姑獲鳥的形象常常和「產女」這一妖怪相混淆。

《今昔物語》中有提及產女,是由生產時死亡的女子幻化的妖怪。據說,如果懷孕的女子難產死去卻未能得到供奉和祭祀,無法超度,就會變成幽靈「產女」現身。在其後的文獻或繪畫中對產女的描述常常是表情陰森的女子,懷抱嬰兒,下身被分娩時的血染紅,站在樹下,或者常常出現在大路邊、橋畔。在九州北部地區,則是出現在大海邊。這些地方都是傳說中聯結陰間的所在。

日本各地的傳說中,路人遇到產女,產女會讓人幫忙抱孩子,路人一旦接過孩子,會出現幾種情況:一種是產女自己成佛了,抱著孩子的路人卻要承受更多,這個孩子會咬人,路人需要尋找機會脫身。在水木茂《妖怪大全》裡,描述了另外兩種情況,一種是發現懷中抱的孩子越來越重,天亮之後一看是石頭、石塔之類的重物。還有一種流傳的說法是,如果有人能夠承受住孩子的重量,一邊抱著孩子,一邊大聲念誦佛經為產女超度,作為報答,產女會讓人獲得驚人的神力。

姑獲鳥和「產女」相提並論是在江戶初期。江戶初期的哲學家、代代服務於幕府的儒官林羅山(1583-1657),寫了《野槌》和《本朝神社考》這兩本涉及妖怪和怪異的書。他還有一本《多識篇》,是將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的各種自然物翻譯成了日語,並做了進一步的解釋,羅列了對日本和中國共通的妖怪。江戶後期盛行的妖怪博物學理解多少受到了林羅山的影響。林羅山在《野槌》中提到了產女和姑獲鳥還有鵺都是同一事物,他認為「鵺」這種鳥就是杜鵑或者布穀鳥,別名叫「喚子鳥」,姑獲鳥在日本對應的就是產女。

那麼,姑獲鳥在中國是一種什麼樣的事物?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提到姑獲鳥,同時提到姑獲鳥有別名如「乳母鳥」「夜行遊女」「天帝少女」「隱飛」「鬼鳥」,說傳說中是死去的產婦所化,純雌無雄,七八月夜飛。引《玄中記》說:「雲是產婦死後所化,故胸前有兩乳,喜取人子養為己子。凡有小兒家,不可夜露衣物。此鳥夜飛,以血點之為志。兒則病驚癇及疳疾,謂之無辜疳也。」這大概是古時候遇到難解的疾病而生發出的民間知識吧!

魯迅在《古小說鉤沉》中也輯錄了這則來自《玄中記》的故事:「姑獲鳥晝飛夜藏,蓋鬼神類,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遊女,一名鉤星,一名隱飛。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以為子。今時小兒之衣不欲夜露者,為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為志,即取小兒也。故世人名為鬼鳥,荊州為多。昔豫章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人,不知是鳥,匍匐往,先得其毛衣,取藏之,既往就諸鳥。諸鳥各去就毛衣,衣之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后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以衣迎三女,三女兒得衣亦飛去。今謂之鬼車。」你會發現,這個故事的後半段,又和民間傳說中的「天鵝處女型」故事連結在了一起。在這個故事中,姑獲鳥曖昧不清地介於鬼或神之間,且一體兩面,衣毛為鳥,脫毛為人。

再延展出去,姑獲鳥的另一別名「鬼車」,在志怪文獻中也有涉及,而且同時提到了產婦亡魂所化這一點,只是又多了「九頭鳥」的別名。比如清代破額山人《夜航船》卷五有提及鬼車鳥,說「夜行娘子,怪鳥也。相傳產婦亡魂所化。晝伏夜行,行則啼哭有淚。人家曬小兒衣服未收,鳥淚滴著,小兒必喪。並主一切不祥……南方人呼變九頭鳥,以其聲音密穆,如九口齊鳴。每於月黑荒村,悽風慘雨,磷火星星,鬼鳥嘻嘻,始頡頏而過。統名鬼車,以其兩翅如車輪推行。」

