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願意針灸治療,一是怕疼,二是怕感染。一根根長長的金屬針扎到體內,想一想這畫面就令不少人望而卻步。不過現代科技的發展,產生了雷射針灸(Laser Acupuncture),則可緩解很多怕疼的心理了。雷射針灸的好處就是,不用擔心皮膚被扎洞引起的感染風險。還有,一旦雷射到位,治療可以無人值守。恩,聽起來,很不錯的樣子。
我們知道,傳統針灸,要把金屬毫針插入體內,而雷射針灸,就是以低強度雷射束直接照射穴位。一定有人會問,這樣也能起到傳統針灸那樣的作用?也太神奇了吧。
古老的經絡,用現代科學的解釋,就是電磁駐波形成的「耗散結構」。 《針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這樣的》中提到,針灸的金屬毫針(metal needle)是改變了體內電磁駐波的邊界條件。微波共振療法,則是改變體內電磁駐波的頻率,詳見《向穴位輸入能量,為何也能治病》。那麼雷射針(laser needle)呢?什麼原理?
接下來,我們就扒一扒這個瀰漫著神秘氣質的療法,看看它跟傳統針灸、電針有啥區別?
《經絡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通道》提到,經絡也是一個光通道。1991年,卡茲那斯耶夫博士 (Dr. Kaznachejew) 在俄羅斯新西伯利亞臨床與實驗醫學學院進行了一項持續多年的針灸研究。研究人員將光照射到身體的各個部位,通過靈敏的光子探測器發現,光線在皮膚下可傳播到其他穴位,但不會傳播到經絡之外的地方。這意味著,人體似乎包含著一種光纖網絡——光線進入穴位,沿著經絡傳播,然後在經絡的其他穴位可探測到。
有趣的是,光線穿過人體的路逕取決於光譜。白光傳播得最好,然後是紅色和藍色,綠光傳播得最少,它的信號相當弱。這真是一項令人著迷的研究,展示了光是如何在全身被接收和傳播的。
卡茲那斯耶夫博士用的光源是簡單的實驗室燈,如果換成把光源換成雷射呢?畢竟雷射有著幾個普通光源不具備的特點:單色性好、方向性好、相干性好、亮度高。這就導致了後來雷射針灸的出現。
雷射針灸,最早是2000年,由格拉茨大學(奧地利)和帕德伯恩大學(德國)發展起來的,它是許多歐洲診所的中心療法。雷射針療法,採用優良的光纖來提供高度集中的雷射,允許同時無痛無創地刺激多個點。針灸常用的金屬毫針直徑在0.25~0.45毫米,雷射針光纖芯的直徑為500微米,也就是0.5毫米(1毫米=1000微米),跟金屬毫針差不多粗細。黃種成人的頭髮直徑約90微米,也就是說是約五六根頭髮粗細。
雷射針療法除了在促進生物功能、組織再生、減輕炎症和減輕疼痛等方面眾所周知的作用外,高強度的雷射針(laser needle)還被證明具有與傳統金屬針(metal needle)相似的生理作用,這由格拉茨大學雷射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格哈德•利特舍爾(Gerhard Litscher)教授第一次證實。
《經絡的全息特性》提到耳部全息穴位群。耳針是用針刺入耳廓上特定穴位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例如,耳朵上的神門穴位主要用於失眠、疼痛和皮膚瘙癢。右耳神門穴受到刺激可舒緩心靈,減輕疼痛,緩解壓力,減少炎症。實驗表明,雷射針也有同樣的效果。
雷射針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傳統針灸等方法結合使用。傳統金屬針的初始刺激,比雷射的初始刺激要高,但是它會消失得更早(就像一個尖峰)。不過,雷射針刺激最初沒有金屬針刺激那麼強烈,但它持續的時間更長,在整個治療過程中上升。
根據中醫的說法,針灸要有效,首先必須「得氣」。在傳統的針灸中,金屬針插入體內並刺激,直到產生「得氣」的感覺。病人可能會描述這種感覺為一種沉重、麻木或像電流沿著治療的經絡運行,這就是《經絡最奇特的現象:循經感傳》中提到的「循經感傳」現象。
如果有足夠的強度,雷射也可以達到「得氣」感覺。針灸師克賴澤爾博士(Dr. Kreisel)的案例很豐富,他對雷射針灸「得氣」的描述如下:
「我用雷射針治療了幾千次。患者通常不會注意到雷射何時啟動。所以在治療開始的時候他們也沒有感覺到任何得氣的感覺。就像他們感覺不到皮膚上的熱量或其他任何感覺一樣。幾分鐘後(5到10分鐘),在啟動雷射後,許多病人報告在一些治療區域有一種愉快的溫暖和有時振動的感覺。這和「得氣」很像。它不會立即出現,但會在幾分鐘內慢慢加強,直到治療結束。在某些情況下,它從遠端傳播到中心,非常放鬆。這種「得氣」並不出現在每一個治療的穴位上,而是通常出現在雷射投射到的症狀點或調節性點,如合谷穴等。此外,雷射脈衝的頻率也會影響那個點的反應。」
雷射針這麼神奇,那麼雷射是怎麼產生的?
