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樣打版抄襲,為什麼莆田沒有ZARA?-虎嗅網

2020-12-12 虎嗅APP


曾經的快時尚四大天王,最近混得一個比一個慘。


優衣庫在中國店鋪銷售額只有疫情前的60%~70%;


H&M全球銷量暴跌57%;


Zara全球裁員25000人,關店3000多家,討債的供應商們已經準備上門討債了。


最慘的是Gap,停了8萬名員工的工資不說,還欠了一大筆房租水電費,銀行裡剩下的錢甚至不夠撐到年底,在破產邊緣瘋狂試探。


快時尚的衰落,可以怪疫情來得那麼洶湧來得那麼深,也可以怪廣大消費者太窮了,關鍵時刻沒能報復性消費一把,配不上各位資本家的努力。


但根源在於,過去幾年,快時尚在國內甚至世界範圍內,都出現了大範圍的衰退。


2018年,TOPSHOP 關閉天貓旗艦店,NewLook 關閉中國店鋪和天貓旗艦店;


2019年,Forever 21宣布退出中國市場,隨後申請破產。


2019年底,Gap集團宣布,Old Navy(老海軍)將於2020年撤離中國市場。


先說結論,在我看來,快時尚如今這一地雞毛,根源都在於「快」,更具體一點說,是在於「慢不下來」。


這次,我想從時尚界最快傳說——Zara這個品牌開始講起,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條賽道上的玩家,如何成於速度,也敗於速度。



眾所周知,Zara有三大黑點:質量差、廉價、抄襲。


但很少人知道,這三大黑點甚至比Zara這個品牌更早出現。


1963年,27歲的zara創始人阿曼西奧·奧特加,還在拉科魯尼亞一家高級成衣店打工。那時他還沒有想到,出門只靠自行車的自己,未來會成為「歐洲最快的男人」。


為了補貼家用,奧特加和妻子家人開了個名叫GOA的服裝小作坊,做嬰兒搖籃和睡袍來補貼生活。


GOA就是Zara的前身。


在當時,一件高級睡袍價格昂貴,而普通睡袍幾乎就是安了兩個袖子的麻袋,毫無美感可言。


奧特加發現了這個商機,於是和妻子在不足100平米的小車間裡,拆了一條外地出產的高級睡袍,打版山寨出了第一批廉價睡袍。


打版,從此成為刻在Zara骨頭裡的基因。


奧特加拿著這批貨放在自己工作的成衣店去銷售,每件售價98比賽塔,約合當時還不存在的歐元,大概是0.5歐,這價格,四捨五入等於白送啊。


GOA生產的睡袍,用的是劣質布料,掉色嚴重,甚至有的洗過一次就再也沒法穿了。


第一次送貨上門的時候,店主的表弟看到貨物居然是這個質量,直接把奧特加暴打了一頓。


但市場是誠實的,這批睡袍雖然質量差,但比同等價位還是稍有優勢,而且有剪裁,有設計,甚至獨家推出了超大碼睡袍。很快成為了當地爆款,供不應求,奧特加的事業就此起步。


商業的弔詭之處就在這裡,我們以為的黑點,換個角度就成了優勢。質量差意味著低成本,廉價意味著平民化,抄襲意味著有設計感。


這三點,完全就是後來Zara的品牌定位。


質量差、廉價和抄襲都不是什麼好詞,但是Zara把他們糅合到一起,就成了「高街時尚」。


高街時尚,就是「一流的設計、二流的面料、三流的價格、一線品牌的形象」,針對的市場受眾就是希望用便宜價格買到高逼格的人群。


時至今日,Zara每次進入新市場,一定會選擇最大的城市,最核心的商圈,最顯眼最大的店鋪開設旗艦店,並且毗鄰頂級奢侈品。美國市場先搶紐約,法國市場先搶巴黎,都是基於這一邏輯。


核心地段,加上Zara寫輪眼一般的設計理念,極大滿足了消費者的虛榮心,也一定程度上衝淡了Zara品牌的低端感。


Zara就是高街時尚的標杆。



找到了定位,奧特加選擇加大力度,把觸手伸向了男士睡衣和童裝,當起了服裝生產商。


有品牌,有生產線,除了沒有自己的門店以外,奧特加儼然是一名小有成就的鄉鎮企業家了。


另一個問題開始困擾奧特加:利潤。


服裝零售是一個高毛利行業,許多品牌店的毛利能達到50%甚至更高。但絕大多數的利潤,都被商店收入囊中。


我們在服裝批發市場買到的,和shopping mall裡買到的商品,款式設計可能一模一樣,但價格可能差出5~10倍不止。這中間的利潤,除去物流、倉儲以外,就是被門店賺走了。


