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劉瑜女士,是人民大學的校友,她在網絡上挺活躍。記得,有一位人民大學的教授說過,但凡知名大學的教授,幾乎都是人精,換個文雅的說法,就是精英啦。那麼,精英的孩子,就一定得是精英嗎?

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劉瑜女士的這句話,無論是透著無奈或者焦慮,還是本著勸諭民眾心態平和的目的,都極具衝擊力。這樣的金句,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脫口而出的。
人生充滿了偶然,存在就是合理的。曾經留學美國的劉女士,想必對這個存在主義的觀念,不會陌生。龍生龍、鳳生鳳,只不過是一個美好的願望。在歷史上,打臉的例子不勝枚舉。比如,德國的大文豪歌德,就不得不承認,他的唯一活下來的兒子,不過是一個平庸的人。

再舉一個人生偶然的例子吧。我看到相關資料,劉瑜女士是江西人,我也曾經認識過一位江西籍的女士。她985畢業,來到上海。她有一個女兒,丈夫是上海本地人,而且性情溫和。她在事業上很拼,可是,就在貌似順風順水的節骨眼上,竟然罹患癌症,溘然離世了。
其實,偶然中也有必然。在高知家庭長大的孩子,已經存在先發優勢了。從每年的高考放榜,就可以知道,來自教師以及公務員家庭的孩子,是考上985、211大學的主力軍。很幸運,我女兒考上的學校,就還算不錯。

不過,這只是代表群體的概念,不代表每一個個體的孩子。所以,即便是知名教授家的孩子,考不上父母就職的學校,也是很正常的。往極端裡說,將來,精英的孩子,成為一名普通人,其實,也並不丟人。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難道錯了?社會階層的上下流動,是一個社會是否仍然具有活力的重要標誌。如果,現在乃至將來,所有的人,不論貧富門第,都還有機會搏一把,無疑是一件好事情。
站著說話不腰疼,有點假;反之,過分矯情,也不算太高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