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政客想去「中國化」?別逗了,看看他們過的節日

2020-12-14 海峽導報

海峽導報(@臺海大師兄)今天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紀念日。同大陸一樣,這一天也是臺灣的植樹節。在過節上,兩岸差不了太多。像是清明、春節、中秋等傳統節日,及勞動節、婦女節、植樹節等「新」節日,兩岸都過,沒太大區別。

臺灣民眾參加植樹活動(資料圖)

而一些節日,臺灣有大陸卻沒有,如農民節、禁菸節等,有的節日兩岸過的日期不一致,如兒童節、青年節等,而上述這些臺灣節日都蘊含著濃濃的「中國味」。

農民節:臺灣農民有自己節日

臺灣農民不多,卻有自己的節日,為每年立春日 (2月4日或5日)。要算農民節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國民黨在大陸時期。1941年3月,當時國民政府農林部在重慶舉行第一次全國農林會議,代表一致認為中國以農立國,應規定節日讓農民紀念慶祝,同時舉辦各種競賽以鼓勵農業發展。後經決議,定每年立春日為「農民節」。

青年節:紀念長眠於廣州的忠骨  

大陸青年節是在5月4日,為紀念「五四運動」而設。事實上,臺灣一度也過「五四青年節」,直到1954年,臺灣才改為3月29日——— 為紀念1911年4月27日 (農曆三月廿九)廣州黃花崗起義的殉難烈士,而他們大部分是青年人。

至於「五四」,目前仍是臺灣重要節日之一,不過已改為「文藝節」。

兒童節:臺灣兒童別忘了孔祥熙  

在大陸,兒童節是「六一」,臺灣小朋友在大陸看到「歡度六一」標語時,很可能如「丈二和尚」一般。臺灣兒童節是在4月4日,其來歷可追溯到1931年。當時由孔祥熙發起的「中華慈幼協濟會」呈請政府響應「國際兒童宣言」,以重視兒童權利、反對虐殺兒童,提議每年4月4日為兒童節,這個建議後被國民政府採納。

孔祥熙

禁菸節、鐵路節:有關清朝的事兒  

大陸在每年5月31日「世界無菸日」那天舉行活動,以提醒人們「吸菸有害」。而臺灣的「禁菸節」要晚幾天,在6月3日,是為了紀念林則徐的「虎門銷煙」。6月9日是臺灣的「鐵路節」,為了紀念中國自建最早鐵路——— 唐胥鐵路(在河北境內,1881年建成)的通車。

八八節:中國人自己的父親節  

中國父親節在臺灣還保存完好,在8月8日,故又稱「八八節」,其起源可追溯到抗戰末期。1945年的8月8日,在上海的愛國人士發起 「父親節」,來頌揚抗戰中為國捐軀的父親們。抗戰勝利後,當時的政府批准了吳稚暉、杜月笙等社會名流的呈請,定「爸爸」諧音的8月8日為全國性的父親節。

軍人節:為慶祝抗戰勝利而設

臺灣的軍人節是 「對日抗戰勝利日」,1945年9月3日,日本在南京正式向中國政府遞交投降書。1955年臺軍方確定每年9月3日為軍人節,那天各軍種都有慶祝活動,臺當局領導人、「五院院長」還將親臨「忠烈祠」,拜祭殉職的軍人。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率官員出席軍人節紀念活動

體育節:大陸六十幾年前也有

近80年前,中國曾有過體育節,這個節日被臺灣一直保留至今。為增強國民體質,支援抗戰,國民政府於1941年公布 《國民體育法》。次年初,行政院批准了教育部關於規定9月9日為體育節的建議。1942年9月9日,首屆體育節在「國統區」舉行,各地舉行一系列武術競技活動。

教師節:至聖先師的誕辰日

與大陸教師節相比,臺灣的這個節日更顯「古味」悠長。早在1939年,國民政府教育部便規定孔子的誕辰日八月廿七為教師節。後經測算,孔誕換算成陽曆為9月28日。1952年,臺當局正式將教師節改為9月28日。直至今日,每到這一天,臺灣各地孔廟都將舉行祭孔大典,教育部門還會舉辦大會,獎勵師德優良的老師。