本來可以靠低成本快速搶佔市場的奧特加,不得不忍受商店在自己廉價的商品價籤上多加50%的價格,還拿走大頭利潤。


真正讓奧特加意識到開店重要性的,是1973年開始的石油危機。


石油危機讓破產潮席捲了整個歐洲大陸。1975年,一家德國經銷商取消了一筆大訂單,差點讓奧特加破產。奧特加在做了12年服裝廠老闆後,終於意識到,擁有自己的服裝店,才能真正把利潤和主動權抓在自己手上。


於是就在這一年,第一家Zara服裝店開業了。


開店意味著有了選品權、定價權,可以自由決定促銷方式和主打款式。


更重要的是打通了生產和銷售,奧特加終於可以肆無忌憚地貫徹自己的速度哲學。


為了快速佔領市場,奧特加採取了破壞式的低價策略。


奧特加不遵循行業默認的70%~80%的利潤潛規則,而是直接把利潤率降到40%。還大量使用當時還未普及的聚酯纖維而非純棉材料,從牙縫裡擠出錢來,降低產品成本。


這一做法很快擊穿了市場,尤其是學生群體。Zara的一款毛衣席捲當地聖地牙哥大學,幾乎成了人手一件的校服。


時尚圈沿襲多年的春秋兩季上新款傳統,對Zara來說同樣太慢了。Zara一開始就採取一年7次上新,讓同行們目瞪口呆。如今Zara每周上新的「變態快」,正是源於那時。


Zara太快了,它的同行們連尾氣都沒機會吸上一口。


很多同行看不懂為什麼奧特加賺錢像印錢一樣簡單,於是惡意揣測:「只有毒販才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裡成為百萬富翁」。


況且低價、快速的模式,是非常傷害同行的,甚至有百貨公司被逼得關門大吉。整個拉科魯尼亞紡織業都在指責Zara是用麵包圈的價格出售劣質服飾的品牌。


但奧特加如今左手生產,右手門店,布匹原料又全部從外地進口,根本不受本土同行鉗制。即使他們心有怨言,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奧特加一掃六合。


這就是商業競爭的殘酷之處。當革命性的模式出現,舊的利益集團一定會被蠶食。要麼加入,要麼死去,沒有第三種選擇。


Zara的創立,正好吃上了西班牙社會變革的紅利。時值獨裁者佛朗哥去世,西班牙人民開始追求個性與獨立,對時尚的需求也日漸高漲。


頭一年就開業兩家門店的Zara,很快進入了加速擴張模式。


奧特加無愧歐洲最快的男人,只用了短短8年時間,就將Zara門店開遍了西班牙,並且成立了INDITEX股份公司,作為Zara等眾多品牌的母公司。


隨後,Zara開到了隔壁葡萄牙,開啟國際化。1989年開到紐約,又於第二年開進巴黎,徹底徵服世界兩大時尚之都。


除了擴張門店,奧特加還開啟了多品牌化,創立了PULL&BEAR、Bershka、Oysho、Zara Home,買入MASSIMO DUTTI和Stradivarius等品牌。


2001年,INDITEX上市,2006年,Zara登陸中國。時至今日,Zara在全球門店達到2000家以上。



現在的Zara,已經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發揮到了極致。


它的旗下有600多名設計師,他們的工作就是在全球參與各類時尚活動,從四大時裝周到網紅博主照片,從影視劇服裝到街頭素人穿搭,看到好的服裝設計就模仿。


一款服裝設計,從時裝周到上市出售,需要數月甚至半年。但如果不小心被Zara盯上,2周內就會被抄走上市。


在抄襲上,每年Zara都要付出數千萬歐元的罰款。只不過在數百億歐元的銷售額面前,花幾千萬歐元買個合法抄襲權,性價比很高了。


不止抄得快,Zara還抄得多,一年更新20000款左右新品,以周為單位更新貨架。這樣的速度,同為快時尚,H&M、優衣庫和Gap都要汗顏。


一周不去大變樣,過期不候沒下次,Zara如風般的渣男氣質,讓姐姐妹妹們欲罷不能。在美國,女性逛Zara的頻率,是一年17次,是逛H&M次數的6倍。


Zara還很有網際網路思維,堅持小批量生產,放到店裡試水,賣不好就下架,賣得好也絕不大批量生產,而是生產一部分,上架一部分,根據市場反應隨時調整產量,保證最低庫存。


