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975自製萬年曆陀飛輪。直徑42mm 18K玫瑰金表殼/時間指示,日期、星期、月份指示,萬年曆,陀飛輪/FC-975自製自動上鏈機芯,38小時動力儲存/藍寶石水晶鏡面,透明底蓋/防水30米/限量18隻
腕錶品牌多不勝數,但具備開發以及自制的能力,並且足以被稱為專業表廠Manufacture的,其實並不算多。而康斯登FREDERIQUE CONSTANT便是這少數的其中之一,從開始投入至今,品牌已推出近三十枚自製機芯,而此款集結了兩大複雜功能的陀飛輪萬年曆,當然可視為他們技術本位的成果。這次換上了全新的面盤改款,提供系列表款更多選擇。
雖然這樣說有點誇張,但平心而論,康斯登有可能是目前檯面上最被低估的腕錶品牌之一了,之所以這麼說,因為他們強大與專注的自制能力,根本超越了自身所處的中低入門價格帶品牌所該有的氣魄。打從投入自製機芯以來,康斯登基本上以每年一枚新自製的驚人速度進行著。不只機械機芯,甚至還有空投入智能表的製作。我們要知道,開發一枚新機芯是非常燒錢也消耗人力的,更何況他們目前發表三十枚,而且還獨立開發出矽遊絲。而即便如此,除了像陀飛輪這類複雜細膩的表款外,整體而言他們並未調動價格,甚至還是目前最平價的機械萬年曆腕錶保持人。
自製陀飛輪。六點位置是品牌自製的陀飛輪,單橋設計的陀飛輪表橋,是康斯登陀飛輪的特色。在金色擺輪下方,隱約可見紫色的矽擒縱。康斯登也是目前極少數有能力開發並使用矽材質的中低價位入門品牌。
開門做生意,自然不會那麼佛心專做賠本事,康斯登能有如此成績,當然是有竅門的。能達成量產以及成本控制的關鍵,在於他們所採取的方式像蓋樓般,先努力成就一枚基礎機芯後,以此為底,再透過調整、修改、加裝模組等方式,打造新的機新樣貌。說取巧也不至於,許多有能力自製機芯的品牌也會這麼做。有時候看型號就能察覺端倪,可能是尾數不同、或是後面加個代碼,或是某種功能、特色的縮寫(例如S,通常代表鏤空)等。但要能夠如此延伸,首先就是要有良善的基礎機芯,以及一定程度的製作實力,才能不斷改革開發。
此外,這樣的好處在於新機芯缺乏有效的觀察參數,很難優化,但透過這種方式,能不斷獲得數據,而品牌能夠不斷修正調整,以創造更好的機芯。不過這一切,說到底還是品牌需要有能力自己規劃製作機芯才行。
同樣的,這枚萬年曆陀飛輪也不是憑空炸出,康斯登在2018年發表首款陀飛輪萬年曆陀飛輪,以慶祝品牌30周年。在這之前,2008年品牌發表首款自製陀飛輪,2016年則推出機械萬年曆。而陀飛輪萬年曆的脈絡就在這之間。
自製複雜機芯。表款大部分視覺重點都在正面,內裝的FC-975自動上鏈機芯也有其裡程意義。這是以FC 900系列機芯為基礎,增加模組修改而成,也是品牌首度將兩複雜功能及結合一。
表款內裝FC 975自動上鏈機芯,就型號看來,理論該是900系列的陀飛輪機芯加裝萬年曆模組而成。雖說乍看機芯圖,很像萬年曆的FC-775移除月相盤,改為品牌專利的陀飛輪結構。但想想700系列或900系列機芯,基礎殊途同歸,最大差別只在是否有開新視窗,因此無論何者,都也說得通,但既然品牌將機芯型號定為975,那也就如此吧。
FC-975自動上鏈機芯,自然也採用了矽制擒縱輪與擒縱叉,矽擒縱的摩擦係數低、溫差反應穩定、精密蝕刻技術製作、輕量,連帶會帶來更好的等時性。
表側隱藏快調。不只康斯登,萬年曆的機芯因為太複雜而調校有一定的複雜度,因此康斯登在表殼側緣設置隱藏快調,按壓可以整數為單位快調對應的歷相,讓表主調整時能相對方便。
這次全新推出的改款主要在面盤配色,採取的是先前已經發表的鏤空面盤款式,可以看見機芯機板打磨以及部分萬年曆機械結構。湛藍色的小錶盤與表圈是這次新加入的配色。搭配上玫瑰金表殼與指針,溫文典雅,也很康斯登。
不過有時不免會想,康斯登向來著重於內在,包括新機芯的開發、產品品質的穩定度(據說比起些名門大廠,他們的維修率算低的),但保守的古典派設計,就現代人的普偏喜好來說,好像就沒那麼討好。不確定這是品牌刻意追求的形象,亦或是他們真的很典型瑞士人性格中講究得體、樸實的態度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