傲嬌天狗

星宿和高級妖怪的殊途

天狗是日本最著名的妖怪之一,與河童、座敷童子等一樣擁有遍及世界的名聲。天狗的形象大多是身材高大、紅臉和大長鼻子,穿著修驗僧服、高齒木屐,手持羽扇和寶槌,一般住在大山裡,是擁有強大力量的妖怪。

天狗在日本的分布很廣。從東北到九州,那些被奉為靈山的山上,都祭祀著天狗。據說全日本共有四十八種、十二萬五千五百多個天狗。最有名的當屬京都的鞍馬天狗。京都鞍馬寺的本尊是佛教護法天神多聞天王,但同時也以天狗的故鄉知名。能劇中就有《鞍馬天狗》一劇,講述平安時代末期武將源義朝之子源義經(小名「牛若丸」)和鞍馬天狗的故事。1160年平治之亂中,源義朝被仇敵平清盛戰敗幾乎滅門,幼子牛若丸因此被寄養在鞍馬寺中成為一名童僧。一次牛若丸意外在山中走失,被一位山伏收養(山伏是日本本土山嶽宗教修驗道的修行僧),這位山伏其實就是居住山中的大天狗。之後日本各地的天狗趕赴鞍馬寺,紛紛將無敵兵法傳授給了牛若丸,助他一雪家仇。鞍馬天狗也一躍成為天狗的代名詞。

天狗在日本比其他妖怪的地位顯得要特別,有的地方現在還會舉行各種祭典,將天狗作為山神來祭拜。山中發生的怪事,也會被認為是天狗在作祟。比如在山中聽到斧頭伐木而後大樹倒下的聲音,但發現並沒有樹倒下,被叫做「天狗倒」。還有進山林打獵,突然颳起大風,伴隨著有很多大石頭掉下來,被認為是天狗經過而有的「天狗礫」,據說被天狗礫打到,人會生病,即使沒有打到,遇上天狗礫,當天的打獵也會全無收穫。據說天狗還會把迷失在森林裡的人拐走,日本古代稱在山林中消失的小孩叫做「神隱」,是說被神明藏起來了。

日本的天狗據說也是引自中國,但在中國,天狗並不是作為妖怪出現的。《山海經·西山經》中,天狗是一種動物:「又西三百裡,曰陰山。濁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於番澤。其中多文貝,有獸焉,曰天狗,其狀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太平御覽》卷九零五引《秦氏三秦記》說:「有白鹿原。周平王時白鹿出此原。原有狗枷堡,秦襄公時有天狗來其下,凡有賊,天狗吠而護之,一堡無患。」

此外,中國語境中的天狗是星神中的惡煞。《漢書·天文志》中描述天狗,「狀如大流星,有聲,其下止地,類狗。所墜及,望之如火光炎炎中天,其下圜如數頃田處,上銳見則有黃色,千裡破軍殺將。」

天狗星是煞星,特別是主兵災民禍,天狗墜地,大軍覆境的記載在中國的筆記文獻中並不少見。北宋句延慶的《錦裡耆舊傳》卷二提及:「五代前蜀永平二年五月二十三日丑時,天上忽震一聲,有電光數丈,或明或潛滅,皆雲天狗也,佔其下殺萬人。」明代王兆雲的《白醉瑣言》中有「天狗兆災」條,云:「萬曆十六年九月中旬天初明時,西南忽見有紅白氣如龍,亦如犬,長竟天,其光下掃地及拂人間,皆驚倒,良久方不見。尋考《天官書》,以為天狗星見,掃民間也。次年果赤旱數千裡,民至採榆皮買麻餅充食,餓死者不知幾千萬人。又繼之以大疫,死者無算,至有滅門者。」

日本最早關於天狗的記載和中國類似,也是用來比喻彗星和流星。從中世開始,日本的天狗漸漸演變成妖怪形象。最初天狗的形象是鳥喙人身,長著一對翅膀。與此相關的最著名傳說就是崇德天皇,崇德天皇在涉及執政權的保元之亂中兵敗,後在流亡中含恨而死,臨終發下毒誓「願為日本之大魔,為皇戮民,為民弒皇,此國永為亂世」, 寫罷將經文沉入海底,咬舌自盡,傳說其怨靈後來化作金色大鳶身姿的大天狗為害人間。