雷射的英文LASER就是「通過輻射受激發射的光放大」的英文縮寫。我們知道,原子中電子從高能級躍遷到低能級時,多餘的能量會轉化為光子輻射出來。反之,低能級的電子可以吸收光子而躍遷到高能級。但通常電子喜歡在低能級啊,怎麼辦?那就給予它能量,讓電子跳到高級能去,然後回落到低能級時,不就釋放光子從而發出光來了嘛。
比如,一個紅寶石棒子(其中一端有個小孔),棒子兩端打磨光滑,鍍上銀做反射鏡,然後放入一個燈管裡,這就做成了歷史上第一個雷射器! 隨著光束的來回反射,光在燈管這個諧振腔裡不斷加強,波長也變得單一,最後從一個小孔出來,就是我們日常見到的雷射了。
雷射的歷史並不長。1953年,湯斯 (Charls H. Townes)等人造出第一臺微波激射器(maser)。1958年,肖羅 (Schawlow)和湯斯將maser原理推廣到紅外和可見光,稱之為光學maser,也就是laser。1960年,梅曼(Theodore Maiman)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臺可實際應用的紅寶石雷射器。1964年錢學森將laser翻譯為雷射。此後雷射領域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就有六屆,2018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是獎勵雷射領域的突破性發明。
那麼,什麼樣的雷射可用於針灸呢?
我們知道,雷射治療是消除皮膚表面的乳頭瘤病毒感染的一種有效的、現代的方法,用的是熱雷射(hot laser)。這種手術速度快,需要局部麻醉。雷射治療可引起皮膚的小凹陷,不過這些都不是永久性的,它們通常在幾周內就會消失,留下疤痕的機率很低。
用於雷射針灸的雷射,通常是低能量雷射(low level laser)或稱冷雷射( cold laser)、軟雷射(soft laser),主要是因為不產生熱,跟雷射手術用到的雷射不同,雷射手術恰恰應用的是熱雷射(hot laser)。由於雷射針灸是無痛的,所以治療過程中,大部分病人感覺不到啥。
臨床醫生可在幾個雷射波長中進行選擇。比如綠色雷射(532 nm,5 mW),黃色雷射(589 nm,30 mW),紅色雷射(680nm,50mW),紅外雷射(810nm,150mW)。綠色雷射器(532 nm)的穿透深度為0.5 - 1cm,用得比較少,黃雷射(589 nm)在技術上並不容易產生。最受歡迎的是810納米150毫瓦的紅外雷射和680納米50毫瓦的紅色雷射。
《向穴位輸入能量,為何也能治病》提到,人的特徵頻率介於40-70千兆赫,這是毫米級微波的頻段。但納米級的雷射不在這個頻段啊,為啥也能起作用?這還有待探索!
目前,中國有近4000家中醫醫院和80萬張床位,每年有超過5億人次的中醫、針灸門診。另外,中國還有約4萬家中醫、針灸診所,每年接待門診120萬人次。如果雷射針灸能普及開來,就能治療更多人的病痛,特別是兒童!可以避免他們很多扎針、吃藥的痛苦,期待這一天早日到來!
【相關閱讀】
人體能量學系列(前言)
[00] 人體能量學的緣起
人體能量學系列(經絡篇-原理)
[01] 經絡到底是什麼,為何解剖學上找不到?
[02] 經絡最奇特的現象:循經感傳
[03] 經絡的全息特性,頭痛醫腳的道理原來是這樣
[04] 經絡到底是怎樣的一個通道?
[05] 穴位有多大?經絡有多寬?
[06] 植物、動物的經絡穴位是怎樣的?
[07] 子午流註:人人必知的經絡運行周期規律
[08] 揭秘經絡的電現象
[09] 經絡之所以解剖不著,原來因為它是耗散結構
[10] 經絡的本質:電磁駐波形成的「耗散結構」
人體能量學系列(經絡篇-應用)
[11] 針灸治病的原理,想不到竟然是這樣的
[12] 向穴位輸入能量,為何也能治病?
[13] 雷射針灸:古老經絡與現代科技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