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結束的這個周末,是屬於艾莎的一個周末。
基本你去內地的每一個影院,都宛如大型兒童cosplay現場,能看到烏央烏央的艾莎,浩浩蕩蕩朝你奔來。
上面的描述,似乎是很多朋友這幾天在影院的遭遇。
倒不是想吐槽啦,只是藉機描述一個事實:
《冰雪奇緣》系列真的很火!
當下男孩子們的偶像是誰,我並不太清楚。但大多數小女孩(尤其10歲以下),基本都很愛艾莎。
一個獨立、自主、能力強大,尤其是:總有漂亮花裙子的漂亮女人,也算是完美ICON了!
而當初那首紅遍每個幼兒園的萊特狗,也是生生流行了好幾年,成為迪士尼動畫的代表歌曲。
於是,當它的續集,《冰雪奇緣2》上映的時候,大家自然給予了更多的關注。包括本片在內地的票房,也遠超過上一部(上一部《冰雪奇緣》的票房,其實只有將近3億)。
而這一部《冰雪奇緣2》,僅用一個周末就成功破三億了。
那麼,新上映的《冰雪奇緣2》真的就比《冰雪奇緣》第一部更好了麼?
恐怕,很多觀眾並不是這麼認為的。
因為,相比第一部,本片在評分上,其實並不好看。
我們先看下外媒。
爛番茄的媒體專業評分,《冰雪奇緣》90%媒體新鮮度,7.69分。
可6年之後,製作更精良的《冰雪奇緣2》卻只有75%的新鮮度,6.69分。
而且,這個分數應該還會再跌,因為我是看著這個評分,在這個周末,一路從7.6到7.5到7.4,再到7.3分。感覺最後會在7-7.2分左右浮動?總之,相比上一部,已經生生掉下來一分,僅從評分上,已經算不上迪士尼的動畫佳作了。而另一種聲音則是,
《玩具總動員4》明年的奧斯卡動畫長片獎,應該穩了,因為人家還是8.7分呢那麼,這部很多人的年度期待,被大家寄予厚望,明年奧斯卡動畫片最熱門選手的《冰雪奇緣2》,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大的評價落差,並且跌出奧斯卡種子選手範圍呢?為了更好探討這個問題,我不但跑去看了《冰雪奇緣2》,還專門重溫了《冰雪奇緣》第一部(為此還花了我好幾十買了某視頻網站的會員)
當然,這也有個前提,就是要有《冰雪奇緣》第一部作為比對。獨立來看,《冰雪奇緣2》還是挺多亮點的,起碼好萊塢動畫,有人家的基礎分。尤其在視覺方面,更加突出,也更進步了。
但是,作為一部被大家寄予厚望的熱門動畫的續集,僅是現在的狀況,還是遠遠不夠的。最讓人難以接受的還是,以反套路、反設定為大家所喜愛的《冰雪奇緣》,在它的續集,反而開始保守、停滯不前了。
還是讓我們先回憶下,《冰雪奇緣》第一部的驚喜在哪裡吧。《冰雪奇緣》的故事,其部分靈感來源於安徒生的動畫,同樣屬於「迪士尼公主動畫」之一。
影片的設定非常有趣,公主、王子、城堡與王國,永不缺席的愛情。僅是這些元素,你一定會以為,這又是萬千套路公主電影之一:美麗的公主、邪惡的繼母、勇敢的王子,真愛戰勝一切……然而,在《冰雪奇緣》的觀影過程中,你會發現,影片一直在打破你的慣性認知,不停的突破、反套路,來給到我們驚喜。比如, 妹妹安娜一開始的設定是一個戀愛腦公主,一心想找個帥氣的王子嫁咯,特別符合傳統王子與公主電影的劇情設定。而且,她還真就迅速遇到了自己的白馬王子了,倆人還馬上訂婚了。因為,那個王子並不是真命天子,反倒那個駕馴鹿馬車的傻小子才更適合自己(你看,連坐騎都換了)。於是,王子與公主的套路神話,在《冰雪奇緣》蕩然無存。更反套路的是:安娜的「真愛」竟然是:她的姐姐艾莎!當然,當然,這可不是什麼組CP,人家就是正常的姐妹情罷了。
只不過,創作者就是想打破你的思維定式,用一些小手段來給你意外。誰說真愛就只局限於男女之間的愛情了,親情同樣是愛的一種啊,姐妹之間真摯的情感當然也算真愛!實際上,這種設定,就是想要反常規、反公主電影的固定套路。讓你意想不到,去打破常規。尤其艾莎這個角色,更是變成了一個非常獨立、自我意識,不依附男性的獨立女性形象,這也與這幾年的主流思潮相對應。就是在這一系列的反套路與反轉之後,《冰雪奇緣》才會如此受歡迎。
也是因為,大家已經厭倦了那些老掉牙的公主愛情故事,希望有點新鮮東西。
