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因 絮 果
蘭因:比喻美好的結合。絮果:比喻離散的結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時美滿,最終離異。亦作絮果蘭因。
《周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譯文:
《周易·繫辭上》:「兩個人同心協力,就像刀那樣鋒利,可以切斷金屬;兩個同心的人說的話,就像蘭花那樣幽香。」(「臭」通「嗅」,氣味的意思)
春秋時期,鄭文公有一個賤妾名叫燕姞(jí),夢見天使給她一支蘭花,說:「我是伯鯈(tiáo),是你的祖先,把蘭花送給你當兒子吧。蘭花有國香,佩帶著它,別人愛你就像愛蘭花一樣。」不久,文公見到燕姞,竟也送給她一支蘭花而讓她侍寢。燕姞大概想到那個古怪的夢,以為一定有幸福的婚姻生活了吧,便情切切地把那個夢告訴了文公,還說:「我地位低賤,如果僥倖懷了孩子,別人不相信的話,我能用蘭花當作為信物嗎?」文公說:「好。」燕姞生了穆公,取名叫蘭。可生活並沒有像那個夢裡說的那樣,燕姞遇人不淑,鄭文公不但花心,而且殘忍。除了多次娶妻還做下了亂倫之事(姦淫了他的嬸嬸――鄭子的妃子陳媯),殺了兩個兒子子華、子臧,將別的兒子全趕出了國。
後來燕姞的兒子公子蘭逃亡到晉國,直到鄭文公死去了,才回到鄭國繼承君位。史書上沒有說燕姞最後的結局,但想來也好不了。在美麗夢想和殘酷現實拉鋸式的折磨下,又長年見不到親愛兒子,只能面對花心而殘忍的丈夫,又有誰能不度日如年呢?鄭穆公去世前,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種植了一株蘭花,後來他在病時說道:「蘭花死,我大概也要死了吧!我是靠著它出生的。」然後,他割掉了蘭花,就去世了。
人們感慨燕姞的命運,便把她夢蘭一樣的姻緣,飄絮一樣的結局總結了,創造了這個讓人愴然淚下的成語「蘭因絮果」。比喻男女婚事初時美滿,最終離異。
清·龔自珍《醜奴兒令》:「蘭因絮果從頭問,吟也悽迷,掐也悽迷,夢向樓心燈火歸。」
《虞初新志.小青傳》:「蘭因絮果,現業誰深。」
既然是蘭因絮果,那還不如不開始好,為了避免結束,拒絕一切開始,雖然絕情,但是不失為保護自己的辦法。
詠絮之才
梨花帶雨
落花流水
明日黃花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後語: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讚,以示鼓勵!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