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普拉納與認識自我!

2021-02-17 創客連盟

普拉納在古代梵語中的意思是「呼吸」或「生命」,普拉納呼吸在冥想中被廣泛應用,是一種有意識的呼吸方法,這種方法能增強你的物質身體的健康以及你的心智焦點,並且能給你一種全面整體性的,很棒的活著的感覺。

生命能呼吸(也就是普拉納呼吸法)。借著這個簡單的方法,一開始先觀想頭部的上方盤旋著一朵由金色粒子所組成的雲,將空氣吸入肺部的時候,在你的心中觀想金色粒子由頂輪進入身體,經過松果體到腺,直到全身充滿金色光芒,看著全身被金色光芒所填滿後,每個金色粒子正在活化和滋養全身的每個細胞。當你吐氣的時候,觀想這些金色粒子由你全身皮膚上的毛孔離開,並在你的身體周圍籠罩成一個金色的雲。

這裡引用《哈他之光》裡的一句話:只要Vayu(普拉納之氣)存在於體內,那就可以叫做生命。死亡就是它離開身體時。因此留住Vayu(普拉納之氣)。——《哈他之光》

什麼是普拉納?


普拉納是自然的動力和隱藏於生命體中的電源,也包括存在於無生命體中的能量。普拉納常常被叫做「生命的動力」或「重要的能量」,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通過複雜的能量通道,也就是納迪和普拉納電流連接。

我們的身體是一個發電室,器官是消耗者,普拉納是能量,納迪是能量的通道。普拉納能量通過納迪這一能量通道持續地被提供給消耗者,也就是器官。

普拉納是生命的燃料


我們的體內有固定數量的普拉納,在整個生命中我們利用普拉納來滿足日常活動所需。當普拉納減少時,疾病就會滋生,相反當我們有足夠的普拉納時,身體的每一部分都會十分健康。這也就意味著疾病和普拉納的缺少相關或者和普拉納對不同器官系統的不正確分配相關。

當普拉納滿足身體所需並被正確使用時,健康才能確保。


生命和普拉納

在瑜伽中,呼吸被認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過程,因為它是將普拉納吸收進入體內的最重要途徑

這個簡單的呼吸和觀想技巧非常的有用,因為它不只幫助身體平衡,而且也會影響其他的三個身體– 情緒體、心智體和靈性體。將這道光之氣呼吸經過松果體是很足夠的。因為最重要的「標記細胞」或神性細胞就位於松果體的位置。當精子和卵子結合受孕時,細胞的DNA股就編碼在一起,隨著一道強力的光分子- 「標記細胞」就進入了這個奇妙的新生命之內。

聖經指出:「人類是通過呼吸才獲得意識和生命。「上帝用泥土造了人,並把呼吸吹進了鼻腔中,人類才變成了一個活著的靈魂。」


普拉納和意識


就像我們所知道的,普拉納是重要的能量,意識是知識,他們相互關聯,相互依賴。意識必須同能量協作統一。沒有普拉納,意識就無法工作,也就是說沒有能量,知識無法被用於實踐;相反,沒有意識,普拉納或能量也無法利用。

這就是為什麼哈他瑜伽書中提到:存在的基礎依賴於兩方面:shiva 和shakti(意識和能量)。

《奧義書》也指出:人的存在有兩方面—能量和意識。


如何提升普拉納的質量和數量?

普拉納由食物、水、空氣、太陽能等保證。空氣中的普拉納通過呼吸進入體內,進入體內的普拉納存在於大腦中和神經中心。我們的想法和思想的狀態也影響普拉納的質量。當思維很平靜時,普拉納就會平衡穩定。當我們焦慮時,會損失能量。

有很多練習可以提高普拉納的質量和數量。調息是最重要的技巧。體位既增加身體能量,又增加思維能量。契合法引導由體位和調息產生的能量,也阻止能量從身體流失。收束鎖住能量,引導能量向上到達蘇殊瑪納迪。曼陀羅唱誦和冥想練習也增強體內的普拉納頻率。在以上這些練習中,調息是提升能量的最重要的方法。

修行者通過規律地練習調息,儲存大量的普拉納,就像電池儲存電一樣。

我們知道,知識是至高的,但沒有行為的知識是無用的。因此,要將知識轉化成行為。讓我們規律地練習瑜伽,增強能量,認識到意識和自我,享受生活的純粹味道。

如此身心是合一的,在身體的動作中,內心是清醒的觀察者。通過對身體的觀察,各種感覺的呈現,意識容易散亂並引發評判。而呼吸是一直持續運作的,無論是身體的移動,還是意識的波動,都會引起呼吸的變化。呼吸是身心的顯現,也是身心的定錨。