Zara在「快」上一點都不吝嗇。


眾多時尚大牌都把生產線全部挪到中國和東南亞,追求極限壓縮成本。但Zara反其道而行。


他們把更需要靈活調配的時裝款服裝生產線留在拉科魯尼亞本地,一方面方便總部設計師與生產線溝通,另一方面也便於調配產量。這部分的產量大概佔40%。


只有對款式要求不那麼高的基本款,才外包到第三世界國家。


為了保證速度,Zara在硬體上不惜砸下重金,Zara總部有一座90個足球場大小的物流中心,流水線作業,從熨燙到摺疊到分類到裝箱一氣呵成。他們甚至不用便宜的海運,而是用飛機空運,許多款式從生產出來到消費者購買,中間不會超過36個小時。


在銷售端,Zara同樣不惜砸錢。早在1995年,Zara就在門店配置個人數字助理,監控門店銷售情況,保證總部第一時間掌控各地不同產品的需求。


奧特加無愧歐洲最快的男人,就連登頂世界首富,他也不改「快男」本色。


過去十年,他曾經四次問鼎福布斯實時富豪榜第一,只不過每次都只待了幾個小時就完事兒了。最長一次也只有兩天。


屁股還沒坐熱,就聽到「滴,您的首富體驗卡已到期」,實在是來去如風。



Zara的速度背後,其實是把服裝行業的規律利用到了極限。


因為無論是電商還是線下商業,服裝行業最在乎的兩項指標,一個是庫存率,一個是資金周轉速度,兩者互為表裡。


庫存率過高,代表衣服賣不出去,會降低資金周轉率,無法回籠進行再生產。


而快時尚快速迭代,將庫存降到最低,資金周轉率就能拉到最大,Zara的庫存率,只有行業平均水平的一半。


反正賣不出去還能打折,打折也沒用還能轉賣第三世界國家,再不行一把火燒掉。


只要周轉得夠快,成本就追不上我賺錢的速度,這就是過去十幾年裡,快時尚在全球如履平地的原因。


但這樣的商業哲學同樣存在隱患。


Zara的速度建立在普通消費者還有能力為「裝X」買單的條件下。疫情之下,人人都捂緊荷包,光靠抄襲的款式和一言難盡的質量,賣不出貨的Zara必然會慢下來。


慢下來的後果,Zara恐怕沒法承擔。


快時尚的背後是重資產。門店多,僱員多,還得掌控供應鏈。上升期都是優勢,一旦進入下行軌道,就都是成本了。


說白了,快時尚是一個和死神賽跑的遊戲,一旦慢下來,賴以生存的資金鍊很快就會斷裂。所以死得也特別快。


近兩年,中國消費者厭倦了快時尚的模式,追求消費升級和個性,潮牌漢服這些小眾服飾逐漸開始替代快時尚。


另一方面,電商微商崛起。利潤比Zara更薄,打版比Zara更快,質量比Zara更差,對Zara來說,無異於被打到殘血時聽到一聲「午時已到」。


扛不住,扛不住。


在我看來,品牌的命運,自然要靠自身奮鬥,但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


Zara和快時尚的崛起,趕上了二戰後世界經濟高速發展的幾十年,又吃上了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市場紅利,是真正的版本之子。


但在全球經濟發展普遍停滯不前的狀態下,快時尚的速度沒有了人們錢包增值的加成,衰弱是不可避免的。


沒有一種商業模式可以永遠存續,就像我們自己的人生,不會永遠升職加薪,步步高升。


有人20多歲年薪百萬,卻在30多歲收入減半。


有人過去幾年offer拿到手軟,卻在疫情期間失業。


有人年紀輕輕出任經理總監,卻直到40也沒能更進一步。


疫情總會過去,至暗時刻也終會過去,而在此之前我們要做的,是放慢人生的腳步。學一門技能,存一點積蓄,在事業上默默積累,讓自己更加不可替代。


誰的人生,不是摸索著前行呢?


