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開達 一個非主流畫風的非主流畫師
這篇文章中我會向你介紹我的photoshop圖層使用方法(進階篇),適合已經對photoshop有所接觸的朋友,建議你在閱讀這篇之前先看我之前的文章:
我的PHOTOSHOP圖層使用法(基礎篇)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著重介紹了如何使用圖層分組來有效提高繪畫的效率,而這篇文章中我將著重介紹蒙版以及各種圖層效果。全是實用乾貨,閱讀時可能會比較枯燥無聊,建議找個頭腦清醒的時候一邊閱讀一邊跟著操作哦~
什麼是蒙版呢?蒙版和橡皮擦的功能有些類似,不同的是,橡皮擦能「擦除」那些我們不需要的部分「留下」我們需要的部分,而蒙版能「隱藏」我們不需要的部分「顯示」我們需要的部分,蒙版與橡皮相比最大的優勢就是可恢復。繪圖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給自己留一個後悔的餘地是一種非常保險的做法,它的存在能幫助我們的作品經得起構圖上的大改動。當然,蒙版也不止有這些作用~
我們在繪製畫面時,常常會出現「覆蓋」的部分,此時常規的做法是把被覆蓋的部分線條用橡皮擦掉,如圖:
但這種做法也沒有了後悔的餘地,在畫圖過程中特別是複雜畫面的繪製過程中常常遇到需要調整位置或者需要修改的時候,如果用了橡皮直接把原來的線稿擦除再調整位置就不得不重新繪製缺失的部分了。
例圖中我擦除的部分就缺失了,需要重新補上。而真實畫面中線稿的複雜度可能遠遠超出這個例圖,要補上就是非常浪費時間的事情。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用到「圖層蒙版」,點擊畫面下方左邊第三個按鈕。
該圖層後就會添加了一個圖層蒙版,在蒙版上我們可以用筆刷直接繪製,而圖層蒙版上只能繪製黑色和白色,白色表示顯示,黑色表示隱藏。
對比一下選中圖層蒙版和選中圖層的狀態吧,前者只能畫黑色和白色。
在選中圖層蒙版時,我們選中黑色並塗抹就可以像橡皮一樣隱藏我們不需要的線條了。
在圖層蒙版上塗抹黑色的效果:
圖層窗口的圖層蒙版上可以看到黑色的部分。
右鍵點擊圖層蒙版就會得到這個菜單,
當我們選擇「停用圖層蒙版」後,剛剛隱藏的部分就會重新顯示出來。
圖層蒙版的存在給了我們後悔的餘地,節約了不少「修補」的時間。
我的建議是,在畫面中出現重疊和覆蓋的部分時,要擦除被覆蓋的部分時最好使用圖層蒙版,給自己「留下退路」。尤其是商業稿件,這將為你節約大量時間。不過這一步的實現也建立在「每個部分分層繪製」的前提之上,關於分層繪製的介紹請參考我的上一篇基礎篇。
之前我提到「蒙版能隱藏我們不需要的部分+顯示我們需要的部分」,顯示我們需要的部分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
如圖,假如我們想給這個圓添加一下過渡色細節,我們該如何保證這些過渡色不超過圓的範圍呢?這時我們就需要用到蒙版來幫助我們繪製的過渡色只顯示圓形的範圍。
找到底色圖層,按住command(mac)/control(win)滑鼠左鍵點擊它,
就會自動以該圖層色彩範圍建立一個選區
此時我們再在這個圖層上新建圖層,並建立該圖層的圖層蒙版。會自動根據當下的選區範圍建立圖層蒙版。
建立圖層蒙版後,我們在這個圖層上隨便「作妖」都不會超出圓的範圍。
當然,也有畫師是直接在選區中作畫,不再建立圖層蒙版,但是選區建立後流動的虛線對我來說實在是一種作畫幹擾,而且一旦建立圖層蒙版,就省去後期修改時再建立選區的麻煩,何樂而不為呢?
下面再來說一下另一種蒙版——「剪貼蒙版」。
剪貼蒙版和圖層蒙版的使用非常相似,剪貼蒙版是需要再兩個圖層之間實現的,下方的圖層會成為上個圖層的蒙版,或者說上面的圖層只能顯示下面圖層的範圍。
首先我們去掉剛剛為了限定範圍而設定的圖層蒙版,
畫面就會變成……
這時候我們只要讓下面的亂線圖層只顯示下面圓圈圖層範圍就好了,如圖:
而這一次我用到了剪貼蒙版:
點擊圖層窗口右上角菜單點擊「創建剪貼蒙版」或者使用選項後提示的快捷鍵均可。
剪貼蒙版和圖層蒙版都可以用來限定範圍,繪製細節,但它也有另一個作用,那就是調節顏色。畫面中的紅色點和紫色點在同一圖層之上,而我想讓他們都變成同一種顏色怎麼辦呢?