相關焦點

  • 普拉納生活——「食氣為生」真的可以實現!
    與其說是靈性導師,她更願意稱自己為高級光科學家,讓大家通過反省、自我了知而提升合一意識,為我們自己、後代和地球打造最光明的未來……潔絲慕音認為普拉納生活的焦點並非飲食方式,而是一種回歸、一種與神性的神聖結合。依靠普拉納生活方式,可以使得人們更加健康祥和,實現個人、全球與宇宙的和諧。
  • 如何正確認識自我?
    明明就站在中卻偏偏不認識這座山頭。社會心理學家將人們明明就擁有「自我」,卻偏偏難以正確認識「自我」的心理現象稱之為「蘇東坡效應」。古代,有一位解差押解著一位和尚前去京城。和尚是個聰明的人,一直都在想著逃跑的事。晚上的時候機會來了,在他們入住的店裡,他將那位解差灌了個酩酊大醉,又借了店家一把小刀,將解差的頭髮全剃光了之後,他就一溜煙地逃跑了。
  • 《用一年時間重生》:自我認識,到底該認識什麼?
    書名《用一年時間重生》作者:娜裡跑關鍵詞:自我認識、隱秘卡點、優勢探索作者簡介: 娜裡跑,「用一年時間重生」發起人和多年踐行者,用10個月時間從公務員轉型為全球移動辦公的自由人在《用一年時間重生》中,作者提出了個人成長的三個階段,分別是深刻的自我認識、知行合一和有市場價值的成長。1.深刻的自我認識①認識人生目標: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你為什麼要達成這個目標,而不是考慮如何達成?
  • 自我認識是轉變或新生的開端
    要認識到這是我們的責任,是你的責任、我的責任,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不管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有多小,如果我們能轉變自己,能在日常生活中徹底轉變觀念,也許我們就能影響整個世界,在大範圍內影響我們與他人的關係。我說過,我們要設法弄清楚了解自我的過程,那並不是一個孤立的過程。了解自我不是要你遺世獨立,因為孤立生活是不可能的。生活就是產生關係,並沒有孤立生活這回事。
  • 普拉納或金色呼吸
    著名的「食氣者」潔絲慕音也說過,她以「普拉那」(Prana)維生,她形容「普拉那」為神聖的愛流(Divine love flow) ,「普拉那」在吠陀哲學裡,,意指流遍宇宙之維持生命的能量。 普拉納呼吸法也會成為,揚升蛻變之後地球的我們的主要呼吸方法,所以,我們,不妨從現在做起啊~~我個人非常非常喜歡普拉納呼吸法,我的感受是,常做普拉納,可能是由於吸收了更多光子的原因,會使我們的身體變得更加的輕盈,還有,特別是在睡前,做一下普拉納
  • 普拉納(氣)PRAANA是什麼?
    普拉納即是能量:在我們內在與周圍的生命之靈。」「普拉納是神所創造過最強大和最有創造力的事物,因為生命自普拉納中誕生。」「是誰在你之內呼吸?靈魂(Atman)。是靈魂在呼吸。當靈魂離開肉體那一刻,你就無法呼吸了。」「因此你的存在不是你的存在,事實上,它是靈魂的存在。」「靈魂在振動。靈魂在呼吸。只要有靈魂在,就有普拉納。」
  • 認識自我是智慧之始
    自我理解是很重要的,認識自我是智慧之始。認識自我不是與某些心理學家、哲學家和書上寫的做到一致,而是要時時地去認識那如其本來的自我。你理解了嗎?
  • 自我認識作文(精選三篇)201102
    篇一:自我認識作文  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對手,而是你自己,你脆弱的心是你最可怕的敵人。
  • 自我認識的5個層次
    2020-11-19 第84篇/2020年梁寧在「產品思維30講」中提到用戶體驗的5個層次,這裡我更想從自我認識的角度看這
  • 如何正確認識自我?激發自己的潛力?
    面對自我的困惑如果人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不能正確地評價自己,不能正確的定位自己,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那麼他就是你成功道路上無形的一堵牆。那麼如何打破怎麼這堵牆呢?只有正確地認識自己,我們才可以充滿自信,才可以使人生的航船不會迷失方向,需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奮鬥目標,只有正確的認識的自己的人生目標,才能為之充滿自信地奮鬥。才能此生無憾即使不成功也無怨無悔。
  • 自我認識作文800字(精選5篇)
    篇三:自我認識作文800字  沙二給自己畫了一幅像,讓路人評判畫得像不像,最終根據路人的評判得意地認為自己畫得很像。妻子笑他:「自己畫自己,像不像還要別人評判嗎?」沙二就是太在意別人的評價了,而忽略了通過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像沙二一樣,我們常常會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根據別人的看法來評判自己,殊不知認識自我,主要還是要依靠自己。
  • 心理學:正確認識「自我」,輕鬆擁有「好人緣」
    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除了不斷探索世界,在人際交往中,努力去了解他人之外,還會有一種普遍的行為,那就是認識「自我」。 站在主觀的角度上,去識別客觀的世界容易,若想實現自我認知,對於每個人而言,卻是一種需要智慧,具備挑戰的事情。
