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郵政局統計,5月我國快遞業務量完成73.8億件,同比增長41%,快遞業務收入完成771億元,同比增長25%。快遞業在疫情後期逆勢增長,業務量增速創2018年2月以來新高,快遞業復工達產快於預計、好於預期。而作為後疫情時期第一場「全民購物節」,這次「6·18」被賦予了更多期待。電商卯足了勁兒,快遞也開啟了肉搏大戰。那麼,這個「6·18」,快遞價格會漲嗎?如何保證包裹更快送達?快件最終會投遞到哪裡……
告別疫情影響
電商盼「回血」
今年的「6·18」不同往常。
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社會活力也已恢復,但很多企業期待的「報復性消費」仍沒有出現。因此對今年的「6·18」年中購物節,電商平臺、快遞企業,甚至今年大爆發的直播帶貨平臺,都寄予了厚望,恨不得藉此告別疫情影響下的上半年。
「希望我們在2月失去的,能在6月找回來」──這個「6·18」,早已被電商平臺、快遞企業視作一次「回血之戰」。
實際上,今年的「6·18」戰線無疑被拉長了,從6月1日起,第一波的預熱活動已經開始。好在今年「6·18」一開售,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就紛紛傳來喜訊,表示戰績喜人,已經迎來了開門紅。
除了核心玩法,各平臺的物流能力也是「硬指標」。「昨天剛給孩子買的鞋,今天上午就收到貨了,太快了!本來還以為這種大型促銷得好幾天才能收到呢!」6月2日上午10點,家住河西區梅江的劉女士就收到了6月1日在天貓拍下的童鞋。
劉女士的快遞還不是最快的。有消費者笑道,今年買東西,頗有點「說曹操,曹操就到」的意思。據悉,菜鳥供應鏈在天貓「6·18」期間提前對預售商品進行下沉,全國多地的丹鳥配送站、菜鳥驛站將成為商品下沉的「前置倉」。
與行業內其他傳統倉配模式的「城市級分倉」相比,菜鳥供應鏈「預售極速達」商品下沉更徹底,離消費者更近,實現了「社區級分倉」。有批量包裹實現一小時送達,超過一半都可以在半天內送達,80%以上可以當日送達。
與此同時,今年「6·18」京東物流創新倉儲配送模式,把商品前置到站點來完成的首單配送。全國有20個核心城市落地一分鐘達模式。
在這樣的分鐘級配送新模式下,有媒體報導,6月1日零點剛過,家住河北邯鄲的杜女士就收到了在京東搶購的一款自拍杆,此時距離她下單僅僅過去了9分36秒。
集體調價未遂
漲價為啥這麼難
5月初,申通、百世、圓通、中通、韻達等多家快遞公司「不約而同」先後宣布漲價,引發熱議。
幾家快遞企業給出的理由也都相似。圓通快遞在5月8日發布的《告客戶書》中稱:全國範圍內的收費公路2020年5月6日零時恢復收費。為保障廣大客戶體驗,提供持續優質的服務,促進基層網點良性發展,將適當調整快遞服務價格優惠幅度,具體價格變動請諮詢對應網點。而百世、申通、中通、韻達的漲價理由也都「一脈相承」,均提到「全國範圍內的收費公路從5月6日起恢復收費」。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少消費者提出了質疑。有網友認為:「之前疫情期間高速公路通行免費,快遞也沒降價啊,現在恢復收費了,快遞怎麼馬上就漲價了?」
幾天過後,申通、百世、韻達紛紛撤除相關公告,圓通、中通也將公告進行了更新,不再使用「高速公路恢復收費」的相關表述。近日,記者再次走訪了我市多家快遞網點,工作人員均表示,價格近期並沒有變化,沒有出現公告中的「漲價」情況。
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快遞對電商過度依賴,導致其利潤空間持續被擠壓,只能通過漲價調節經營。
既然如此,漲價最終又為何無疾而終呢?
某通達系快遞企業天津負責人直言:核心肯定是競爭。「具體來說,有幾方面原因。第一,經過十幾年的運營,眼下幾家快遞頭部企業的利潤已經比較可觀了,各家都能合理地應對業務量的激增。第二,快遞企業背後,是越來越清晰的資本較量。大魚無時無刻不想吃掉小魚,一旦掉隊了就一無所獲,自然不敢輕易漲價;而小魚呢,也不能落後,否則就有被吃掉的危險。第三,通達系快遞廝殺的同時,後面還有極兔、京東等物流行業的新玩家跑步入場,老玩家怎麼還能掉以輕心?」
近幾年來,快遞行業的同質化競爭並沒有明顯改善。有分析稱,眼下快遞中,超過80%的快遞都通過公路運輸,所以高速公路收費導致快遞成本上漲一說,並非沒有道理。
「為什麼緊抓高速公路收費這一點不放呢?」上述天津負責人也滿是苦水,他表示,疫情期間,快遞企業也遭受了不少損失。「1月底我們停工了,2月底復工,但真正全面恢復正常差不多已經4月了。我們復工復產的過程中,人員工資、房租等,也面臨很大的成本。要真說高速公路收費,之前二三月不收費的時候,我們還真沒太享受,只有4月份,算是享受了一個月的政策。」
那麼,今年「6·18」之前,快遞還會漲價嗎?
業內給出了幾乎一致的答案:不會。快遞企業的大客戶終究是電商戶,市場依然殺得天昏地暗,「誰先漲價誰先死」,成了行業目前難以破解的「真理」。
大促業務量增加
快遞如何應對
由於今年「6·18」的活動時間被抻長了,「6·18」當天會有多少新增業務量,多家快遞企業表示,一些電商平臺還有預售活動,因此要到16日或17日,才能對18日當天的情況有一個較為準確的估計。不過,快遞企業也表示,同樣的,由於1日起電商就開始釋放優惠政策,因此不會出現前兩年「6·18」當天業務量明顯飆升的情況──從6月1日到18日之間,應該始終處於比較平穩的狀態。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