在中世天狗就是最有勢力的妖怪。《太平記》《是害坊繪卷》《天狗草紙》《七天狗繪》等繪卷和文字資料中都有記述。天狗的傳說,後來又融入宗教元素。鎌倉時代《是害坊繪卷》畫了是害坊天狗與天台宗僧侶大戰,結果敗退的故事。天狗在那時的基本形象是佛教的對立者:剛開始是天資比較高的僧侶,因自己才能高,漸漸生了傲慢心,偏離佛道,墮入天狗道,成為妨礙佛教信徒的妖怪。

不過在日本,天狗並不是純害的形象,反而是動畫、文學等作品中常有的角色。森見登美彥的《有頂天家族》中描述了遷都平安城後,人類、狸貓、天狗三足鼎立的世界——「人類在街上生活,狸貓在地上爬行,天狗在空中飛翔。」其中天狗的豪語是:「抬頭仰望這城市四周的山巔吧!好好對居住於天界的我們心存敬畏吧!」這大概也是天狗一貫的傲嬌形象吧。

魅惑狐族

妖與靈獸的二元

日本的妖怪系統裡,狐族是個分量不小的妖怪群體,其中像九尾狐,是最著名的妖怪之一。九尾狐被描述成有著九根尾巴、金色皮毛、雪白面孔的妖狐。善於幻化成絕世美女迷惑君王,和酒吞童子一樣是「日本三大惡妖怪」中的一個。

九尾狐的故事一直是舞臺表演和浮世繪等藝術形式熱衷的主題。幕末的曲獨樂師竹澤藤次,以九尾狐為主題,創作了《金毛九尾三國渡》的雜耍表演,受到當時人們的歡迎。浮世繪畫師葛飾北齋也畫過《三國妖狐傳》,裡面畫的就是九尾狐的三個化身——天竺的華陽夫人、中國商朝的妲己和日本的玉藻前——的故事。

九尾狐生於天竺,經長年累月修煉而成,為毀滅佛教,將此世變成魔界,化身華陽夫人,蠱惑當時的掌權者斑足王。諸侯普明長者用寶劍「獅子王」的威力,也未能將其殺死,使其逃向東方。而後九尾狐來到中國的商朝,成為商紂王的寵妃妲己,迷惑紂王,使之耽於淫樂,暴虐無道。葛飾北齋畫於1807年的《三國妖狐傳·唐土紂王宮殿》中,畫了西伯文王因紂王懷疑謀反而被捕,前來祈求赦免父親的兒子被紂王當面殺死。後面也和《封神演義》中的故事相似,周武王在姜子牙的協助下起兵滅殷商,並用照妖鏡找出九尾狐的本體,將其斬首,但其元神卻得以逃脫至日本。有一種說法是,日本在唐朝派遣唐使到中國,九尾狐便混入日本使船,隨船來到了日本。

一直到平安時代後期,九尾狐化身鳥羽天皇最寵愛的女御玉藻前,最後被陰陽師識破,逃向下野國(栃木縣)的那須野,三浦介平義明、上總介平廣常受命放箭射殺之。被消滅的九尾狐的屍體變成了石頭,向經過的行路者噴出毒氣,人們將此石頭稱為「殺生石」。由於元神不滅,最後只能請有靈力的僧人將殺生石封印。

但在中國,九尾狐在《封神演義》之前,其實一直是瑞獸。《山海經·南山經》中說:「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太平廣記》卷四四七《瑞應編》中做了延伸,說「九尾狐者,神獸也。其狀赤色,四足九尾。出青丘之國。音如嬰兒。食者令人不逢妖邪之氣,及蠱毒之類。」東漢趙曄《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中講了大禹和九尾狐的故事。說大禹三十歲未娶,行至塗山,見九尾狐。禹以為是王者的徵兆,所以向塗山氏求娶。漢代畫像石中,九尾狐常常和白兔、蟾蜍、三足烏等一起列於西王母座旁,作為祥瑞之獸。一直到明代《封神演義》才出現九尾狐變成的妲己這一妖狐形象。

