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們說了要做一個加溼器功能的對比,今天,加溼器能力對比測試橫評,它來啦!
是的沒錯,今天我們就要給大家來試試比國際大牌戴森還要厲害的秒新AirWater A3。
上集我們說到了AirWater A3之所以敢說比國際大牌還要強,主要就是靠遠高於其它品牌的加溼量和加溼效率。(點擊此處播放上集)
那麼究竟AirWater A3的加溼量和加溼效率怎麼樣呢?
我們選取了價格4000元左右的戴森AM10和巴慕達加溼器,進行加溼量和加溼效率的對比。
實驗一:
15平米房間加溼到50%橫評大挑戰
我們在北京選擇了一個面積十五平左右的房間,看看這三款加溼器,到底會有什麼樣的表現。
屋內的起始相對溼度控制在24%左右,室外溫度是13度左右,室內溫度23度左右。
我們關閉門窗,房間內保留新風空調的出風口(出風口對加溼效率會產生影響),每臺機器都調到最大檔位,看看1個小時之內,誰能先把房間加溼到50%的相對溼度?
為了實驗結果的相對準確,我們在房間內也設置了多個溫溼度計,來作為數據的參考。
讓我們先來看看戴森的AM10超聲波加溼器會有什麼樣的表現?
在長達一個小時的測試中,戴森AM10最後也只能給房間加溼到32.63%的相對溼度,是完全達不到40%-60%的合理溼度範圍的。
而且我們看到PM2.5的數值是一直在增長的,測試結束的時候已經高達184,汙染情況比戶外還嚴重,這就不僅僅是加溼效果達不到的問題了。
由於我們的測試儀器距離加溼器本體有一定距離,所以數值的升高並不是像網傳的那樣,是由於大量水霧噴出讓測試儀器產生誤判。
現場的記錄人員也告訴我們,測試進行到後面,呼吸感覺明顯變悶了,眼睛也開始有些酸脹。
所以像戴森AM10這樣的超聲波式加溼器,如果你控制不好水質,長期使用下來,危害是很大的。
那我們再來看看,價格4000元左右的巴慕達加溼器在1小時的加溼測試中有什麼樣的表現吧?
我們可以看到,巴慕達加溼器作為一款蒸髮式的加溼器,並沒有像戴森AM10那樣,提升房間內的PM2.5數值,基本沒有汙染的風險。
在24分40秒的時候,也能夠將室內相對溼度提升到40%,可惜的是,直到一個小時測試結束,巴慕達加溼器最終也只能將室內提升到43%的相對溼度,距離我們目標的50%還是有些差距的。
看來即使是4000元這個價位的加溼器,也不能說讓我們的房間環境保持長時間的舒適。
就算價值4000多塊,也並不代表這個產品就是真材實料的強大呀。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秒新AirWater A3的表現。
在開機僅僅10分鐘的情況下,Airwater A3已經將房間內相對溼度提升到42.78%,超過戴森和巴慕達,在開機23分55秒的情況下,已經達到50.22%的溼度,後續也基本沒有低於50%,PM2.5的數值甚至還降了一些,可以說圓滿完成測試。
OK,那麼我們看到,在測試加溼量的過程之中,秒新AirWater A3的加溼效率是最高的,在規定時間之內,就達到了50%的加溼量。而戴森和巴幕達加溼器,都沒能達到這個標準。
這麼短的時間,你到家洗個澡,吃點水果,臥室就已經非常舒服了,完全不用擔心乾燥帶來的各種痛苦。
在加溼這件事上,秒新AirWater A3確實表現非常不錯。
他們在做廣告宣傳的時候甚至打出了9平米臥室在10分鐘之內就能讓相對溼度達到50%的口號。
誒,那既然他們說了,我們也要來較真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這麼厲害?
我們找到了一個11平米的臥室,比實際宣傳說的標稱9平米還大一點,要求更高,關閉門窗,以30%的起始溼度開始測試,看它到底能不能在10分鐘的時候加溼到50%的相對溼度?
結果讓人想不到,不到8分半的時間,秒新AirWater A3就把房間內加溼到了50.85%,10分鐘的時候已經達到了52.72%,看來這個宣傳還是保守了一點,加溼的效果確實是非常不錯的。
而且在你使用的時候,AirWater A3也並不是保持最大檔位持續加溼,而是在你設定好目標值之後,保持房間內的相對溼度在目標值上下,這個就是AirWater A3的恆溼功能。
我們上期也講過了,通過天氣數據和房間內的溼度數據,秒新AirWater A3會智能判斷整個房間內的溼度環境,最終給機器下達調整風力的指令,保持屋內的溼度維持在設定值。
市面上有很多把恆溼作為賣點的加溼器,那麼我們依舊選擇市場價錢4000元左右的巴慕達加溼器作為對比產品。
這次我們直接找了個將近30平米的臥室,看看在這個非常大的臥室環境下,秒新AirWater A3還能不能有良好的加溼表現和恆溼效果?