島內學生參加教師節慶祝活動

相關焦點

  • 民進黨「去中國化」花樣又翻新,這次盯上臺灣華航
    近期有網友在美華盛頓佩恩機場拍攝到一架新塗裝的臺灣華航飛機,引人注目的是莫過於華航固有的「鬥大」的「CHINA AIRLINES」英文字樣被大幅縮小並移到了機尾處。新塗裝華航機身,民進黨又搞「去中國化」把戲「臺獨政客」對華航新塗裝洋洋得意,殊不知卻在國際社會上又鬧了一個大笑話。
  • 美國政客打「臺灣牌」是在玩火!
    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亞歷克斯·阿扎9日抵達中國臺灣地區,並於次日與臺灣地區領導人會面。此舉嚴重違反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精神,違背一個中國原則,中方已就此提出嚴正交涉。美方一些政客基於選舉政治需要以及遏制中國的冷戰思維,蓄意操弄臺灣議題,向「臺獨」分子傳遞錯誤信號,就是在玩火,小心引火燒身!
  • 他們竟想邀香港人去臺灣當兵!
    近日,鼓吹「臺獨」的「臺灣基進黨」的「立委」陳柏惟在臺灣「立法院」質詢時,提議可邀香港人赴臺當兵。消息一出,島內罵聲一片。據臺灣《中國時報》25日報導,陳柏惟與國民黨「立委」吳斯懷24日在「立法院」質詢時均關心「國軍」的戰力。陳柏惟語出驚人地建議民進黨當局開放香港抗爭者赴臺從軍,並取得公民權。
  • 唐永紅:「去中國化」導致臺灣政治混亂、社會撕裂
    蔡英文上任以來致力於推動「去中國化」,近一段時間,「去中國化」小動作又花樣翻新。諸如逼迫「華航」更名、臺灣「護照」為提升所謂「臺灣辨識度」而放大「TAIWAN」字樣、篡改歷史教科書、禁止發行大陸兒童繪文《等爸爸回家》,甚至還傳出計劃將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及改名。
  • 鬱慕明喊話臺灣年輕人:別做他們的馬前卒
    鬱慕明喊話臺灣年輕人:別做「臺獨」政客馬前卒新黨榮譽主席鬱慕明日前赴大陸出席紀念臺灣光復75周年學術研討會。臺灣中時新聞網25日消息稱,對於現今臺灣兩岸局勢發展,鬱慕明認為,現在民進黨當局執迷不悔,勾結外國勢力反大陸,這是不對的。兩岸都是一家人、中國人,年輕人不應淪為「臺獨」政客的馬前卒。
  • 臺政客發出「警告」,大陸會因此「威脅」臺灣
    實際上,臺灣地區曾打算在2021年對身份證進行更換,將紙質身份證改為數字身份證。這本來是一件讓民眾生活更加便利的措施,卻遭到了臺灣一些不懷好意政客的惡意曲解。這些政客聲稱,更換數字身份證將會有助於大陸「滲透」臺灣,影響臺灣民眾的個人安全。
  • 今天十一,臺灣慶祝嗎?看看大陸和臺灣節日的不同處
    可能很多人就好奇了,臺灣人會在今天慶祝嗎?  答案當然是——慶祝!  別高興太早,雖然臺灣人今天也慶祝佳節,但是他們只慶祝中秋,不過十一國慶。    可能有很多人好奇了,臺灣會過哪些節日呢?  臺灣  先把節日分為紀念日、民俗節日、其他節日。
  • 臺獨政客再發弱智言論,竟提議邀香港人來臺灣當兵
    近日,鼓吹「臺獨」的「臺灣基進黨」的「立委」陳柏惟在臺灣「立法院」質詢時,提議可邀香港人赴臺當兵。消息一出,島內罵聲一片。據臺灣《中國時報》25日報導,陳柏惟與國民黨「立委」吳斯懷24日在「立法院」質詢時均關心「國軍」的戰力。
  • 他們竟想邀香港人去臺灣當兵!島內罵聲一片,鬱慕明怒斥弱智言論
    他聲稱,聲援香港不能只用講的而已,要有實際做法,邀請香港人赴臺灣當兵有3個好處:「一是他們比我們還年輕;二是他們比我們還討厭對岸;三是可增加臺灣勞工人數。」而老謀深算的臺「行政院長」蘇貞昌僅以一句「這個我看可能要更慎重」進行回應。1985年出生的陳柏惟在2018年參選高雄市議員時慣用口頭禪「3Q(謝謝)」,因此被支持者稱為「3Q哥」。
  • 央視:妖言惑眾的臺灣政客,暴露出的只有無知、無能與無恥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臺灣島內以民進黨當局為首的綠營政客,就一直在不停地刷新人類「三觀」。從民進黨當局第一時間宣布禁止口罩出口,到拒絕湖北臺胞返臺,再到綠營民意代表推進修改臺灣健康保險制度……這些不負責任的民粹政客,通過一系列言行在島內成功製造出了一種叫作「仇中症」的「新疫情」。
  • 臺灣歷史教科書慘遭「去中國化」,張彬:這招非常毒!
    作者:年負民進黨當局把「去中國化」的手伸到教科書上已經是基本操作,但是2020年九月新學期開學的歷史新教材更是變本加厲。中國古代史被大幅刪減,總共就只有1600字。民進黨當局的本意是「洗腦」下一代,不過在「洗腦」到同時,臺灣學生也會失去許多應該有的價值觀。歷史「去中國化」從李登輝時代,歷史課本「去中國化」已經悄然展開。李登輝表面上主張一個中國,教育改革時,就把順序改成了先學臺灣史,到二年級再學中國史。他這個做法就已經把臺灣史和中國史分隔開。