  • 《認識自我》:今天的「自我」源自於歷史的塑造和推動
    文 |晴風圖 |網絡今天,我們說起「自我」這個詞,都是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而且今天的社會,是重點在強調自我。可是今天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卻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源自於西方的文化。可是西方文化中,也不是自古就有「自我」這個概念的,而是從古希臘到文藝復興時期的歷史關鍵時刻,強調了對於「自我」的不同定義,是如何促成價值觀和理想的創造的,而這些價值觀和理想,幾個世紀以來塑造並推動了人們的選擇和行動,乃至社會的構成。最近看了一本關於西方歷史文化的書名叫《認識自我》。
  • 清晰認識自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雲南恆通汽修學校為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進一步深化學生對人生、對自我的認識,擺脫迷茫,解決心理困惑,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邀請昆明電子管廠負責人馬石富先生到校,為校內學生開展「清晰認識自我,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的主題講座。首先,馬石富先生希望同學們正確看待金錢、地位和權利,正確處理理想和現實的關係;教導學生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令學生受益匪淺。
  • 心理學:人們在認識「自我」時,總是伴隨著對他人的否定
    如果個體只是單純地將自己封閉起來,遠離社交,那麼就不存在所謂的「自我」。但同時也能看到,人們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總是伴隨著對他人的否定。例如:「我跟他們不一樣」,「我不是那樣的人」,「我是與眾不同的存在」。個體的自我形象在否定他人中,被逐漸地確立起來。
  • 《認識自我》:你是誰,就會做什麼事
    其實有這樣的感慨,源自於最近看的一本書,叫《認識自我》,這本書是由英國的作家英格麗·羅西裡尼所著,是由宇華、周希翻譯的一本書。而這本書中,作者就告訴了我們認識自我的重要性,在書中,作者說:認識自我的基本含義,其實就是:由於你賦予生命的意義就是推動你行動的動力,所以當你在問自己該做什麼的時候,先問問,自己到底是誰?
  • 認識自我,是人一生的課題,也是一輩子的修行
    這四五年風風火火的經歷,改變了我,成就了我,更讓我清晰了自我!——芷涵西方智者蘇格拉底說:認識自我就是懲惡揚善。我們先暫且不去深究此話是否正確,但的確點明了認識自我的重要性。戀愛期間,我的幼稚、簡單、小心眼、敏感、不講理及控制欲強,顯現得淋漓盡致,讓我通過另一個人重新認識了自己,如果不談戀愛,我可能永遠不曾了解自己還有這一面。
  • 從豎向思維,認識自我4階段,「自戀、共情、自尊、邊界」
    認識自我是個系統工程。 前面談過從橫向思維,認識到「公共我、盲區我、秘密我、未知我」4個我,又從縱向思維出發,認識到「無知、自知、覺察、習慣」4個自我。 從豎向思維看,或者人際關係角度,到底以誰為中心,可以分作「自戀、共情、自尊、邊界」這4個自我認識不同。
  • 新生避坑、認識自我 這個心理學課程有創意
    9月11日上午,在深受學生喜愛的武鋼三中《新生「避坑」指南》校本課上,高一新生們在心理教師的引導下認識和了解自我,了解新的環境,樹立生涯規劃意識,學習心理調適的技能。  課堂上,已經畢業的「學霸」向新生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幫助他們快速把握高中的學習節奏;會議室裡,高一、高二心理委員用「你問我答」的形式,由前輩向新人解答入學遇到的難題;操場上,新生們用身體擺出各種造型,玩呼啦圈接力,結交新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據了解,該課程共分為7個模塊,分別是自我認識篇《我,不止一面》、學習指導篇《學霸養成記》、校園環境適應篇《校園尋寶記》
  • 合理利用「巴納姆效應」,遠離心理暗示,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自古有名言"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但若是以自我為鏡,則可能因為參雜大量主觀因素而有失偏頗,畢竟自信的兩極都是不理想的,若孩子在成長道路上過多地以自我為鏡,而自我認知又不盡全然正確,則有可能讓自信扭曲成自卑和自負,形成自卑和自戀人格,也就是認知偏差,從而影響孩子的發展。因此,家長的正確引導極為重要,應合理利用"巴納姆效應",讓孩子正確認識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