在初始溼度24%的情況下,AirWater A3用11分25秒就把房間加溼到了40%相對溼度,在44分12秒的時候也是成功加溼到50.03%,並且直到兩個小時測試結束,房間內的溼度基本都在47%-52%之間浮動,非常舒服,PM2.5的數值也完全沒有增加,不用擔心汙染問題。
而巴慕達的加溼器直到兩小時測試結束,也最多只能給房間加溼到40.8%,就更不用說恆溼的效果了。
實驗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即使是價格4000元左右的加溼器,在恆溼這件事上,還是很難達到好的標準。
但是反觀秒新AirWater A3,在恆溼這件事上的表現是非常不錯的。
這個我們上集也提到了,實際上就是AirWater A3依靠分體式的溫溼度計,達到數據的可視化,然後通過手機、溫溼度計、機器本體之間的數據傳輸,通過Air OS進行智能化的判斷,軟硬體結合,最終達到恆溼的作用。
關於軟硬體結合這件事,其實跟秒新這個品牌關係比較大。
秒新的創始團隊,其實最早都是做軟體創業出身的,從做軟體轉到做硬體,自然在產品形態和功能的思考上會有更多的考量,在充分考慮用戶真實需求的情況下,儘可能地完善產品,才能在產品市場上搶奪更多的先機,就比如秒新的新風機,在市場上也是廣受好評。
也正因為如此,秒新在恆溼這件事上的考慮就會比常規的產品要多很多思考,達到的效果也會更好一點。
一款產品需要考慮的地方有很多,想要做得足夠完美,就需要考慮各方面的情況。
由於空氣淨化器主要是在睡覺的時候使用,所以噪音的處理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在進行更大平米房間溼度測試的同時,我們也特地準備了分貝儀來進行測試。
我們提前測試了在未開機狀態下,環境的聲音。經過我們對機器開啟兩個小時的噪音檢測,最終得出AirWater A3在這種噪音環境下的表現。
在加溼器全力運轉的情況下,房間內的噪音基本在48分貝左右,而當加溼器工作到55分鐘,降檔維持恆溼的時候,房間內的噪音已經降到40.5分貝。再往後,房間內的噪音基本上保持在了40分貝以下(基本也就是36分貝左右),機器運轉的聲音你已經不容易察覺到了,再加上合適的溼度,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棒的睡眠環境了。
對於絕大部分北方朋友來說,擁有一款這樣的加溼器,已經是完全足以應付30平米的臥室了。
當然,其實測試做到這裡,再加上我們上集的上手體驗,其實我們已經能看出秒新AirWater A3是一個功能強大,體驗細節已經非常不錯的產品了。
但是在產品的設計上,其實秒新還做了一些別的細節。
機體的內壁除了有這個紫外線的殺菌燈長時間照射,同時加溼網也是採用的抑菌材質。
在工作的過程中,把水箱裡的水通過無線供電揚水器抽到加溼網頂端,反覆衝刷,衝洗加溼網,形成一個水路閉環,保證整體的殺菌效果,從而大大降低汙染室內空氣的風險,同時也解決了加溼器容易有異味的問題。
而且我們看這個空氣濾網,它是支持取下來水洗的,拆卸非常簡單,減少了更換耗材的成本。
總的來說,細節非常多,像是水箱底部的無線電揚水器,採用無線的方式減少線路設計,保證安全和機器的壽命,這些都是AirWater A3在細節上的處理。
結合我們這個上下集的內容可以看得出來,秒新AirWater A3是一款比國際大牌還要強的產品,而且價錢也比國際大牌的產品要低不少。怎麼做到這些呢?關鍵就在於,在產品上下的功夫。
其實我們說現在的很多工業上的技術,我們國家是完完全全可以做得出來的,怎麼做一個好的產品,其實就是看你能不能真正潛心下來,理解用戶的需求,體察用戶在使用產品時的每一個皺眉頭的瞬間。
這一點,不是說產品賣得貴就一定好。像是加溼器這樣的產品,北方的朋友其實是非常需要的,但是在選產品的時候,你是選擇一次買個好的,還是說在一次次的湊合與失望中去嘗試呢?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希望說一次就能買到自己滿意的產品。所以我還是那句話,用戶有自己的選擇權,但最棒的產品,永遠是讓用戶做最少的選擇。
技術的發展,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我相信在未來,會有更多我們需要的產品,真正體察用戶需求,讓用戶少皺眉頭。
希望大家在這個冬天,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舒適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