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志剛 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ID:KMCenter)
/01/
大約在2000年左右,跟一個在國內某大學念博士的哥們聊天。問他:你畢業後是不是也去美國再博士後一下?
他說:不去!
我很驚訝,問為什麼:因為他的專業在全球來看都比較新,國外對這一領域的需求挺大。還有他的導師是一位知名的院士,他也很受導師喜歡,想來推薦一下不是難事。而且那時候大部分人碩士畢業後就出國念博士了,或者念博士的都會出去溜達一趟。他的回答是:
我老家在河南的一個小鎮上,當我本科考到武漢念的時候,我父母和鄰居就覺得我到了大城市,牛的不行。後來我又到北京念博士,在我們那裡就相當了不得了,我很滿足!
現在他在北京一個大學教書,應該已經評上教授了。
/02/
在故宮每天的參觀人群中,除了正常的遊客,還有一幫人:他們每天只要一開館就進去,自帶水和乾糧,手裡都拿著書,邊看書邊與實物對照,神情嚴肅認真。什麼時候閉館,他們什麼時候才走。各地開拍賣會,只要可能他們都坐飛機滿世界去現場看。
這些人的職業是文物販子!
上次寫完那些神一樣的高手是怎麼來的?,有同學問:是不是只有故宮博物院的人才可能成為專家,都能成為專家,因為他們有更多的去看實物的機會,有更多的實踐。
但事實上不是,有實踐機會只不過是成為高手的必要條件之一。文物鑑定行業的專家們大部分都同意:畫販子最有可能成為鑑定畫的專家,因為有條件的人不一定願意去下功夫研究,而畫販子不研究則直接關係到身家性命,畫販子的說法:
專家看錯不會砸掉飯碗,我們把真看成假,沒買著,沒飯吃;把假看成真,傾家蕩產。我們就是兔子和狗的關係,狗本來比兔子跑得快,趕不上兔子,是因為兔子在逃命,我們得拼命學習。
最近這些年人們都發現,有許多被抓的貪官當年家庭情況都很差,所以在少年和青年時期,這些人玩著命努力,為了改變命運。當然後來,也有不少玩著命貪汙,因為從小安全感太低了,喜歡太多的錢。
/03/
記不清在那個大學做講座的時候,有一位女生問了一個問題:原生家庭對一個人影響真的那麼大嗎?她在網上看了許多講原生家庭的文章,覺得自己出身農村,未來渺茫等等。
不能否認,每個人出身的家庭對個人的影響,當你尚沒有判斷能力時你最基本的認知來自那裡。但從另一方面看,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來自於你獨立的力量和家庭影響的力量對比:如果你獨立的力量越大,那他們的影響越小;如果你獨立的力量越小,那他們的影響越大。
每個人都有一個生物的自我,還有一個家庭的自我,隨著你後來受教育還有一個教育的自我。在受教育的階段,你有機會睜開眼睛看世界,了解到世界跟你的家庭給你不一樣的地方,這個時候你有機會形成自己獨立的認知和追求。如果能夠形成這種獨立的認知,你會形成自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個時候原生家庭的影響會越來越小。
魯迅的原生家庭對他有影響,但更多的是後天他通過自學、反思和睜眼看世界得來的。山西的小鎮青年賈樟柯如果按照家庭原生家庭的期望,應該是今早結婚生日掙工資過安生日子,最多是煤老闆暴發戶。即便做導演也應該是悶頭賺錢,要什麼火拍什麼,但他因為知識、見識、追求,卻主動去拍起了反映批判現實的作品,而這樣的作品指定不火。
生物、家庭、教育的自我裡面,因為教育主要用來應付考試和做表面文章,對人的價值觀影響較少,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形成自己獨立的判斷與認知,那我們在許多人身上看到的還是他身後家庭的樣子!