相關焦點

  • 又因「抄襲」惹上官司?那些年zara跟「抄襲」之間的愛恨情仇你可都知道?
    zara vs kenzoKenzo的虎頭衫一直是時尚icon的心頭好,zara瞅準商機,立馬推出文化衫版虎頭衫,在一件簡單的素T上完完全全的印著Kenzo的老虎頭,換個顏色你以為觀眾就看不出來了嗎?celine
  • 為什麼Zara抄襲大牌能風生水起 其他的品牌卻不行?
    對比之下,被抄襲的原創品牌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將T臺上的設計最終擺進零售店鋪。   後者的操作方式並不吸引人,現在的80後、90後消費者都很喜歡買買買,他們希望能儘快能穿上最潮的樣式。為了一件昂貴的衣服等6個月?太漫長。   還有另一個原因,是快時尚品牌在控制生產量。
  • 盤點Zara那些年抄襲過的大牌同款,這樣的zara你還愛嗎?
    但是zara的抄襲也是一直以來大家心知肚明的,畢竟更新換代速度這麼快,就算是再好的設計師,也沒有能力一周就更換這麼一大批服裝呀!話不多說,今天先來看看zara那些年抄襲過的大牌同款:大家都知道,黑紅條紋一直都是gucci的經典元素,17年春夏Gucci的一整套針織套裝和幾個月後zara的一個套裝,不能說是完全一致,但也有八九不離十了。
  • Zara為什麼幹不過優衣庫?
    過去這半年,網上關於zara最多的消息,就是撤櫃。Zara母公司Inditex的財報顯示,Zara今年上半年淨虧損1.9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1]。這邊zara瘋狂撤店,那邊優衣庫卻在中國「遍地開花」,截止今年八月,優衣庫已經在中國開滿767門店,甚至超過了日本直營店的數量。曾經時尚界的「最快傳說」Zara,為什麼幹不過優衣庫了?
  • 巨虧32億,關店上千家,快時尚巨頭Zara也扛不住了?
    1、超越莆田系,成為天下第一抄Zara在服裝界,一直是個神奇般的存在。只會抄襲、一洗就爛、過季就丟,這幾個詞是大家對Zara的普遍印象。可這些要命的缺點,到了Zara這,卻成了時尚的代名詞,讓人趨之若鶩。這麼差,人們為什麼這麼喜歡Zara?因為Zara開創了「平民時尚」的先河。
  • 為什麼大家都在議論莆田貨,現在的莆田鞋到底怎麼樣?
    相信國內每個喜歡球鞋和潮鞋的朋友,都聽說過或專門了解過莆田鞋,不少朋友對莆田生產的鞋子也是又愛又恨,但是從法律上來講,製作和販賣假鞋,本身就是一件違法的事情。2019年5月1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表示,中國政府將會嚴厲打擊侵權假冒的商品,但是在國家的高壓之下,莆田鞋仿佛一隻打不死的小強,依舊活躍在市場上。
  • 那個沒有「打版」和「抄襲」的世界是怎樣的?
    在以前幾乎與世隔絕的老牌時裝屋,時刻保持著高級的神秘感,不過現在已經不一樣了。(image:lachanelphile.com)雖然回顧歷史很枯燥,不過看部電影就能回到那個沒有「打板」和「抄襲」的世界,離開一下現在這個不太理智的潮流圈未嘗不可,很多奇怪的事情可能就想通了。
  • 莆田鞋=假鞋?為什麼莆田鞋在中國這麼火熱?
    在這裡,作為私人球鞋顧問,我們想為大家普及一些關於莆田鞋的知識。我們可以防假,但沒必要直接給出「莆田必假」的結論。經過一趟莆田工廠的探訪和研究後,很多關於鞋業製造的問題,我相信這篇內容,能幫助各位改變對莆田鞋的偏見。
  • 八月奢侈品牌接連翻車,LV抄襲,巴黎世家宣傳土爆...
    各位時評人很有默契的紛紛繞開了Virgil抄襲的原罪而對他所謂的「模式革新」大談特談,默認了抄襲存在的合理性。,稱自己並沒有抄襲Beirendonck。,然而Virgil Abloh依舊沒有任何要道歉的趨勢。
  • 莆田鞋為什麼這麼火
    很多沒有穿過莆田鞋的人,心裡總是有一個疑問,莆田鞋就是我們所謂的假鞋,高仿,質量肯定比不上正品,那麼為什麼莆田鞋如此之火呢?或許等他穿過一次莆田鞋之後,就再也不會有這樣的疑問。莆田鞋能夠火遍朋友圈,首先肯定是因為鞋子的質量無可挑剔。
  • 為什麼莆田有那麼多高仿鞋子,原廠商卻沒有起訴呢?