在點狀圖層上新建圖層,全部填充成紅色,然後創建剪貼蒙版就可以了。
而在紅色的填色圖層之下,無論我們畫什麼顏色都會顯示成紅色。這種剪貼蒙版的使用場景非常多,比如有紋理圖層正片疊底導致取色不準時,或者某一部分想調整顏色又不方便取色(比如圖層不透明度不夠無法取到填充用色時),還有想看清某部分需要把顏色調得對比更強而又不想改變當下圖層的顏色時……
蒙版講完了,來講一下圖層混合模式。混合模式的選項在不透明度的左邊,常用來對畫面進行色彩上的微調或者繪製光點之類的效果。不過我目前的畫面中其實很少用到這個功能,我目前的畫風比較「質樸」使用這些特效常會顯得不自然,有時過度使用還會使畫面僵硬。
下面簡單介紹幾種用法,首先就是「正片疊底」,這個功能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過,常用到紋理圖層上,模仿出在紙上繪畫的感覺。
濾色圖層,常用來繪製一些光點。下圖中,左右兩邊的光點都是選用同一顏色(橘色),不同的是左邊是正常混合模式,右邊是濾色混合模式。可以看出右邊的效果更強烈,會根據不同顏色的底色產生一些色彩變化。
柔光圖層,常用來繪製「發光效果」,下圖中左邊是正常混合模式,右邊是柔光模式,有一種淡淡的發光效果。同時,這種圖層也可以用來調節畫面某部分的亮度。
疊加圖層,右邊是疊加模式的效果,這種圖層常用來統一調整畫面的顏色,統一畫面的色調,但是使用疊加圖層後畫面的飽和度會提升,使用不當會使畫面僵硬。
我自己常用的圖層模式就只有這幾種,不過其他圖層模式也可以做出非常有趣的效果,你可以摸索使用一下~
下面再來說一下調整圖層,剛剛的圖層模式已經可以起到一些調整效果,但是要調整畫面效果還是要用到調整圖層。在這裡我只介紹我常用的調整圖層,其他效果大家可以自己摸索。
調整圖層後面都會有一個圖層蒙版,我們可以藉助蒙版來限制調整圖層的範圍。最基礎的就是「亮度/對比度」,這個我不用多做解釋。
然後是自然飽和度,這個調整圖層有兩個作用,有時候我們的畫面飽和度過高或者過於灰暗都可以藉助這個功能來調整。第二呢就是看畫面的明暗關係,可以把畫面調整成黑白的方便我們調整畫面的明暗。
色彩平衡,這個是統一調整畫面色彩的利器,它可以幫助你從「陰影」「中間調」「高光」三個方便去調整畫面,不過我目前的畫面中很少用到,更多用到照片美化中。因為常常發現調整後的畫面反而比不上原來的畫面有質感。
曲線,這個有點像是「色彩平衡」的升級版,不過它不是從明暗關係上分類,而是從畫面的「紅」「綠」「藍」色彩上對畫面進行調整了,這個功能我其實很少使用,更多地用在照片調整中。
調整圖層還有很多,感興趣的話可以花時間動手摸索一下效果,找到自己的使用習慣。這個每個一一介紹的話,估計每個都能寫一篇文章了。這裡只能做個拋磚引玉。
下面來講一下圖層/圖層組效果。
圖層窗口下方左邊第二個選項「fx」。
這裡有非常多的選項,如果好奇的話可以自行嘗試一下,都非常簡單明了,在此我只介紹自己常用的幾種效果。
首先是「外發光」
按照如圖所示外發光設定
可以得到這樣的效果,這種外發光的功能我偶爾會用在各種烘託氛圍的光點上。
調節點的顏色後還可以得到這樣的效果。
下面是可以用來仿造立體真實筆觸效果的「斜面」
可以達到這種立體效果。
換一種筆刷,左邊是原始效果,右邊是使用了斜面的效果。
描邊效果,顧名思義,就是給一個圖形描邊了,我在近期的作品中大量使用了這個功能。相比於直接用勾線筆刷勾邊,這種描邊來得簡單粗暴,比較機械化,適合各種比較概括卡通的圖形。
實際應用效果
最後就是「顏色疊加」效果,我常在給甲方交稿時使用這個功能。
因為我在繪製草圖時習慣分圖層分顏色,這樣方便我後期修改,但是給甲方提交線稿時這種花哨的效果非常影響畫面感,所以我常常會使用圖層組「顏色疊加」來統一線稿顏色。
不同於之前是設定單獨圖層的效果,這次是設定圖層組的效果。
這樣操作,不會改變原來的線稿顏色,調節起來也方便快捷。
photoshop圖層的功能還有很多,這篇文章絕對不能算是全面,只是把我自己在畫畫中常用的一些功能做個介紹,更多的還是需要你上手去嘗試。過渡依賴各種功能有時候甚至會降低繪畫的能力,用最基礎的筆刷最基礎的功能也能畫出好作品來。創作最重要的還是心。
希望這篇文章能解決你的一些疑惑~
你可能感興趣:
想養成個人畫風?你可以這樣制定計劃。
怎樣攻克畫畫老分心?聊一聊深度專注式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