/04/
如果你的家庭給你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也有良好實踐的機會,但你不願意去實踐、不願意去學習,這誰也沒辦法。所以相比較來說,好的家庭只會讓你不會太差,但要成為頂尖高手,這不是充分因素,甚至也不是必要因素。
生活在單親家庭的孩子是不幸的,因為父母的愛有殘缺。但據對美國總統這個群體的數據統計,當美國總統的這些人出自單親家庭的比率要遠遠高於社會上單親家庭的平均比率:歐巴馬就是出自單親家庭,而柯林頓就更是一個遺腹子,在他出生前3個月,他的父親就去世了。這也許就是說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條件艱苦的人,被條件所逼迫,如果他不被打倒,就可能做出卓越的成就。譬如畫販子、單親家庭的總統們、窮困家庭而有所成的人們。
通俗點說,人都是懶得,大部分成功是被逼出來的。但反過來看,太艱苦的條件也有不好的地方,如果你不能正確認識艱苦、修正自己的價值觀,容易出現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情況。
/05/
追求什麼樣的目標,決定什麼樣的格局:
首都是最大的城市,如果將來能到北京去上班就太牛了。當有一天你真的在北京上班了,你的目標就達到了。
小時候家裡太窮了,看到別人家吃肉饞得不行,每天能吃上肉是追求,那估計也很容易就實現了。
升職加薪、當上總經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
在現在的環境下,談理想仿佛有點矯情,其實大部分人也很難說有理想。
但人還是應該有點追求,除了滿足於小我的衣食住行(譬如吃好點、買個大房子車子、漂亮的老婆和可愛的孩子),還可以幫助這個社會更好一點,更有意義和價值一點。有這樣追求的人就不會止步於我錢掙夠了就不用幹活了,工作能應付就應付,反正他們也發現不了。
馮侖總結,有價值就要做事,而做事有三種:第一沒事找事,第二把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第三把自己的事不當事,這叫讓自己對社會有意義。你反過來,比如說有事推事,把自己的事當別人的事,別人的事不當事,這就叫對社會沒有意義。
/06/
還有德魯克講的一個故事:「上帝能夠看到神像的背面」
「大約在公元前 440年左右,菲迪亞斯接受委託雕塑2400年以後的今天依然矗立在雅典帕臺農神廟頂上的神像。至今,這些神像仍被認為是最偉大的西方傳統雕塑作品之一。神像受到了普遍的讚賞。但是,菲迪亞斯前去索要工錢時,卻遭到了雅典城司庫的拒絕。「這些神像,「司庫狡辯道,」高高矗立在神廟頂上,並且是在雅典最高的山上。除了神像的正面之外,其他幾面沒人能夠看到。而你卻雕刻了神像的全身,連沒人能夠看見的背面也雕刻了,浪費了我們不少的錢財。」
」您錯了,「菲迪亞斯反駁道:」上帝能夠看到神像的背面。「記得我讀這本小說,就在看歌劇《福斯塔夫》後不久。這本小說使我很傷感,我始終牢記著菲迪亞斯的這句話。我做過許多希望上帝不知道的事。但我始終明白,一個人必須為完美而奮鬥,即便只有上帝知道。」
/07/
什麼樣的人有可能成為真正的高手:
被艱難困苦逼出來的人
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沒有被壓倒,而是將困難做成了動力的人。每個鳳凰男的心中都有一個把別人踩到腳底的欲望,而且他也不怕吃苦、排除萬難甚至不擇手段的去做了。
但這類人容易在擺脫「困境」後就停下來,在普通人眼裡可能已經很優秀了,但離卓越還比較遠。當然也有情況是,在過程中有生出更多的責任感,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持續追求,終成真正的高手。
心中有大追求的人
心裡除了小我還有行業、社會甚至世界,而且真正去做了。當然不是現在哪些整天叫囂出來的「改變世界」,而是真正的有大目標,願意承擔大責任,並能夠從點做起,一步一步前行並百折不撓的的人。
但這種人也容易陷入虛妄,不顧實際!有追求沒有問題,但也要考慮順應時代,理解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從小做起而不貪圖一口吃個胖子。譬如馮侖評價某其中:他特愛操心的事情就是中美關係、中俄關係,這些事情也不是你企業家該操心的;如果一個老闆沒事去管中美關係,管臺灣問題,那也屬於錯位了。
找到自己興趣並能自得其樂的人
對世界真正好奇,有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而且有機會在這個領域持續做下去,並樂此不疲。在保證正常生活條件的情況下,他更關注於自己的興趣發揮,不在意外部的評價而更享受興趣和探索的樂趣的人。
記得跟一個建築大師聊天的時候問他:你覺得怎麼樣就成為建築大師了?他說:成為大師的人們從來沒想過成為大師,也不認為成為大師是他們的目標。只不過覺得這個工作有意思、有價值,然後就一直做而已!
/08/
想成為任何領域的高手,這個過程都是一次長跑。
外力的「壓迫」會給你起步的力量,使你做到優秀從而超過大部分人。但這種情況一般很難讓你跑到最後,因為沒有壓迫後你可能覺得已經夠了。在這條路上,除了外力,更需要「內力」:你的責任感、興趣和永不滿足的精神。
賈伯斯覺得世界還不夠完美,所以他願意去幫助世界更美好,所以他一直持續不斷地去創新。類似的還有扎克伯格、比爾蓋茨,他們大都沒有將財富作為追求的目的和目標。而反觀國內的許多創業者,大部分只不過是想成為一個土豪和高富帥,雖然也能夠有所成就,但走不遠也走不長。
這些力量共同作用,才能在你迷茫的時候、在外人認為你自己已經很牛的時候,仍然能夠知不足並持續精進,最終成為頂尖的那些人。
以上3條,站住一條並持續的去做,都有可能修煉自己成為優秀的人。
但真正的專家一定是少數,這裡面也一定有許多人,由於各種因素沒有成為世俗的高手,但只要真正做了,就是有價值的人生!
該文內容摘自《卓越密碼:如何成為專家》,本文作者為知名知識管理專家作者田志剛。您可通過微信號:511956894 與他聯繫或加入他的【二班】
本文來源知識管理中心KMCenter,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