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最怕什麼?就是魚兒不開口。縱然你釣技再厲害,魚兒不開口,想要釣上魚來,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事情。下面我就結合這麼多年的作釣經歷來詳細聊聊魚兒不開口的問題。
外界因素導致魚兒不開口
溶氧量低導致魚兒不開口
水中的魚兒呼吸靠的是什麼?答案很肯定:水中的氧氣。
我們知道水中的氧氣一般是通過兩種途徑獲得的。1,水中的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氧氣。2,空氣中的氧氣在大氣壓的作用下壓進水裡。
1,氣壓低導致魚兒不開口
從上面水中氧氣的來源得知,氣壓低會直接導致空氣中的氧氣減少。而水中氧氣減少的情況下,魚兒會感覺到不舒服,當然不會開口的。從這麼多年的作釣經歷來看,氣壓在1000百帕是好釣魚的。
2,水情不好導致的魚兒不開口
我曾經遇到過這樣的情景:在我經常作釣的水域,水面上覆蓋了一層「油油」的東西。那天一個水域大概有十幾個釣友,除了上遊的兩個釣了幾條外,其餘全部空軍。直到中午的時候,起風了,這些「油油」的物質被風吹散了。到了下午兩點的時候,開始有口了。
鑑於此類問題,我的看法是:「油油」的東西覆蓋水域的表面,導致溶氧量降低,魚兒不開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後來起風,把這些物質吹散了,水中溶氧量增加了,魚兒就開口了。
遇到此類問題的解決辦法:
實際上遇到這種情況沒有太多的辦法,就一個字「等」。等到起風或者是氣壓升時候再進行作釣。另外,還可以選擇水域進出口,有水流的地方作釣。
水溫過高或者過低的時候
氣溫是導致魚兒不開口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淡水魚較為適宜的氣溫在15-25攝氏度之間,而過多的低於或者高於這個溫度,魚兒的表現就會變得不活躍,要麼開口輕,要麼不開口。
遇到這種情景最好的辦法是選擇釣深。因為深水區的溫度更穩定。另外,這時釣深水處有水草的地方效果更好,因為水草同樣有保暖的作用。
魚兒受到驚嚇的時候
魚兒的警惕性高這時眾所周知食物事情,所以魚兒是很容易受到驚嚇的。特別是以下幾種情況。
1,網工,電工到過的水域
我前幾年在安徽的時候工作,工廠的周邊有很多廢棄的池塘,裡面的魚兒很多。但也同樣網工,電工的光顧,只要這些人來過,基本上三四天魚兒開口很少,就算能釣,漁獲也是少的可憐。
2,水位大幅度上漲和下降
俗話說:「漲水魚,落水蝦」。對於這句話我個人感覺總結的有些片面的。可能在氣溫高的時候,漲水可能魚好釣,但在氣溫低的時候,不管是漲水還是落水都是不好釣魚的。主要原因個人認為是水位的大幅度上漲或者下降,魚兒會感覺到害怕,會去深水區或者有障礙物的地方躲避,暫時不開口進食。
遇到這種情景的解決辦法:
遇到這種情景最好的辦法同樣也是一個字「等」。魚兒受驚的時候,如果是小範圍的因素(有船經過,瞬間的聲響)的話,可能短時間內魚口會恢復。但如果遇到網工,電工的時候,就需要等上幾天在施釣效果才好。
小結:
上述這幾個都是外界導致的魚兒不開口的因素。也就是說外界因素導致了魚兒生存環境受到了影響,它們感覺到了不適宜,受到了驚嚇,感覺到不舒服了,就會選擇暫時不開口了。
魚兒自身原因導致
魚兒調節體溫的時候
我們知道魚兒是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是隨著周邊水域的水溫變化而變化的。在遇到水溫和身體溫度相差大的時候,它們一般通過兩種方式來調節:1,動態調整(也是離開水溫不適宜的地方,尋找合適的水域)。2,自身調整(通過身體的器官來調整溫度)。
不管是上述這兩種方式中的哪一種,魚兒在調整的過程中,都是不怎麼開口的,這同樣也是晝夜溫差大,魚兒難釣的原因。
遇到這種情況的解決辦法:
遇到這種情況還是兩種辦法:1,釣深。2,等。原因同上,不在贅述。
魚兒在生理的時候
這個時候多指它們在繁殖期的時候。
現在正值仲春,南方的鯽魚,鯉魚進入了繁殖期。這個時候的魚可以所說好釣,也可以說難釣。魚兒在繁殖期的前段時間會有一段瘋狂進食的階段,而到了繁殖期間,它們基本上會不開口的,這也是在淺水看到成群的鯽魚,就是不咬鉤的原因。
遇到這種情況也沒有過多的辦法:最好的辦法是選擇釣遠,釣深,釣沒有水草的地方。因為很多魚種是需要通過水草來繁殖的,不在水草處的魚兒可能還是會正常開口的。
上述這兩個因素是魚兒自身因素導致的,遇到此類的情景解決辦法同樣是不多的。唯一能做的就是根據當時的季節和天氣條件合理的選擇作釣。
另外,魚兒雖然在一天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覓食,但覓食時間也是有一定的規律的。比如:魚兒吃飽就會靜止休息,釣著釣著魚口變稀等等。
寫在最後:
不管是外界因素導致,還是魚兒自身因素導致的不開口現象,總結歸納起來就兩點:魚兒對生存環境不適宜和魚兒自身不舒服了。
在魚兒不開口的時候,實際上解決辦法就那幾種:要麼釣深,要麼「等」,要麼找魚兒舒服的水域,要麼收竿。也就是說,在魚兒不開口時,人為能干預的程度並不高。可能有些釣友會講,可以使用什麼餌料,什麼釣法來調整,對於這樣的觀點我就幾個字:「聽聽就好」。
還是那句話:魚兒只有在各方麵條件適宜的時候,它們才會開口覓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