但除了九尾狐,狐的形象不管在中國還是在日本,都是十分多元的,狐的形象,一直善惡並存。這大概也是「妖」和「仙」可以互相轉化、並非壁壘森嚴的結果之一。《太平廣記》卷四四七引《玄中記》說:狐五十歲,能變化為婦人。百歲為美女,為神巫,或為丈夫與女人交接,能知千裡外事,善蠱媚,使人迷惑失智。千歲即與天通,為天狐。天狐是狐狸中的得道者。唐戴孚的《廣異記》「長孫無忌」條提到天狐,說「宅內井、灶、門、廁、十二辰等」,皆不能制。五嶽神雖擒之而不能殺,因為天曹所役使也。

和中國志怪中很多的人狐相戀並結婚生子的故事類似,日本也有突破人妖壁壘的故事。比如平安時代著名陰陽師安倍晴明的母親葛葉狐。葛葉狐傳說是住在和泉國(現大阪府)信太森林中的白狐,化身為女子,成為安倍保明的妻子,並生下了安倍晴明。某日,其原形不小心被丈夫識破,只好離開。另一說是安倍晴明五歲時,意外見到了母親狐狸的真身,於是母子分離。在歌川國芳的浮世繪作品《木曾街道六十九次之內 妻籠 安倍保明 葛葉狐》中,畫的就是幼兒的安倍晴明與葛葉狐母親分離的場景,母親的身體即將消失,孩子伸手抓住她的衣裙,母親回首悲戚地看著兒子,紙拉門上有葛葉的留言:「如果思念,就來尋找吧。會逢和泉最深處,信太之森有葛葉。」傳說晴明日後依循這一指示曾去森林中尋找母親,而他從小顯示的不凡靈力也是來自於母親。《今昔物語》中說安倍晴明和師父一同在晚上出行,行至某處時,甚至比師父更早洞悉路上的百鬼夜行之景,由此被師父斷言天賦驚人,不知道是不是和他狐族的母親有關。狐族後裔的傳說也為這位平安時期著名的陰陽師增添了傳奇的色彩。

