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熔爐》;就像是影片最後所說,我們努力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讓世界改變我們。電影中所做的事情,現實中也有人再堅持,我們同為世界的一部分,我們會因為別人的悲痛而感傷,我們同樣對抗著世界,追求著美好。
2、《素媛》;看的心疼,心疼素媛,也感動於父母對她的愛,可悲的在於這是真實事件改編的,犯罪嫌疑人這個月就出獄了,而且他的性表現十分明顯,這樣的人放出來不會再危害社會?看了之後真的真的很難過,特別是素媛那句:我是不是做錯什麼了。
3、《七號房的禮物》;電影就是這樣能夠給人力量的產物,讓你認識生活、認識社會、認識人性。如果問我為什麼想要個女兒,看完這部電影誰不想有個女兒。韓國導演是不是都這樣,把電影拍成一隻無形的手,一把揪住你的心,往死裡蹂躪。
4、《孩子們》;已知的結局絲毫不影響觀影感受。前後兩部分的故事情節一直能抓住眼球。沒有結局的案件,看下來卻並不覺得拖沓,情節可能較真實案件有演繹,但情緒渲染的很到位,那種喪子之痛讓人感同身受,父母的無助讓人悲憫,兇手的無情讓人憤然!
5、《梨泰院殺人事件》;敢拍敢播,羨慕這樣的媒體環境。回到影片,全片最諷刺的一句話是為艾利克斯辯護的律師高呼,「天使是站在我們這邊的」,明明就是在為惡魔辯護,雙方各自修改口供,顛倒黑白,這樣的一定是墮天使吧,法律面前死者家屬如此無助,他們就是看這群資本勢力在現場編排醜陋的舞臺劇,惡魔就這樣活了下去,而且活的多姿多彩,惡有惡報,多數是一種自我安慰吧。
6、《南營洞1985》;韓國現實題材電影《南營洞1985》暴力裸露只為還原那個野蠻的時代該片因含有頗多暴力鏡頭,最終將如何定級一直頗受關注,日前韓國影像等級委員會(影等委)最終將《南營洞1985》定級為「15禁」,「影等委」給出的理由是「希望讓更多的人了解到27年的慘劇真相」。
7、《那傢伙的聲音》;第一次看綁架案電影,主要展現被害者家屬的,作為觀眾,觀影全程都在備受煎熬,再一想到是真實事件改編,那對父母真是如在地獄一般被折磨,太可憐了。其實罪犯並沒有多麼的高明,礙於當時的技術水平和警員能力,才釀出了悲劇。男女主的演技真是精彩,特別是男主,極具代入感,看的人心碎。
8、《追擊者》;感觸最深的是美珍,看到她終於逃出來心裡鬆了一口氣覺得世界還是美好的,等到她逃到小商店打電話給大哥沒接時,我就有不好的預感了,最後那個殺人犯要對她動手了我沒看,因為不想看見美珍的絕望,我居然有種感覺,她要是在那棟樓裡死了就好了,從恐懼中醒來看到希望最後是絕望,導演太壞。
9、《辯護人》;勇氣二字聽多了便被劃為心靈雞湯,可看真正的英雄,會羞愧,不是因為自討比較,而是因為對勇氣的理解與詮釋其實淺薄。與強權爭辯,為民主發聲,電影再現的是大作為。如果英雄是少數,至少我們可以醒悟,不求挺身而出,只求遠離緘默。
10、《蚯蚓》;這是一部校園暴力片,和蚯蚓這種終生蟄伏在陰暗潮溼的泥土中的低等級生物沒有一絲毛的關係。施暴的對象是一漂亮女生,為什麼要漂亮,因為唯其漂亮才能讓人聯想到狂風暴雨中瑟瑟發抖的孱弱的,柔美的花朵,才能激發起人們心中最大的善意。施暴者是一群權貴及富家子弟,為什麼是權貴及富家子弟,因為唯其是權貴及富家子弟才能激發出人們心中最大的共憤。
十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韓國電影,真的太敢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