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我的一切和有用的推文點圖片都可以找到哦!
說自己明年就30歲了,但是遠離家人,工作中也沒有什麼朋友,還是單身一人。每天晚上回家覺得莫名的孤獨,很多次都是聽著悲傷的音樂,流著淚入睡。
說實話,太理解這種心情了,因為我自己也經歷過。
其實真正意義的單身,是學校畢業後的4~5年的時間。這段時間沒有家人、同學,也沒有情人陪伴在身邊。
感覺很孤苦,時間難打發,精神沒寄託…可是,你也要知道,這幾年也是一生中獨一無二的日子,有特別意義的幾年。你學會了獨處,獨立思考、自主決斷、隱忍、忍耐……
別說你現在單身一人還在獨居,就算你已經結婚生子,我想很多人依然會有孤獨的感覺。
不是單純的「獨自一人」,而是內心的「空虛寂寥」。
但孤獨又是每個人生命中都需要直面的一種感受,沒法避免,因為它是生命的「存在性體驗」。
即使你被眾人包圍,每天party不斷,那種莫名湧上心頭的失落無助感還是會讓你在夜深人靜時緊緊的抱住了自己。
一直都有朋友抱怨,伴侶不理解我,父母還總埋怨我,朋友同事領導就更別說了,怎麼會體會到我的內心感受呢?
那麼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對待這類「孤獨感」?
其實「孤獨感」簡單來說,就是希望與他人建立某些聯結但卻無果。那麼一個人怎麼才能與他人建立聯結呢?
要知道很多人都有社恐呀?建立聯繫談何容易呢?
這裡需要分享兩個概念,「產出型活動」和「消耗型活動」。
● 「產出型活動」指的是可以創造產品和價值的活動。
比如創建一個app供消費者使用,這種產出就會在某種程度上與他人產生聯結,改變他人的生活體驗的同時,自己也能獲得成就感。
比如我有個朋友,典型的宅男。但他很喜歡收集資料,慢慢的他自己就建立了一個資源庫,免費讓大家下載數據和有用的文件。
我曾經問過他,你做這件事又不盈利,是什麼支撐你付出了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呢?
他說因為有成就感,並且感覺自己不再是那個「被拋棄被忽略」的人,原來還有這麼多人需要他喜歡他。
● 「消耗型活動」一般都需要有別人在場才能建立聯結。
比如喝茶逛街唱歌旅遊,這些事情一個人做,會略顯無聊和尷尬。並且產生的影響和體驗也就僅僅局限於一個人,無法和其他人共情。
沒有他人在場,就很難建立聯結,無法建立聯結,就會感到孤獨。
所以當你感覺孤獨時,不要強迫自己去做上面這類「消耗型活動」,而是做一些「產出型活動」。
因為對於我們個人而言,感知到價值和得到一些正面影響,就能夠消除一些孤獨。
所以當你感受到孤獨時,不妨專注當下,做一些能讓自己產生價值的工作。即使朋友之間建立一個群,分享些打折信息也是好的。
啊,獨處這個問題說了很多次了。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發現自己,因此人們需要不時孤獨和沉思。只有在獨處的過程中,才能把注意力傾注到自己身上,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人和事,才能真正開始為自己而活。
培養自我的獨處能力,其實就是培養這兩個能力:專注力、獨立思考能力。
● 專注力的培養:
你曾經也是個缺乏專注力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學第一個學期,仿佛把一切都還給老師了,腦子無法專注到任何一件事情上,也無法深度思考,所以成績慘不忍睹。
後來意識到問題痛定思痛,我就先從作息上調整,開始早起,也就是下面要提到的這點。
其實開始並不知道應該從哪裡入手去改變和提升自己。感覺早起是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正是這一個偶然的行為,讓我突然大腦開竅了一般!
如果想要獲得高專注力,不要去用市面上說的這些碎片式的時間管理法,真正對於培養專注力來說有效的工作方式,是讓自己獲得大段的,連續的,不會被打擾的時間。
只有一個完整的長段時間,才能讓你有機會沉浸在工作中,甚至進入「心流」的狀態。
在這種狀態下,你的靈感非常豐富,思維也很清晰,工作效率非常高,你甚至能從中獲得愉悅感。
我也是開始早起之後發現,原來每天比別人提前一小時醒過來,可以完成一天的單詞背誦,還能做兩篇聽力或者一篇閱讀理解。
包括最近也一樣,我們搬家到布裡斯班後不知道怎麼自發的開始比原來早醒來2小時。
在這兩小時內我可以把一天重點內容集中做完,白天就可以開開心心的陪孩子玩耍。
在GTD(時間管理的一種理論)裡有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清空你大腦的內存,使得你的大腦隨時處於靈活的狀態,因此擁有高效的思維能力。今日事今日畢,就能很好達到這種效果。
這個之前也寫過一篇長文,大家感興趣的可以看看這裡:學習乾貨分享 | 為什麼你總跳不出「定計劃又做不完」的死循環?
● 獨立思考能力培養:
為啥「獨立思考「和「孤獨感」也息息相關呢?或者說,很多人覺得越是有獨立思考的人,才越孤獨吧?因為:
如果一個愛好思考的人,
孤獨會給他更大的空間去思考。
一個享受孤獨的人,
思考會給他更多的理由去孤獨。
主動成長和被迫成長的人有何不同,可以用剛參加工作的兩類人進行對比:
☑ 選擇主動成長的人在參加工作時,除了所接手的新工作之外,還每天思考如何改進工作,分析行業優秀案例,主動看書聽課學習充電,並針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總結。
☑ 選擇被動成長的人每次成長主要靠工作的大變動,可能要半年成長一次,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成長低潮期。簡單來說就是這類人不會主動去做些什麼,只能靠大環境來改變自己。
主動成長當中提到的「改進工作」、「案例分析」、「總結反思」等,都需要一個重要的能力就是「深度獨立思考」,只有深度獨立思考,才能幫我們更快掌握做事的核心能力。
其實在我自己很抑鬱的那段時間,就發現一個問題,就是我很難對一件事產生興趣,也無法從任何事情中獲得樂趣。
這是一個很不好的信號。如果你發現自己有這個苗頭,一定要重視起來,採取一些自救的措施。
而當你對一個事物真正從內心關心的時候,大多數時間你會來思考這件事,並且努力搜集這方面的信息。
比如你走在菜場,可能想到原來這個東西可以這樣擺放呀,那我自己的展臺這樣布置會怎怎樣呢?
如果你時時把要做的事情放在心上,也比別人有更多地信息進行篩選,邏輯和觀點的提取,與此同時,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會被提升。
這篇文章說是克服孤獨,其實我的內核是希望大家可以與孤獨共處,與其害怕孤獨,不如在孤獨中成長,be strong be happy!
朋友們記得經常來看看我呀,
可以把我設為「星標」☆~
步驟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