□李昶偉

相關焦點

  • 《中國妖怪故事》:姑獲鳥來自日本?中國妖怪文化真不如日本嗎?
    其實,日本的妖怪文化早就已通過《夏目友人帳》、《犬夜叉》、《千與千尋》等動漫傳播到全世界,就是很多中國小朋友都能輕鬆地說出一些典型的日式妖怪名字。比如,夜半偷人小孩的姑獲鳥、方相氏、倩兮女等,然而,這些其實都是源自中國的妖怪。
  • 日本的著名妖怪,原型都來自《山海經》,不愧是上古奇書
    日本是一個盛傳妖怪的國家,各種各樣的詭異怪談,各種各樣的妖怪故事。不過雖然日本是一個妖怪文化很濃的地方,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日本的本土妖怪其實非常少。在日本的妖怪傳說中,有70%左右的妖怪其實是從中國「進口」的,還有20%來自印度,只有剩下的大概10%左右,是土生土長的日本妖怪。
  • 日本傳說中的三大妖怪
    一:酒吞童子酒吞童子又稱酒顛童子,在日本神話傳說中,酒吞童子曾是統領眾妖的百鬼之王!據說它是非常強大的妖怪,形態可以變化,等它變為惡鬼時,擁有著極為強大的身軀,身長6米,虎背熊腰。當然它也有著特殊癖好,遇到外表特別漂亮的女子時,它會將她們收入囊中,帶回巢穴,當作奴隸二:九尾狐玉藻前關於九尾狐的傳說記載,最早出現在中國山海經,山海經中有記載描述又東三百裡,曰青丘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人不蠱!
  • 姑獲鳥,百目鬼,咱們熟悉的日本妖怪70%出自中國
    卻少有人知道神獸白澤,就連「百鬼夜行」以及「姑獲鳥」都常被認為是日本的。而關於中國本土的妖怪,除了《西遊記》以及《聊齋志異》,咱們熟悉的還剩多少呢?有著日本漫畫第一人的水木茂曾經說:「如果要考證日本妖怪的起源,我相信至少有70%的原型來自中國,除此之外的20%來自印度,剩下的10%才是其本土的妖怪。」然而,日本的妖怪在中國備受寵愛,而咱們中國的本土妖怪卻日漸式微,想想就有些心酸。
  • 中日妖怪|你可曾聽聞她們的傳說?
    古往今來,不管是中國還是日本,在眾多小說作品、影視作品中,女性妖怪的形象多為貌美異於人類的,這份美麗或是危險、或是超脫於世俗,但總是和人類息息相關的,而她們與人類發生的故事,在千百年間被流傳著,寄託著人們的遐想,也警醒著世人。在日本妖怪文化中眾多的妖怪形象中,女性妖怪形象非常豐富,她們身世不同,性格各異。
  • 「陰陽師式神總決賽」日本最厲害的妖怪到底是誰?丨雜·種
    日本的陰陽師起源於中國陰陽師在日本曾是風靡一個時代的職業,日本天皇從陰陽師那裡獲得精神上的安寧和社稷上的保障,而日本百姓從陰陽師那裡獲得艱苦生活的安慰。——李時珍《本草綱目》姑獲鳥就是來自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妖怪,有時以九頭的樣子顯形。 《奇異雑談》裡提到了它的由來,說是死去的產婦的執念所化,抱著嬰兒在夜裡行走,懷抱裡嬰兒的哭聲就化成了姑獲鳥的叫聲。酒吞童子
  • 《中國妖怪故事》:從日本怪談文化,追溯妖怪們的「前世今生」
    那為什麼妖怪文化反而在日本發揚光大呢?想來,國內這方面的書籍和影視作品都相對缺乏,或許是妖怪文化相對空白的主要原因吧。也正因為如此,才會出現下面那樣讓人心痛的時刻:一群參加動漫展的孩子,穿著各式各樣的漂亮衣服,其中有不少孩子都將自己裝扮成了妖怪的模樣,但當有人問起孩子們裝扮的是什麼妖怪時,得到的答案竟然是:「這是日本的姑獲鳥,我們裝扮的都是日本的妖怪。」
  • 日本中那些來自中國的妖怪
    日本中那些來自中國的妖怪日本因為相傳在境內生活著600多種妖怪而被稱為「妖怪列島」。事實上,由於受中國文化影響深遠,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中國。讓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原產於中國的日本妖怪吧。鬼幽靈形象化日本的鬼是一種由明確形象的妖怪,它和中國「鬼」的概念是截然不同的,在我國,鬼是一個泛指概念,他們其實更接近靈魂或幽靈一類,並沒有具體形象。而在日本江戶時代卻有大量關於幽靈的畫作,在日本的幽靈畫中,大部份幽靈都是半透明沒有腳。
  • 《中國妖怪大全》| 中國妖怪百科全書!
    據說,日本有一位著名的妖怪專家,用了半生的時間對一千多個傳統妖怪做了詳細的記錄並匯聚成冊,大大豐富了日本的妖怪文化。提起飛頭蠻、姑獲鳥、陰摩羅鬼這些妖怪,很多人都會以為它們都是日本出身,但其實它們都是土生土長的中國妖怪。想想我們中國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神仙鬼怪數不勝數,八方異物匯聚一堂,那是怎樣的驚心動魄!