更何況,影片還有一大票特別好聽的歌曲,非常好的視聽享受。沒錯,我剛剛又重溫了一遍《冰雪奇緣》,還是覺得那個故事非常有趣,新鮮,有想法。喜歡這樣突破自我的電影。你會發現,幾年時間,迪士尼不但沒有什麼新的突破,反而更保守了。
是啊,是啊,技術方面,迪士尼確實更棒了。《冰雪奇緣2》的畫面確實更加華麗了,那些魔法場面,大銀幕的表現力嘆為觀止。尤其是艾莎在海面上以及之後幾場戲,基本就是動畫視覺大炫技。某種程度上,《冰雪奇緣2》的故事,大概只是上一部的衍生小插曲。因為在上一部裡,其實艾莎已經解決了自己的問題,不再關心別人怎麼看,專心做自己,let it go 了。明明已經很圓滿了,但是,為了可惜拍續集,繼續賺錢,故事也要繼續編下去。比如,在第一部的開始階段,就已經因海難喪生的父母,則要給他們一個喪生的理由。是的,雖然並不需要什麼理由,畢竟倆人在第一部喪生這一劇情設定,只是為了讓艾莎與安娜更快成長、去面對他們一直不肯面對的問題。但是,為了有故事,他倆的喪生,還是在第二部,有了更多的原因,並帶出更多的背景,還去解釋了,艾莎為什麼會有冰雪魔法這件事。這時候,除了普通人類,又引入了相信魔法的北地人,又是兩個族群的大矛盾,又是種族融合大和解。沒錯,剛剛在迪士尼真人電影《沉睡魔咒2》中發生的劇情設定,《冰雪奇緣2》也再次重演。不得不說,迪士尼確實太愛這個族群矛盾與和解的主題了。
而除了這個之外,《冰雪奇緣2》似乎也就沒有什麼其他表述了。艾莎再次試煉了自己的勇氣與擔當,安娜再次表演了一次姐妹情深。兩姐妹又一次換著解救了對方。
雪寶仍然在承擔著段子手的設定,克裡斯託夫變成了一個蠢蠢的、只知求愛的傻小子(而在上一部,他還是有英勇的一面的)。
總之,《冰雪奇緣2》並沒有在劇情方面,給到我們太多新的東西,反而走回了一個有些舊,有些自我重複的老路上。
大家都知道第一部《冰雪奇緣》的音樂特別好,歌都超好聽,傳唱度也極高。所以,《冰雪奇緣2》也把很大重心,放在了歌曲部分。不過,很多人都有個感覺,這一部的歌曲特別多,且無趣。實際上,相比上一部,《冰雪奇緣2》在歌曲總量上,並沒有增加,但是,為什麼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會覺得歌多了呢。
主要還是因為,《冰雪奇緣》裡面的歌,使用得非常巧妙,且高效,歌曲是參與敘事的,每首歌都與劇情緊密相連,通過一首的演唱,你基本就對這個角色建立了印象,它幫助影片確立角色形象,並深化她。就好像那首膾炙人口的《let it go》,那是艾莎在受盡歧視,擔驚受怕這麼多年之後,內心的一種解放,她用歌曲把心裡的壓力釋放出來,配合純熟的視覺畫面,會特別釋放,這個角色也就立住了。而安娜一開始的那首戀愛腦的歌,雪寶讚美夏天的歌,安娜與艾莎姐妹對唱的那首歌,都對劇情或角色性格,有非常大的幫助。甚至是,影片一開始的那首採冰號子,都非常有情景的代入感。而在《冰雪奇緣2》,會有特別明顯的,為了唱歌而唱歌的感覺。你會開始希望,歌曲能少點,有些地方可不可以不要再唱了。
尤其是克里斯多福反覆求愛苦無機會的那首,以及安娜之後展示思念的那首。明明之前的劇情都已經明確傳遞過類似的觀點了,卻又要以歌曲的方式,重複一遍。全片看下來,大概也只有艾莎變身那首歌,配合畫面,還是很好聽的。但也,遠不如第一部的幾首歌曲給人的衝擊感了。
這也是覺得《冰雪奇緣2》很套路的原因吧,你們不是很愛上一部裡面的音樂麼,那麼這一部就繼續給你,拼命給你,不停給你,卻忘記了歌曲是要服務影片本身的。
當然,我知道,很多觀眾,還是很愛《冰雪奇緣2》的,估計上面說那麼多,也會有朋友不開心。之前馬丁·斯科塞斯說漫威電影不是cinema,而是主題公園。那麼,迪士尼動畫,可能更像大型周邊衍生品宣傳廣告吧。
比如,在《冰雪奇緣2》裡面,艾莎又一次,是的,又一次變身了。服裝和造型,全特麼變了。而變身之後的艾莎,對小朋友們的意義就是,需要購置全新的艾莎裙子、艾莎手辦以及各種艾莎周邊了呦!因為你之前的,已經過時了呢。可以想像,在下一部《冰雪奇緣3》上映的時候,會有一大票,穿著新款艾莎裙子的小朋友,朝你,滾滾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