  • 政客遊戲民眾買單 臺灣「燒錢」選戰何時休?
    柯文哲的真言,倒是折射出臺灣的選戰就是「燒錢」的政客遊戲。其實,不僅柯文哲打選戰苦於經費的壓力,甚至經費問題成為臺灣政黨政客選戰的「愁事」。但是,這種花錢打選戰的「鬧劇」和「演出」,臺灣民眾淪為政治的犧牲品和選戰的買單者。試問,這種「燒錢」選戰何時才休呢?眾所周知,2018年被稱為臺灣的選舉之年。臺灣的兩大黨派,民進黨和國民黨都期待贏得選舉。
  • 美國鷹派瞄準了臺灣地區,但中國大陸不會掉進他們的陷阱
    在川普時期,美國政府選擇與中國對抗的道路,採取全面敵視中國的態度,出臺了一系列敵視中國的政策,讓中美關係跌落到了低谷。特別是疫情以來,這些只會玩弄政治鬥爭的美國政客們把中國當成了其抗疫不力的「替罪羊」,不斷抹黑攻擊中國,並且在臺灣問題上屢次挑釁中國底線。最近這些鷹派又再次瞄準了臺灣地區,企圖讓中國大陸掉進他們的陷阱。
  • 澳議員:如果中國想採取強硬手段,澳大利亞也可以承認臺灣
    文\白山隨著中澳貿易關係的逐步惡化,澳方甚至試圖在政治層面對中國「下手」,並發表「如果中國想採取強硬手段,澳大利亞也可以承認臺灣」的荒謬言論,可笑之極。據悉,中澳貿易關係在澳大利亞的「一意孤行」之下變得不容樂觀,尤其是國內煤炭出口產業遭遇重創後,澳方便開始了一系列的「反擊」活動,利用本國華裔「以華制華」,尋求「五眼聯盟」的幫助,最近,澳大利亞政客又想出打「臺灣牌」,稱「考慮正式承認臺灣」,試圖以外交手段來壓制中國,並發表了各種抹黑中國的言論。
  • 日本政客慫恿拜登「力挺臺灣」,我軍用「瀟灑走一回」敲打
    作者:刺客日本副防衛相中山泰秀日前叫囂,稱臺灣安全是「紅線」,因此鼓動美國新當選總統拜登「堅定」支持臺灣。據《海峽導報》報導,中山泰秀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咄咄逼人,下一批目標中有一個可能是臺灣」。因此,他「敦促」拜登對臺灣要採取川普同樣的立場。
  • 人民日報海外版:臺灣藝人說我是中國人何錯之有
    臺灣藝人羅志祥日前在北京說了句「我們都是中國人」,臺灣網友的罵聲就刷爆了他的社交媒體。  從法理、歷史、文化和現實角度,臺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這是一個基本的事實。臺灣藝人說「我是中國人」何錯之有?
  • 「去中國化」?臺灣有人建議臺北故宮改名「華夏博物館」
    民進黨當局「去中國化」令人髮指!新學期伊始,去「中」播「獨」的臺灣教材再次招致聲討。有島內歷史老師向臺媒投訴,最新版初中二年級歷史課本「三國消失,武后不見」。經查證,新課本第一章「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被刪到只剩短短4頁,2400年歷史僅以1600字講完,歷史人物幾乎只提到秦始皇,漢武帝等均匆匆帶過,信息簡化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 臺灣部分年輕人價值觀為何錯亂?看看民進黨「108課綱」你就懂了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臺灣部分年輕人價值觀錯亂這些年輕人的價值觀真的開始錯亂了嗎?他們這套雙標是怎樣產生的呢?是怎麼樣的教育讓這些年輕人的價值觀如此的扭曲?其實和島內「臺獨」勢力有著莫大的關聯。這些「臺獨」分子一直在扭曲歷史,試圖讓後代們「去中國化」,這也讓這些年輕人從小就接受著「反中」的教育,特別是如今臺灣的歷史教材已經正式將臺灣從中國史上抹去。
  • 趁著疫情落井下石的美臺政客,是不是忘了有個詞叫「秋後算帳」?
    眼下新冠病毒疫情備受國際關注,已有多國向中國表達了堅定的支持態度,並捐款捐物,共度時艱。但讓人意外的是,有一部分國家和地區的政客卻不斷挑戰人類底線,在中國危急時刻,向中國落井下石,行為令人不齒。除了美國人「單出頭」,臺灣的民進黨政客也早已按捺不住攻擊大陸的急迫心情,通過多種政治操作,將疫情問題導向意識形體,有意與美國來一場「二人轉」。趁人之危,落井下石,都是無恥之舉。在此更要奉勸這些抹黑中國大陸、顛倒是非的無良政客,多行不義必自斃!趁人之危,難逃秋後算帳。
  • 賴羽峰:美國政治正在「臺灣化」
    我想從海外國人的角度談一些觀察。國內輿論海外疫情大暴發時,看到對一家三口隱瞞病情回國的報導的評論後,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評論的觀點基本上可以總結為「國外的別回來」和「回國一切費用自理」兩種態度。後者是合理的,但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在海外國人面臨生命威脅的時候,這樣的評論有點缺乏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