    導語:為什麼莆田有那麼多高仿鞋子,原廠商卻沒有起訴呢?像是耐克、阿迪達斯等等牌子價格在大折之後也是非常的低的,那麼在這時候就會有人說這些鞋子是水貨,那麼也就是莆田系的高仿鞋,並不是正品,但其實在很多時候對於一些仿得比較好的鞋子,我們是看不出區別的,他們甚至是做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了。我們在看到假貨是打著一線品牌的旗號去進行生產的,以及銷售假鞋,那麼為什麼這些正派鞋子公司不會去起訴他們呢?
  • 如何買到好的莆田鞋,實在的莆田商家怎樣辨別?小白看過來
    俗話說一身搭配從一雙鞋開始,說鞋就要談起來潮鞋這一極受追捧的style,玩鞋不僅很容易上癮,並且還燒錢~ 所以就必然要提起一個關鍵性人物「莆田大哥」——讓中國「高富帥」變得多的男人。首先我們拉回視野,想一個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會有莆田鞋?」,「因為正品太貴唄」。「為啥正品貴?」
  • 莆田鞋的質量怎麼樣?為什麼莆田鞋就敢說出讓全世界穿得起名牌?
    首先來看,莆田鞋的出現或者說莆田鞋的出現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壓根就是因為專櫃的高價,實在是太高了!一般的辦公室職員收入相對有限,大多數人都不捨得去買一雙不起眼的洋鞋。那種價格壓根就超過了大多數人一雙鞋的花費預算,成本早就算得特別大了。
  • 莆田鞋,一隻打不死的「小怪獸」
    在全世界的球鞋市場及其其它球鞋迷的心裡,都是有個抹不掉的灰暗之地,就是:莆田。莆田鞋也一直處於輿論漩渦,新聞不停。一開始2007年,紐約警方破獲30萬雙來源於中國的高仿鞋,《紐約時報》記者專程來莆田做調查消息,莆田假鞋傳開全美。
  • 揭秘莆田鞋 為什麼你買的莆田鞋那麼差 帶你了解行業內幕
    現在關於莆田鞋的話題越來越多了,由於炒鞋行業的火爆,一款鞋子炒到了天價,導致許多人都可以慢慢跟莆田鞋打上了交道,但是卻有很多人購買的莆田鞋,質量非常的差,而且還容易腳臭,有的人是心知肚明,有的是為了貪便宜,這就跟去菜市場買菜一樣,早上買的新鮮,傍晚買的就便宜,一分錢一分貨,一定要找到一個靠譜的賣家之後,在決定購買,同時也不要存在著貪便宜的心理!!!
  • 莆田fake=正品?為什麼莆田fake在中國這麼火熱?
    莆田fake=正品?為什麼莆田fake在中國這麼火熱? 沒有欺騙沒有套路!
  • 莆田鞋和正品鞋差距有多大?
    可是為什麼莆田鞋是眾多鞋廠中最有名的呢?那是莆田人把複製技術做得非常出色,甚至讓正宗的鞋子都感到非常自卑,我周圍的很多朋友都表示,買的莆田鞋質量一般都比官網正版的球鞋質量好很多,並且價格是正品的1/3,那麼為什麼,選擇正版鞋的人還是很多呢?那就是因為雖然莆田鞋的做工非常精湛,但還是有點差距的,那麼,你們選擇的時候到底會不會踩雷呢?
  • 莆田鞋的成名史: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莆田鞋?
    說到莆田鞋,大家對它的態度應該褒貶不一吧?莆田鞋剛出現時,大家對他的態度都不那麼友好,因為當時的輿論的影響,產生了連鎖反應,人們對它的第一印象非常的不好,甚至可以用差來形容,但現在大家逐漸發現,莆田鞋已經佔據了鞋子的重要市場,被大家所喜愛,這是什麼原因呢?現在莆田鞋是如何一步步走進千家萬戶的呢?
  • 莆田鞋可以說日益漸盛,但阿迪耐克好像忽視了一樣,這是為什麼呢
    在高仿鞋子中比較出名的,要數莆田鞋了。因為莆田鞋不僅價位合理,而且做工精細,能與品牌鞋子相媲美,而且有的做工甚至比品牌的鞋子更好。也正因為這些原因,才讓莆田高仿鞋的產業鏈越做越大。可是為什麼莆田鞋名氣越來越大,但阿迪、耐克等大品牌運動鞋卻從來沒有想過要起訴呢?
  • 在國外穿假 AJ 會被逮捕,但依然有人踩著莆田鞋打 NBA。
    而我們今天要聊的,是海外假鞋市場的當下現狀:除了和國內一些驚人相似之處,穿著莆田鞋打 NBA、被假鞋坑了的劫匪、穿假鞋被逮捕等等情況,都讓人捧腹。除此之外,文末我們也會送上 AJ 11 Concord 官方發售渠道,如果想避免假鞋、第一時間入手的話,記得 mark 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