  • 《陰陽師》手遊頁面是日本妖怪,為什麼中國妖怪無人問津
    這樣潛在而廣泛的文化滲透,讓很多人誤以為妖怪文化是日本的「特產」,與日本妖怪文化一對比,中國的妖怪文化似乎不值一提。但「搜神館主」張雲提出,中國才是妖怪文化的發源地和主要產地。張雲,安徽靈璧人,作家、記者、編劇,自號「搜神館主」,嗜妖如命,亦膽小怕鬼。他喜歡野史筆記,也熱愛民間奇談。
  • 趣讀丨萬聖節,聊聊細思恐極的日本妖怪!
    但座敷童子的由來卻令人背後發冷。傳說座敷童子和「臼殺」脫不了關係。「風狸」是中國與日本傳說中都有的妖怪。在中國神話傳說中,風狸又名風聲獸,像貂,青色。據說用火燒燒不死,刀砍也砍不動,用錘子擊打斷了氣,但只要風一入口,就又復活(詐屍)了。
  • 《中國妖怪故事》:1080種妖怪,喚醒我們看世界的另一個角度
    說來慚愧,當我第一次看到《中國妖怪故事:中國妖怪大百科全書》這本書的時候,第一反應居然是京極夏彥,這位日本推理小說家的「百鬼夜行」系列和「巷說百物語」系列過於出名,以至於提到妖怪我竟然忘記了我國才是妖怪的「原產地」。
  • 百鬼夜行,漫談日本妖怪文化
    妖怪文化發展到了鼎盛時期,妖怪由單純的傳說變成了一種信仰,今天大部分的妖怪都是從平安時代流傳下來的,有好幾百種。很多經典的日本妖怪形象就是他先畫出來的,比如說飛頭蠻這種妖怪,細長的脖子連著飛頭的形象,一直沿用到今天,除了本土的妖怪之外,日本的妖怪很大程度上都受了中國文化的影響,比如說神書山海經,天狗、河童,狐妖這些都能找到山海經的影子,下面就來說,幾個日本特別出名的妖怪。
  • 《中國妖怪故事》:地獄空空蕩蕩,群妖盡在人間
    商朝末年,九尾狐奉命降世,化身為妲己,使得商朝衰微,周室興起。而商亡之後,九尾狐卻不知所蹤。有人說它後來東渡扶桑,化身為鳥羽天皇寵愛的玉藻前,繼續為禍朝政,最後被陰陽師安倍晴明的後人所降。沿著九尾狐的逃跑路線一路東行的,還有很多其他妖怪。它們遠離故土,在異國崎嶇險峻的山林、惡浪滔天的海灣和積雪皚皚的鄉野中尋找蔽身之所。
  • 一部關於妖怪的中國原創漫畫……
    【↑↑↑圖片來源網路】 其實,在日本動漫創作的歷史長河中,妖怪系題材的動漫數不勝數                                                            【↑↑↑圖片來源網路】 同樣也知道了陰陽師這樣的除妖人存在(在中國應該稱之為道長
  • 陰陽師百鬼雜談——姑獲鳥
    一件驚奇百怪之事,被人們口口相傳就變為了傳說,這傳說沒有時間和地域限制,只要文明還在就能一直流傳下去,出你口,入我耳,無限更迭。而一些關於妖怪的傳說就是用這個方法從中國傳入日本,然後變為日本妖怪文化的一部分,姑獲鳥就是其中之一。
  • 五隻有名的日本大妖怪,你認識哪幾位?
    日本號稱「千妖之國」,形形色色的妖怪眾多。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五隻名氣較大的十隻日本大妖怪。1.青坊主青坊主(あおぼうず),是日本傳說百鬼夜行中的妖怪之一,外形為獨眼青皮的和尚,原本是寺廟中偷懶的和尚,後來變成了妖怪,死後仍必須敲擊木魚,繼續修行。若是有孩童在夕陽下山後,還沒回家逗留在山中玩,就會被青坊主抓到洞窟或野寺中教訓一番。
  • 他收集了1080個中國妖怪故事,每個都有濃濃的煙火氣和人情味
    這一時期的妖怪著述,主要來源於上古異聞或英雄傳說,和現實生活的距離比較遠,且數量非常龐大,為中國後來的妖怪構建了一個龐大版圖。大部分的妖怪都誕生在這個時期,相當於從一片空白當中長出了茂密的森林,因此也被認為是中國妖怪的命名期。這一時期對妖怪的刻畫浪漫雄渾、具有豐富想像力,多是半人半獸,通天徹地的大妖怪。
  • 日本究竟有多少妖怪?
    說到日本妖怪文化的起源,便不可不提到中國,在中日兩國文化交流中,不僅僅有聖旨與佛經,那些中國傳說中的小妖怪們也開始慢慢跑到日本去,而逐漸被日本人改寫轉化成本土形象,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中國的地理志圖籍--《山海經》。
  • 現實中的酒吞童子和茨木童子,你可能愛不起來
    姑獲鳥的傳說起源於中國古代漢族神話,隸屬於鬼神類,是失去自己孩子的孕婦所化。據《本草綱目》記載,她在夜間行動,能收人魂魄,披上羽毛即變為鳥,脫下羽毛則化為女人。有小孩的人家倘若夜間將衣物晾在屋外,姑獲鳥會在衣物上留下兩滴血作為記號,將小孩偷走。姑獲鳥在傳說中形象可怖,稱為「鬼鳥」。傳說如此,難怪姑獲鳥在《陰陽師》中成為了最強「sr」,不過她的行徑實在是每一個家庭的噩夢,讓人敬而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